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振华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非常重要,语文课堂教学也同样如此。随着知识量的增加,教学任务的加重,越来越需要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文章针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广大语文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当前,高效课堂教学的理念深入人心,顾名思义,高效课堂就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让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堂听讲,变得更有效率,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这也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之一。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出发,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条件,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高效地学习语文。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方面。教与学不是孤立存在的,两者互相作用、互为影响,师生之间应该是和谐而平等的关系。只有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了,教师才能更高效地授课,学生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学效率也才能获得提升。然而,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完全以教师为主体的现象,这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由于小学生的自制力比较弱,在课堂上容易做一些小动作,或者不遵守课堂纪律随便说话,教师为了维持课堂纪律,不得不板着脸,表现得比较严厉。虽然维护了课堂纪律,但是却不利于课堂气氛的调节,一些学生甚至产生惧怕心理,因为害怕回答错误被老师批评,而不敢主动发言。学生往往表面上坐得端端正正,但是心思却没在课堂上,课堂教学效率必然无法保证。因此,为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用一颗真诚的心打动学生、用无微不至的关怀温暖学生,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只有这样,课堂的教学效率才能稳步提升。
二、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实是很强的,如果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大,说明需要改进教学方法。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差别是很大的,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也许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然而现实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让学生取得好成绩,教师在课堂上经常把重点放在了向学生灌输知识上,很少考虑到要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可以创设趣味性强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媒体工具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好帮手,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学习《海底世界》一课时,教师可以在互联网搜索和下载海洋生物的视频,然后在课上给学生播放视频,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感受到海底世界的奇妙。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动物和植物,教师还可以多向学生介绍几种动植物,进行知识的扩展,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长大后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并且告诉学生,只有今天好好学习,努力学习本领,明天才可以向大海进发。学生的兴趣被极大地调动起来,课堂的教学效率也显著提高。
三、创新教学方法
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文章,或意境优美、或发人深省、或令人捧腹大笑,既有很多让人流连忘返的美景,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情节。传统的教学方法,较为呆板,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地挖掘教材,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以适应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法,寻找学生的兴趣点,让课堂变得富有吸引力、幽默风趣,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践证明,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是角色扮演,那么我们就可以把这种形式应用到语文课堂上来。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理解所扮演的角色的人物特点、心理活动、动作特征等等,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时,就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裁缝和顾客,让学生体会性格截然相反的两个人在语气、动作上的不同。然后适时地引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导学生在生活中要遵循事情的发展规律,不能不经思考,不做好准备,就急于求成,也不能养成做事拖拉的习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同时,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课堂教学效率也获得了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进一步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核心。教师要重视自身的文学素养的提升,坚持不懈地学习,在学习中和生活中对学生真诚以待,成为学生的朋友,不断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學习和借鉴国内和国外的成功教学经验,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新出有特色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谋求发展。
参考文献
[1]路锁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253.
[2]李丽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0,22(08):164.
[3]高晓倩.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