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材线虫病危害监测手段和特点以及防治措施

2021-11-30 03:48章如意
智慧农业导刊 2021年14期
关键词:松材线虫病天牛

章如意

(南京生兴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1112)

松材线虫病是广泛产生于松树内部的一种疾病,不仅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且对松树造成的危害极大,想要防治松材线虫病存在一定的困难。这种疾病对于松树的成活会造成极大的影响,而且松材线虫病的传染性极强,如果不加以管制,会对松树林木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我国每年松树死于松材线虫病的数量十分多,不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效益,而且还影响我国荒山造林工程进度,为提升我国松树存活率,降低松材线虫病侵袭,应积极采用各种防治手段进行有效治理。现阶段,我国在防治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应积极对其进行处理,进而提升松树存活率,提高我国松树成活率,为松树健康生长提供帮助。

1 松材线虫病危害症状

由于松材线虫通过媒介昆虫传播,导致松树直接死亡,生态破坏严重。面对发展快速的林业产业及日趋变化的生态环境,松材线虫监测预报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松材线虫监测预报工作,提高监测预报的准确率至关重要。

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的“癌症”,具有极强的毁灭性,发病部位极为隐蔽、发病速度十分快,最明显的外部症状就是针叶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针叶当年枯死

通常情况下,当松树遭受松材线虫病侵袭后,当年秋季松树就会发生明显的枯萎死亡现象。若种植区域夏季高温少雨,松树从感染到枯萎死亡仅需30-45天,最久不超过90天。

1.2 针叶越年枯死

若种植区域温度较低且夏季降水丰富,10%松树受感染后,因温度以及降水的影响,松树并不会当年枯萎死亡,而是将枯萎死亡时间拖延到第二年春夏季。

1.3 松树枝条枯死

若松材线虫受其他因素影响导致繁殖速度减慢,传播范围降低,受感染的松树并不会在近2年内枯萎死亡,通常会出现树冠中有少数枝条发生枯死现象,随着时间推移,病情会逐渐加重,进而导致枝条逐步枯死,最终导致松树整株枯死。

2 松材线虫防治措施

2.1 及时清理病死树,控制传播范围

松材线虫病发病症状并不明显,防治难度较大,因此,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一旦发现明显的虫害特征,尤其是患病树木,为防止相互感染而导致传播范围扩大,应及时清理病死树,在当前缺少有效的防治方法的情况下,清理病死树是效果最快、最简单正确的处理方式。若病死树未及时处理,树内寄生的松材线虫、松墨天牛等便会传播到健康松树上,并不断扩大蔓延,进而使整片松树林区树木受到威胁。

在对病死树进行清理时,应重点对羽化前的松墨天牛等昆虫进行清理,确保病死树树桩高度低于5m,并将直径大于1m的松树的枝条运输到林区外进行无害化处理,若采用现有的熏蒸方式进行清理时,应确保熏蒸袋无破损,同时,对健康松树上存留的枯死树枝也应及时清理,进而降低健康松树患病几率。

2.2 灭杀松墨天牛,切断传播媒介

松墨天牛是松材线虫病主要传播媒介,因此,想要提高防治效果,就应积极对松墨天牛进行防治与扑杀。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灭杀松墨天牛。

2.2.1 物理防治

每年5月为松墨天牛羽化初期,在此期间可采用诱木、诱捕器等方式,在诱木制作时,应注意在松树基部40cm位置在不同方向留有3个深入木质2cm左右的切面,并按照1∶3的比例配置诱木;每年5-7月为松墨天牛羽化期,应在此期间对其进行集中诱捕诱杀,可采用绿色威雷、噻虫啉等药物进行防治。

2.2.2 化学药物防治

每年10月为大范围繁殖期,可在此期间对遭受松材线虫侵害的树木喷洒有机磷杀虫剂等化学药剂,并及时清理树皮下的松墨天牛,在使用化学药物防治时,应注意化学药剂使用量,进而避免破坏生态环境。

2.2.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技术相对更符合我国绿色生态理念,可在松林区释放松墨天牛天敌,如在幼虫期释放花绒寄甲、管氏肿腿蜂等昆虫,进而起到防治效果。

3 松材线虫病监测手段

松材线虫监测整体解决方案以“传统+创新”“人工+智能”为主导思想,以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手段,以数据管理、监测分析、统计、查询、可视化输出等为核心应用的数据处理和管理平台,实现对松材线虫监测调查的监控、发生数据的汇总分析和预警发布,对病虫灾害发生后或发生期间向用户提供防治的方法和措施。

下面介绍几种在松材线虫病监测整体解决方案中我们可能会用到的监测技术手段。

3.1 人工监测

主要以人工的定期巡查、定期详查和访查为主,并辅以普通诱捕器和智能诱捕器调查。

诱捕器是对虫情预测预报的一种重要工具。我们常利用诱捕器监测农林害虫种群动态,分析有关因素对害虫种群变动的影响,以预测害虫发生、发展的趋势,制定治理措施,发布病虫害趋势预报和提供防治建议。

昆虫具有趋光性,同时昆虫通过触角或其他部位的一些化学物质感受器捕获散布在空气中的一些特殊化学物质,如昆虫性信息素、聚集素等也会产生趋向性反应。昆虫对光、色彩、化学物质的趋性有正负之分,趋向的为正趋性,避开的为负趋性。昆虫不仅能识别色彩光,还能看到人眼无法看到的短波光。

人们利用昆虫这种趋向性原理,研制出黑光灯、诱虫板、信息素诱捕器等用来捕捉昆虫的设备进行害虫预测预报或害虫控制。同时智能诱捕器,采用光电感应自动计数系统、GPRS发射系统,太阳能充电系统、智能数据汇总系统(包括电脑Web端及手机APP软件)有机结合,再结合由天牛性信息素和植物源特异性信息素研制出的引诱剂定向诱捕,提高了测报设备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实现了天牛诱捕监测的自动化、信息化。

根据松材线虫的发生规律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实地操作并统计数据,从而掌握区域内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寄主等信息,为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日常监测发现有异常死亡的松树,死亡松树数量小于100株的,先取样10株进行检测,如检测到松材线虫,可不再取样;如没有检测到松材线虫,应当继续取样检测,直至死亡松树全部取样检测为止;死亡松树数量大于100株的,如取样100株仍未检测到松材线虫,对超出部分按5%的比例进行抽样检测。如仍未检测出松材线虫,但在日常监测过程中发现异常死亡松树数量增加的,应继续取样检测。重点预防区可视情况增加取样数量。

3.2 定点监测

在监测区域内设置多功能自动化虫情实时监测系统,定点进行灯光诱捕一些主要的趋光性昆虫,调查其种类、虫口密度等情况,并进行数据统计。传统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体系,监控操作需要专业人员到现场采集病虫害样品,数据分析验证都需要人工进行,监测工作存在不及时、不准确等情况,不能有效开展林业病虫害预测和防治工作。

另外,配合野外调查系统、远程监控系统、气象观测系统等,以此建立完善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平台,足不出户即可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的实时、动态监测和管理。

3.3 无人机监测

无人机主要利用搭载的高分辨率监测设备,从空中拍摄图像,通过多光谱分析对枯死木、变色木、异常林进行精确定位,确定林业有害生物危害范围、面积等情况,同时及时发现病虫害,为后续寻找病死木原因提供技术支持。

3.4 卫星遥感监测

卫星遥感监测是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监测的技术方法。遥感监测技术是通过卫星收集“可见光-近红外”范围的多光谱影像反映这一波段内地物的独特反射特性,通过影像处理确定枯死树的分布、数量以及坐标。

4 松材线虫病监测特点

4.1 人工监测特点

通过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专用APP,可实时记录普查情况,上传普查数据,真正做到了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实时、专业、透明。林场拥有知名农林专家团队,他们可提供专业的病虫害鉴定服务。

4.2 定点监测特点

弥补纯人工监测耗时、耗力等缺点,结合人工智能手段,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监测,实现林间害虫数据采集、林间环境数据采集、采集数据实时分析和采集数据自动上传。

在智能监测的同时,由专业监测团队负责专项监测,保证测报工作的准确性,可以第一时间监测到虫情发展情况,从而准确分析出防治最佳期,及时调整工作安排部署。

4.3 无人机监测特点

快速监测、直观显示,可进行大面积监测,可对山高路险等监测人员难以到达的复杂地域进行监测;拥有行业领先的续航时间,配备高清晰度相机,可拍摄4K高清视频,记录清晰、细节丰富的影像素材供用户后续分析使用。

4.4 卫星遥感监测特点

观测的信息宏观、综合,且可长期连续观测,形成时序信息;不受一些自然条件限制;最先进的高分辨率民用遥感卫星,短波红外波段的波长更长,不仅能够反映这一波段范围内地物的独特反射特性,且受大气的散射作用小,穿透雾、烟尘能力强,能够显著提高精细提取地物信息能力。

此外,我们可以通过无人机或卫星遥感监测的大面积监测,确定枯死树的分布、数量以及坐标;然后通过人工监测的复查,对无人机和卫星遥感确定的区域进行人工复查巡检,通过人机结合监测,统计更为详细的数据,构建全覆盖、立体的监测预警体系。

5 结束语

由于人工力量薄弱,在这个信息化时代,需要依靠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将监测预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指导性和实效性发展发挥完整。在完善地面常规调查的基础上,积极应用新测报技术,构建全覆盖、立体的监测预警体系,不断提高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和短期预报的准确性。

总而言之,松材线虫是我国松树主要病虫害之一,被称为松树的“癌症”。现阶段,我国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极为严峻,且受其影响范围正逐渐成扩大化趋势发展,严重影响我国松树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因此,相关部门应重视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加强林区日常巡查力度,及时清理病死株,为我国林业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松材线虫病天牛
四法防治果园天牛
我国启动松材线虫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
松材线虫病的危害与综合防治对策
松材线虫病多种防治措施成效
宁波市松材线虫病疫情继续“双下降”
巨型昆虫——天牛
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探讨
天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