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森
【摘要】高中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都发展到了较高水平,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时深度思考文本之后的人本内涵。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把认知领域教学目标从低到高分成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一层和二层为“浅层学习”,四至六层为“深度学习”,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进程中推进学生深度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应用与分析能力,并且促进学生评判性与综合性思维的形成。为此,教师应加快高中语文中学生深度学习引导策略探究进程。
【关键词】深度学习;高中语文;教学方式;引导策略
在长久的高中语文教学阶段,教师的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的学习目的均围绕着高考这一中心,虽然此种方式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从而阻碍其能力向深层次发展。新课程改革进程要求重视学生学科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发展,并且高考并非是学习过程的结束,学生还是要经历更深层次更高难度的学习过程,故在高中语文教学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从而保证其长期、全面、高效发展。为此,教师应适时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完善教学方式,积极主动探究学生深度学习的引导策略。
一、全面讲解知识,了解课程内涵
在高中语文科目深度学习进程中,较为重要的一项便是引导学生深度理解文章,并且形成其对课文的多角度理解,从而有助于其自主意识的形成,进而不断提高学生能力。教师在学生深度学习过程中,主要起辅助与指导作用,即教师简单讲解课程知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基于其自主观念,该过程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从而不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应全面讲解知识,推动学生自主了解课程内涵,例如,教师在讲解《红楼梦》时,首先教师可选取几节文章内容,并讲解该本著作的创作背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意思大致了解,其次教师可要求学生自主阅读书籍,并从中体会并探索作者的创作意图,最后教师可邀请几名学生阐述观点,教师对其进行总结与归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发挥讲解知识的作用,学生可多角度理解文章,该过程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树立,从而可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由此可见,教师全面讲解知识,为学生了解课程内涵奠定基础,可有效推进学生深度学习进程。
二、强调学生主体,推进自主探究
学生的深度学习基于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只有学生对学科内容具有主动探索的意识与欲望,其才会实施深度理解活动,从而有助于推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过程。因此,只有将学生引导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才可帮助其树立“主人翁意识”,从而推进其自主探究过程。为此,教师应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推进其自主学习过程,例如,教师在讲解“劝学”这一课时,首先教师带领学生理解文章意思,并且掌握作者要阐述的道理,其次教师可设置问题:劝学中的道理适用于当前学习过程吗?其中有没有不符合当今时代的学习观念?随后教师要求学生自主思考,并且寻找例子佐证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可邀请学生发言,并在其发言结束后对学生新的思维角度加以肯定,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并不将学生的思想禁锢在权威性文章中,而是引导其站在新的时代角度思考新的文章内涵,从而可有效推进其自主探究意识的深化。由此可见,教师强调学生主體,引导学生基于自身角度思考问题,有助于其自主思考,从而不断培养其深度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三、重视总结回顾,深化内容理解
在深度学习过程中,重视总结回顾并不是要求学生仅掌握课文及简单的文字知识,而应是推进学生回忆思考过程,从而深化文章内涵理解。总结与回顾强调对文章内容的回想与梳理,可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重难点,并且在过程中激发新的思维角度以深入理解文章。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总结与回顾,从而推进深度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解完“包身工”这一课时,首先教师要求回想课文内容,并且总结文章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其次教师要求班内自由结组讨论课文,促进学生在交流中引起对疏忽部分的重视,从而推进其产生新的理解,最后教师要求每组推举一名学生阐述组内观点,在其发表完成后教师进行总结与归纳,这一过程推进班内不同思维角度的碰撞与学习,再次推进学生借鉴新的思考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个人总结、组内讨论以及班内发言的过程实现总结与回顾过程,可有效深化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深度理解。由此可见,教师重视总结与回顾,可推进语文教学效率提升,从而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进而不断推进深度学习模式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目前高中阶段,首先语文教学方式较为传统,不利于学生深度学习过程的推进,其次新课程改革进程要求教师及学生重视学科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深度学习便是其中的重要要求,最后深度学习有助于引导学生更为深入地感受知识的人本内涵,有助于其未来深层次学习。因此教师重视学生的深度学习的观念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及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梅.深度学习理论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C]//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019.
【2】余永聪.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语文(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