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高段旋律创编能力的阶梯式培养

2021-11-29 01:15:03汪静儿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10期
关键词:音符音乐课小节

汪静儿

【摘要】旋律创编是创造领域中的一项具体的教学内容,它可以以一种新的音乐学习活动进入小学高年级的音乐课堂中,使小学高段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得到多元化的发展。本文通过仿写旋律节奏、探究编创技巧、设定创编主题等三部曲来达到小学高段学生旋律创编的阶梯式培养。

【关键字】创造性思维; 旋律创编 ; 综合能力发展

用模仿的方法把旋律补充完整等。笔者向本校5名音乐老师师进行了一个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有3位老师几乎是不做课后的类似编创的练习,还有2位老师则让学生练习了,但几乎也是一带而过。因为教师教学时常常不重視旋律创编,在小学阶段也没有阶梯性、系统性的知识学习,因此学生对于旋律创编这一音乐领域的系统性学习并不强。

一、仿写节奏旋律,发散音乐思维

高段的学生对于音乐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例如音乐中的拍号、节奏、旋律等。我们可以将知识点整合起来,让高段学生进行仿写节奏旋律等音乐活动,在学生进行创编的学习过程中融入基础的音乐构思、记谱的方式等。

1.趣味节奏,激发兴趣

高段学生对于节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让学生在改编小节中的节奏更进一步的熟悉理解拍号。笔者在音乐课中安排了一个趣味节奏练习,节奏接龙,首先打开音乐光盘中的2/4拍伴奏,跟着节奏让学生接老师的节奏。

师:节奏接龙(一小节的时值)  生:节奏接龙

师:二分(音符)  生:X —

师:四分(音符)  生:X  X

师:后十六(音符)  生:XXX  XXX   ......

此时请学生按要求改编节奏(1)第2、3小节。要求用二分、四分、八分音符改编节奏,基础好的同学也可用其他节奏。

节奏(1)  2/4  X XX|XX X|X XX|X—|

改编(1)  2/4  X XX|X X|XX XX|X—|

改编(2)  2/4  X XX|X XX|XX X|X—|

高段学生本身就对节奏有一定的认识,特别是六年级的学生,更加可通过趣味节奏使学生在活动中复习节奏,教师也可趣味节奏检测高段学生的能力,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音乐能力,从趣味节奏中评价自己的音乐表现能力。

2. 巧妙设计,节奏填音

笔者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复习了《西风的话》,这是一首四年级册的歌曲。在课中,引导学生观察在这四个乐句旋律的共同特征,那就是四个乐句都是用一段相同的节奏构成的(X X XX XX|X—X—|X X XX XX|X——0|),作曲家通过填入不同的音高的音符,创作了这首享誉中国的歌曲。在视唱旋律时,笔者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关注旋律的走向,发现旋律的走向有下行有上行,在演唱下行旋律时,音乐感觉较为忧伤,而上行旋律则更多的给人一种积极振奋的感觉。

在课中的练习,笔者采用让学生用固定节奏填音的形式试着自己编创一段旋律。要求这段旋律要具有下行或者上行的特征。

节奏:XX X|XX X|XX XX|X—|

通过复习《西风的话》、改编节奏、仿写旋律、感知旋律的行进方式,用模仿的方式来创作旋律片段,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让他们试着写两组音符,对比演唱感受旋律的行进方式,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音乐课中有所提高。在音乐课中,我们要让学生意识到旋律创编来并不难,让每一个学生在音乐课中有一种成功的体验,这样的音乐课才能让学生更有兴趣,我们才能更好的通过音乐课传递给他们更多的音乐知识。

二、借力流行素材,探究编创技能

在音乐教学领域中,不论古典音乐、民族音乐又或是流行音乐都有它的特别之处,流行音乐是音乐课程标准中多元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笔者从学生感兴趣的流行歌曲入手。

在接下来的环节中,笔者让学生尝试着对菊花台的第二、三、四小节进行改编,用do、re、mi、sol四个音符,运用鱼咬尾的创作方式,至于节奏上则可以模仿《菊花台》中所运用的二分、四分、八分音符节奏,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运用我们之前学习过的其他节奏。

笔者选了两位同学的改编版本让全班同学一起演唱。学生对此很感兴趣,演唱的积极性也变得更高了,发现原来谱写出好听的旋律也并不难。这种模仿改编旋律其实学生已经在音乐课本中进行了尝试,基于高段学生对流行音乐感兴趣,因此笔者选择了这首节奏规整,旋律曲风优美的《菊花台》,要让学生意识到其实旋律创编就在我们身边,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淡化学生对旋律创编畏惧意识。

三、设定创作主题,实现自主创编

教学中经常要有思想的碰撞,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一样,创编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有利于音乐思维的构建。在自主创编旋律的过程中,达成音乐素养的重点能力培养——音乐实践能力。

笔者用一节课的时间,向学生布置了一项任务,请每位学生写一段自己的旋律。在课前选一句或一首喜欢的古诗,根据自身的程度创编4——8小节的旋律短句,用do、re、mi、sol或do、re、mi、sol、la进行旋律创编,可以运用鱼咬尾的创作手法,节奏上则可以运用的二分、四分、八分音符节奏。有基础的同学也可以运用其他节奏。

因为中小学阶段的创作实践不同于专业领域中的“作曲”,我们的目的性并不在于文本的水平如何,而是引导学生进行旋律创编的体验,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发掘学生的音乐创造性能力。因此在填写歌词上,笔者让学生选用了现成的古诗,引导学生体验了一把古风新韵的创作。在这一实际的音乐创造能够有助于学生内心听觉能力的培养,启发学生想象自己创编的效果,先谱写音符,再将谱写的音符与实际音响结合对比,经过多次这样的创编练习后,学生的内心听觉能力与创造能力可以得到发展,真正做到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的艺术,在音乐学习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创编旋律是音乐课程内容中创造领域的一项具体内容,而创造作为音乐学习的一个教学领域正在成为基础音乐教育者的共识。在音乐多元化活动——创造活动中启发学生想象的创造效果,使小学高段的学生不仅仅停留在之前的音乐课唱、听的模式中,通过旋律创编使学生的音乐能力得到多元化的发展,培养审美创造性思维,真正达到音乐学科的美育——育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

猜你喜欢
音符音乐课小节
快把我哥带走
一串快乐的音符
德沃夏克
——《幽默曲》赏析
黄河之声(2019年15期)2019-12-17 09:32:52
春天的音符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音乐分析
北方音乐(2018年23期)2018-01-24 05:36:21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音符(两首)
读写算(上)(2016年9期)2016-02-27 08:44:58
承德清音会16首乐曲段落分析
艺术评鉴(2015年19期)2015-05-30 00:18:01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