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悦
新闻写作主要是对新闻信息进行整理归纳,最终写成一篇完整的新闻稿,并通过媒体进行传播。在我国信息社会高速发展背景下,媒体行业也要与时俱进。新闻记者要开拓写作思路,提高写作水平,在新闻写作中融入一些文学元素,借鉴文学创作手法,丰富文章内涵,使新闻更具特色。
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新闻从业者提出更高要求。要想提高新闻作品影响力,吸引群众的关注,就需要创新写作方式,融入文学手法,提高新闻作品创新力和表现力。
由于出发点不同,文学写作与新闻写作在表现手法上存在一定差异性。从语言方面分析,文学作品语言优美,审美价值比较突出,更注重语言的文学表达;新闻写作追求准确、简练、通俗易懂,向大众还原真相。新闻记者要抓住二者特征,将文学技巧融入新闻写作中,丰富新闻内涵,对新闻价值进行升华,使内容更具感染力,更有传播价值。
1.二者在写作目的上存在不同。新闻写作是为了向大众传播事实,将新闻热点及大众想要获取的新闻信息第一时间传播出去;而文学写作则是站在作者立场上,将作者内心丰富而又细腻的情感世界完整地表达出来,更具观赏价值。
2.二者在语言风格上存在不同。新闻写作要求时效性和真实性,保证语言准确、凝练,能够将新闻事件原委表达清楚,具有广泛传播性;而文学作品更注重语言美感,进而激发情感上的共鸣,在写作中常常使用一些修辞手法,使文章看起来更形象更生动。
3.二者在内容侧重上存在不同。新闻写作在追求真实的基础上,也体现记者的审美标准,具有一定的舆论导向作用。二者本质区别在于新闻以记录事实为主,而文学则以展现艺术为主。
1.恰当运用文学写作中的修辞手法。新闻写作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平白直叙,记者要善用修辞手法,以提高作品可读性和大众关注度。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扎实的文学功底,这样才能提高文章可读性,不会给人生硬的感觉。
记者要学会倾听群众心声。新闻具有广泛传播性,因此写作过程中应以大众生活为基础,收集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信息,这样才能更易于被群众所接受。为了提高新闻可读性,可以将群众语言作为素材融入文章中。
2.运用故事化的写作技巧。故事创作手法指的是在新闻写作中通过情境创设、人物对白、细节描写等方式,将受众带入到新闻情境中,增强作品感染力,使作品更加丰富。在信息网络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群众对新闻作品审美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有必要引入文学作品中故事化的写作手法,增强作品趣味性,但故事情境的创设应基于新闻事实的基础上,不要为达到渲染目的而夸大事实,这样会丧失新闻的生命力。要以故事化叙述构建新闻情节,以小切口唤醒受众共同情感,利用人性视角创新报道语态。
3.巧妙运用渲染和烘托手法。渲染和烘托手法在文学作品中比较常见,通过氛围描写和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形象,使创作主体更加鲜明。记者也可以学习这种写作手法,提高新闻作品感染力,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4.优化新闻结构。记者在借鉴文学手法的时候要注意行文结构的不同。新闻写作多以叙事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情感表达。文学作品结构比较复杂,有蜂巢结构、菱形结构等。蜂巢结构可用来报道动态消息,将零散的新闻元素重新整合,将之组成完整的新闻稿件。
5.在标题制作上借鉴文学手法。好的新闻标题可以激发大众的阅读兴趣以及对公众事件的讨论欲望,有助于作品传播,因此新闻媒体行业应注重新闻标题的艺术性。这一点与文学作品类似,同时也更能体现出新闻记者文学功底,达到广泛传播的目的。
6.善于抓住新闻事件特点。传统新闻记者在创作中,仅将关注点放在事件本身,而忽视了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新闻的教育、引导价值功能难以充分发挥,不利于新闻作品广泛传播。对此,新闻记者应多借鉴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抓住新闻事件特点,对细节进行深度刻画,带领受众了解新闻真相的同时对人们生活及思想产生一定的指导作用,使新闻事件更具感染力。
7.学会设置悬念。设置悬念的写作手法在文学创作中比较常见,利用读者对故事的好奇心进一步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特别是常用于推理、悬疑小说。在新闻写作中也可采用这种写作手法,通过设置悬念吸引人,在抽丝剥茧中获得事实真相。
综上所述,在新闻作品中正确借鉴文学写作手法,可以增强新闻写作感染力,使内容更加丰富,具有可读性。在借鉴的过程中,新闻记者要确保新闻的真实性,不要一味追求作品表现力盲目运用文学手法,而丧失了新闻本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