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世耀
(上林康尔复精神病医院,广西 南宁,530500)
慢性便秘是消化系统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病症,其主要表现为排便不尽感、排便费力,在病因上可分为慢性器质性(继发性)便秘,慢性功能性便秘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1]。有相关研究显示[2],便秘的发病率高达25~30%。该病的发生与饮食习惯、不良生活方式、遗传因素、肠道卫生厅失衡、胃肠激素分泌及调控异常、精神心理因素均具有一定关联性。近年来,精神心理因素与慢性便秘的关系逐渐受到临床热议。且20世纪90年代初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会制定的“便秘诊治暂行标准”中提出精神心理障碍是便秘的单独病因[3]。本文就近年来临床针对精神因素在慢性便秘中作用机制与治疗相关研究进行整合,综述如下。
便秘通常是指多种因素作用下,结直肠、肛门结构和功能出现改变,临床出现排泄频率降低、排便困难或排便不尽感等。有临床相关指南提出,慢性便秘病程需≥6 个月[4]。临床普遍认为,该病以肠蠕动异常和(或)频率增加或降低为特点,但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包括可能不符合官方定义的症状。慢性便秘可分为器质性与功能性,较多药物也会引发便秘症状[5]。其中主要是因功能性因素而致,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阐述,普遍认为与排便功能、结肠传输能力紊乱有关。根据患者肛门直肠功能及肠道动力改变特点可将其分为排便障碍便秘、慢传输型便秘、正常传输便秘及混合型便秘。
临床较多研究及流行病学研究发现[6-7],慢性便秘患者往往伴有精神心理异常。精神心理因素在慢性便秘中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释,但临床普遍认为,抑郁、焦虑是便秘的生理基础。精神心理因素参与的便秘发生,其机制可能与神经反射引发胃肠动力、感觉、分泌等因素有关。吴嘉煖等人[8]研究显示,慢性便秘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并随便秘严重程度增加而加重,门诊慢性便秘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比例高,女性便秘患者精神心理障碍与便秘的严重程度关系更大。根据现代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功能性胃肠并的病理生理机制涉及胃肠高敏感性、胃肠动力异常、精神心理异常及脑肠轴互动功能异常等。脑肠轴主要是指中枢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对肠道功能调控的双向通道,通过5-羟色胺(5-HT)、血管活性肠肽等多种调节因子完成。5HT 信号系统在胃肠道功能紊乱及肠-脑互动中发挥重要价值,其参与机体情绪、食欲、睡眠及代谢活动等多种生理作用的调控。而有相关研究发现[9],机体中大部分5-HT 由肠道合成。故肠道微生态中5-HT 的改变可能是精神心理障碍引发慢性便秘原因。徐敏[10]研究发现,脑-肠轴是沟通胃肠道与脑之间的桥梁,睡眠障碍和焦虑、抑郁可能是影响老年慢性便秘患者临床症状的重要因素,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除此之外,慢性便秘迁延不愈,导致患者不良情绪加重,而不良情绪会加重便秘症状,形成恶性循环。排便是一种非意识反射活动,但该活动受到大脑高级中枢的控制。长时间存在精神因素,会对大脑皮质产生持续抑制,引发排便反射障碍。同时进入肠系膜神经丛,增加交感神经活动,减少结肠运动,降低敏感度[11]。机体精神心理因素会对直肠反射与高级神经活动间的正常调节造成影响,从而引发不协调的肠管蠕动。
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逐渐认知到慢性便秘患者往往伴有精神心理因素,为此心理及行为治疗对慢性便秘的作用逐渐受到临床认可。陈萌等人[12]研究发现,化瘀通便汤联合心理疗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效果满意,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8.6%,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证实在慢性便秘治疗过程中,心理因素对治疗效果起到一定影响。张肖楠等人[13]研究发现,缩泉润肠汤联合生物反馈及“认知建构主义”精神心理干预治疗老年慢性便秘疗效优于缩泉润肠汤治疗,使患者精神心理症状及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也减少长期使用泻药引起的不良反应,降低了复发率。在认知阶段促使患者掌握排便机制及便秘的病理改变等相关知识,针对患者的自身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缓解患者不良情绪,逐渐形成正确的排便习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李娟等人[14]研究显示,生物反馈联合精神心理治疗可显著改善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症状,患者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分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表明生物反馈联合精神心理治疗对功能性便秘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崔振华等人[15]研究显示,心理治疗能够降低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血清儿茶酚胺水平,心理治疗对功能性便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心理治疗能有效改善便秘症状,其可能是因血浆中儿茶酚胺表达在收到刺激后,快速增加,对胃肠道蠕动、肛门括约肌收缩造成抑制,引发便秘。而心理干预能促使患者机体内儿茶酚胺表达降低,明显改善临床疗效。
总而言之,精神心理因素与慢性便秘具有一定相关性,其在发病机制与症状表现方面均具有关联性。精神心理因素属于恶性应激源,对胃肠运动功能造成负性影响。为此,临床针对慢性便秘患者,不但要对其躯体症状进行干预,还需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干预引发不良情绪的因素,促使患者正确认识心理问题,积极调整心态,强化遵医行为,从而有效提升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