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路径
——以山西家训文化为例

2021-11-29 23:59郝士宏
关键词:乔家道德修养家训

郝士宏

(山西大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2014年教育部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鼓励各地各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一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学效果。”[1]这就为地方高校将当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有效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明了方向。山西优秀传统家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是涵养地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地方高校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重要资源。将山西优秀传统家训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更接地气,更有亲和力,也更容易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和价值认同。笔者试从构建地方优秀传统家训文化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机制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山西优秀家训文化资源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有效融合,为地方高校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推进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做一点有益尝试。

一、山西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山西优秀传统家训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对于完善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自身素养,具有重要的价值。

家国情怀思想。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与国不可分割。国家不存,小家无法自保,只有国家强大,家庭才能生存发展。山西传统士大夫深谙此理,所以型家立范、教育子孙要树立家国一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观念,以国家的繁荣昌盛为最大的荣光,以国家的衰落失败为最大的耻辱,家国情怀思想十分浓烈。首先,山西传统家训强调出仕为官要心怀百姓冷暖,不图谋私利,清正廉洁。比如廉吏于成龙,其旧居大门楹联曰:“日有三餐足矣为百姓造福千金何用,宦飘四海行耶度苍生太平万物可弃。”浓浓的为民情怀跃然纸上。陈廷敬其家训讲:“享浊富徇利亡身,怀私心违天害理。”“凭寄吾宗诸子姓,清贫耐得始求官。”[2](P192)讲明了为官的底线是甘于清贫。其次,山西传统家训强调当国家处于危难之际,做臣民的要挺身而出、敢于担当作为。比如,明朝抗倭名将任环战斗负伤后,其子劝其回后方养伤,任环没有同意,而是当即写了封回信,讲道:“倭贼流毒,多少百姓不得安家,尔老子领兵,不能诛讨。啮毡裹革,此其时也。安能作楚囚对尔等相泣闱闼间耶?”[3](P529)报国情怀令人泪目。第三,山西传统家训强调要爱国、忠于祖国。比如裴氏家训讲:“爱国爱家爱社乡,见义勇为敢担当”,“数典忘祖非人子,不可舍本而崇洋。”[2](P7)

社会关爱思想。仁爱共济、立己达人,是中华传统文化倡导的处世之道,也是山西传统家训的重要内容。山西传统家训十分重视社会关系,告诫子孙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讲诚信、守信义、有爱心,心存大义,与人为善,扶危济困。首先,山西传统家训崇尚诚信为本。认为恪守诚信是个体安身立命之基、生存发展之本,失掉诚信就等于自毁前程,寸步难行。比如,陈家家训讲“宁丢万两金,不失一分信”。[4](P49)其次,山西传统家训秉持义字当头,以义取利。“义”即思想行为要符合一定的道德标准。明清时期,山西商业发达,为了规范家族企业的经营活动,追求企业的长久利益,一些晋商大户制定家训,强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经商要守规矩,讲道德,不赚黑心钱,以德谋利。比如渠家号规讲“为商贾托天理常存心上,不瞒老不欺幼义取四方。”[2](P236)第三,山西传统家训倡导与人为善,友好相处。比如,常家家训讲“善为田,德为粮,淳播厚获乃家传。”[2](P245)第四,山西传统家训崇尚乐善好施,扶危济困。俗话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比如,于成龙家训讲“钱财盈丰,千仓万箱,不过属你管辖,不可看做万年不拔之基,若遇好事不做,遇贫难不施救,不过一守财虏耳。或者博施济众,上天鉴之,必永享富厚也。”[2](P179)

人格修养思想。正心笃志、崇德弘毅,是传统士大夫追求的人格理想,也是山西传统家训的精神追求。山西传统家训重视子孙的道德修为和人格培育,认为修身做人、培育健康人格是实现个体生存发展之正途。为此家庭教育强调子孙后代要读书苦学、修德为本,以古代圣贤为标杆,通过不断的家风家训滋养,提升道德境界,以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首先,山西传统家训劝诫子孙要读书勉学。人要提升道德修养,首先就得多读书、读好书,读圣贤书,十年寒窗,方可学有所获。比如,王家家训言“万卷诗书四时苦读一朝悟,十年寒窗三更灯火五更明。”[2](P287)其次,山西传统家训提倡勤俭节约。居家过日子要勤劳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勤劳能创造财富,是开源。俭朴能节省资源,是节流。王家家训强调“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先祖先贤成由勤俭败由奢,岂敢相忘。”[2]](P284)第三,山西传统家训倡导做人要有气节。俗话说穷则独善其身,人要活的有志气,有风骨,不趋炎附势,保持独立人格,做一个顶天立地之人。比如冯氏家训说“富人之前莫言贫”,“愈穷愈有节,概是为男子。”[2](P121-123)第四,山西传统家训崇尚低调做人。做人太高调,容易树敌、招惹是非,同时也是一个品德问题,俗话说,成熟的稻穗弯着腰,干瘪的秕子昂着头。廉吏吕坤告诫子孙“门户高一丈,气焰低一丈,华岳只让天,不怕没人上。”[5](P650)第五,山西传统家训提倡养德自修。个体品德的提升过程,既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反省过程,俗话说,见贤思齐,吾日三省吾身。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自我反省,对照榜样,发现自身问题,及时改正,个体品德就会得到提高。王昶强调“止谤莫如自修”,[2](P25)魏象枢讲“修身如修屋,一处不密,一处便漏。”[6](P666)

二、山西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何以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一)涵养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需要 大学生的价值观培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关乎国家的未来发展。调查显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高度认同。其中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认同度为91.7%。[7]但调查也发现,一些消极人生观也在影响着大学生,15.2%的大学生赞同“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宿命论观点。16.2%的大学生赞同“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拜金主义。33.4%的大学生赞同“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的享乐主义。对上述三种消极人生观,分别有19.3%、17.7%和23%的大学生表示“说不清楚”。[8]-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唯我主义突出,功利思想严重,是非观念弱化,合作意识不强,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新自由主义等思潮大行之道。这些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并逐步加以解决。近些年,国家提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融入国民教育之中,来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先后出台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和《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我国高校分布在全国各地,当地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为高校思政课提供了鲜活的教育资源,也为思政课开展多样化教学奠定了基础。高校要积极探索将优秀的地方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探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地方文化资源往往具有直观的优势,容易拉进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所接受。山西传统家训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将山西优秀传统家训融入高校思政课尤其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对于涵育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效果的需要 当今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言行,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调查显示,关于改进教学内容的建议,以2018年为例,76.2%的大学生认为应“密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62.9%的大学生选择“积极回应理论热点问题”。[9]为此,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增加人文关怀和关注现实的内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结合更紧密的课程,课程内容涉及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培育,涵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目前国家统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理论体系科学,结构合理,但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无法编入更多的优秀内容,致使教材读起来比较抽象、枯燥,影响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解决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心理困惑。为此迫切需要任课教师在坚持统编教材教学结构内容的前提下,结合地方实际和学生的兴趣,适当增加一些课外内容尤其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活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实效。山西优秀传统家训文化德育资源丰富,包含了大量的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修身做人的思想行为和感性故事,教育意义十分重要。适当增加山西传统家训的内容定会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思想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密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用大学生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讲述山西传统家训故事,让大学生切实感受到这些家训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加人文分析与现实关怀,促进大学生思想深处的文化认同与价值认同,影响和塑造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和文化观,从而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三、山西优秀传统家训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路径

(一)构建教育资源和考评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0]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增加优秀传统家训内容,会极大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和亲和力。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组织全省知名家训学者编写山西传统家训文化读本,围绕着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修身做人等重点内容,深入挖掘和阐释山西优秀传统家训的德育思想,做到既有理论阐释,又有感性故事,既有历史知识,又有人文关怀,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衔接起来,在内容的选择和案例的编排上,尽力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其成为很好的德育素材。除此之外,还需要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系统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课程的直接承担者,其自身主体能动性的发挥直接关系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基本素质层次不齐,行政干部、辅导员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不乏其人,还有专业背景与知识结构也不尽合理,这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为此,需要对高校从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一线教师进行一定时间的培训,使其对山西传统家训文化有一个基本的掌握,并鼓励教师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申请家风家训方面的科研项目,累积家风家训文化的知识量和学术视野。同时还要制定教育考评制度,从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和教师教学考核等方面围绕传统家训设计考核细则,激励师生关注传统家训文化。为山西优秀传统家训文化有效融入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打下良好的前提基础。

(二)打造德育情景课堂 目前,高校正在使用的是2018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其大致章节编排除了绪论外,共六章结构。山西优秀传统家训与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密切关联,可以适度融入,尤其是第五章可以重点融入。这一章第三节遵守公民道德准则,编排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内容。可以把山西传统名家家规家训及其幕后的故事有机地融合进去。比如:论社会公德,作为近代晋商的翘楚,乔家家训讲:“有力量济人谓之福。”[2](P205)乔致庸将“为善最乐”匾额高悬在正门楼上,把积德行善当作治家要义。“为帮助乡邻,乔家常年把三头牛栓在门外,谁家要用就牵去,用完再送还。乡邻如有病无钱求医或家境困难,只要找到乔家门前,都可得到救济。”“1938年,一支抗日军队来到乔家堡村,乔致庸的孙子乔映奎、乔映璜把刚买来的护院武器全部捐给抗日志士。另一孙辈乔映庚大义凛然支持次子乔倜从军救国,为乔家的忠义增添了壮烈的一笔。”[11](P273-274)论职业道德,乔家家训提倡讲诚信,以义取利。其家训曰:“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经济会通守纪律,言辞安定去雕镌。”[2](P208)这些楹联讲的是做生意要守信、守规。乔致庸反复告诫儿孙,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信义,其次才是利益。“乔家曾在包头发现一批掺假的胡麻油,他们把油全部倒掉,换成好油。1930年,山西省银行公布20元晋钞兑换1元银元,老百姓损失很大,但乔家坚守诚信,仍给存户1元晋钞兑换1元银元。”[11](P272)乔家做生意几百年一直恪守着“诚信”家训。论家庭美德,乔家家规讲六不准:“不准纳妾,不准赌博,不准嫖娼,不准吸毒,不准虐仆,不准酗酒。”[2](P204)这是为乔家子孙制定的做人底线,不能触碰。为了家族整体利益,乔家要求子孙远离不良习气,做品德高尚之人。“乔家是大家族,几十堂在一起生活,几乎没有发生过兄弟反目、妯娌交恶、婆媳不和、子嗣相争之事。李鸿章对乔家和为贵的家风十分赞赏,曾给乔家题写一副楹联: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期望世人能像乔家一样子孙贤,兄弟睦。”[11](P270)通过上述讲授,再回切到课堂主题“遵守公民道德准则”,教育同学们要树立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做一个新时代社会主义社会的合格公民。

(三)精心设计实践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10]地方高校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可以依托家训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积极性。“成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只在于教师高质有效地供给,更在于学生积极地接受与吸收。”[12]只有真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内在潜力和动力,加上教师的有效教学,才能真正上好思政课。现在,山西传统家训还保留着一些历史遗迹,如裴氏家训(闻喜县裴柏村裴晋公祠),司马光家训(夏县小晁村温公家祠),柳氏家训(沁水县西文兴村柳氏民居),陈廷敬家训(阳城县北留镇皇城相府),于成龙家训(方山县来堡村于成龙故居),李家家训(万荣县闫景村李家大院),乔家家训(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乔家大院),王家家训(灵石县静升镇王家大院),曹家家训(太谷县北洸村曹家大院),渠家家训(祁县县城渠家大院),常家家训(榆次区东阳镇车辋村常家庄园)等。山西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实践课时,可将大学生带到这些家训历史遗存中,开展现场实践教学。师生事先要做一些了解,教师要做足功课,精心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提醒同学们需要关注的重点节点。参观后,在现场召开主题班会或辩论会,让每位同学畅谈观后感,教师最后进行教学总结,并布置相关课后作业。通过对这些家训遗存的参观学习,借此了解这些优秀家风家训在育人方面的点点滴滴和不凡过往,学习其中的德育思想和方式方法,亲身感受山西优秀传统家训的文化魅力,使大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触摸历史,引发反思,使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在这些家风家训的精彩故事中得到淬炼和升华,进而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

“热爱家乡是中华民族自信的源泉,地方史资料更是培养学生热爱国家、热爱家乡的生动教材。”[13]山西优秀传统家训作为地方文化从一个侧面直观地反映了中华民族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优良传统。通过这种接地气、亲近感的地方文化资源学习和体悟,容易将枯燥的词句转化为可以触摸的感性的人物事件,增加学生的历史直观感与现实关怀,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培育学生的文化旨趣、文化修养,实现从文化元素感知到价值观认同,塑造起大学生积极而正确的文化观、价值观,进而使其形成文化自觉,借以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构建山西优秀传统家训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机制,将山西优秀的传统家训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有效增强大学生的爱家乡情感,通过学习和反思,将这种爱家乡的情感升华为爱祖国的博大胸怀和鸿鹄之志,更加坚定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豪迈决心。

猜你喜欢
乔家道德修养家训
正午阳光新剧《乔家的儿女》8·17开播
张载家训不只是横渠四句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论荀子虚壹而静道德修养方法
有时候,平台就是一个人的本事
三坊七巷 名人家风家训馆
家训伴我成长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别把平台当本事?
有时候,平台就是一个人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