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支部“四史”学习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2021-11-30 09:21越,陈
关键词:四史学生党员高校学生

庄 越,陈 燕

(1.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2.上海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上海 200234)

2020 年1 月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1]自此,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的热潮。从历史中汲取力量与智慧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四史”学习教育是每个共产党员的必修课,作为高校学生党员更不例外,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以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学生党支部为例,支部将“四史”教育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将“四史”学习融入日常生活,不断引导学生党员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汲取经验智慧、汲取坚守人民立场的定力。

一、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

“四史”学习教育是高校学生党员真正学好历史知识、感悟历史精神的有效途径,是激发高校学生党员历史担当、爱国情怀和坚定信仰的内生动力。让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勇担历史使命是“四史”学习的精华所在。

(一)“四史”学习教育有利于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对于学生党员而言,“四史”学习就是一个坚定理想信念的过程。读懂、读通四史,对于坚定“四个自信”,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从而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光明大道一路前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出生于和平年代的学生党员,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没有体悟过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到建国付出的巨大牺牲,只有通过学习“四史”,才能进一步感受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走过的艰难历程,体会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2]中共早期领导人的死亡率在国际共运史中是最惨重的,党的总书记直接被捕枪毙,中共中央负责人被就地处决,建党的领袖被绞杀,中共一大代表中只有两人自始至终坚持革命事业到新中国成立……这些都是党员同志应当了解的党史知识,否则何以明白自己的信念之源,怎能意识到自己肩负着多么巨大的使命。学生党员只有在深入学习“四史”上下工夫,不断强化理论修养,才能以理论上的清醒保证政治上的坚定,从心底里相信马克思主义,相信共产主义的理想能够实现,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的,始终把坚定理想信念当作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

(二)“四史”学习教育有利于学生党员提升理论素养习近平总书记在多场会议中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于学生党员来说,对历史的学习中,摆在首位的便是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可以说,对“四史”的学习和领悟代表着共产党人最基本的历史素养,认真学好“四史”是每个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不断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加强党史研究。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一文中指出:“现在大家在研究党的历史,这个研究是必须的。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3]中国共产党党史与新中国史紧密相连,也正是因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改革开放又开启了新的时代篇章。而这都是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一部分。可以说,“四史”与近现代中国紧密相连,伴随着中国共产党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新中国从黑暗中曲折探索到新时代伟大征程。只有充分了解党和国家的来龙去脉,深入了解党的历史,才能以史为鉴,准确地认识党情和国情,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和追求,更好地提升自身核心素养。

(三)“四史”学习教育有利于学生党员强化政治担当“四史”学习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理论素养,更有利于强化其政治担当。

在“四史”学习教育过程中,通过对党员进行党的优良传统教育、新中国的伟大成就激励、改革开放的成果经验启迪以及社会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历史教训警示,引导大家把握中国发展趋势,深刻认识到自身的历史使命和现实处境,进而将国家发展的现实目标与个人的未来方向相结合。也就是说,“四史”学习教育并不单纯是历史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政治使命的培养。无论是“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还是“航天精神”、“女排精神”等等,这些在历史中凝练的精神文化,都深深扎根在每个人的心中,激发大家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干劲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而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发展中,我们党涌现出众多极具感召力的榜样标杆和优秀典范,他们的事迹同样能激发广大党员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造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四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然和应然,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4]强化自身的使命担当。

二、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具体实践

当前,“四史”学习教育活动正在全国上下如火如荼地开展当中。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学生党支部通过支部书记上党课、红色基地参观走访、线上媒体平台宣传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灵活运用各种实践载体,让“四史”学习教育取得实质性成效。

(一)主题党课,用专业深化“四史”学生党支部注重“四史”理论学习,将自主学习和集体学习相结合,推动学习成效的升华。根据学院法学、政治学、中共党史等专业特色,各支部开展主题活动,探索特有的学习文化。各学生党支部按照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要求,积极组织党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有关“四史”的重要论述,引导党员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开展“学习‘四史’,坚定初心”主题教育,明确“四史”学习教育的背景和内容,明确“四史”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四史”、怎样学“四史”;开展“学改革开放史,争当学校改革发展先锋”专题学习,深入学习改革开放史,尤其是上海改革发展的奋斗历程,感悟上海勇当排头兵、先行者的责任、勇气和担当,强化自身责任意识,勇担时代使命,做学校改革发展的先锋;开展“学党史、强党性、促发展”专题学习,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脉络,加深大家对党波澜壮阔、曲折向前、辉煌壮丽、不懈奋斗的历史的深入了解。学生党支部不仅开展单纯的理论学习,而且将丰富的活动形式运用其中。学院通过设计“四史”知识竞答,将“四史”基本内容入脑入心;通过邀请专家教授进行主题报告,深化大家对“四史”的认识,引导学生感悟历史;通过推荐学习书单、开展读书分享会,营造支部学习“四史”的良好氛围;通过让党员谈想法、谈感悟,使学习内容内化,不断巩固学习效果。这不仅加强了学生党员对于“四史”的理论学习,更坚定了初心和使命。

(二)实地寻访,用脚步丈量历史哲学与法政学院学生党支部利用暑假,走访各自家乡的红色历史景点,在实景中追忆革命痕迹,在探访中深化“四史”学习。各支部成员的足迹遍布上海、江苏、浙江、陕西、山西、甘肃等12 个省市,实地走访了一大、二大、四大会址,参观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沙家浜革命纪念馆、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等,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学生支部成员在周恩来纪念馆、陈云纪念馆,看伟人在新中国发展过程中如中流砥柱般的巨大作用;在河北玻璃博物馆、甘肃民勤乡村记忆博物馆,感受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浦东展览馆体会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上海改革发展的历程……通过现场体验,更深刻地感悟这些纪念馆展览馆背后蕴藏的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强化自身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

(三)云端赋能,用媒体传播精神在理论学习和实地探访家乡的红色资源过程中,学生党支部也顺应新时代新媒体发展的节奏,创建了“法韵党声”微信公众号、“研途有你未来可七” bilibili平台账号等专题学习教育平台,供学院师生随时随地的线上学习“四史”,传播“四史”精神。“法韵党声”微信公众号自创建以来,已经分享了数篇“四史”相关文章,有效地传播了支部系列学习实践活动,吸纳了大量的“粉丝”关注和点击,极大地推动了学生支部对“四史”理论学习。而“研途有你未来可七” bilibili 平台账号则是通过录制短视频、vlog,线上讲述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故事,让学生党员从受教育者转变为宣讲者,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四史”的学习中。该账号自2020 年6 月7 日开始,每周更新一期,已经连续更新19 期,截至出稿前,视频总播放量已接近4000。大家跟随移动镜头,聆听讲述,近距离地参观各地红色基地。支部成员也通过云端分享心得体会,互相促进、相互激励。云端平台是“四史”学习的生动教材,更是讲述“四史”故事、传播中国精神的有效途径。

三、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四史”学习教育在高校学生党支部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党员干部的历史文化素养都有较大的提升,但是学习过程中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一)“四史”学习不够深入,存在表面化问题学生党支部在学习“四史”的过程中,存在只知当下而不知过往的问题。学生党员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浪潮诞生的“90 后”成员,对于改革开放进程中取得的辉煌成就深有感触,但对于共产党的历史和新中国的历史就相对模糊,只是片面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而对其中的细节和逻辑都相对陌生。学习“四史”就是要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总结历史发展规律,单纯片面地学习历史是无法把握历史表象下的发展规律的。高校学生党员学而不思、思而不深,对“四史”的学习停留在一知半解、浅尝辄止的层面是当前突显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由研究生担任,没有经过系统化的培训,本身在理论功底、历史素养、观点把握、实践经验和语言表达等方面存在不足。在支部书记上党课时,以集中学习讲话精神和相关文件为主,形式单一,道理讲不透、内容缺乏针对性,讲课也枯燥乏味,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学生党员态度不够端正,缺乏学习的内生动力。

(二)“四史”学习不够系统,存在形式化问题学生党员存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问题,缺乏对“四史”学习的融会贯通,单独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等专题学习,无法掌握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更无法把握其今后的发展方向。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都是各种必然性和偶然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正如恩格斯“历史合力论”所阐述的那样,历史的最终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5]只有把改革开放史置于新中国发展史中,将新中国史置于百年党史中,将党史置于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才能全面掌握历史的源、流、变的规律。而在单独的专题学习中,也缺乏持久性,究其原因,主要是学习时间碎片化和学习内容碎片化。而对于学习内容,学生党员多以自身感兴趣的话题阅读为主,满足于基础性的了解,对于“四史”学习呈割裂状态,无法把握历史主线和知识体系。

四、高校学生党支部提升“四史”学习教育质量的思考

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活动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成效,但也反映出了诸多问题。因此,如何更好地提升“四史”学习教育的质量,使学生党员提升政治素养、锤炼政治品行、勇担历史使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提高认识,提升“四史”学习高度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行动的方向,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才能解决党员学而不思、学而不信、学而不用、学而不行的问题,将“四史”学习教育落到实处。要让广大学生党员认识到“四史”学习是每位党员的必修课。在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四史”学习中注重政治学习和教育,坚持将历史与逻辑相结合,不仅要深入学习历史知识,而且要深化对历史发展的规律认识;坚持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从回顾历史中把握当下、明确未来方向,从而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和政治觉悟。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学习改革开放者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时代精神,学习疫情防控中涌现出的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充分调动党员同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凝聚思想共识。

(二)完善机制,保障“四史”学习力度一方面,制定支部“四史”学习计划,将“四史”学习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载体逐步细化到每个党支部、每位党员,将“四史”活动的开展时间和方式按月进行整体规划,形成时间表和任务清单,充分贯彻并且按照既定的要求达到执行频次,形成会议记录,对“四史”学习涉及的各项内容进行梳理规范,便于各级支部党员进行反复学习,实现“四史”学习经常化和制度化。 另一方面,在支部内建立监督和激励机制,抓牢党员的日常学习,形成良好的自学氛围。坚持示范带动,高校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联动,学生党支部与团支部联动,党员干部带头读历史,带头学历史,带头讲历史,形成以上率下,上下同欲的良好局面。

(三)创新活动,拓展“四史”学习广度一方面,将“四史”学习教育活动融入“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中,各支部在学习“四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的系列讲话中,不能仅仅组织单纯的理论学习,还应针对党员思想工作实际,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差异化、个性化的、切合党员实际需求的学习教育,如定期组织党员分享学习感悟,党员轮流讲党课;另一方面,线上线下结合,创新“四史”学习教育活动形式。充分挖掘和培育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如通过线上新媒体平台开展专题学习教育,利用微信微博平台、bilibili 平台、“学习强国”平台提高党员自主学习的有效参与率,将“四史”学习课堂搬到线上,不受时空限制;通过整合线下红色资源,打造 “四史”学习教育平台,利用好一大、二大、四大会址及其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四史”党课巡讲,充分挖掘优秀党员宣讲,将“四史”学习课堂转移到历史场景中,打造情景式教育基地。

猜你喜欢
四史学生党员高校学生
新时代高校开展“四史”育人的理论与实践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让“四史”教育在中小学落地生根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探析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路径刍议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理念及其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