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伐他汀致转氨酶升高并横纹肌溶解1例

2021-11-29 13:27仇梦如吴明丽
药学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横纹肌氯吡转氨酶

仇梦如,吴明丽

(1.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 济宁 272000;2.嘉祥县人民医院,山东 嘉祥 272400)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79岁,因心前区不适4月余,双下肢无力伴疼痛,进行性加重4天,于2018年6月16日入院。2018年4月11日因心前区不适诊断为冠心病,院外规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每天1次,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每天1次,富马酸比索洛尔片5 mg,每天1次,氟伐他汀钠缓释片80 mg,每天1次,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 mg,每天2次。1月前(2018年5月15日)门诊复查,谷丙转氨酶(ALT)8.7 U·L-1,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19 U·L-1。患者既往无慢性肝病史,否认饮酒史。

入院体检:体温36.3 ℃,心率78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00/58 mmHg,心肺听诊未见异常,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尿常规 白细胞 1+,隐血 1+,蛋白质 2+;电解质:钾 3.47 mmol·L-1;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50 774 U·L-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719 U·L-1,乳酸脱氢酶(LDH)2 503 U·L-1,α-羟丁酸脱氢酶(HBDH)2 357 U·L-1;肝炎六项无异常。结合患者肌酸激酶水平及症状,考虑为横纹肌溶解症,遂停用氟伐他汀,继续应用其他药物。6月18日患者仍双下肢乏力,不能站立。肝功能:ALT 706.9 U·L-1,AST 1 294 U·L-1,心肌酶:CK 38 134 U·L-1,CK-MB 664 U·L-1,LDH 2 960 U·L-1,HBDH 2 819 U·L-1,血清肌钙蛋白I 0.008 ng·mL-1,肾功能无异常。给予硫普罗宁0.2 g,静滴,每天1次,水飞蓟宾葡甲胺片150 mg,口服,每天3次治疗。6月19日患者肉眼血尿,尿常规:隐血 2+,蛋白质2+,葡萄糖2+。考虑为肌红蛋白尿,停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肝酶异常考虑为横纹肌溶解并发症,停用注射用硫普罗宁及水飞蓟宾葡甲胺片。6月22日,患者可下床活动。6月24日,肝功:ALT 494.6 U·L-1,AST 189 U·L-1;心肌酶谱:CK 2144 U·L-1,CK-MB 65 U·L-1,LDH 2119 U·L-1,HBDH 2103 U·L-1。尿常规:隐血-,蛋白质-。6月25日未再诉肌肉疼痛,饮食可。6月28日病情好转出院。院外继续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富马酸比索洛尔片。7月20日随访,ALT 12.3 U·L-1,AST 20 U·L-1,CK 73 U·L-1,CK-MB 19 U·L-1,LDH 264 U·L-1,HBDH 209 U·L-1。9月24日随访ALT 11.5 U·L-1,AST 17 U·L-1,CK 55 U·L-1,CK-MB 17 U·L-1,LDH 187 U·L-1,HBDH 148 U·L-1。

2 讨论

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氟伐他汀、富马酸比索洛尔、单硝酸异山梨酯等药物2月后出现双下肢无力伴疼痛、茶色尿、食欲不振等症状,肌酶及转氨酶均显著升高,临床诊断横纹肌溶解症成立。患者既往无肝病史,无饮酒史,肌钙蛋白I无异常,心电图无动态演变,且无心肌梗死症状,不支持疾病导致的肌酶及转氨酶异常,考虑为药物不良反应。

停用氟伐他汀、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后患者血清CK及转氨酶水平即明显降低,肌肉无力、疼痛症状逐渐好转。出院后恢复应用阿司匹林、比索洛尔及单硝酸异山梨酯,肌酶及转氨酶亦正常。而氯吡格雷常见不良反应有出血、腹泻、腹痛、消化不良等,亦未检索到国内外引起转氨酶升高的相关文献报道。排除合并用药导致转氨酶升高和横纹肌溶解,因此考虑很可能为氟伐他汀所致。

氟伐他汀导致转氨酶升高和横纹肌溶解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引起横纹肌溶解的药物因素包括血药浓度和亲脂性[1]。该患者应用氟伐他汀钠缓释片80 mg,每天1次,为中等强度的降胆固醇剂量[2],绝大多数人耐受性均良好,不良反应多见于接受大剂量他汀治疗者,排除药物剂量过大导致。氟伐他汀主要经CYP2C9代谢[3],氯吡格雷在肝脏主要经CYP2C19途径代谢[4],两种药物的代谢均有CYP2C8和CYP3A4参与[3,5],但影响较小。文献表明[6],氯吡格雷对氟伐他汀的药代动力学未见明显影响,且二者在临床中被广泛联合用于冠心病的治疗。比索洛尔在肝脏经CYP3A4代谢[5],对氟伐他汀代谢影响甚微,亦未检索到二者存在相互作用的报道。阿司匹林和硝酸酯类药物的代谢不涉及 CYP450酶,很少有药动学相互作用,亦不存在药效学相互作用[5]。因此不支持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横纹肌溶解。另外,从药物本身理化性质来看,氟伐他汀属于脂溶性他汀,脂溶性他汀容易透过细胞膜的脂质层,较水溶性他汀肌毒性发生率更高[7]。老年人体内脂肪/水比例增加,脂溶性药物易蓄积,药物清除减慢,可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5]。

Stroes等[8]总结了横纹肌溶解症发生的危险因素:①老年(>75周岁)女性;②体重指数低;③亚洲人种;④急性感染;⑤肝肾功能损伤;⑥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等。本例患者为79岁老年女性,体重指数(BMI)为18.7 kg·m-2(BMI正常范围为18.5~24.9 kg·m-2),接近正常值下限,均为横纹肌溶解症发生的自身危险因素。

氟伐他汀可以显著减少TC、LDL-C 水平[2],在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能显著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9]。查阅国内外文献,可见氟伐他汀引起转氨酶升高的报道[10-11],亦有其引起横纹肌溶解的报道[12-13],但氟伐他汀同时引起转氨酶升高和横纹肌溶解的病例未检索到。本例患者在常规剂量下即出现转氨酶升高,同时合并横纹肌溶解症,CK最高值是正常值上限的254倍,在临床中比较罕见。氟伐他汀引起转氨酶升高呈剂量依赖性[2],临床表现为消瘦、食欲缺乏、黄疸、尿色加深等症状。横纹肌溶解症是氟伐他汀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血清CK水平升高,伴有肌痛、乏力和肌红蛋白尿[14]。

2018年美国胆固醇管理指南[15]推荐,接受他汀治疗的患者,一旦出现肌无力症状,应检测血清CK水平;怀疑出现肝毒性时,则检测转氨酶水平。若CK连续检测呈进行性升高或转氨酶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时,应减量或换用其他他汀。虽然氟伐他汀引起横纹肌溶解发生率低,但一旦发生即为严重的不良反应[16]。因此临床医师及药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特别是老年女性患者,应进行易感因素评估,合并肝肾功能损伤、甲状腺功能减退及糖尿病时,选择合适的他汀品种及剂量,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猜你喜欢
横纹肌氯吡转氨酶
献血体检时的“转氨酶”究竟是啥?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吃氯吡格雷最好测下基因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氯吡格雷和奥美拉唑药有冲突
小龙虾遭遇国家卫健委点名警告
转氨酶高与肝炎
吃小龙虾会导致横纹肌溶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