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1-11-30 00:16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洮阳镇西街小学魏长虹
青年心理 2021年34期
关键词:百草园美的情感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洮阳镇西街小学 魏长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飞快进步,审美能力成为每个人都必不可少的素养之一。同样审美能力作为一种必备素养,在日常生活中,它让我们发现漂亮的物品、不同的性格、黄昏天边的景色等;在学习工作中,它让我们学会评别鉴赏,进行最优选择,做出独出心裁的设计等。由此可见,审美能力随处可见,因此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没有与美育无关的。”审美作为一种了解世界的特殊形式,在日常人们生活与学习工作中无处不在,不仅对人们建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念有着影响,更是能够丰富人的审美趣味。基于此,学校教育更应该引导学生去探寻美的意义和途径。

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促进其他学科审美教学的顺利开展。语文学科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与历史、地理、艺术、音乐等都有关系,阅读课文便能了解大千世界了,尤其是古代的诗词歌赋和现代文学等,可令学生博晓古今,学贯中西。学生通过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审美能力的提升,对历史、地理、美术等知识有了鉴别和欣赏能力,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在其他学科中接受审美能力的浸润。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生活美

文学作品中的美,源自艺术家对生活的感悟。小学教学内容中有着许多关于日常生活情景的艺术再现。教师可以通过在语文课堂上对教材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美,并引导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美的事、美的人、美的物在课堂中通过文字、图片、音乐乃至视频的方式展示给学生。比如,《找春天》一文,教师可以提前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春天到来的表现,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亲近大自然,并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的方式记录下自己寻找春天的过程。在上课时,教师选择学生讲述自己是如何发现的春天,在哪里发现的春天,并让学生拿出自己找寻春天的相关记录。最后,教师组织学生用画画的方式对春天进行描绘。学生在画画的同时,既需要发现春天的美,更需要创造春天的美。学生在寻找春天时学习了如何发现美,在画画中学会创造美,在课堂中学会感知美。

在《烟台的海》中,教师可以提前寻找一些关于烟台的海的相关照片和视频,而后对烟台冬季的海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学习认识四个季节不同的海,而后让学生分成小组对决,对哪个季节的海最美进行小组间辩论。教师则引导学生在辩论中发现每个季节的海都与众不同,并强调因为每个人对于美的定义不同,所以关于美的争论是没有结果的。教师通过语文课堂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关于美的定义,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将美具体到生活中,从生活点滴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在英雄人物中感受情感美

以具体的情境和现实的形象为依据是审美情感的主要特征。语文学科教学内容中有着许多关于品质无私、行为高尚、充满心灵美的人物文章。这些人物中有爱国志士、文人作家等,他们的身份各不相同却无一例外都热爱国家与人民,有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美好的行为品质。当教师讲授如何感受体会文章人物情感美时,可以在语文课堂中适当地进行情境教学,使同学身临其境地体会文章中人物的情感美。例如,在《黄继光》《我的战友邱少云》等英雄人物的学习中,学生对人物高尚精神、无私行为的情感的感知,从而激发出学生对人物的崇敬之情,引起学生的英雄主义情怀,使学生感受勇敢、担当的精神的同时了解相关的民族精神知识。

在《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有较多队友之间的对话描写,教师可以先让同学自行阅读,再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式阅读,挑选几名学生分别扮演文中角色并进行对话,使学生朗读人物对话的同时,尽可能地代入自己的情绪并通过调节语气高低和语言停顿,展现出人物的情感变化。在角色扮演者与其他同学、教师产生情感共鸣后教师再进行具体的朗读技巧相关知识的教学,最后让学生根据朗读技巧自行模仿阅读,更深入地挖掘人物情感,最后达到深刻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的目的。通过情境再现、模仿阅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体会人物细腻的情感美学,让学生对美的认知更加有深度,在教学的同时帮助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

(三)在文学意境中发现艺术美

文学的艺术美,常常蕴含在形象逼真的具体事物之中。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具体的艺术形象来引导学生提升艺术美感。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内容时,作者通过描绘百草园中形形色色的花草植物和随处可见的昆虫飞鸟等展现出了百草园独一无二的美。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文章后,逐步引导学生对百草园进行想象。学生发挥想象力,并沉浸在自己的百草园中,心灵得到放松的同时对于美的感受便油然而生了。这不仅仅是一节语文课,更是一节享受艺术美的课堂。

在《长江之歌》中,教师在学生熟读课文后,播放关于文章的音频,学生则安静地闭上眼睛,听着江河的波涛汹涌的配音想象长江的宏伟壮阔。然后教师讲解关于长江的百年川流不息的古老历史。这时学生的脑海中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绵长曲折的长江占据在辽阔中国的土地上,虽然历史在变迁,时代在更换,长江也经历了无数次改弯变道,但依旧磅礴地匍匐在中国大地。这幅长江艺术美景图有声有色,即使时间流逝也不改颜色。学生通过想象力深入文章的意境里,感受到长江壮阔的艺术美景。在丰富学生的艺术想象力的同时提升着艺术美感。

(四)诵读基础上体会内容情感美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情感的表达和情感体验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而这一项内容可以通过阅读活动来实现。在语文阅读活动教学中如何展开诵读活动?如何通过学生的诵读让其体验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之美呢?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第一,范读。教师可以首先对文章进行范读。因为教师的阅读技巧始终是高于学生的,如果在阅读方面能够起到引导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模仿能力,通过范读的方式,可以在教师、学生和作者三方面产生情感共鸣。利用范读的方式,学生可以同步对教师的阅读技巧进行模仿,在这个过程中,全体都能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之美。第二,自己读。教师范读结束后,学生可以进行模仿,并且自行阅读,在自行阅读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情感探索,感受作者描述的情感之美,能够进一步感受到文章中语言的魅力。第三,引读。引读是通过段落之前的导语性阅读,直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之美。引读针对的是段落与段落之间的承接问题,通过一小段的阅读方式来引发后续读者进行沉浸式的思考性,在这种动与静的结合中,促进学生领略整篇文章的情感之美。第四,议读。议读是在讨论声中阅读全文,通过讨论的方式来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可以分小组讨论,也可以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讨论。

(五)以实践活动的形式创造美

经过不断的大量阅读,学生会对既有的作品产生一定的审美能力,进而形成一定的批判、感悟和鉴赏能力。如果想要深化学生这种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就需要以实践活动的形式来创造语言美学。所以,写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直接展现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言品鉴能力和语言创造能力。语文的美学教育工作是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的过程,更是一种在听、说、读写的四领域训练中,让学生创造美的过程。首先需要学生对优秀文章进行模仿写作。

比如,《山中访友》一文从构思上就比较谨慎,不仅有着严谨的文章结构,而且为读者营造了欢乐畅快的童话世界。它的情节构思完美,对景色的描写更是淋漓尽致。在实际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挖掘这篇文章中包含着的各种审美因素,恰如其分地让学生进行审美式阅读,从中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并体验《山中访友》这篇文章中体现的美感。在仿写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尽量地贴近原文中所展示的情感和美学,以情感牵动情感,以美感扩散美学,以情感产生共鸣,以共鸣感提升学生的情操,由此形成写作动机与写作灵感,完美地完成仿写练习。

三、结语

审美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在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教育中,小学语文课程要不断结合语文教学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整个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中,都应该体现这种审美能力的贯穿,只有学生感受到美后,才能对语文学科产生学习的原动力,这就是审美能力具有的深刻意义。

猜你喜欢
百草园美的情感
游百草园
游百草园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多元训练 实现读写转化——以部编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仿句为例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