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 赵孔云
目前,国家加强了大中小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体化建设,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成长特点,安排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达到与学生相匹配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思想得以熏陶,境界得以提升,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形成政治认同,达成学科素养。初中阶段的政治认同铺垫,有助于高中阶段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有利于大学阶段培养具有使命担当的建设者。课堂教学是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优化育人目标,是思政教育一体化的必然要求。
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因此教学要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进而达到学以致用。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年龄一般在十二三岁到十八九岁,是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拔节孕穗期”。这时期学生知识储备丰富,智力飞速发展,青少年的思维日益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世界观由萌芽到逐步形成。因此,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推动中学阶段思政课教学设计的优化,使其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能更好顺应中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在课程性质上,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与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程具有相似性,都属于德育课程,共同承担着德育任务。初中和高中虽然是两个学习阶段,但是它们是连续的、贯通的,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过程。所以,要注意初中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和学科内容的衔接性。以政治认同素养培育来说,它不是一蹴而就完成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多以考查方式进行。高中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分数仍然是考查学生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另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课,初中和高中阶段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具体学情等方面存在很多不同。
1.教学目标对比
初中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分别是: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初步分析经济现象——在情感上能认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中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教学目标:通过认识市场调节的优点和弊端,感悟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在理性上认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教学目标来看,高中阶段教学目标要求更高。鉴于学生成长特点和对问题的理解能力等因素,初中阶段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达到思想上的认同,在思想上认同国家的各项制度,认同自己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角色。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生活经历更加丰富,学识水平逐步提高,高中阶段教学目标在初中阶段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达到理性认识,形成理性上的政治认同。
2.学情对比
通过八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的学习,初中学生对于社会主义制度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基本经济制度理论性比较强,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多运用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高中学生通过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习,其理论水平有所提高,在科学理论上已经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制度,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必修二中的基本经济制度。
1.初中课堂感性发轫,构筑思想基础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大多属于经验型,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新颖、具体的知识理解深刻,而对于抽象的东西如定理、法则、理论等理解不深。在初中思政课中要通过列举学生感兴趣的经济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抽象的理论。所以初中课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动起来,开展体验式学习,让课堂“燃”起来。
比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学习中,教师提前一个月给学习小组布置调查任务,每一个学习小组观察记录一种产品(如文具、水果等)的价格变化情况,商品销售情况,市场供应情况,并列表记录。
学生课上展示调查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商品的单价与销量和供应量的关系,分析商家如何根据产品价格的变化及时增减货源。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互动表达,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具体现象理解价格、竞争的存在并发挥着作用,领会市场经济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学生在感性上认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越性的学习中,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可以组织学生深入思考:蔬菜价格上涨,对家庭消费有何影响?蔬菜价格回落,对低收入家庭有何好处?在价格回落过程中,政府发挥了什么作用……通过一系列问题任务的驱动引导,使学生思维过程外显。学生在具体情境问题的解决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自然对政府采取的措施更加认可,也更加认同这一经济体制。
2.高中课堂知性表达,浸润政治认同
与初中生不同,高中学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能力显著提升,所以,在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又要加强团队合作。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合作探究、推理、思辨等方式,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探究。探究性学习正是围绕着启发性、挑战性的疑难问题,学生通过合作探究,集合群体智慧,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学生以事实为依据,在合作探究中学习新知,不断培育政治认同素养。
比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学习中,教师首先对学生进行学习小组划分,前后八人为一组,自主推荐小组长,带领小组讨论。其次教师呈现情境案例:2019—2020 年猪肉价格看涨,激发了生猪养殖生产者的积极性:
养殖公司张总:计划在猪场内盖一栋层楼用来养猪,预计增加产能3500 头。
养殖户钱总:增设跨栏,让小猪充分活动;猪舍内安装播放机,让猪仔听音乐,提高肉质,增加出栏量。
养殖户李先生:为了降低玉米大豆价格涨带来的高成本,计划大量采购地瓜。
合作探究问题:生产者为什么要自觉调整生产?在猪肉价格飞涨的情况下,生产者怎样调整生产?市场如何调整资源合理配置?教师引导小组合理寻找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经济知识,初步形成小组结论。再接着,小组代表分享观点、交流借鉴。最后,教师进一步归纳整理,深化已形成的观点结论。教师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发展,透过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探究背后的经济道理,寻找暗藏的经济规律。教师进一步引导:市场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就是价值规律在发挥作用,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就是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
在学完新课之后,教师可以布置实践作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科学的宏观调控。促进社会公平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政府通过调整个人所得税缩小个人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新个税改革内容,算一算,比一比:父母在个税改革前后,每月应缴纳税额的变化。社会实践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接触社会,了解国情的机会,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体会到国家政策带来的实惠,百姓获得更多的幸福感,深化政治认同的深度并内化为拥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觉行为。
优化初高中思政课教学设计,需要有开放胸怀,实现初中高中各项资源的共享。首先要实现课标和教材的共享,方便教师因地制宜实施分层次教学。一些相近教学内容(如国家机构、基本制度等内容),实现共享后,初高中教师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教之有度。
初高中思政课的衔接需要教师的积极沟通。搭建一个多层次的线上线下思政教师培训体系,让初中高中甚至小学和大学的教师都能够参与其中,教师对自己所执教的相邻学段有所掌握,从而具有清晰的坐标、宽广的视野。教师积极参与不同学段一体化备课、上课活动。比如像爱国主义教育、规则意识教育等相近主题的思政教育一体化课堂教学,通过参与这些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了解不同学段特点,学习他人教学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