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儿童情感问题现状及对策

2021-11-30 08:44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铜罗小学
青年心理 2021年18期
关键词:单亲家庭家庭班级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铜罗小学 沈 娇

在班级管理中,问题学生的管理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一大难点。我们常说,问题学生的背后往往会有一个问题家庭,我发现,在农村小学,这些问题学生中,单亲家庭的孩子占了一定的比例。单亲家庭孩子在面对家庭关系的突然变化、家庭重要成员的缺失、父爱或母爱的缺位时表现出无所适从,在家庭教育不到位的情况下,其心理、情感、行为、学习欲望等方面均会受到影响,呈现出一系列消极的变化。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家庭集体的完整和团结一致是良好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的情感沟通与交流。家庭成员的基本构成中,父亲和母亲的角色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长期缺少来自其中一方的情感交流,那么孩子的情感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无法达到一个平衡状态,必将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一、儿童情感缺失的具体表现

由于家庭结构的特殊,在儿童教育问题上,单亲家庭的教育存在明显问题。离异家庭之下,儿童是最大的受害者,他们缺少来自父亲或母亲的情感灌溉,缺少来自家庭重要成员的呵护,在与家庭圆满的同龄伙伴的对比之下,其受到的精神压力和打击是不言而喻的。在此之下,单亲家庭儿童成长过程中情感态度的消极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孤独、内向的表现

在儿童心目中,父母是一同撑起家庭的一片天,慈祥也好,严厉也罢,父母都是无可取代的,是世界上最亲的人。然而,家庭的支离破碎让孩子的世界塌了半边天。在一个没有父亲或者母亲的家庭里,孩子的依靠少了一半,得到的关爱也少了一半。加之离异父母之间的争吵、家庭经济状况的急剧变化、家庭氛围的转变、对孩子的态度的转变等,都变成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压在孩子脆弱的心头。父母之间无言的冷战、无休止的争吵,处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之下,孩子常常会变得自卑、萎靡不振。在学校和同学相处交流时,在和睦、热闹的家庭氛围对比之下,孩子会明显感受到家庭的不同,对处于不和谐的另类的家庭感到自卑,低人一等,因而无法正常融入班集体活动,变得不爱说话、自卑、内向,最后,在班集体中常孤身一人。

我的班级中,那些家庭离异的孩子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有的孩子不能够接受失去父亲或母亲的现状,或者受到不负责任的父亲或母亲的冷漠对待,神情中不自觉流露出受伤的状态,常常会陷入极度悲伤中,情绪低落。无论是课堂上的交流讨论活动,还是课间的自由活动时间,这些孩子都孤零零一人坐在座位上,或提不起和他人交流的勇气,或自顾自紧张地摆弄手指和手中的文具,或呆坐在座位上,自我放空。在周围人谈及父母相关话题时,心里会极度难受而主动避开。长此以往,这种自我封闭的做法会导致其与班集体完全脱离。

(二)渴求关注的表现

离异家庭,父母双方矛盾的焦点是婚姻的去留、财产的分配,双方不可避免会有争吵矛盾,对儿童的关心程度减少,甚至有的家长明示或暗示不要孩子。儿童缺乏来自父亲或母亲的关爱,就会迫切转而寻求他人的关注。在校期间,这一时期的孩子会通过各种方式寻求教师的关注,但这些方式往往是不恰当的消极表现,在教师看来会变成纯粹的故意的“搞怪”和“破坏”。如,在课堂上故意不听从教师的安排,唱反调;在别的学生认真读书时,东张西望,做小动作;故意使坏,通过干扰课堂活动,影响他人正常听课等引起老师的注意。课间越是在老师看得见的地方,越是做一些明令禁止的行为。作业迟交不交、将与学习无关的物品带至学校等,这些表现即是一种隐喻:老师,看看我!老师,关注我!当学生出现这些行为时,其潜意识里就是在寻求大人的关注,也是在变相地向老师寻求帮助。

(三)情绪激动、易怒的表现

儿童成长过程中缺少来自父母的呵护,没有得到足够的安全,就会对周遭环境产生防备心,有时会对外界行为进行过度解读,将同学、老师的善意,或正常的言行举止,曲解为有意的针对,故意的侵犯。孩子内心的防线长期处于紧绷的状态,过分的警惕与防备使得他们的心理状况发生改变。长久以往,自我控制能力日益变差,他们的情绪容易激动,也更容易发怒。一旦孩子处于这种状态,任何小摩擦、小问题,都会使他破防,进而与同学、老师产生激烈的冲突对抗。

如在班级讨论中,学生们在谈论母爱时,离异家庭的孩子此时会变得极度敏感。一方面,听到自己同学的家庭十分和睦,一想到自己的家庭就会泛起心酸和苦楚;另一方面,他们会对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行过度解读,讨论的内容一旦涉及到评判,他们会将其解读成对自己的抨击,进而引发同学间的矛盾,引起争吵。

(四)仇恨、憎恶的表现

单亲家庭的现状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离异的父母,在家庭里争吵时,他们时常无法顾及,或从不顾及孩子的感受,在孩子面前激烈争吵甚至爆发肢体冲突。在长期激烈的矛盾冲突下,孩子们厌恶父母的争吵,埋怨、疏离不抚养的父亲或母亲一方,有的孩子对父母的离异充满憎恨。这种憎恨久而久之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发展到对学校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甚至对他人、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他们认为既然没有人关心、爱护我,自己又何必去关心、爱护其他人呢?对他人、对学校、对社会漠不关心,无视社会的规则纪律,有的甚至还会故意破坏纪律,损坏公共财产。更有甚者,结识社会上品行不良的人员,沾染恶习,时常打架骂人,惹是生非,造成不良后果。

二、班主任可施行的对策

作为班主任,应该及时主动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去了解知道儿童在关心什么、思考什么、谈论什么、喜欢什么、渴求什么、烦恼什么。要走进农村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灵,唯一的途径就是班主任要基于在对孩子建立平等基础的爱上,积极取得孩子的信任,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改变孩子。

(一)观而识

班主任要通过班主任手册、家访等方式主动了解班级中孩子的家庭状况,对于班级中家庭不和谐的学生,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单亲家庭的儿童要及时主动地发现和了解他们的异常表现, 密切关注情感的变化,把握学生的个性特征,观察学生的心理表现,寻找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根据这些学生各自的特点,对他们的教育要以情感为依托,找出其特殊行为背后的心理根源,并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对其进行个性化的教育指导。

(二)听而解

伟大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理解是改变偏执的良药。对于单亲家庭的儿童,班主任应当主动与其进行沟通交流,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以一个倾听者的身份,耐心听他们的讲述,及时积极肯定他们说出自己的苦恼、内心的想法,对于他们受到的伤害,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同身受地理解,肯定他的情绪,并作出积极的反馈。定期和孩子谈心,了解孩子的快乐、悲伤,熟悉他们的朋友,他们感兴趣的事。唯有理解,方能让孩子感受到教师沟通的诚意,架起与儿童心灵沟通的桥梁,儿童也会放下心中的防备,此时班主任要用自己的耐心、热心和爱心相机给予专业的建议和意见,给予缓解单亲儿童异常情绪的良方。

(三)析而育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的生存需要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但快节奏的生活,也让越来越多的家长疲于奔波,忽视了孩子的感受。面对单亲家庭儿童,班主任在理解他们苦恼的同时,也要积极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大人之间发生的问题,正确地对待自己的现在和将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同时,单亲儿童的教育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教师应该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向家长反映儿童在校的异常表现,了解儿童在家中的表现,针对儿童心理行为上的表现,家校共同商讨,同时可以加强家长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促进家庭教育子女心得的经验交流,以促进家庭教育质量的提升。儿童的情绪变化是实时的,有波动的,因而家校沟通应当是及时有效且长期的。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不可避免会遇到单亲家庭的学生,单亲家庭儿童是班级中的一部分,班主任要多方寻求途径,全面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深入分析他们的日常心理,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对策,去辅助这部分学生走上健康的人生之路,让他们与其他孩子一样拥有灿烂的明天。

猜你喜欢
单亲家庭家庭班级
班级“无课日”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单亲家庭儿童相对剥夺感与心理适应的循环作用关系:一项追踪研究*
单亲家庭儿童早期教育的社会干预机制
家庭“煮”夫
单亲家庭初中生心理行为分析及教育策略
恋练有词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