刘全美
(寿光市统计局,山东 寿光 262700)
近年来,寿光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为引领,认真落实潍坊市委、市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前端抓科技,中端促品质,后端提效益,加速推动蔬菜产业由生产种植、块状经济向标准集成、链条经济转型,初步形成了一个系统完善、链条闭环的产业大循环,夯实了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优势。
种子是蔬菜产业的基础,为打破国外种子垄断局面,近年来,寿光市依托部省共建的国家现代蔬菜种业创新创业基地,围绕做强做精寿光蔬菜种业,出台蔬菜种业发展扶持政策,累计投入3亿元专项资金进行重点推动,通过“‘内培、外引’+扶持”,全力打造“中国蔬菜种业硅谷”。
2020年,全市从事蔬菜育苗单位共计401家,种苗年繁育能力达17亿株,自主研发的蔬菜新品种达到140个。寿光市运营了山东省首家果菜品种权交易中心,建成投用了全省最大的蔬菜种质资源库,成为山东省第一批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种苗繁育基地。2020年12月,由山东省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建设的山东省设施蔬菜技术创新中心获批筹建。在培育企业发展“内力”的同时,鼓励引导企业开展国际合作,2012年起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先后与荷兰亚细亚、日本JA集团、法国高迪叶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推动蔬菜种子全球化、商业化育种体系构建。
建成投用了国家现代蔬菜种业创新创业基地研发中心,先后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10多家国家级科研院校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中国农科院寿光蔬菜研发中心、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寿光研发中心、农业农村部蔬菜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寿光分中心等相继落户。到2020年底,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17个课题组在寿光开展工作,累计开展8830个蔬菜新品种、新组合的试验示范与展示观摩工作,11项国家级课题落户寿光,育成蔬菜新品种13个,其中3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证书。
自2012年开始,寿光市相继出台蔬菜种业发展扶持政策,在新品种研发、种子加工、品种繁育等方面给予扶持,有力推动了蔬菜种业发展。寿光市已连续成功举办14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种业博览会,累计参展单位3400余家,展示国内外品种34115个,推选优良品种904个,有效推动国际种业技术交流、成果转化合作。2020年开始,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种业博览会抓住互联网带来的新机遇,引入现代办展理念,采用数字技术,应用5G+VR技术,打造数字化地展、数字化馆展、数字化园区。通过品种展示示范推广,加速了蔬菜新品种、新成果转化应用,寿光国产种子市场占有率已由2010年的40%提升到70%,基本构建起“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商业化育种体系。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数字乡村”概念,2019年又提出“数字乡村”战略,数字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主流风口,农业生产正在全面进入智慧时代。近年来,寿光市坚持以“智慧化”提升农业产业,为农业赋予大智慧、新动能。
寿光持续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总投资15亿元的蔬菜小镇、总投资8.5亿元的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等一批现代化园区建成使用,融合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大幅提升蔬菜产业机械化、智能化作业水平。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团队创新设计的“寿光型智能玻璃温室”,拥有专利技术120多项,可实现周年连续生产,比“荷兰模式”温室耗能降低50%以上。通过园区示范带动,全市新建大棚全面推广了自动温控、智能雾化、臭氧消杀、水肥一体机等智能设备,物联网应用率达到80%以上,农民在家用手机就可以远程种菜,原来一对青壮年夫妇能种植2个70米的大棚,现在可以管理3个100多米的大棚。蔬菜大棚变身成为“绿色车间”,蔬菜园区变身成为“绿色工厂”。
寿光市将全市蔬菜种植区划分为28个监管网格,统一配备了56个专职监管员和28辆专用监管车,与镇村监管力量配合,共同构建了“纵向分层监管到底、横向分块监管到边、纵横监管无缝对接”的“市、镇、村”三级网格化监管体系。配套开发了智慧监管服务平台,对全市蔬菜大棚、合作社和农资门店进行GIS精准定位,网格化监管实现数字化,蔬菜生产、农药实名制销售、蔬菜质量检测、蔬菜交易等大数据资源实现互联互通、智慧分析,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实行电子化开具,蔬菜质量实现全程可追溯。2021年4月16日,寿光市农业农村局被表彰为全国食品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在全国食品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电视电话会议上,作为代表进行发言。
近年来,借助蔬菜品牌优势,建成投用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农村淘宝县级运营服务中心,与京东物流、阿里巴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落户了阿里巴巴全国首个“数字农业产业带”,成功上线运营了淘宝“特色中国”寿光馆,集中打造了农圣网、“种好地”等区域性电商平台,到2020年底全寿光有5000多种蔬菜、种苗以及200多种土特产、农特产实现网上销售。借助现有流通体系,全力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和产销对接工作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获评“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坚持从生产源头抓起,走绿色化发展之路,到2020年底累计推广水肥一体化21.2万亩,推广土壤改良技术30万亩,每年推广绿色防控技术1万多亩。坚持从产品品质抓起,走高端化生产之路,规划了总占地2.3万亩的18个重点园区,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探索实行“六统一”管理,全面带动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寿光蔬菜”成功注册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全市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6个,认证“三品”农产品284个。去年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潍坊配送分中心落户寿光,先后与京东物流、阿里巴巴、正大集团卜蜂国际供应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品牌效益逐渐显现。
2018年,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落户寿光,去年已完成了蔬菜质量标准数据库建设,已收集梳理2348条产业链相关标准,成立国家蔬菜质量标准化创新联盟,启动118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研制工作,发布2项全产业链行业标准、6项地方标准,建立27处省内外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了国内唯一的蔬菜品质感官评价与分析实验室,“设施蔬菜主要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被列为2019年度山东省农业主推技术。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行村“两委”领办合作社。到2020年底,全市果蔬类合作社共有2128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17家、潍坊示范社48家。创新合作联盟组织形式,在市、镇两级分别成立蔬菜合作社联合会,引导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合作,实行生产标准、技术服务、生资供应、产品销售、质量检测“五统一”管理,有效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积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民形成产业化联合体。截至2020年底,全市拥有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53家,其中,省级16家、国家级3家。
大力推广应用物联网设备技术,自动卷帘机、自动打药机、电动运菜车、夜间补光灯、自动放风机等设施成为标配,初步具备智能管控的大棚达到1.6万个,农民劳动生产率提升200%以上。先后与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等10多家国家级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农业农村部种子检验寿光分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寿光蔬菜研发中心等国字号平台相继落地,运营了山东省首家果菜品种权交易中心,自主知识产权蔬菜新品种达到140个。
开发建设了网格化智慧监管平台,把全市所有大棚、市场、农资门店全部纳入农业智慧监管平台。2020年,全面实行蔬菜质量安全全域网格化监管,全市划分为28个监管网格,配备56名监管员、28辆专用车;镇级划分了15个二级监管网格,配备了463名监管员和22辆监管专用车;村级划分了932个三级监管网格,配备了3889名监管员,对全市所有蔬菜大棚和市场经营主体全天候、无缝隙监管,建成了覆盖生产、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全流程可追溯体系。
截止到2020年,寿光市农村家庭承包土地面积为103.74万亩,土地流转面积达到52.64万亩,约占家庭承包面积的51%。
寿光出租(转包)51.51万亩,占98%;入股1.13万亩,约占2%。土地流转形式由过去以转包为主,逐渐转变为出租、转包、互换、入股等多种形式并存。台头镇北洋头村对用作工业用地后剩余的2600亩土地,通过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集中进行了流转,用于农业生产;稻田镇燎原果菜合作社自有基地600亩,农民入股500个蔬菜大棚,辐射带动5000亩蔬菜基地;洛城街道、侯镇、台头镇、田柳镇、营里镇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都在4万亩以上,近几年大大加快了土地经营权流转步伐。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寿光市农村土地流转由分散、零星流转逐步向集中、连片流转方向发展。截至2020年底,寿光市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76%,寿光市土地100亩以上的流转大户643个,流转50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63个,部分流转主体经营规模超过了1000亩。据统计,全市957个村参与了土地流转,其中洛城街道的东斟灌村、成家村,台头镇的北洋头村、南兵村、大坨村,侯镇的刘家官庄村、西岔河二村,羊口镇的齐家庄子、任家庄、郑家庄等村实现了全村耕地整体流转;化龙镇崔家村、侯镇李桥村、稻田镇西稻田村、孙家集街道泽科村等村流转面积都在70%以上。
目前来看,农村土地流转已不再局限于农户之间,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土地流转,正成为我市土地流转经营主体的中坚力量。近年来,在蔬菜产业集团、丽邦养殖、砚祥蔬菜等40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和2700多家农业合作社的带动下,按照“龙头企业+基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形式,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型”的土地流转模式。2020年底,流入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土地面积为40.8万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75%以上。营里镇东中疃村与金穗苗木公司合作建设种植园区,将本村蔬菜大棚、养殖小区和果园以外的700余亩土地一次性成功流转。
土地流转用途由原来的种粮、种菜为主,逐渐向蔬菜大棚种植、养殖、种苗等多种产业发展转变。台头镇大坨村将整村流转的4000亩土地,集中流转到28家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以及种粮大户进行规模经营,该镇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营里镇40个村党支部新领办注册果蔬、苗木、土地、粮食、农机5类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周边种植专业户2300余家,其中,翠丰果蔬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省级示范合作社。
农村税费改革前,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往往是“两不找”零补偿流转机制。近年来,一些企业和农业合作社参与土地流转,土地流转补偿费由以租金为主,逐渐发展为“租金+分红”的收益机制。洛城街道东斟灌村通过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将村内的4486亩耕地全部流转,村集体年增收70万元,村民土地股金分红每人保底600元,再加上集体股分红可达到每人800元,实现了村集体和村民的双增收。
深入开展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截止到2020年底,寿光2128家果蔬类合作社,已创建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17家、潍坊示范社48家;已申报注销“空壳社”335家,另有520家达到规范提升要求。在整顿提升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了合作联盟组织,组建了寿光市蔬菜合作社联合会,107家合作社申请为市联合会会员单位,在15个镇街分别成立联合会分会,共有340家合作社加入分会,进一步增强了合作社整体力量。
近5年来寿光市共打造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6个,2020年新增的3836户农厕改造和283个农村公共厕所建设任务现已全部完工,全市累计完成改厕10万余户;2020年217个需实施“户户通”的村庄现已全部完工,全市农村道路“户户通”实现全覆盖;美丽庭院示范户建成率达13.9%,超额完成潍坊建成率10%的工作目标;全市851个涉农村庄采取“一村一策”模式进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目前已完成496个村庄治理任务,完成治理率达到58%,高出省市下达年度任务的8个百分点;全市村庄规划编制实现应编尽编,村庄实现照明全覆盖。在完成省市“规定动作”的基础上,按照“六化十二提升”要求高标准打造了300个示范村,15个镇街区成方连片集中打造了特色示范片区。
建立了政府投、村级筹、群众捐、社会助的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市财政对农厕改造、示范村、环卫一体化、“户户通”等进行补助。新改厕户每户补贴1100元,公厕每个补贴8.5万元;300个示范村每村补贴45万元,“户户通”村按照40%的比例进行奖补,市财政投入资金5亿元。各村通过开展废弃宅基地清理收回、闲置资产处置、强村结对帮扶薄弱村等多种形式积极筹措资金,拓展了集体收入。坚持自愿原则,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在外人员带动、广泛宣传发动,群众自发捐款达1.2亿元。大力开展部门企业“双百帮扶”行动,累计到位资金1700万元,形成了部门、企业、镇村和群众多方参与的工作氛围。
出台了考核督查、农厕改造后续管护、全域化保洁等一系列标准和制度机制,构建了横到边、纵到底的督导推进和长效管护体系。委托环卫集团等国有企业对厕污抽吸、公厕保洁、道路养护、环卫保洁进行托管,组建专业化管护队伍,形成了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五有”管护长效机制。围绕农厕改造后续管护,由市环卫集团统一接管公厕后续保洁。寿光市级设立了农村改厕智能化监管平台,镇街区配套建设了管护服务站,实行了每户40元的免费抽吸政策。全市村庄、道路、河道、高铁等纳入全域化保洁范围,“一把扫帚扫到底”。通过发动群众制定村规民约、落实街巷长制度、开展载体活动、设立卫生保持奖等,激励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农村环境卫生“新常态”。
截至2020年底,寿光市农村土地承包应确权登记颁证村857个已全部完成确权任务,共计完成确权户数200145户,完成确权面积993658.26亩;我市农村集体资产应产权制度改革村967个已全部完成改革任务,量化经营性资产53亿元,成立了4个股份制公司和963个股份经济合作社,完成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工作,发放了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书,完成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公章刻印和银行开户工作,发放股权证书26.23万本。
到2020年底,寿光土地流转面积达到54.84万亩。已为广大村民办理了蔬菜大棚所有权证1916个,评估值 185402.1万元,他们凭蔬菜大棚所有权证从金融部门可取得贷款9.3亿元。同时,为51家农业龙头企业及蔬菜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办理土地经营权证101本、蔬菜大棚所有权证164个,评估值94548.28万元,可取得贷款4.73亿元。
一是建议持续加大对种业研发扶持力度,在种业研发用地上列专项指标,鼓励种业龙头企业深化与科研院校合作,培养和引进一批种业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和科研辅助人才,提升蔬菜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建议扶持引导有条件的国有公司和龙头企业,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建设品牌展销中心,提升寿光蔬菜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