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通识教育的功能

2021-11-29 12:54李波怡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44期
关键词:通识教育人类命运共同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 要] 五邑大学通识教育学院成立以来,在课程体系建构、通识教育功能定位、学科建设、教师培养方面做出了诸多探索,取得了显著成绩。随着通识教育与国家发展战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要求的日益融合,从事通识教育的教师应结合通识教育实践,提高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扩充知识视野,充分发挥通识教育在“知识传播”“价值引领”“传承文明”方面的功能。

[关键词] 通识教育;跨学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党建研究项目“新时代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成长规律及队伍建设研究——从‘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谈起”(2019JKTZ008)

[作者简介] 李波怡(1979—),女,湖南汉寿人,世界史博士,五邑大学通识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世界史、中美关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4-0030-04    [收稿日期] 2021-03-19

随着五邑大学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学院成立、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开始建构,各项教学、教研工作展开,其通识教育特色鲜明:以价值为引领,以实践为导向。通识教育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教师则通过价值引领、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具备思考、思辨的能力,兼具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通识教育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硬核”要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向同人学习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也产生了不少问题与困惑。近十年来,中国学界关注通識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通识教育的整体研究[1],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效果、教学评价、对通识教育的制度保障等体系研究[2],通识教育的困境与改等方面。研究众多,笔者收集材料时恐挂一漏万,但主流观点认为:中国大学通识教育[3]已经与国家发展战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要求融合在一起,是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建设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支撑;通识教育的功能多样化,尤以“传承文明、文化”和“价值引领”为主;通识教育发展存在困境,要寻求良策、突破瓶颈、均衡发展,建构本土特色等。这些研究为探索通识教育改革提供了背景支持。笔者立足五邑大学通识教育实际,就通识教育功能浅谈一些思考。

一、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广博的知识是教师应具备的“通识性”素质

相对于情感主义或道德主义,理性分析主张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严格的思维逻辑推理出结论和检验真理。与其他社会科学研究类似,通识教育研究也需要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在通识教育课程内容设置的思维领域,实践问题始终是通识教育的研究对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分为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实践问题又分为历史问题、现实问题和未来问题[4]。历史问题曾经是过去的现实问题,未来问题也将是未来的现实问题。诚如台湾清华大学校长沈君山先生所指出的,实施通识教育本身也是一种实践,通过实践建构起理论,通过理论解释实践。

问题意识是学术创新的前提和根本,理性分析能力是剖析问题较好的方式。第一,理性分析要求对实践问题进行哲学反思,能避免在研究现实问题中受到工具理性、情感主义等思想的误导。实践问题,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应成为当代中国问题中的“常青”主题,其中涉及的价值问题、道德问题、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需要用哲学的思维观照和思考。价值问题涉及对问题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道德问题与道德取舍、情感有关,社会问题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与我国社会制度的性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公民的生活状态、精神风貌有关,政治问题则属于政治学范畴,唯有理性分析才可以对各领域的问题展开客观研究。第二,发现问题的过程就是理性分析的过程。通识教育的理论工作不能回避对实践问题的解释。越是复杂、具有争论性、前沿的问题,越需要去研究、去探讨、去分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源于实践,也能帮助我们认识和发现社会中客观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出现实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社会现实问题,是一切社会科学尤其是社会学的一项光荣任务”[5]。第三,理性分析,哲学思考,能为通识教育指明研判的方向。实践问题领域众多,不同学科有特定的研究方法,如果不加辨别,不经筛选就会失去特殊意义,经过理性分析选出的案例更有代表性。

除了理论水平外,通识教育还要求教师视野开阔,知识丰富。随着近20年来中国高校通识教育实践自主性的探索,相比文化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通识教育需要开拓更多的实践路径,在立德树人方面方式更加灵活。从目前通识教育学院开设的课程来看,主要分为艺术与人文科学、哲学与社会科学和跨学科领域。艺术与人文科学在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充实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哲学与社会科学领域在于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哲学思辨能力;跨学科领域在于聚焦某些特定课题,通过多学科的知识、方法,提升学生学习、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内容上,主要有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西文明发展的基本脉络,地方文化,艺术审美,社会学概论,我国传统思想发展的基本概况,中华文明整体发展,西方人文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的基本知识,城市发展,中西哲学生死智慧,科技伦理等。通过归纳总结,可以发现通识教育的思维领域不仅限于某类学科,而是通过课程内容围绕“主题”设置,进而形成基本框架。要精准掌握这些课程的内容,对教师搜集材料的能力、原有的知识储备、课程传授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多积累、多观察,不断增加知识储备,提高理性分析能力,由原有的专业思维转变为通识思维,打破原有知识体系,提高教学水平,具有通识性素质,进而实现通识教育的目的。

二、通识教育功能:知识传播、价值引领与传承文明

教师在进行通识教育实践中,最重要的就是通过传授课程内容、展开教学实践实现通识教育的功能。价值导向体现了通识教育的理念目标,与价值观念息息相关,符合时代要求的价值引领是培养学生价值观念的根本;学生超越知识能力的养成受到个人修养和复杂教育思想的影响,因此要大致把握多样文明思想的共性,需要探讨中国通识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根植于中国文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通识教育实现教育目标提供一条有效路径。

在课程体系上,五邑大学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要求学生学习人类文明课程,拓展课程要求学生学习世界现代文明、中国传统文明,每类课程都有具体的内容,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度的通识教育。

(一)知识传播:立足本土,放眼全球

作为知识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徑,通识教育首先需要跟随时代发展梳理、整合知识。在众多的知识中,以“四史”为主。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通过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可让学生立足基本的历史事实,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解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坚定理想信念,为追求人人平等做出不懈努力的。

马克思年轻时说:“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①列宁年轻时坚信,“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①。毛泽东同志在遵义会议后成为党中央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革命道路问题和党内重大问题,最终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只有蕴含“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才可以舍我、忘我,对人民担当,对人民负责。

其次,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华优秀精神具有重大的当代价值。中华文化自古注重伦理、人文,中华民族以德治国、以文化人、以道感人。只有深刻理解中华文化,才能实现个人的完善、国家民族的富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为我们理解中华文明的基本特质提供了参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其理念,并且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大道不孤”,中国的朋友遍天下。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温润心灵、开阔视野、扩大格局,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最后,重视其他文明知识的学习。它包括近500年来主要西方国家的工业文明历程、中东中亚文明、当代国际关系中重要大国的关系等,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其全面理解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塑

引领一词侧重于人类社会领域,一般指带动事物向某一方向运动、发展。价值引领侧重于价值方面指引,带动全社会在价值取向方面取得共识。人们的价值取向包括理性主义、进步实用主义、折中主义以及后人文主义等,都与价值哲学息息相关。人们形成价值自觉的过程需要辨析价值自发中的非理性、自然和受本能支配的习惯思维,如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长远利益,只顾个人利益而忽视集体利益,在困难、挫折面前消极、郁闷等,价值引领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由此可见,青年价值观的养成于青年一生、民族国家都至关重要。通识教育课堂是培育青年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此后,学界开展了众多通识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的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价值的集中体现,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持久、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培育青年学生的重要精神力量。为了完成上述“一揽子”工程,通识教育从理论和实践方面着手探索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较佳路径。

首先,在理论上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剖析核心内容,认为这一价值观念深植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中,为进一步探索通识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打下基础。

其次,在课程内容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识教育名家论坛讲座聚焦中国的国防、科技、外交、航空航天、高铁等领域,讲述中国人的奋斗故事、中国人创造的奇迹,浸润着中国精神,成为价值引领的重要载体。

最后,艺术通识教育实践课程为学生切实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舞台。比如2019年10月24日,五邑大学原创的革命历史题材话剧《木棉花开》首演,反响强烈。艺术团话剧班表演团队由师生组成,学生参与话剧演出、观看话剧演绎,深切体会到革命先烈们的信仰、忠诚、牺牲与担当,引起他们强烈的情感共鸣。此外,通识教育艺术课程还以多种表演形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贴切,形式生动,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完成价值传递、价值整合和价值形塑。

(三)传承文明:文明多样性与探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通识教育课程设有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内容,核心课程中的中华文明侧重对当代中国的研究,世界文明是在全球化的视野下考察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主要分中华文明、印度文明、西方文明、俄罗斯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文明,旨在呈现各文明的主要特色,总结各文明发展道路上的选择和困惑,提炼各文明发展中的智慧,汲取人类文明成果,寻找文明共处之道。这是除了中华文明、西方文明之后对学生进行国际视野培养的一种有益尝试。

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各民族之间交流日益频繁,世界文明不断更新、丰满,各民族文明又从世界文明中汲取营养,充实本民族的文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也是各文明彼此融合的过程。马克思认为,资本在世界历史形成的过程中起到推动作用,正是物质动因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形成。

现代文明是从西方开始的,全球化运动开启了西方文明主导世界的篇章。肯尼斯·彭慕兰的《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研究,为欧洲文明的领先提供了一种解释:欧洲首先完成了工业化,取得了具有革命意义的转变。西方文明无疑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曾经引领了世界的发展,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质的扩张,西方文明的发展出现悖论,人们不禁发出人类向何处去的疑问[6]。在看待人类文明走向的问题上,学术界形成几种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文明冲突论、文明同化论、文化相对主义、文化保守主义、文明对话论等。每一种观点都有无法克服的理论和实践困扰,此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恰好为不同文明交流交往、平等促进提出了可探索的路径。

2013年,習近平同志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经过几年的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日益丰富,本质上反映了一种价值观、国际权力观、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其内涵丰富,揭示了人类在共同利益、共同追求的基础上不同文明可以克服某种文明中心论或霸权论,共同维护地球、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实践,是面临全球化和现代化带给人类的困惑,人们在寻求新的方式实现人类长期和平、共存的理想中的可信探索[7]。

承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接受各文明的平等。“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不同文明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文明交流互鉴的本质是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不同文明探索强大富强的道路,在解决现代性问题的过程中,彼此休戚与共、互利共赢、传承发展。

三、结语

通识教育的教学改革道路漫长而充满挑战。从事通识教育的教师要立足世界文明的实际、发展趋势和学科建设创新发展需要,坚守“初心使命”,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方能正确发挥通识教育功能,起到课程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铁芳.大学通识教育的意蕴及其可能性[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7):1-5.

[2]危磊.探究通识教育实质及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实施现状[J].高教学刊,2018(20):82-83+86.

[3]别敦荣,齐恬雨.论我国一流大学通识教育改革[J].江苏高教,2018(1):4-12.

[4]王德信.社会科学应加强对现实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91(1):1-4.

[5]罗东山.研究现实问题是社会学的一项光荣任务[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2):67-69+105.

[6]钱乘旦.西方文明的悖论[J].北京日报,2016(2).

[7]钱乘旦.文明的多样性与现代化的未来[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8-12.

On the Func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 Bo-yi

(School of General Education, Wuyi University, Jiangmen,Guangdong 529020, China)

Abstract: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the school of general education of Wuyi University has made many exploration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the functional orienta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teacher training, and has acquired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With the increasing integra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into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teachers of general education should involve practice in their work to improve their ability of rational analysis, expand their knowledge vision, and give full play to functions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value guidance” and “civilization inheritance”.

Key words: general education; interdisciplinary construction; socialist core values; community of human destiny

猜你喜欢
通识教育人类命运共同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