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程建设促进育人品质提升

2021-11-29 00:05王国俊
考试周刊 2021年79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立德树人

摘 要:“课程”是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總和,不仅是蕴含教育思想的载体,而且还是教学目标与内容的重要表现。加强课程建设,应始终以立德树人目标为指导,注重育人品质的提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发挥课程建设在提升育人品质中的作用。

关键词:课程建设;立德树人;育人品质

国家课程只是一个引子、一种思路、一种模式,课程的有效实施要根据地域特点、学校文化为引导,紧密结合学生实际,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和因材施教的理念,挖掘出国家课程包含的隐性内容,根据班级实际有效开发,和国家课程遥相呼应,相辅相成,相融相生。为了实现育人目标,提升育人质量,突显办学品质,学校不仅要在办学理念上秉承生本原则,而且在育人目标上坚持立德树人,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强化课程设计的基础上,还要对其实施和评价的标准、规划和程序进行全面的谋划和规定,既要注重课程结构的优化和精简,又要秉承以德为先和能力为重的理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致力于教育资源的整合,着力构建以素质教育和立德树人要求相符的课程教材体系,并通过务实有效的课程建设提升育人的质量。

一、 以落实“立德树人”的高度认识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学校适应现代教育、优质发展、走出重围、打造特色,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奠基幸福人生的有效手段。

课程建设也是发展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全面感知是课程建设的前提,思维发展、能力培养和素养提升以及创生发展是课程的使命,也是课程建设的目标追求。黄裴莉校长提出,学生成长需要构建完整的教育生态系统。课程建设不仅仅指另开课程,教材的开发也是课程建设。

通过建设和落实符合知识认知和能力形成规律的课程体系,始终以立德树人作为基本任务,致力于学习兴趣激发,这样在减少学生畏难情绪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尤其是还可减负增效。学科整合,跨界思维,避免相同内容重复学习,降低理解难度;知识整合,使知识结构体系化,避免碎片化的留存方式,这样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以更加全面的视角来审视问题,在解决问题时,采取多种不同的方式,通过学科拓展,提升“根+空”的质量,课内外有效结合,增加学习的深度;从实际出发的课程内容选择和课程落实方法,增强了学习活动的适应性。

学校的高品质发展也需要科学有效的课程体系。樊瑞校长谈道:当理念指导下的课程一直坚持就成为特色,不断优化,发展为品牌,特色和品牌是每个孩子都享受的。他同时提到没有课程的支撑,再炫的理念也是空的,去炫去空是当务之急。有好校长、好老师,理念和课程才能落地;有好机制、好平台,课程才能有序有效;有好氛围、好伙伴,才能和谐共进,突显课程的效益和效能。从樊校长的报告中,我们感受到,通过课程建设,能使学业成绩和学生生命成长有效结合,融洽共存。

二、 以服务“生命成长”的责任理解课程建设

(一)课程建设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良好的课程体系建设,对于促进立德树人工作的开展有着基础作用,所以应以服务“生命成长”的责任参与到课程建设之中,并确保所建设的课程体系与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相符。通过课程实施方法的改革,以课程内容为导向,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比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模式,使得育人针对性得到保障,实效性得到提升。而在此基础上,还要对课程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始终坚持生本原则,基于学生和谐成长的目的,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奠定基础。

(二)课程建设在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通过建设和落实符合教育规律以及学生成长所需的课程体系,为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大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与革命传统等工作的开展提供载体;为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环境意识等构建多元化的渠道;将学生锻炼成健壮体魄与良好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养成健康审美情趣与生活方式,将学生培养成“四有”接班人。

(三)课程建设在育人模式改变中发挥着引领性作用

通过建设和落实符合孩子情感需要和生活需要的课程体系,既可以提升“教”的实效性,又能增强孩子的生活技能。教育内容课程化,根据孩子的心理特征和情感特点,发挥课程的系统性、逻辑性、层次性特点,使学生得到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的熏陶和培训,得到良好的教育,改变乏味说教和无情训斥的教育模式,让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教”,使教之有效。通过课程建设,弥补国家课程的空白,使劳动教育有章可循,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提升孩子的生存能力。

三、 以追求“精、准、实、效”的态度做好课程建设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如果没有课程,那么学校教育也就无从开展,因此课程是学校教学的灵魂,学校必须提升对于课程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课程建设在国内外的教育界是比较活跃的一项活动。我国以“国家课程校本化、学校课程体系化、主题活动课程化”等形式的课程建设探究呈现出了累累硕果。但更多的还是以学生学习兴趣、知识的全面掌握、能力的综合提升为目的,从立德树人的高度考虑不够,从课程对育人品质的提升考虑不全。仍然存在规划设计很高、很新,课程落实走老路。如何通过课程建设提升育人品质,需要研究的内容很多,需要实践的方法也很多。

(一)以“务实有效,引领发展,促使生成”的态度对待课程建设

课程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促进生命成长需要的;不是增加负担,而是减负增效;不是标新立异,而是补齐短板;不是生搬硬套,而是立足实际;不是蜻蜓点水,而是有效推进;不是昙花一现,而是动态发展。

把立德树人作为课程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形成有利于落实教育根本任务的课程体系,使立德树人工作有抓手、有载体,使课程真正促进育人品质的提升。

(二)基于生命成长需要构建课程

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进行课程建设,应始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致力于学生个性化地成长,既要注重国家课程朝着校本化的方向发展,又要将学校课程朝着体系化的方向发展,逐一细化之后,将学校资源变得课程化,将教育活动变得课程化,而且学生的成长需要课程化,所以需要采取校本化的方式来表述核心素养,在保障所建设课程体系具有立德树人高度的同时,还能构建集成度、审美度、适用度的课程体系。

基于最大限度满足学生需求和充分发挥教师优势的课程体系才是立足实际、有效有质的课程体系。要发挥课程的系统性、科学性、严密性,着眼于立德树人,系统规划育人活动,形成序列化、固定化、模式化的课程育人模式,有纲要、有目标、有梯度、有内容、有方法地做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断提升学生的品质素养,切实强化学生国家意识与社会责任,让学生在民族精神的潜移默化熏陶下,提升育人品质。把生命教育和生活能力的提升与课程建设有机融合,尝试“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的课程观念;把课程建设和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实现“一事一物皆教育,时时处处有课程”的理念,尝试学校资源课程化,文化建设课程化的思路和方法,拓宽育人渠道,丰富育人方法,强化文化内涵,提升学校活力。

(三)依据学生情感需要推进课程落实

为更好地推进课程落实,需要始终结合学生的情感需要,将“给学生提供适宜发展教育”的目的作为课程落实的根本目标,着力探寻符合课程体系建设所需的方法和符合学生情感需要的方法,探索利用学习空间,落实课程主体多元,课程载体多样的实施方法。

转变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力。要发挥教育的引领作用,课程、学习不仅仅是继承人类的智慧,应该在领悟智慧和传承文化中归纳、总结规律,分析、确立发展趋势,通过课程从思想、知识、能力培养引领社会、人类发展的未来建设者,由此引发对人的培养思路、方法和模式的变化,要更重视对思维和智能的培养。

解放课堂,培养学科观念,就像张华教授谈到的:无自由,则无创造;无尝试,则无素养。书本知识是记录,超越面面俱到的铺陈事实,抓住学科中少而重要的观念,不断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既要注重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又要注重协作性和辩证性思维的培养。学习不是记住,而是领会理解,从学科事实中凝练背后的观念。

利用有利于教育教学行为真正发生、学生和谐成长的元素,提升课程落实的效益。樊瑞校长提出的根据国家课程的教材结构,围绕主题编写课程,在课堂上海量、自主阅读,符合语文学科的学习规律,提升课堂效益。因此,需要切实契合学生情感的需要,开展合作探究性、自主探究性的活动,在课堂中注重生本理念的彰显,结合学生的实际,为学生的情感表达和自身能力的提升而提供空间,并注重目标的引导,只要有了等待目标的胸怀和自信,就能让每个学生得到力所能及的收获,使知识自主完成,让学习真正发生。刘濯源教授的思维可视化教学,关注知识系统、构建系统,通过提要素,理关系,建结构,使心智深度参与,完成知识体系的自我构建,实现纵横连接,上下连通的学习效果,问题的解决只是网格交错中的一个点。如果生本的理念与思维可视化教学有效结合,可能就是比较完美的课程实施方案。

(四)以发展的思想落实课程管理

课程必须是动态的、发展的,否则就失去了课程的生命与价值。

对课程而言,无评价则无落实。课程的评价比构建、实施更难,黄裴莉校长“五类主体评价”是一个思路,樊瑞校长提出的“课程纲要”和“课程管理”是可借鉴的好方法,但还是要在学校整体评价体系下细化构建课程评价方案,以评价促落实,以评价促效能。

新课改下核心素养教育工作的开展,既要有兼收并容的胸怀,也要有立足实际的定力。“改变”每天都在思考,每天都在发生,创新是从实际出发补齐短板,短板不容忽略,实际不容忽视。

开放的理念学习是一种融合,渐进渗透的进程,学习是有思考地借鉴,行动是有思想地融合。不一定马上实现,但会促进我们的教育理念、办学思路的转变。我们必须尊重学生个性,调动一切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元素,创造一切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促使学生和谐健康成长。在学习行为真正发生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参与,让学生真情表达,让学生自然生成,让学生真实收获,由效率的追求转向效益的突显。

打开一扇窗,不要关上另一扇窗,只有空气流通,空间的氧气才能充盈,生命才能得到真正的滋养。

四、 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建设在促进育人品质提升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始终秉承生本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课程建设为载体,在课程中融入育人品质的元素,促进育人品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长清.区域推进以联盟为载体的课程建设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20(31):70-72.

[2]孙康宁,刘会霞.关于立德树人与一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20(10):49-53+68.

[3]刘欣.坚持立德树人,彰显育人特色——泰山學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山东教育(高教),2020(9):29-30.

[4]李红娃.构建“智美”教育提升育人品质[J].基础教育论坛,2019(5):336-337.

[5]何景文.强化管理 服务教学 着眼育人——谈我校的实验室建设[J].基础教育思考,2020(11):187-188.

[6]尤迎九.育人育心,着眼学生的一生发展——无锡市羊尖中学心理课程基地建设思考与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19(6):156-157.

[7]吴国平,黄国龙.深化课程建设 打造品质教育——浙江省镇海中学的探索[J].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2020(5):152-153.

作者简介:

王国俊,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合水路小学。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