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构建高校文化育人协同机制创新研究

2021-11-30 00:18张光远郑德志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视域三全育人协同

张 扬,张光远,郑德志

(绥化学院 1.外国语学院;2.马克思主义学院;3.农业与水利工程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

“文化育人”是“十大育人”体系有效构建的主要实施路径之一,也是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和深化的重要环节,更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其中之一就是要建成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高校如何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提升文化育人质量和实效,构建文化育人协同机制新格局,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深入研究的时代命题,具有深远的实践价值和战略意义。

一、“三全育人”视域下构建高校文化育人协同机制的理论意蕴和内涵分析

文化育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文化育人要着力在“多方配合、协同育人”上下功夫,统筹各个要素、整合各种资源、协同各方力量,构建文化育人协同机制新格局,这对于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提升高校文化育人质量和实效尤为重要。

1.构建文化育人协同机制是高校文化育人的关键所在

提升文化育人质量,形成更高水平的文化育人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中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提升文化育人质量的根本遵循。在“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必须整合各类文化育人资源,使文化育人的各类教育资源相辅相成,为高校文化育人协同机制的构建奠定基础。高校文化育人协同机制是一个全面、整体的育人系统,既内在统一、又各有侧重。因此,高校必须客观、辩证处理文化育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得文化育人系统中的各要素合理配置,促进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融合,为构建文化育人协同机制的教育体系创造条件,实现文化育人协同机制的整体育人功能,这是提升文化育人质量的核心目标和关键所在。

2.构建文化育人协同机制是高校文化育人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高校作为文化育人的主阵地之一,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在“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必须构建文化育人协同机制,从协同视角创新文化育人新思路和新策略,构建各部门、各主体共同参与、协同推进的新格局,各部门、各主体文化育人的总体目标需要有机协同完成,从而提升文化育人的实效和质量。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高校必须强化文化育人功能,根据大学生不同阶段的具体精神需求,充分开发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的文化资源,将各阶段的育人衔接与各部门、各主体的协同育人有效联动。文化育人协同机制的构建可以使全面、全程、全员的育人过程得到有效运行,让高校真正成为立德树人、文化育人、以文化人的战略要地。的大思政格局,市场监督网络,

3.构建文化育人协同机制是高校文化育人的时代要求

文化育人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文化育人工作应顺应时代要求,紧跟国家战略发展步伐,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育人工作的重中之重,立足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构建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协同机制。同时,构建文化育人协同机制是高校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尽快适应管理体制和教育模式的改革进程,打破文化育人封闭、分散和低效的壁垒,推动大学生文化育人形成新的教育合力。文化育人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心工作之一,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加强文化育人协同机制建设已成为高校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开展文化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实手段。

二、“三全育人”视域下构建高校文化育人协同机制的问题审视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中、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上、“十四五”规划以及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中都强调要高度重视文化育人工作,并对推进高校文化育人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决策部署,使高校文化育人工作得到了有效推进。然而“三全育人”视域下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还存在全员育人合力不足、全程育人有效衔接不到位以及全方位育人尚未达到深度协同联动等问题。

1.高校文化育人协同机制下的全员育人合力不足

(1)部分育人主体参与不够、缺乏深度协作

在高校文化育人工作中,部分育人主体还存在思想觉悟不高、育人意志不强、主动参与、协作沟通和协同责任意识薄弱等问题,只注重自身的本职工作,教书的教书、育人的育人、管理的管理,缺少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与深度协作,忽略了协同育人机制的作用,尚未形成全员育人的氛围,严重影响了文化育人效果。

(2)家校协同育人意识有待加强

在校内外主体协同上,部分家长过度强调学校的育人职责,缺乏主动育人责任意识,认为子女进入大学后,学校主要承担教育职责,家庭教育已不是育人的核心环节,导致学校、社会、家庭之间并未形成文化育人的有机整体,家校协同育人实质性深度合作不够。

(3)自我教育主体主观能动性有待提升

在高校文化育人中,大学生作为自我教育主体,存在部分大学生利用自身优势影响、教育和引领身边学生的意识薄弱,自我教育的主动性没能得到有效和充分发挥,与学校其他文化育人主体之间的沟通、协作与交流的意识也比较欠缺[1]。

2.高校文化育人协同机制下的全程育人连续性衔接不到位

文化育人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程,应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全过程,但是,在“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文化育人协同机制仍存在全程育人连续性缺乏、有效衔接不到位的情况。

(1)部分高校缺乏文化育人的连续性

在全程育人过程中,部分高校非常重视刚入校的低年级学生的文化育人教育,而步入高年级后就弱化了文化育人教育,文化育人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成效不明显,导致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各个阶段的文化育人连续性不强,尚未从全程育人协同机制角度系统谋划文化育人教育。

(2)部分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全程育人有效衔接不到位

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文化育人贯穿于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需要各个部门之间协同育人。但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之间有意无意地把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分离开来,文化育人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情况并不理想,教管分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文化协同育人的有效衔接。

(3)高校、家庭与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断层

在有效衔接全程育人过程中,各项教育环节无法完全统筹兼顾。特别是学生在双休日、寒暑假以及实习期间等,暂时脱离校园进入家庭与社会,使得处于闭合链条的文化育人工作中出现了链条断裂、环节脱钩的现象,文化协同育人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难度加大。

3.高校文化育人协同机制下的全方位育人未达到深度协同联动

“三全育人”视域下的全方位育人是涉及线上线下、课内课外以及校内校外等多个维度和领域,由决策、管理、执行、辅助、科研等多个环节组建而成的全方位育人系统。然而,高校文化育人教育在这些方面还未达到深度协同联动。

(1)部分高校未从全局高度重视文化育人工作

虽然部分高校把文化育人工作当做一项任务来抓,但由于文化育人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且育人的效果弹性大、见效慢,很难在短期内见到成效,部分高校逐渐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易出成绩的专业和学科建设上。另外,由于认识不清、管理不细、投入不足等原因,部分高校未从全局高度对文化育人工作加以重视,严重影响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协同联动。

(2)部分高校文化育人工作难以形成合力

部分高校文化育人系统的分割难以形成整体育人效应,容易造成文化育人各个子系统彼此之间缺乏全方位协作,各个部门缺乏跨系统、跨层级的协同管理机构和业务协作的常态化工作关系,导致在各个领域指导高校文化育人实践效果不明显,线上线下、课内课外以及校内校外还不能形成有效联动,全方位文化协同育人的整体性、协同性有待提高[2]。

(3)外部教育系统缺乏资源整合

在高校系统外部,家庭与社会作为大学生的又一重要活动场所,是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关键延伸空间。但是,在实际育人工作中,由于家庭、社会资源调动不充分,使得育人空间受限,致使三者之间缺乏可以快速沟通与交流的渠道和平台,从而导致高校、家庭与社会协同育人的有机联动进程受阻。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构建高校文化育人协同机制的创新策略

为了构建高校文化育人协同机制,需要着力于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从“三全育人”的视角提出构建高校文化育人协同机制有机联动的创新策略,从而提升高校文化育人实效,助力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1.构建有利于全员参与文化育人的协同共建机制

(1)提升育人协同主体作用

高校承担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职责和历史使命,作为一线大学生教育的思政工作者和专业课教师,必须提高对文化育人教育的重视度,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主力军作用。高校思政工作队伍要全面掌握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方式,针对新时代大学生制定文化育人的工作方案和具体计划,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和活动做好大学生文化育人教育,特别是构建全媒体网络矩阵,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大学校园文化活起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同时,专业课教师要优化文化课程设计,创新文化育人模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将学生兴趣与文化育人相结合,全面提升文化育人实效,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新时代“四有”大学生。

(2)形成家校联动全员育人合力

家校联动是三全育人体系的关键环节,家庭教育是全员育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当成为一个教育共同体,共同承担起培养学生的责任,但从现实看,打造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共同体仍面临不少挑战,毕竟从各自不同的立场出发,学校有坚守的办学理念、家长有自身的成才观念、社会也有不同的价值认同,但健全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是根本所在。在提升文化育人质量的进程中,亟须进一步厘清家庭、学校和社会各自的责任,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学校教育,改进家长委员会制度,探索互联网时代新型家访制度,有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教学,这些都是积极有益的尝试。推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不断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从而更好地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厚积薄发保驾护航。

(3)充分发挥自我教育协同主体作用

高校要充分调动、提升大学生在文化育人教育中的积极性和主观意识,整合学生干部队伍、各种学生组织,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文化育人教育中,形成学生干部队伍、各种学生组织育人合力,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围,从而引领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总之,文化育人需要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打造全员育人理念,齐心协力、共同发力,形成文化育人协同效应和全员育人的氛围。

2.构建有利于全程文化育人的协同管理机制

(1)改革创新全程文化育人的管理体制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全程育人必须要以协同理念进行管理体制创新,优化管理结构,建立协同管理平台,注重管理人员、部门机构之间通过良好的沟通合作,实行开放管理、资源共享、互动互补、综合用力、系统协作,促进协同育人,实现协同效应,只有这样,才能提升高校全程文化育人效果。同时,管理与执行层也要组建文化育人联动工作协同机制,以利于对各种文化育人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协调,促使各层管理协同运转,从而把文化育人工作落到实处。

(2)做好全程文化育人的顶层设计

高校作为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和场域,必须提升为一项全局性工作来抓,制定相应的系统规划和战略布局,做好文化育人工作的衔接和顶层设计。另外,相应的管理部门也要针对全程文化育人的协同工作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奖惩激励制度,优化文化育人协同机制,并将此项工作的效果纳入年终考核,从而更好地发挥制度对提升文化育人效果的积极引导作用,最终营造出全程协同育人的工作氛围[3]。

(3)高校全程文化育人要做到动态管理

高校文化育人执行层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分阶段进行文化教育,做到动态协同,实现教育参与的协同性,正确处理文化育人与专业学科建设的关系,创新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抓好教风学风建设,将文化传承创新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领域,确保介入学生教育过程的及时性,确保教育过程各阶段和谐过渡与有效衔接,帮助学生成长成才[4]。

3.构建有利于全方位文化育人的多维度联动机制

(1)构建教管协同联动机制

文化育人作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需要高校精心设计规划,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教学、实践养成、文化熏陶、制度保障、研究宣传等与现代教育手段相融合,依托于高校管理的全覆盖,进行教管协同育人,寓教于管、寓管于教,将文化育人目标渗透融入到各项教学、管理、服务、训练的工作、活动、制度等各个环节中,从而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受先进文化和优秀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从而提升文化育人实效[5]。

(2)推动网络文化育人在多领域的有机联动

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应统筹谋划,建立网络文化育人机制,有效推动网络文化育人在多领域的融合发展、有机联动。网络新媒体能够有效整合符合大学生特点的专业教育、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创新创业等多领域资源,高校应借助网络新媒体平台,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将线上的直播、短视频、网络课程等形式与线下的课堂、讲座、面对面谈话等相联合,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文体活动等相联合,建立线上线下和课内课外联合机制,从而营造校园网络文化育人氛围,形成品牌效应,提升文化育人实效,实现网络文化育人的多领域协同发展。

(3)营造“五育”并举的文化育人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将智育、体育、美育、劳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的始终,实现“五育”并举、同步发展[6]。高校文化育人工作为“五育”并举提供了重要载体,通过重大、重要节日等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育人活动,从知识传授、价值引领、能力养成等方面培养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结语

“三全育人”理念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是一个全面、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作为文化育人的前沿阵地和独特战线,应深入理解“三全育人”的科学内涵,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教育工作规律等,充分发挥专业思政工作者、专业课教师、管理服务人员、学生干部队伍等全员育人队伍的力量。同时,加强高校管理的体制创新,把文化育人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结合教育教学、贯通到教育教学首尾、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有效的文化育人是教育与管理的多种途径融合育人的结果。总之,在“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要构建文化育人协同机制,实现多维度、多环节、多领域、“五育”并举等全方位联动,使文化育人教育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培养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可堪重任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猜你喜欢
视域三全育人协同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