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瑛
有人说,作为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副刊不像新闻那样不可或缺,不像评论那样掷地有声,也不像广告那样能带来效益,副刊似乎可有可无。果真如此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去副刊论者只看到了副刊文艺性的一面,却忽视了副刊最根本的属性——新闻性。从报纸层面来说,目前新闻同质化严重,热点新闻甫一爆出,如果没有过硬的采访资源和编采能力,很难在短时间内胜出同城媒体。副刊可以作为新闻的补充和延伸,挖掘新闻背后的东西,大展拳脚。从读者角度来说,既可以通过新闻知道何时何地发生何事,也可以通过副刊了解事件不被常人所知的细节。况且,副刊灵动的表现方式更易于被大众读者接受。
由此可见,不是副刊过时,而是副刊编辑坐等读者来稿、把副刊办成文学园地的做法过时。把文学性、知识性融入版面中,成为新闻的补充延伸,才是副刊生命力的源泉。
中国报纸的副刊发端于清末,起初多是消闲文字,与报道内容没有直接关联。“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晨报》《民国日报》《时事新报》《京报》等报纸副刊所刊载的时评、杂文,及时针砭社会弊端,生动形象地传播新文化、新思想,对于新文化革命和社会变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副刊从此由单一的文艺功能转化为文艺性和新闻性的融合,这也是副刊和其他专门发表文艺作品或理论文章的出版物的主要区别。
改革开放时期,各类具有新闻价值、用文学手段表现的纪实作品,如报告文学、通讯特写、口述实录,如雨后春笋般在报纸副刊涌现,它们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的原生态,受到读者欢迎。由于顺应社会转型要求,体现时代性、社会性和新闻性,这个时期的报纸副刊大放异彩。
随着社会生活日益多元,报纸迎来了大副刊时代,文史、旅游、收藏、读书、国学……内容细分化成了业界共识,当然,前提是鲜明的时代感和现实贴近性。比如,有历史新剧推出,副刊刊载相关的历史知识,以现代眼光的审视和评说……新闻做引,副刊为芯,两相联合,读者受益,这恰是报纸社会功能、传播功能所在。
转型期的副刊应更加务实,增大信息量,增强新闻性,如此才有竞争力。具体说来,副刊作品要追热点、接地气、领风尚。
要扣紧热点新闻做副刊。副刊编辑要具有新闻意识,追着热点新闻的“第二落点”做文章。
2020年年底,辽宁省博物馆主办的“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开展,各家媒体的新闻版均从布展、现场等方面报道这一盛事。《沈阳日报》万泉副刊经过认真策划,从纵横两个方面做文章,横向从八大家之间的关系入手,他们有的是师生,有的是朋友,有的是父子;纵向写人物与文物的关联。系列报道刊出后,得到各方好评,社会反响极佳。
作为地方党报,本地民生是日常报道之重,目光既要向上,也要向下。向上要服从地方工作大局,配合近期重大主题宣传,通过富有个性的表现形式,与报纸新闻内容形成互补。向下要关注当前民生所需,用雅俗共赏、生动优美的表现形式,营建百姓的精神家园。《沈阳日报》万泉副刊先后推出的“浑河记忆”“关注辽河文明”“弘扬家教家风”“我的沈阳”等栏目,都是响应市委、市政府同期重大主题活动举措、配合新闻版面所设,发挥媒体宣传功能,弘扬文明新风,涵养城市精神。在一些重大的节日、纪念日,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及中秋、端午、清明等,万泉副刊也会推出专版,并且力求版面多元化,既有对历史、知识的介绍,也有对个人情感、命运的刻画。
万泉副刊和沈阳当地文化名人保持密切联系,时刻关注他们的创作及个人动态,因而约到不少有分量的稿件。著名学者徐彻离世前缠绵病榻期间,作家刘齐前往探望,写了一篇极具感染力的回忆文章《徐彻的家宴》,由家宴这个小切口切入,徐老的音容笑貌、人品学养跃然纸上,加上一众学者好友的深情厚谊烘托,读来温暖酣畅。
社会飞速发展,新事物、新观念层出不穷,媒体的角色和使命决定了其要走在时代前端、记录时代变化。这就意味着,要用新的视角发现新的内容,用新的观念创作新的作品,这是赢得读者、拓展发展空间的法宝。5月8日是中国红十字会日,据介绍,每年只有不到十万分之一的人有意愿捐献遗体,退伍军人孟小迷签下捐献遗体手续当天,写下了《我把自己还给春天》,描述自己的心路历程,文章在万泉副刊发表后,不少读者深受触动,也签下捐遗志愿书。
再比如,面对智能时代,年纪大的人常常有眼花缭乱之感,不会用支付宝付款,不会用手机挂号,需要年轻人手把手教,对此,万泉副刊发表了《后喻时代,已然来临》,分析这种现象,告诉老年人敢于面对现实带来的新挑战,告诉年轻人要有耐心。像这种时效性不强、三言两语又解释不清的新概念新现象,恰巧需要报纸副刊灵活、丰富、具有感染力的表现形式来阐释。
纵观当今国内报纸副刊,大凡受读者欢迎的,都做到了新闻性和文学性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以《羊城晚报》的两大周末副刊为例,《博闻周刊》以“为新闻做好历史的解读,为文化增加现实的热度”为目标,动抓社会热点,静抓本土文化,将新闻模式引入副刊,以原创为核心竞争力,以历史解读为向度,对最近一周的社会热点进行报道。
《人文周刊》高扬人文精神的旗帜,以“思想的阵地、文化的先锋”为主旨,开辟了专题策划、文化批评、名家访谈、新锐书评等版块,对热点文化话题、事件、现象、人物、书籍等进行深入报道、权威点评。
副刊新闻化近年有愈演愈烈之势,这种趋势一是适应时代之需,二是适应竞争之需,三是适应读者之需,这就要求副刊编辑关心时事,把握时代脉搏,精心策划选题,强化品牌意识,同时从读者需求出发,加强服务性。唯有做到时代感与可读性的统一,副刊方能肩负起报纸弘扬先进文化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