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五个立足点

2021-11-30 00:16江苏省常州外国语学校孙建军
青年心理 2021年34期
关键词:洋务运动指向深度

江苏省常州外国语学校 孙建军

2014 年9 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启动了“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积极推进。“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实学科课程标准的需要,也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深度学习强调学习者能够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自我的批判性思考和学习,将知识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因此,“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批判性的学习方式,也是实现有意义学习的有效方式。基于“深度学习”的背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如何更有效地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初中历史课程中的有效学习,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这已成为当前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共同研究的课题。本文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比较”作为课例进行研究,提出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五方面的立足点,并结合具体的课例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一、教学背景: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切入点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霍华德·加德纳教授认为,支撑多元智能理论的是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和知识领域相联系的八种智能。每一位学生都是个性化的独立存在,素质教育在面向全体学生的时候,要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发展,就是尊重每一位学生。指向学生的深度学习其前提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背景的分析除了要进行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分析外,最重要的是进行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应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切入点,尊重教授对象的客观实际,这样才能更好地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做到因材施教。在“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比较”课堂教学的学情分析时,可以对学情进行调研,其方法有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等。在此基础上,明确学生“在哪里”“要到哪里去”,也就是要遵循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的切入点应该着眼于最近发展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潜能得以发展。教师更需要做好有效的教学设计,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途径或方法为学生解决需要提升的疑难点(盲点)。

二、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为出发点

2005 年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在他的《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一文中提出了“深度学习”的概念。他认为:“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批判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景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基于黎教授的观点,笔者认为“深度学习”并不是一味强化知识的难度及深度,更不是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远远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或认知规律。教学目标的设定依然要围绕课程标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基于此,“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比较”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第一,明确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期间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举措。第二,比较中日改革向西方学习的异同点。第三,知道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同途殊归,分析并归纳其产生的原因。第四,辩证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深刻影响。第五,归纳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在以上五个教学目标中,除第一个教学目标是浅层次学习外,其余都是深度学习目标。

三、教学内容:以解决教学的关键问题为着力点

深度学习其实质在于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学习方法或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教学内容是促使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媒介。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性,影响着与深度学习的特质相关的学习能力。因而,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做到科学性与合理性,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其着力点在教学关键问题的解决。

深度学习提倡将新概念与已知概念和原理联系起来,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引起对新的知识信息的理解、长期保持及迁移应用。本课教学的几个关键问题在于“为什么要比较中日改革”“从哪些角度进行比较中日改革”“怎样进行比较中日改革”“比较中日改革后的价值是什么”等。笔者以向西方学习的举措为切入点,结合相关史料深入分析、比较并归纳中日改革“同途殊归”的原因,辩证地看待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的影响,并能归纳出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等。教学内容的安排与教学目标的达成紧密结合,同时以解决教学的关键问题为着力点,让深度学习落在实处。

四、教学策略:以构建合理的教学设计为支撑点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中指出,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 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丰富、提高和发展。深度学习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保持一致的,其实质是学生知识、能力、方法、素养水平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内容的有效实施,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成功运动都必须基于恰当的教学策略。

而在深度学习的背景下构建教学设计,其合理性应体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情境的设计要真实且有意义;第二,活动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深度及可操作性;第三,问题(任务)驱动要有阶梯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第四,问题的设计需要具有一定的思维性,有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思辨能力的提升。如在引导学生归纳“中日改革同途殊归的原因”时,首先在探究学案中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史料,同时结合三个探究问题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学习,最后可以请学生归纳出中日改革同途殊归的原因。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为学生搭好那把通向成功的梯子,教学设计要有兴趣性,引导时要“导”在学生的“盲点”上,要能与学生在课堂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五、教学评价: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落脚点

深度学习评价贯穿于整个深度学习活动过程中,不仅是对学习者深度学习能力水平的评估,也是对深度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更是对深度学习目标的不断反思和修订。可以这样认为,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仅是对课程进行评价,更指向的是对学生发展状况进行评估,其根本是促进人的发展。那么,指向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评价也就应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落脚点。当前,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核心和支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由“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方面组成。而深度学习正是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此,笔者认为,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落脚点的教学评价,因坚持以下几个原则。第一,个性化原则。评价的标准既要符合学生现阶段的发展水平,也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以指向学生深度学习为目的。第二,过程性原则。通过评价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习的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第三,综合性原则。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将核心素养的维度运用于深度学习的评价体系之中,多个角度、多个维度、多个工具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无论是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的推进,还是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又或是国家部编教材的使用,教育工作的最根本任务还是在于立德树人。本文提出的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五个立足点,就是从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入手,尤其以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作为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希冀以上观点能得到广大教育同人的认可,希望为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借鉴,更希望为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

猜你喜欢
洋务运动指向深度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科学备考新指向——不等式选讲篇
中年级“生本写作”教学的“三个指向”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浅析洋务运动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浅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近三十年来初中历史教科书中洋务运动评价内容的演变
深度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