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议题式教学实践探索

2021-11-30 11:48:50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第二中学李剑名
青年心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议题法治创设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第二中学 李剑名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法治观念、社会和谐、国家意识、政治认同等学科核心素养内在融合的活动型学科课程。而议题式教学在活动型学科课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成为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现代化人才,还有助于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以及学生调整学习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创新应用议题式教学方法,有效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思政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重要课题。

一、以学生实际发展为支点,确定中心议题

议题是指商议或探讨的相关问题、话题等,其作为议题式教学的核心内容,既要发挥知识传输功能,又要具备价值导向作用,引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因此,选择适宜的议题是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品质的基本保障。我主张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认知水平出发,选择具有生活性及价值性的议题作为议题式教学的内核,为后续议题式教学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其一,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确立生活性中心议题。生活性中心议题是指该议题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择取而来,能够对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起到良好的培育及导向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选择生活性中心议题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思想共鸣,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氛围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讲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中的“中学时代”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更快地适应初中生活,我确定了生活性中心议题:“终于步入了中学校园,初中生活和小学生活有什么不一样?”围绕该议题,我先是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思想认知,描绘心目中的中学生活,接着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就校园中的新发现展开讨论,并交流分享初中生活与小学相比存在的显著区别。此时,议题构建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特别是具有生活性的议题内容使得课堂教学更加顺畅完整,课堂更具灵魂与价值。

其二,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确立价值性中心议题。价值性中心议题是指那些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认知水平,能够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以及思辨能力的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确立一些既满足课堂教学需要,又符合学生接受能力的具有讨论价值的中心议题,引导学生从议题讨论中掌握基本的价值评判标准,并内化为今后的道德行为准则。

二、以社会真实情境为模板,创设议题情境

任何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都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备的关键品格与能力,都必须指向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参与与适应。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议题式教学中必须创设真实的活动情境,以进一步发挥中心议题的价值导向作用,培育学生良好的解决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我主张在议题式教学中要以社会真实情境为引导,将所确立的中心议题与教材内容相整合,实现学生在情境中的深度发展。

其一,创设以社会性合作为形态的议题情境。创设社会形态下的合作化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公共参与意识和能力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以及社会参与意识,培育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素养。在教学“美好集体有我在”一课时,我就利用社会生活中常见的集体合作案例,如中国女排事迹、雁群分工合作等,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贴近社会生活的合作化议题情境。同时,通过视频展示、角色扮演等手段,进一步分解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该情境中对集体合作的重要性、表现形式及价值定位等围绕“什么是集体合作”这一中心议题展开讨论,加深学生对社会性合作的思想认识,激发学生对美好集体的憧憬之情。

其二,创设以时政热点为焦点的议题情境。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关注学生法治观念、国家意识、政治认同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而每天国内外的时政热点覆盖面广、辐射力强,能够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因此,教师在创设议题情境时,可以结合当前社会焦点新闻、热点线索等内容,让学生在这类议题情境中,提升对时政热点的关注度与辨别力,从而自然培育良好的政治认同以及健全的法律意识。例如,在教学“法律在我们身边”一课时,我播放视频《民法总则草案保护的事儿,你一个都躲不开》,鼓励学生就视频中所涉及的法律内容,围绕“法律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的中心议题展开探讨,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与我们生活的息息相关。

三、以学生体验与探究为导向,开展议题活动

主题多样、形式丰富的议题活动是议题式教学的重要载体,它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同时还有利于创新课堂教学手段,提升议题式教学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在议题式教学中可尝试创设多样的议题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我结合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加强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并创新活动的开展形式及参与方式,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

其一,创新议题活动主题内容,使其具有多样性与可选择性。在议题式教学中,学生不是简单浅层次的“议”,而是以知识体系为支撑的“议”,具有一定的指向性与价值性。内容丰富的议题活动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渠道,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议”能力,深化“议”层次,引领学生高阶思维的进阶性发展。例如,在教学“法律在我们身边”一课时,我围绕“你认为我国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立法”这一中心议题,确立了议题活动相关主题,如“揭开生活中常见的个人信息泄露表象”“收集个人信息泄露的应对举措”“提出我国公共安全法律建设的有关建议”等。围绕同一议题设置不同的议题活动主题,有助于学生思维过程的层层递进,使其逐渐认识到法治社会的重要性及建设路径,培养科学理性的法治意识。

其二,创新议题活动开展形式,使其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围绕议题式教学的目标及内容,教师可创新议题活动的开展形式及参与方式,使活动更具开放性和探究性,满足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对学生科学精神、社会参与等素养的培育要求。其中,开展形式可以是辩论赛、情景剧、法庭模拟等,参与方式可以是个人参与、小组合作参与等。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可充分发挥探究精神,就议题本身展开思考与讨论,自由表达观点与认知。例如,我在教学“发现自己”一课时,就围绕“别人的意见是否应该听取”这一中心议题,组织学生开展了辩论赛。正反两方辩论队伍围绕辩题进行有理有据的主题辩论,系统阐述自身观点,不仅巩固了本堂课的学习内容,还提升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此外,我还会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设适宜个人参与的议题活动,如围绕“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这一议题,引导学生展开个人论述,提升学生在心理健康、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

四、以满足素养内化为根本,指导社会实践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活动性课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与引领性。在开展议题式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学生思想情感的升华以及价值取向的引领,通过情境创设、活动开展等举措,将学科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让学生懂得运用学科知识和学科素养去指导日常社会实践,有效发挥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化价值。助推学生以更好的状态参与社会实践,实现知识、素养及技能的统一发展。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初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课程,其蕴含着丰富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立足教材内容,充分把握议题式教学在课程中的应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及实践路径,提升议题式教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引导学生在议题中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议题法治创设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7:02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0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科技传播(2019年24期)2019-06-15 09:28:24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API China & PHARMPACK & SINOPHEX关注制药企业环保议题
机电信息(2015年8期)2015-02-27 15:55:30
例谈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