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音乐课堂为什么沉默了

2021-11-30 00:59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
青年心理 2021年36期
关键词:素养音乐课程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 马 越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然而课堂沉默现象问题依旧存在,表现为学生不能积极回应教师提问。本文探究导致四、五年级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如何应对、改正的策略。

一、当代新教师的特点

当代新教师走上工作岗位的过程是非常单纯的。从学生发展为专职教师,只经历了大学四年的专业课学习和为时四周的实习。对于一个刚毕业的青年教师来说“站稳课堂”无疑是一种挑战,控制课堂更是难上加难。当代青年教师普遍存在认知不足的特点。由于刚从院校毕业,受大学老师自由平等对话式教学模式的影响。熟悉、习惯了大学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哄着教”的教学策略不以为然。很难做到俯下身来“哄着教”。虽然青年教师刚从大学毕业,有丰富系统的专业知识,但是课堂不能达到热烈的气氛效果,成绩也不如预期。久而久之新教师容易产生疲惫感和沮丧感。

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概述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了美育和以美育为基本属性的音乐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由此,中小学音乐课程普遍受到了应有的重视。音乐是一门必修课,无论是经济发达还是欠发达的地区,上好音乐课提高音乐课程的教育教学水平是美育教学的重要条件。笔者经过思考和观察,总结出以下几个经验:

三、教师原因

(一)教师素养原因及应对策略

教师本身能力即教师职业素养。职业素养一直是教学一线所强调的热门话题,那么什么是教师职业素养?它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职业心理健康四大部分。本段首先谈一谈知识素养。所谓的教师知识素养,于音乐学科而言即音乐教师音乐素养,包括读谱、视唱、听音、节奏、和声、写作、音乐欣赏和音乐史等多方面的综合理论基础。作为教师只有自己拥有一桶水时,才能予以学生一杯水。五年级第五单元欣赏课《田园》交响曲。来自世界名家贝多芬的作品。五年级的孩子其实已经有了基础的音乐鉴赏能力,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也比低年级的学生强。这时候的孩子更希望老师能够讲一些课本以外的相关知识,拓展他们的知识领域。如果能提高并保持教师本身的职业素养,在课堂上侃侃而谈,不但能提高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印象也能更高效达成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能够带领学生感受、欣赏、表现、创造音乐。同时也要求教师熟悉了解音乐本身和相关文化。笔者认为: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在解决课堂沉默现象上有着重要作用。只有不断巩固本专业相关知识且不停下专业学习进修的脚步,采取相应的学习措施才能够始终保持“一桶水”的知识量,从教师角度打破“沉默”现象。

(二)教师教学方法原因及应对策略

“奥尔夫”教学法是这两年一线音乐教师广泛引用的教学手段。它,包括一切有趣的节奏训练、形体训练和即兴创作。儿童天性好动,喜形于色。利用音乐的特点带动孩子们动起来,能够有效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我曾经听过一节《胡桃夹子》的课程,老师以新课标为标准结合“奥尔夫”教学法,带领孩子们体会童话故事里“士兵”等角色。当孩子们伴随着音乐声踩着士兵的步伐进场时,课程“第一炮”就打响了。他调动孩子们的兴致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反应。不论生活还是学习,只有引起情感的共鸣才能有效达到目的,让不愿学习和容易走神的孩子思想集中。利用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手段获得有效的教学环境,是一线教师需要摸索学习的应对策略。同时选择有效的多媒体辅助手段,能够帮助教师快速带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结合产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选择多元的教学方法及手段能够有效避免课堂的沉默现象,这需要一线教师留心生活,留心相关专业领域的发展。

(三)课程设计原因及应对策

1.课程设计中教师提出问题导向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导向也可能导致课堂的沉默现象。我们应该精心设计问题,抓出契机,激活思维。课堂上要注意有层次、新颖、有梯度地打开学习思维,促使学生思考。新课标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在明确的规定性和适度的弹性之间寻求平衡,一线教师发现问题后适度把握课堂,合理设计问题避免课堂沉默现象。

2.课程设计中教师缺乏鼓励性评价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在一个问题提出后,学生能够做出正确的回复,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包括眼神的肯定、肢体的接触、语言的赞美等。在中高年级,情感的肯定、他人的评价对于学生尤为重要。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最忌简单地说对或错,因为这样学生很难明白自己到底错在哪里因而无从改进。应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学生的回答,对每个学生的回答都指明正确的部分和错误的部分以及改进的建议。

(四)课程内容原因及应对策略

所谓课程内容即课堂内容,按照上课流程分为:导入、新课教学、情绪处理、拓展几个部分。如何避免因课程内容导致课堂沉默现象呢?这要求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设计有趣的课程环节。五年级《梨园英秀》,主要是给孩子们介绍戏曲知识。对于这个年级的孩子来说,大部分对于戏剧是没有兴趣的。有一位老师知道孩子们对这类音乐兴趣不浓,便准备了一身花旦的戏服。学生看到一个另样的老师出现,眼前一亮。这位老师从“唱念做打”几个方面介绍京剧。利用戏服带大家认识“生旦净丑”。课程内容设计巧妙精致。最后带动学生“跑圆场”,紧贴新课标要求,在有情节的音乐表演活动中担当一个角色。用新颖的课程设计内容带动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避免遇到这样“不受欢迎”的课程内容时出现的沉默现象。只有学生参与课堂了,才不会有沉默现象的出现。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环节思考如何通过新颖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四、中高年级学生原因

(一)中高年级学生特点原因及应对策略

小学四五年级属于中高年级段学生,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和抽象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可以摆脱对外部评价的部分依赖,转为依靠内化的行为准则来监督、控制行为。男孩女孩开始对彼此的性别特点产生兴趣。这个时期的孩子们更在意同伴对自己的看法,两性交流也发生了变化。作为教师只有把学生当作朋友,与学生平等交流。在适当的时候与学生聊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他们对老师产生兴趣,才会对课程产生兴趣。尊重不同时期的学生特点,走进他们的世界,是一线老师首先需要学习和实践的教学手段。

(二)中高年级学生兴趣的差异性原因及应对策略

根据心理学,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不同的最近发展区影响孩子的成长。比如有的孩子对于美术有天赋,那么后期的美术才能越来越显著,必然对美术课有浓厚的兴趣。这样的情况在一线教学中也很常见。对于音乐有天赋的孩子必然更喜欢音乐课一些。那么在音乐课上的表现就更活跃一些。往往这样的孩子能够打破沉默的课堂气氛。对于那些没有兴趣的孩子,培养孩子的兴趣就成了老师的任务。根据新课标设计有趣的课程,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等培养孩子兴趣,能够有效避免课堂的沉默现象。

(三)中高年级学生本身音乐素养原因及应对策略

现代教育注重全面发展,家长们越来越重视课外教育。根据孩子课外学习程度的不同,每个孩子的音乐素养也不一样。在竖笛课程《土拨鼠》教学六八拍的弱起节奏时,有乐器学习经历的孩子比没有经历的孩子在乐感上明显要好很多,学习起来也更轻松。这就是学生本身音乐素养导致的差异。那么对于素养较低的孩子来说参与课堂学习有可能会变成负担。久而久之失去兴趣造成沉默。这一点在中高年级的音乐课上体现的尤为明显。随着课程难度加深,孩子们的音乐素养跟不上学习的节奏,越来越觉得音乐难学。我们说学一门乐器提高孩子的自信。于课堂而言,除学习乐器外,多接触音乐熏陶,提高学生本身的音乐素养有利于孩子在课堂“有言可发”。

综上所述,导致课堂沉默的原因有很多。培养学生课堂积极表现的习惯,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流水般的孩子从我们手上走过,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进步。

猜你喜欢
素养音乐课程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