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夏家河子小学 王 丽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的重点题型,也是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方式。小学生在解决应用题的过程中,不仅能更好地巩固数学知识,还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应用题的教学。本文根据小学生的思维规律,探索应用题的解题策略,总结了如何提高小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加强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
数学学习是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积累了经验,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归纳、总结,才能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使前后习得的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的重点题型,虽然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和经验,但在实际做题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归纳、总结解决应用题的方法技巧,建立起解答应用题的知识体系。
应用题不是单纯地进行数学运算,而是涉及一种生活情境,用语言文字来描述一个数学问题。应用题一般由已知条件和问题组成,解题的过程就是理解题目中文字所表达的意思,把文字语言转换为数学语言,即数量关系,然后运用数学计算能力进行解答。学生在分析应用题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文字表述、句子结构、多余信息的影响,导致干扰解题思路,产生理解偏差。特别是应用题中的多余信息和隐含条件增加了小学生解题的难度。小学生因为缺乏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足,不能根据应用题文字的表述想到解题的思路或者解题思路不清晰,不会合理安排解题步骤,缺乏解答应用题的策略,不会迁移所学方法,从而出现同一类型的应用题换了情境和数据又不会做的情况,这在本质上还是没有理解题意。还有一些学生虽然能列出正确的算式,但是计算错误,不能写出规范步骤。
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应用题解题技巧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对游戏的兴趣进行教学情境设置。那么,如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探索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技巧呢?
审清题意,这是做对应用题的前提。很多学生在做题时往往无从下手,看不懂题目,感觉应用题太难。考试中,一些学生会丢掉一部分应用题的分数,觉得是“粗心”,其实,根本原因还是没有审清题意,审题能力薄弱。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应用题的审题能力。
提高审题能力,首先需要学生认真读题。应用题不同于学生一、二年级所学的直接计算,它是用语言文字来进行表述,把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解答。语言文字在题中是非常重要的,是解题的关键所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留给学生读题的时间比较短,只是匆匆而读,并没有真正读懂题意,把时间留给了练习,挤占了学生读题的时间。这种做法事倍功半。
其次,教师要教给学生读题的方法。学生在总结应用题中失分的原因时,大都说到“题目没有看到这个字”“我只看了一眼”“我漏了一个字”“我把那个字的意思弄错了”等等。因为“漏字”“看错字”而做错题,这些都属于读题不认真,没有掌握方法。
学生在做应用题时,题目最好读三遍,每次读题侧重点各有不同,不是泛泛而读,要有方法,需要用心、用脑,逐字逐句而读,边读边思考。第一遍,初读题目,有整体印象;第二遍,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字、关键词;第三遍,能用自己的话解释题目的意思。
在第二遍的读题中,要特别注意应用题叙述中的一些关键字、词,它们对准确审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比如:表示数量关系的“一共、共、比……多、比……少、剩余、同样多、相差”等;表示数学概念和定义的百分率、合格率、正比例、反比例等;图形方面的长、宽、高、半径、直径、圆的面积、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等;工程问题中的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行程问题中的“相向而行”“相背而行”等等。如果不能理解这些字词,那就不能正确解答应用题。如:“把14 块巧克力平均分给4 个人,每人分到几块?平均分给5 个人呢?”让学生找这道题目里面的关键字词:平均、每人。再如:“滑梯侧面的形状是一个梯形,已知梯形的上底是3m,下底是5m,求这个梯形的面积。”这里面的关键字词有:上底、下底、面积。对这些关键字词的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解答应用题。
第三遍概括题意,可以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审题能力。对题意的复述,不是用题目的原话,而是要抓重点词语、语句,用最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教师可以提出概括的格式,循序渐进让学生进行练习。如用“这道题告诉我……,让我求……”的形式先进行练习。
通过这样的步骤,不断提高学生对应用题的阅读理解能力,渗透方法,才能使得小学生快速、正确地解答应用题。
教师在讲解教学三年级上册“混合运算”时,在新课导入部分可以先复习二年级学过的“加与减”,通过旧知引出新知。如下面这道应用题:“我们班男生有26 人,女生有25 人,男女生一共有多少人?”教师在出示题目后,可以让学生一起来读题。提示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首先要找到已知条件:男生有26 人,女生有25 人。已知条件找到后,接下来思考这道题该如何解。这道题目的解题思路为:要求“男女生一共有多少人”,就要先找到男生人数,再看女生人数,最后把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相加就能得到一共的人数。学生根据教师指出的解题思路列出算式:26+25=51(人)。其中26 表示男生的人数,25 表示女生的人数,加起来就表示全班一共有多少人。
通过这道典型应用题的解决,学生体会在解应用题时经过了哪些步骤,并进行归纳、总结。应用题解题基本步骤为:读题、找已知条件、思考解题思路、列式计算。总结了解答应用题的基本步骤后,让学生进行实际练习。教师出示新课内容“小熊购物”:饼干每包4 元,面包每个3 元,糖果每袋5 元,蛋糕每个6 元,花生每包7 元。胖胖买1 个蛋糕和4 个面包,胖胖应付多少元?学生按照步骤读题,找出已知条件:1 个蛋糕和4个面包,蛋糕每个6 元,面包每个3 元。找到已知条件后,小组之间讨论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并选一个代表来解说思路:要想知道胖胖应付多少元,就要先算出1 个蛋糕多少元,再算出4个面包多少元,然后再把两个价格加起来就可以了。教师点拨学生,在这道题中能否直接找到4 个面包的价格?通过什么已知条件来计算?用什么计算方法?1 个面包3 元,4 个面包12 元。这涉及前面学到的乘法知识,学生列式计算:6+3×4=18(元)。教师强调注意3×4 是表示4 个面包的价格,注意乘数和被乘数的关系,有乘法又有加法,应该先算哪个。在计算这道应用题的过程中,还有饼干每包4 元,糖果每袋5 元,花生每包7 元这些条件,提示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用到了吗?这是怎么回事?在应用题中会出现多余的条件来迷惑学生,这些条件解题时是用不到的。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出解题“四步法”后,让学生利用这“四步法”做后面的巩固练习:壮壮有20 元,买3 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或者让学生指定买什么物品,然后进行计算。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对学生灵活思维的锻炼也更有益。
教师在小学生解题的过程中,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让他们根据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思考分析有用的条件,从而找出正确的解题思路。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略差,而图画可以在这之间搭桥牵线,助力学生分析应用题的题意。图示法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分析应用题时比较清晰、明白,很容易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途径。在读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边读边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利用图表表示出来,通过图表去寻找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教师在讲解课本例题时要利用此法进行分析,给学生做好示范,逐步进行画图训练,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学生就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对于其他解题方法,如列表法、方程法等也会逐步掌握。
练习在精不在多,因此,数学教师要注意选择典型的练习题,进行多样化的变化,让学生进行练习,彻底掌握解题技巧。比如这样一道应用题:一个书包是一双袜子的价格的7 倍,两者的价格差为72 元,那么书包和袜子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呢?对于这道典型应用题,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变化,如将价格倍数变为8 倍,或者改变价格差值的数值,再进行计算。对典型应用题进行变形训练,其核心考查内容并没有发生改变,学生可以迅速掌握同类型应用题,达到对其的熟练掌握,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