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创新

2021-11-30 22:14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创建活动价值观文明

张 嘉 学

(沈阳大学 纪委, 辽宁 沈阳 11004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因此高校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必须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但是关于如何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高校文明校园创建的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的认知,也需要系统的规划。只有搞清楚这一问题,才能够更好地完成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任务。

一、高校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原则要求

1.必须符合高等教育转型发展要求,有效推动目前高校文明校园建设质量提升

高等教育质量决定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它关乎文明校园创建的优劣。高校以培养现代化高级人才为己任,这一战略任务对今天高校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转型发展已成大势所趋,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出现繁荣景象。基于这个背景,高校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符合高校自身具体转型发展的内涵、趋势与要求,为实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坚实的战略阵地和发展基点。高校校园是高等教育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托和基础保障,以校园文化为依托的文明校园建设,必须以提升质量、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为目前高校转型发展提供引领力、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把课堂、校园、网络、支部、社团、寝室、科研院所等校园文化阵地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巩固新时期高校基层教学科研工作和管理服务工作的群众基础,使之成为发展的力量源泉,使高等院校成为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坚强阵地与稳固基石。

2.必须细化系统工程,满足文明校园建设服务于高等教育教学新需要,强化服务效能

文明校园建设是一项多元化、复杂性、全方位的系统工程,要有效提高文明校园建设质量,必须多方面同向、同时发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统一性、协调性和整体性,综合考量、全面推进二者的有机融合,进一步增强二者之间的系统性、协调性。校园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中国的高等教育,必须加强文明校园建设创建,使校园成为提升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载体和中介。必须秉承创新原则,以新思维、新理念,积极主动地推进高校文明校园建设,拓展工作路径,在制度制定、配套设施、基础建构、活动机制、监管设置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注重完善文明校园建设的系统工程建设,以使高校教育教学活动有可实施空间和可操作平台。

3.必须发扬实干精神,全面增强管理、执行本领,通过务实有效的工作,把制度落在实处,有效提高文明校园创建的竞争力

为使中国高等教育走出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道路,就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积极探索中国式高等教育的独特模式。校园建设要“接地气”,实事求是地认知高校自身特点和需求,通过真抓实干、务实有效的工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作为文明校园创建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参与者,要坚决摒弃形式主义的做法,谋事要实、做人要实,勇于担当、脚踏实地,唯实务实,把任务目标落在实处,敢于承担工作责任,直面问题,因地制宜地解决好现实工作难题,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一系列教育、宣传、活动、践行等方式有效融入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积极探索建构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认同与实践的现实路径,营造良好的校园思想文化氛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塑造国家建设的高级人才。

二、高校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路径创新

1.规范化路径创新

文明校园建设必须用制度予以规范和评价。作为行动所遵循的准则和框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明校园创建活动需要进一步加强其制度的规范化、标准化,体现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和原则性。要狠抓已经制定的制度的落实,确保制度的约束性,严肃考评工作。

2.常态化路径创新

目前,一部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存在着书本化、理论化、课堂化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高校师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不够充分,进而影响文明校园建设的速度和力度。所以,依托当前文明校园的建设平台,创新目前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实现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常态化、经常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夯实高校师生的政治定力,补好精神上的“钙”,提高高级人才的政治修养与职责能力,保证价值观培育的针对性与具体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日常化,取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实效。

3.信息化路径创新

现代社会高科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极大地拓宽了文明校园建设工作的中介桥梁、运作渠道和阵地空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必须适时改变传统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建构网络平台,创新结合方式,实现智慧化服务管理,增强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渗透力,提升校园和高校师生之间即时互动交流的效率与效能,开创信息化文明校园建设的良好局面。

4.人才化路径创新

文明校园建设离不开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目前,文明校园建设质量提升,要着力解决基层执行实施人员执行力不足的问题,建设一支综合素质好、业务技能强的基层工作者队伍,强化专业化技能培育,增进基层工作实力。同时,要建立基层人才后备力量培养机制,稳定基层工作队伍,完善包括行政、党务、后勤、社团、管理等各类人群的育成培养工作机制。

三、高校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方法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作为目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崭新命题,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找准二者接触、碰撞、融合的着力点,抓住关键因素和环节,对这些重点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积极开展务实工作,促进工作实效。

1.在思想导向上,坚持科学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批判,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正确引领机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具体体现,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指向性[1]。在创建高校文明校园的过程中,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导向性和政治引领性,准确、生动、旗帜鲜明地阐释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面如实地宣传介绍改革开放40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对社会上存在的种种疑虑、困惑、迷茫乃至错误思潮,通过教育、批驳、引导,使高校师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特别是针对当前“普世价值”等思想,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进行正确地解读、批判和反思,正视社会现实,澄清思想,因势利导,科学论证,保证舆论宣传的社会主义方向,弘扬社会正气,激发人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和理性认知,培育健康良好的社会风尚,充实社会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保证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顺利进行。

2.在工作方式上,充分认识网络化时代高等教育新变化新需求,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互联网+”模式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创新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工作途径,在思想观念上必须与时俱进。坚持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不断强化“互联网+”视域下对新媒体技术的掌控,大力拓展网络微平台,积极开辟文明校园建设新领域,加强主题网站、新闻网页、官方微信、工作微信、校园论坛等网络微平台建设,及时利用这些工具平台发布准确信息,了解学生动态,交流思想,把它们打造成集政治性、思想性、教育性、服务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校园文化建设新舞台。

3.在特色建设上,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充分发挥高校文化功能,维护文明校园发展规划的意识形态立场和民族特色

伴随着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不断完善,文化自信的竞争力、影响力和引导力也在逐渐增强。应该说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的需要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念的支撑,需要在变动不定的世界里寻求到一个安定的精神家园[2]。高校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接受而衍生形成的一致的价值观念与精神信仰是文化自信的根本源泉。所以,文明校园创建需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召力、凝聚力和吸引力的牵引下,统一整合高校全部的文化资源和思想力量,确立大学文化选择的社会主义价值标准和衡量尺度,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形成符合高校自身发展特色和民族心理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归属感,为高等教育稳定健康发展提供文化的支撑力和价值观的引领力。

四、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对策建议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新变化对高校文明校园建设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为此,必须不断秉承创新原则,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意识,积极主动地推进文明校园建设,拓展高校校园文化工作路径,构建牢固的、坚实的、稳定的文明校园环境,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地夯实文明校园内容,从而开启中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新征程。

1.强化高校党委职责,做好顶层制度设计

制度设计是文明校园建设工作的坚实保障,要切实发挥高校党委引导者、管理者和监督者的角色作用,建立健全高校基层文明校园建设工作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制度上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配套政策支持体系,严格规范文明校园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1)抓好文明校园建设的组织领导制度设计,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与校园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高校党委要充分发挥对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作用,加强领导制度、宣传制度、工作制度、监管制度、评价制度之间相互衔接、有效互动,实现宏观管理的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设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积极制定科学合理、务实有效、详尽具体、统一规范的组织工作责任制度和管理体系,对文明校园建设进行全面领导、协调、监控,使之有专人负责、专业管理,使各部门工作步调一致,互相补充,避免由于机构之间各自为战而导致文明校园建设的相互制约、此消彼长、重复建设;进一步创新二级学院日常管理制度,设置严格的二级学院基层责任目标,建立档案制度,对文明校园建设的基本情况、人员配备、活动安排、发展提升等状况进行详细记载。

(2)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决策步骤,使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有机结合、相互衔接。高校要认真考察自身文明校园建设的特点与重点,科学编制推进文明校园建设的短期、中期及长期目标规划,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规划与设计;在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上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合理布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培育、践行的内容方法,尽快出台具体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关于资金、技术、平台、环境、人才、服务等方面的配套措施,助推高校党委对文明校园建设的宏观调控和长远谋划。

(3)强化高校组织领导部门对文明校园建设的监管力度,着力制定符合高校特点的责任目标,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评判执行。要细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细则,完善对校园文化、校园行为、校园氛围的监管,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行为评判、信息发布、效果评估等方面给予严格的管理和监督;定期开展巡查活动,完善责任机制和问责机制,细化到人,责任到岗,严格责任追究,对涣散的组织管理进行系统整顿,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党员干部选拔、任用、提升的重要依据;提高考核奖惩的透明度,建立完备的群众监督体制和监督渠道,落实好普通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积极创造一切条件,实现全员参与。

2.整合校园资源,积极搭建阵地平台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深化发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平台与空间不断拓展延伸。只有不断强化阵地意识,构建牢固的、坚实的、稳定的文明校园建设平台,充分利用新的教育渠道和路径平台,树立新理念,运用新手段,整合各种文化资源,才能够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根据地。

(1)高度重视高校基层党支部活动,把党的基层组织打造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基本承担者和重要场所。要充分利用高校师生基层党支部的各项党员活动,认真组织党内政治生活,在党员学习、支部活动、实践服务方面积极宣传、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以使党支部切实担负起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真正把基层党支部建设成为文明校园建设的基地。

(2)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引导鼓励大学生参与高校社团活动, 由专业教师兼职担任社团指导教师, 科学运用学生社团力量, 搭建学生置身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之中的桥梁; 注重综合力量作用, 积极营造文明校园创建与社团活动合作的氛围与环境, 充分利用一切重要节日、文化节、艺术节主题活动, 规划设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融入社团活动的契合点; 借助各种学生群体和社团组织的组织、聚合、教育、培训等资源优势[3], 鼓励党员和优秀学生自觉参与各种社团活动与学生工作, 全面发挥引导效能和示范作用, 扩大社团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3)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学生公寓工作,强化学生公寓文明校园创建新模式的路径探索,使学生公寓成为效用最大的“文明之家”。要在学生公寓中积极建立诸如“文明之家”“文明行动”等活动平台,定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培育活动,有针对性的把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向宿舍公寓辐射扩展;要在学生公寓设置“文明服务站”,严格选拔优秀学生和表现突出的学生党员亮明身份挂牌服务,直接参与学生公寓的管理、服务、监督工作,时刻警醒、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展现文明行为;要在公寓内部公开展示文明信息,公布不文明行为,树立文明大学生形象,自觉接受同学反馈监督,以促进大学生规范自身言行,发挥文明榜样作用。

(4)切实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的育人功能,有计划、有组织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动性,在充分利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和学生工作队伍合作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引导大学生们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工作方法

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创了“微时代”和“大数据”的到来,互联网消减了人们沟通交流的地域性障碍,成为当代人们自由掌握知识技能、获得信息的一条新渠道。因此,应该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的影响作用,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给大学生带来最直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和情感体验。

(1)充分利用“微时代”信息技术的各种共享资源,构建大学文明校园建设网格化动态工作模式。以大数据、云技术、智能终端技术为依托,有效利用微博、微信、MSN、QQ、博客、雨课堂、微课,等等平台,打造品牌栏目[4],收取反馈信息和意见,用最全面丰富的文献、理论、信息、影视作品宣传主流意识形态,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力、辐射力、影响力及覆盖力,以此促进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识并最终接受。

(2)有效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校园文化信息库,及时更新资料,提供实时数据分析。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品相关的创作、生产、传播的各个环节全部输入信息库,不间断地对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动态的考察、总结、分析、管理,通过数据分析,为今后价值观培育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开发设计、推广使用基层党建工作手机移动APP,更好地占领网络“微阵地”,合理安排推出资料库信息内容,方便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培训。

(3)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特质,打造高回报、高效益的文明校园构建道路。广泛利用信息化技术对传统文化资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对那些具有优秀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的校园文化遗产予以保护、开发与发扬,不仅注重科学保留一些物质性的历史文化建筑,还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加深传统文化记忆,使之发挥巨大的现实功效;大力宣传树立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典型形象,强化大学生对这些历史遗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了解与把握,从而扩大核心价值观认知体验的广度和深度;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树立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支部形象,加强正面宣传和正面报道,扩大宣传教育范围和学习途径[5],壮大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力度,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正能量,有力提高文明校园建设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4)制定防险应急备案措施,建立一套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网络监控体系,加大文明校园建设监管力度和审查效能。对校园网传播内容和宣传方式进行有力监控,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引导校园网络平台正确评判、选择、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对社会多元文化思潮进入校园网的审查力度,抵制庸俗、低俗文化传播,让大学生在社会主流文化传播中获得正确的引导,从而将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活地内化为人民的民族责任和使命;不断研制、开发、更新网络监控系统技术,促使文明校园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全部内容都纳入信息化运作,适应计算机网络监管,按照系统适应开放和效益原则,实现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相关信息网上流通共享的全程监控。

4.加强专业培训,全力提高队伍技能

大学高品质文明校园建设离不开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化人才,目前,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目标任务需要一支政治素质强、专业技能好、管理水平高的专业化校园文化建设队伍。当前要着力解决工作队伍执行力不足的问题,就必须始终把质量作为选任、培训、考核文明校园工作人员的必备条件与首选要素,打造一支德才兼备、勇于担当的稳定的工作队伍。

(1)设置严格的选任用人机制, 确定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 强化校园责任, 鼓励那些具有信息专业知识、善于做学生工作的年轻人积极从事文明校园创建工作, 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强、业务精炼、纪律严明、知识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稳定的专业技术力量; 强化选任机制的与时俱进, 不断提高用人标准, 确保文明校园建设工作者质量水平与高校建设水平相辅相成, 呈现正比例发展态势。

(2)建立完善系统的学习培训体系,不断提升文明校园工作者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要将文明校园工作者队伍纳入干部培训总体规划,根据本校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量身定制的形式学习、教育、培训工作人员;及时更新专业教师和文化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定期进行相关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培训,拓宽视野,提升业务水平,从严从高要求考核人员培训效果,切忌一刀切。不断提升基层工作者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素养,特别是要确保他们对信息技术的把握和应用,激发他们主动作为,提高网络技能;实现培训的常态化发展,实行行政干部、团委学办工作人员、基层党务人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轮训制度,使他们之间的工作无缝对接。

5.努力打造全方位多元化培育环境

文明校园创建是一项多元化、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它是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多方面的综合体,因此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就必须积极营造全方位、有内涵、有品位的育成环境,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载体,采取各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全力构建良好的文化育人情境,有意识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文明校园的方向引领与现实指导,使高校师生潜移默化的在自我文明言行塑造中,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启迪和培育。

(1)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培育、践行工作有机融入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活动中,努力营造高校全方位文明校园创建的氛围与环境。充分发挥思政课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功效,促使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与思政课堂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接受理论熏陶的同时,努力创造条件设定文明校园创建空间,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劳动、支教扶贫、志愿者服务、无偿献血等,在思政课实践教育过程中提升品格、锻炼意志、培养文明行为。积极搭建专业课程研究学习与文明校园创建之间的桥梁,鼓励学生、教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文明校园创建为主题进行课题研究,以研究成果作为评判师生科研成绩的重要指标。

(2)积极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娱乐活动,寓教于乐,使高校师生直接置身于统一的主流文化氛围之中。大力开展各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艺术节、文化节、读书节、体育节、音乐节等文体活动,引导大学生在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中,直接感受和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迪教育;加强党建、社团工作,定期开展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内容的报告会、红歌红诗会、书画展、诗歌征文、辩论演讲、理论讲座等活动,让大学生身置于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之中,积极营造有思想、有内涵、有品位的教育氛围,熏陶、感染、陶冶学生情怀,深化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

(3)优化文化舆论环境,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交流、培育空间,形成校园文化圈,在全校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氛围。积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多元社会思潮之间良性互动的对话沟通机制,针对社会思潮积极因素进行鼓励、支持和引导,对消极因素进行批判、反思和消解,力争在相互对话中实现交流和引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和主流阵地,赢得主动权;重视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塑造高校典型人物、模范人物的光辉形象,特别是要发挥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作用,使之以榜样典范的业绩给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和道德追求树立合理参照,以实现对文明校园的影响和引领。

6.建立健全环境配套保障工作系统

注重综合力量作用,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明校园工作保障的配套改革措施,不断创新和规范技术保障体系、资金支持系统、人才技能培训、文化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联动发展工作系统,实现全方位配套改革,以充分利用外部力量推动和内在主体自觉的双重合力,齐心协力建构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共赢格局。

(1)要出台相关保障政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工作明确贯穿到文明校园发展规划各领域,纳入大学生日常生活管理的全过程,让价值观培育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完善各二级学院与学校团委、学生处、后勤单位之间合作共建机制,积极调动各部门积极性,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促进联建共促的动态互动工作格局,齐抓共管、协力推进文明校园建设;以科学量化的方式制定具体的评价指标、奖励办法和约束方式,有效构建公正、合理的定性定量标准,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设定管理机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牢占据舆论主渠道、教育主阵地及校园文化场所;对于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行予以肯定和引导,对于好人好事给予相应的舆论支持和荣誉、物质奖励,使之榜样化、典型化。

(2)积极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提供必备的资金、场地、技术等物质基础,配备充足的硬件设施。加大文明校园创建工作资金投入额度,对校园环境和大学生文明素质的培养给予相应的充足资金经费投入;积极研究开发和应用先进的校园网络技术,加快办公微机、网络服务器、多媒体设备、电教设备、通信设备等硬件设施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对文明校园信息系统、工作阵地、特色数据库等一系列软件开发予以技术支持;为文明校园提供充足的活动场地,给予必需的物质投入和高水平的人力资源投入,精心设计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环境和建筑景观,使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处处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氛围。

(3)采取合法、有效的文明监管措施,完善预警和调控机制,防患于未然。建立学校、院系及班级各级组织的公共人物展示平台,对好人好事予以及时表彰,对学生舆情给予应对预判、处置与引导。充分号召全校教师参与文明校园监管工作,制定校纪校规,规范自我约束,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师生关系,发挥教师的榜样引领作用,实现教学相长,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的主体归属感、荣誉感。

7.设定高标准规范化考评监督体系

建立适宜各高校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实际的考核监督方式方法,完善考评监督机制,落实科学规范的考核标准,切实形成从严治校常态化管理,以此随时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进展,及时通报工作状况,交流心得、总结经验、提高水平。

(1)建立完善的定量考核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评方法和评估体系。制定客观、全面的统一标准、统一操作程序,实行民主评估,对校园行为作出客观公正的分析评议意见,科学使用考核结果,将评估结果和被评估单位及个人切身利益结合,使其成为党员干部选拔、任用、提升的重要依据,以充分发挥评估的导向、鉴定、诊断、预警功能。正确引导高校各级组织和高校师生个人对目前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的深刻认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及时根据变化的新情况,做出新调整。

(2)采取经常性的随机抽查方式,建立健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巡视制度,建立健全对校园文明行为的日常管理监督考核机制。建立校园文明行为档案制度,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各级组织和个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培育、实行的基本情况和校园行为进行详细归档记载,强化对高校师生言行的动态管理,建立申请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状态。通过民主座谈会、交流会、专题报告会等形式,定期开展工作巡视,加强对基层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检查和指导,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培育工作监督,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3)加大监察力度,定期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评价反馈工作。设置各级监督管理系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积极正确引导高校师生言行,倡导文明校园行为,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严格对校园活动的监管,对于工作不当造成的损失要追究相关领导者和责任人的责任,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性、权威性、严肃性和有效性。利用互联网时代信息更新周期短、时效性强的特点,及时调整和更新文明校园管理信息系统,注重挖掘和总结基层好经验,试点试行逐步推广,并随时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事迹在网络平台上展示,以提升先进典型的示范及引领作用。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在坚持贯彻以科学的意识形态为指导的方针下,应当与高校自身的特点相符合,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结合网络化时代的新模式和新需求,校内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营建从顶层设计、决策执行、效果监管及应急措施等各个环节高效配合的有机环境,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文明校园的方向引领与现实指导。

猜你喜欢
创建活动价值观文明
我的价值观
请文明演绎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漫说文明
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与研究
十佳工作品牌 “五好”基层关工委创建活动
对不文明说“不”
省妇联精心组织开展“我爱我家”主题系列活动 大力推动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创新发展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