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超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 贵阳 550004)
为较为全面了解新时代贵州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问题,本课题调查小组于2020年6月11日至7月16日期间,以贵州省9所高校思政课教师为调查对象,运用网络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新时代贵州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进行了摸底。其中问卷设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包括被调查对象年龄、性别、职称、政治面貌、学历及专兼职共6个问题;第二部分从队伍结构、职业满意度、制度建设、能力(教学及科研能力)现状、在职培训及考核评价五大方面对被调查对象进行了具体的调查,共涉及24个问题。试图呈现新时代贵州省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现状、问题,并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笔者的思考及建议。
本研究主要从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专兼职结构、师生比结构等方面对我省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结构进行调查分析,具体表现为:
1.职称结构。通过问卷调查及各高校官网数据调查发现,我省思政课教师副高级以上职称比例偏高,占比为77.22%;讲师、助教比例偏低,部分高校助教数量为0。这一方面反映了近年来中央对思政系列教师职称政策的倾斜及关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思政课教师年龄结构一定程度上出现“断代现象”,以及思政课教师职称结构不够合理的实际。
2.学历结构。高学历是高校教师的普遍特点,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特点。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中,博士研究生占比高达42.57%。本人在对某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访谈的过程中得知,现在高校思政课教师引进的学历标准一般是博士研究生以上,“高学历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更有利于思政课教学能力及科研水平的总体提升,同时也是高校实力表现”的观点在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得到普遍认可。
3.专兼职结构。调查发现,我省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中的兼职现象非常普遍。从调查结果来看,专职教师比例接近七成,兼职教师占三成多。通过各高校官网公开数据,在部分高校,兼职教师比例呈现出过高的趋势,极少部分高校甚至出现了“兼职教师数量高于专职教师数量”的不合理现象。
4.师生比结构。根据我省各高校官方网站数据显示,在调查涉及的9所大学中,师生比符合教育部规定的仅有4所,另外5所大学师生比远远达不到教育部规定,反映了新时期我省高校师生比结构失调的现实。
职业满意度通常指某个人在组织内工作的过程中,对工作本身及其有关方面(包括工作环境、工作状态、工作方式、工作压力、挑战性、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等)有良性感受的心理状态。
生物裂解燃油(PBF)与生物柴油同属于生物质有氧燃料,但组分的碳链长度及碳键特征差异比较明显,生物柴油组分的碳链长度集中在C16 ~ C18,且碳碳双键(不饱和键)组分比例较高。而生物裂解燃油的组分碳链长度分布更为广泛,短链组分占有较高比重,且不饱和组分明显较少。石化柴油组分以烷烯烃为主,不含氧元素,分子结构明显不同于生物燃料。对包括 WME和JME在内的大部分生物柴油而言,由于其制备工艺的相似性,所获得的燃料尽管组分类别及含量有一定差异,但均含有较高比重的不饱和成分,可称为高不饱和度生物燃料[11]。
1.职业满意度。51.48%的被调查对象对其所从事的工作满意度较高,其中非常满意的占比达二成多,接近三成的被调查对象对这一职业表示比较满意,两项之和占比超过一半,这和中央对思政课教师群体的关心关注密不可分。仅有15.84%的被调查对象对思政课教师这一职业明确表示不满。
2.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工作满意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非常满意和很不满意两种极端情况均为少数。38.61%的受访者表示比较满意,24.75%的受访者表示一般,23.76%的受访者表示不太满意。
3.教师待遇是教师队伍满意度的物质体现,在本次调查中,20.79%的被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的待遇“相对较高”;47.52%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总体持平”;23.76%的被调查对象认为“相对较低”;7.92%的被调查对象表示“不清楚”。
4.在承担的教学工作量方面,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显示,认为自己承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量“偏多”及“严重偏多”的比例达到了60.39%。这与访谈调查的结果一致,大部分老师在访谈中都表示自己承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量偏多,有“过于忙碌”以及“疲于奔命”的感觉,重要原因是思政课教师队伍在数量方面远远跟不上学生规模,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1:350的师生比规定。
培训与交流是思政课教师不断提升自我,拓展 “视野”必不可少的渠道。
1.培训的原因。高达80.2%的被调查对象是出于“促进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的需要,同时也有70.3%的被调查对象参加培训是出于“完成学校或院部布置的工作”的需要。这表明,如果思政课教师“培训之需”与“学校培训任务”能够保持一致,或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师培训的积极性与实效。
2.培训级别。高达89.11%被调查者表示自己参与过最高级别的培训属于省部级以上,其中“国家级”培训占比高达55.45%,“省部级”占比为33.66%。这表明,中央及省级地方政府非常重视对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培训。
3.培训次数。96.04%的思政课教师每年参与的培训在1次以上,覆盖了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绝大多数,每年参与2次、3次、4次甚至更多培训的比例也几乎持平。这也从次数方面反映了中央及地方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培训的重视。
4.培训与教学科研的关系。总体看来,被调查者认为培训对教学科研的作用“帮助很大(38.61%)” “帮助一般(28.71%)” “不好说(28.71%)”三者的比例基本持平;“帮助一般” “不好说” “帮助很小”的比例总和为61.38%。因此,提高思政课教师培训质量,提升思政课教师获得感的工作及机制建设仍需要不断夯实和巩固。
1.思政课教师科研领域调查显示,28.71%的被调查者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研究,36.63%的被调查者从事“其他学科”研究;30.69%被调查者既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同时也从事“其他学科”研究;3.96%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清楚自己的研究领域”。
2.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调查显示,以主持人身份进行的最高级别的思政课题,国家级占比为22.77%、省部级为25.74%、市厅级为29.7%,校级为3.96%,没有主持过的占比为17.82%。一方面反映了我省思政课教师在科研能力方面独当一面的较强的科研实力,但另一方面,17.82%的被调查对象没有主持过思政课题,这一数据表明应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避免形成科研中的马太效应。
3.调查还从“参与”角度考察我省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相关数据表明,少部分思政课教师在学术科研方面有被边缘化的倾向。如果任由这一形态发展,无疑会影响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思政课教学奖项方面。我省思政课教师教学奖项级别及占比分别为:国家级5.94%、省部级21.78%、市厅级8.91%,校级13.86%,无任何奖励49.5%。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方面,高达56.44%的被调查对象表示没有获得专业领域内的奖项。这表明我省思政课教师在教学比赛、教育研究方面获奖情况较少,教学研究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1.关于思政课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主体调查。此项调查结果显示,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大多数都是学生。然而,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应是由学生、同行、领导、第三方组织、思政课教师本人等多远主体共同完成,仅凭学生的评价有失偏颇。
2.关于思政课教师的评聘标准。在本次调查中,64.36%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思政课教师的评聘标准应由“教学和科研成果”相结合,4.95%的被调查者认为应“以科研成果为主”;33.66%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应以教学质量为主”;另有12.87%的被调查对象选择“其他”,如社会服务与社会贡献等方面。以上数据表明,我省不同院校之间评聘标准不一,有待进一步明确。
思政课教师总量不足是一个普遍情况,原因错综复杂,主要有:历史原因、社会认同度偏低、政策因素、人才供给不足。这表明,补齐思政课教师数量不足这一短板,需要多措并举;同时,也表明了兼职思政课教师作为一种过渡性手段存在的必要性。学历结构方面:部分高校对博士以上学历人才及教授以上职称人才的过度重视忽略了人才成长规律;高校思政课人才供给严重滞后于高校招生规模,从而导致思政课教师储备不足的客观实际。职称结构方面,讲师及以下职称比例偏低,这也是高校高学历人才标准引进的必然结果,在访谈中得知,博士及以上学历人才进入高校自然享受副教授待遇,博士及以上学历人才晋升高级职称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另一方面,得益于国家顶层设计中对思政课教师的政策倾斜和关注,高校思政课教师职称结构会越来越呈现出“上宽下窄”的倒金字塔型。
通过访谈得知,思政课教师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个人职业发展、课程的特殊性、较大的工作量、如何处理教材理论与“自由发挥”之间的关系问题。而压力较大的思政课教师往往具有“三低”特点:职称相对较低(或是低于自身预期)、“年龄较低”(一般为大学中青年教师)、学历相对较低(一般是硕士及以下学历者)。
在调查中发现,影响培训效果的原因有:一是培训内容与教师职业发展关联度契合度不够高,培训内容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师发展的实际需求。二是没有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访谈中得知,一半以上的培训不是教师个人选择的结果,而是组织(如学院、学校、中央及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必修”科目。这固然体现了各级各类组织对思政课教师培训的重视,但另一方面,也扼杀了教师自主选择的权力。三是培训实效往往缺乏有效的考核方式。实践中不乏出现为了培训而打卡的现象,培训实效难以保障。
如何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首先,部分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对自身定位不清。高校教师分为教学型、研究型和教学研究型,作为“有限人”,加之部分教师不能正确定位自身角色,加剧了他们的认知困难。其次,在职称评聘指挥棒下,出于“理性经济人”的思考,教师们会更趋务实,出现重科研轻教学的实际。
关于思政课教师的评聘标准,理论上的做法是综合教学和科研,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学标准一般不会成为教师评聘的“拦路虎”,只要能够完成基本的教学工作量就能够达到相应的教学标准,主要还是看教师的科研成果。在职称评聘权下放高校的大背景下,学校之间的标准差异非常明显。以评聘副教授为例,某些高校要求评聘对象以主持人身份至少完成省部级以上课题1项,同时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文3篇以上,而教师们为了能够在评聘中脱颖而出,会在基本标准上“自觉自愿”给自己加码。而某些高校则没有课题级别的限制,也没有发核心的硬性要求,这就在事实上造成了同一地区校际间职称评聘的不公平。
《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简称《规定》),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为此,贵州应本着《规定》精神,尽快出台符合贵州实际的实施方案与实施细则,统筹部署我省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我省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步伐。同时,贵州各高校应进一步细化《规定》,制定高校各年度建设目标,形成“中央—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四级实施机制,通过层层落实、层层推进,确保好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按照教育部要求,高校应当根据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1]。同时,明确专职思政课教师来源的途径及方式,遵循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分阶段分步骤细化《规定》精神,确保实施细则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加强思政课人才“供给侧”改革,避免思政人才选拔陷入“霍布斯选择”困境,争取贵州公办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早日达到教育部的规定。
1.细化高校思政课教师专项补贴。鼓励思政课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积极作为,主动作为,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收入,强化教师本人的自我认同感,让思政课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为教师成长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和良好的社会环境,让更多优秀人才自觉自愿选择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政课教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2.在职称评定上,确保我省各高校按教师比例核定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各类岗位占比,高级岗位比例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且不得挪作他用;在职称评聘权下放高校的背景下,要加强职称评定的监督和检查,鼓励社会监督、媒介监督。
3.在评奖评优方面,贵州省教育系统先进个人表彰中应该对思政课教师给予适当倾斜,省市级教学成果奖对思政课实行单列指标,在各级各类奖励计划中对思政教师队伍加大倾斜支持力度。
对于连续两年在全校思政课教师评教中排名后5%的,要通过停课进修、其他岗位挂职等形式提升教学能力;不能胜任的,应予以转岗。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退出机制,加强聘期考核,建立奖惩鲜明的长效机制,对于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优秀思政教师要给予及时奖励,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同时,对于那些政治摇摆不定,诋毁祖国,企图误导学生的思政教师则要及时清除教师队伍,并给予及时严厉的惩罚,要旗帜鲜明、干脆利落的给予批评和否定。
调整优化研究生招生专业结构,分年度细化落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招生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贵州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招生培养规模、培养层次。同时应加强在职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加强在职思政课教师的在职培训,并将培训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职业发展、绩效、职称评定挂钩。
单独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别,提高教学和教学研究在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条件中的占比,分类制定实施教学研究型、教学型教师评聘标准。确立以思政课教学为核心的科研导向,鼓励思政课教师潜心教学,开展教学研究,引导教师积极投身于经典案例、精品课件的研究中来。在职称评聘方面,树立以思政课教师教学业绩为主的考核标准,提高教学业绩在校内绩效分配、职称评聘、岗位晋级、年度评优中的比重,引导思政课教师提升教学实效、创新教学方法,并将教学效果作为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的根本标准。同时,完善思政课教师教学和科研成果认定制度,教学和科研成果可以是专著、论文、教学参考资料、调查报告、教书育人经验总结等。[2]
首先,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吃透中央精神,细化政策,确保相关支持政策落地。其次,思政课教师自身要善于调节自己的状态,将崇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贯穿在整个职业生涯发展中。最后,整个社会要营造良好的“尊师重教”氛围,深刻认识新时期思政课教师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
强化思政课教师的社会认同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不满意”“很不满意”的客观事实表明,高校在中央顶层设计下,需要加强中央宏观文件及宏观精神的理解与学习,并结合具体实际制定符合思政课教师的微观政策,切实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公共政策对象——思政课教师的满意度。
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历史使命和具体责任。因此,必须加强我省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只有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切实改革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加大思政课教师激励力度,增强教师队伍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大力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加大思政课教研工作力度,强化思政课课题研究和成果交流;加强党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才能促进我省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又好又快持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