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传播视角下可爱中国形象塑造的路径探析

2021-11-29 08:00赵新利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共情

■ 赵新利

一、问题的提出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注重把握好基调,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塑造可爱的中国形象,从国家战略层面强调了塑造可爱中国形象的重要性,为中国国家形象塑造指明了新方向。

当前,国际舆论斗争形势复杂,提高中国形象亲和力十分迫切。关于国际传播和国家形象的相关研究数量很多,但关于可爱中国形象的相关研究尚不多见。塑造可爱中国形象的基本问题,不外乎内涵、意义和路径这三点,即可爱中国形象有怎样的内涵?为何要塑造可爱中国形象?如何塑造可爱中国形象?这三个问题是迫切需要我们解答的。在当前的国际格局和媒体环境下,研究可爱中国形象塑造的这些基本问题,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国家叙事中的共情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②。国家形象的塑造离不开“讲好中国故事”和国家叙事。国家叙事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历史传记、文学作品、影视剧、新闻报道、阅兵活动等。这些国家叙事文本往往既发挥对内传播的功能也发挥对外传播的功能,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③日本心理学者岸田秀认为,国家叙事是支撑国家存在的必要条件,具体表现为:(1)国家叙事保障国家认知的连续性;(2)国家叙事应尽可能囊括最大范围的国民情绪;(3)国家叙事应支撑国民荣耀与价值观;(4)国家叙事应保持最大限度的一致性;(5)国家叙事应尽可能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④其中,“囊括最大范围的国民情绪”,往往需要共情传播的支撑;“尽可能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则需要依靠国际传播。

共情(empathy)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的是个体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并在特定情景下作出准确情感反应的一种能力。⑤共情的产生包含“情绪感染”(emotional contagion)、“观点采择”(perspective taking)和“共情关注”(empathic concern)三种成分或三个阶段。“爱”是共情的基础,沟通能够促进共情,共情因对象、因情境而变。⑥万物皆可共情,人类普遍共情,共情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⑦共情传播始终贯穿于新闻舆论的传播过程,涉及国内外政治社会和文化建构等方面的共情应用与量度把控。⑧在新媒体语境下,共情传播对新闻舆论的影响空前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运用各种生动感人的事例,说明中国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智慧”⑨。可爱中国形象的塑造离不开“生动感人”的事例和灵活轻松的方式,离不开共情传播。2017年出版的拙作《萌力量:可爱传播论》一书指出,可爱传播就是通过可爱信息开展的传播活动。应积极通过可爱传播,建设可爱中国,让“可爱”成为中国的新名片。⑩可爱传播是共情传播的一种,是塑造可爱中国形象的重要途径。

在国家叙事中,应更加积极地通过可爱元素开展共情传播。常用的可爱元素包括吉祥物、动漫形象等;常用的传播方式包括动漫、短视频等;可爱传播的传播机理运用的是人们接触到可爱、温暖或美好事物时的本能反应。相关研究发现,人们接触到可爱事物后会放松警惕,消除戒心,增进温柔的情感;可爱的事物拥有使人产生行动的力量。可爱信息是全人类通用的语言,在传播中可以提升积极情绪,最小化压力因素,增加机动技能,并且在传播中特别容易被识别。可爱传播已经被证实在公共关系、战略营销以及意见树立方面是一种有效的工具,可以促进销售、建立品牌,为客户提供友好的环境,可以通过可爱信息这种通用语言影响全球。通过共情传播塑造可爱国家形象,日本是较具代表性的案例。动漫是日本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日本政府十分注重“动漫外交”,人们熟悉的“哆啦A梦”曾被任命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动漫文化大使”。日本希望通过动漫文化“打造日本形象,推销日本的梦想”,让人听到“日本”一词立刻联想到明快、温暖、漂亮和酷,“动漫外交”为日本国家形象塑造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可爱中国形象的丰富内涵

(一)“可爱”的内涵

所谓“可爱”,就是讨人喜爱、令人敬爱、深受热爱之意。在不同语境下,“可爱”用来表达不同的含义,大体有如下几种。

首先,“可爱”可以用来表达“令人喜爱”“讨人喜欢”之意,往往用来修饰幼小、柔弱、美好、温暖的人或事物,如“可爱的孩子”“可爱的小猫”。日本学者四方田犬彦指出:可爱是指一种给人以小巧的、令人依恋的、亲密无害的感觉,从而使人解除防备与紧张感的感觉。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大学时指出:“在洋溢着青春活力的校园里一路走来,触景生情,颇多感慨。我感到,当代大学生是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

其次,“可爱”可以用来修饰人物,表达的是“令人敬爱”之意。“可爱的人”往往用来礼赞军人、医生、教师、科学家等带有职业荣誉的群体:抗美援朝军人被魏巍称为“最可爱的人”,抗击疫情中的医务工作者被称为“可爱的人”,袁隆平等广受尊敬的科学家等杰出人士,也被称为“可爱的人”。

最后,“可爱”可以用来表达“深受热爱”之意,用来修饰抽象的国家、家乡、制度、理念等。早在1935年,方志敏就写下不朽名篇《可爱的中国》,影响深远;作家茅盾著有《可爱的家乡》一文。“可爱的中国”“可爱的祖国母亲”“可爱的家乡”“可爱的社会主义”等表述经常出现在各类新闻报道和文艺作品中。

可爱是人文的和感性的,讲求人文精神。可爱已经成为重要的审美范畴,构成了现代文化的重要方面。在“Z世代”“二次元”和社交媒体的综合影响下,可爱已然成为一种积极的审美标准、主流的社会价值、温暖的社会时尚。

(二)关于“可爱中国”的重要论述

在革命战争年代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革命志士、党和国家领导人留下许多关于“可爱中国”的重要论述。1935年,方志敏在名篇《可爱的中国》中指出:“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我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是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无论如何,我们决不能让伟大的可爱的中国,灭亡于帝国主义肮脏的手里!”他还对可爱中国进行了充满热情的畅想:“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病,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恨,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忧伤,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暗淡的荒地!”其中欢歌、笑脸、富裕、康健、智慧、友爱、生之快乐、明媚的花园,都是“可爱中国”的构成要素。“可爱的中国”是能充分表达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和情感意识的短语,它有思想、有智慧、有激情,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认同,已成为“方志敏式”的爱国文化符号。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提出,要让人们觉得国家可爱、可亲,社会主义可爱、可亲。毛泽东于1957年批评部分人“觉得社会主义因素没有什么可爱,忍心地去挫折它”,并强调要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大强国而又使人可亲”。邓小平于1952年曾指出:“今后要更广泛地进行爱国主义的宣传教育,使人人觉得我们国家可爱,这是我们今天要不断努力的工作,这是我们的任务。”邓小平于1992年还提出:“共产主义理想是伟大的,但要经过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才能达到。社会主义是可爱的,为社会主义奋斗是值得的。”2014年,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针对拿破仑的“睡狮论”提出:“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从以上重要论述可见,革命志士方志敏对可爱中国的描绘有其鲜明的时代性,表达的是对祖国母亲的热爱,是挽救祖国于垂危中的呐喊。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可爱中国”的期许由来已久,可爱中国与社会主义制度、爱国主义宣传、中国形象相关联,有对内和对外的双重属性。

(三)可爱中国形象的丰富内涵

可爱中国形象有丰富的内涵,认识可爱中国有多重维度。中国的气候、国土、物产是可爱的;灿烂的中华文明是可爱的;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理念是可爱的;中国人的亲情、友情、爱情是可爱的。可爱的中国人、可爱的中国地方、可爱的中国共同塑造可爱的中国形象。

第一,可爱的中国人。作家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创作于抗美援朝期间,讴歌了志愿军战士,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此文认为前线的战士们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品质高尚、意志坚强、气质谦逊、胸怀宽广,均是“可爱”的应有之义。2021年“两会”期间,《中国人大》杂志刊文指出:共产党人的初心最可爱;为脱贫攻坚奋斗者最可爱;为我们抗疫作出贡献的人,都是最可爱的人;人民军队最可爱;人大代表最可爱;工人最可爱。为党和国家作出贡献者都是可爱的人,普通民众的可爱特质也正在被国际社会认知。近年来,中国文化实力明显增强,《媳妇的美好时代》《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影视剧、动漫作品在很多国家广受欢迎,让世界公众了解了中国人的喜怒哀乐和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许多国家的媒体通过纪录片等形式关注中国百姓的故事,如NHK的《中国铁道大纪行》向日本观众展现了中国百姓淳朴、好客、善良的可爱特质。

第二,可爱的中国地方。当前,不少地方都十分重视区域传播,通过吉祥物、形象片、短视频等形式积极主动开展传播活动。如近年来《西安人的歌》爆红抖音平台,让人感受到西安的悠久历史和西安人有滋有味的生活,城墙、鼓楼、钟楼、泡馍、护城河、贾平凹等西安元素得到广泛传播。西安、重庆、成都等“抖音城市”成功在抖音平台传播和塑造区域形象,一些作品引发外国人翻唱传播,在国外社交平台得到广泛传播。西安的城市吉祥物唐宝、唐妞由漫画家乔乔以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朝俑为原型打造,糅合了西安十三朝古都的历史文化底蕴,憨态可掬,还被做成不倒翁投放在景区,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河南的丰富历史文化资源正在不断“破圈”,从圈粉无数的《唐宫夜宴》到真人演绎龙门石窟《帝后礼佛图》,从现象级博物馆文创“考古盲盒”到座无虚席的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演出,都生动展现了河南悠久历史文化中的可爱元素。2020年8月,河南修武县举办“永不落幕的汉服节”,吸引超过30万“Z世代”年轻人慕名而来。可爱的家乡、可爱的风土人情、可爱的历史文化,都应该成为可爱中国形象的组成部分,对各地可爱元素进行梳理分类和赋能传播十分迫切。

第三,可爱的中国。可爱的中国人、可爱的中国地方共同组成可爱的中国。可爱的中国应该包括中国的主流价值观、政治制度和政治理念、党政机关作风、社会风气,同时包括可爱的国土、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还应包括中国文化、中国品牌、中国制造等。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的定位,深刻全面阐释了中国形象的构成元素,其中“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提法,也是塑造可爱中国形象的要求。

四、塑造与传播可爱中国形象的重大意义

在当前环境下,加快塑造与传播可爱中国形象十分迫切。塑造与传播可爱中国形象的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际局势和国际舆论斗争的迫切需求。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逆全球化、疫情常态化和部分国家对华封锁的叠加影响下,各国内顾倾向明显上升,国际局势和国际舆论斗争格局出现重大变化,“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甚嚣尘上,部分外国势力将疫情政治化、标签化并恶意诋毁中国。一些人对中国依然持有偏见,中国被塑造成威胁四溢、面目可憎的负面形象,在一定范围内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依然根深蒂固。中国国家形象、国际话语权与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还不匹配。我们迫切需要“运用各种生动感人的事例”向世界说明中国。塑造可爱中国形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衡“中国威胁论”,在国际上塑造更加有亲和力的友善形象。在暗流涌动的国际舆论斗争中,应该通过人性共通的可爱元素开展共情传播,让我们的国际传播刚中带柔、刚柔并济,改善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为中国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第二,国家叙事与共情传播的迫切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家叙事发生深刻积极变化,出现了一些可爱称谓;国家仪式、社会正能量传播、英雄人物传播更加注重人性化和平民视角,更加深入人心。但也必须看到,中国国家叙事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过度的“高大全”现象,人性化和趣味化的传播还不充分。作为共情传播的一种形态,可爱传播可以更加人性化、趣味化,可爱传播的相关元素更能打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正如心理学所谓的“白璧微瑕效应”:能力非凡、完美无瑕的主体给人的感觉高高在上,难以接近,让人敬而远之,让人觉得“卓越但不可爱”;一些小瑕疵却能让他们更有亲和力,让人们解除心理防备,更容易塑造“卓越而可爱”的形象。

第三,传播形态和受众环境的深刻变化。当前,全球媒体格局和传播形态发生重大变化,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国内舆论场和国际舆论场深度交融;舆论形态从精英舆论向草根舆论转变;传播思维从“服从”思维向“批判”思维转变,从理性思维向感性思维转变。李子柒等草根力量成为外界认识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是官方国际传播的重要补充。以漫画、动漫为代表的可爱传播方式对柔化党政形象无疑是有益之举。中国媒体曾发布习近平动漫形象,盘点习近平“时间去哪儿了”,萌翻网友。受众环境方面,在复杂国际局势和疫情叠加影响下,全球范围内的民族主义和仇恨情绪有所抬头,社会戾气、网络暴力广泛存在,一些国家之间的误解、隔阂根深蒂固。可爱传播可以让国际舆论多一些心平气和,少一些声嘶力竭;多一些温馨笑容,少一些面目狰狞。可爱传播可以减少国际社会的对立和仇恨,制衡社会戾气,充当国际社会情绪的“解压阀”,促进国际正能量的传播,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五、塑造与传播可爱中国形象的路径

(一)加强梳理可爱中国形象资源

可爱中国形象的塑造,离不开相关资源的梳理与运用。可爱中国形象的资源是立体、丰富、多元的,需要系统梳理,加以创新运用。

政治领域的可爱中国形象资源。让国际受众认识并认可中国的政治制度,帮助国外民众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真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奋斗,是中国国际传播的重大使命。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要让人们觉得中国可爱、可亲,让人们觉得社会主义可爱、可亲。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其背后有丰富的资源值得挖掘。应重点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梳理提炼能代表可爱中国形象的可爱元素。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并看到《共产党宣言》中译本时,亲自向同行人员和媒体生动讲述了陈望道吃墨水的可爱故事,并得出“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结论。这正是讲述政治领域可爱中国故事的生动实践。

经济领域的可爱中国形象资源。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公认,即便是仇视中国政治制度的反华势力,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要深入挖掘外国企业在华发展故事、中国企业和品牌海外发展故事、中国对外经济援助的故事、中外经济交流合作故事,让国际受众认识到,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世界的巨大机遇;中国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智慧。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强调:“中国人民深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艰辛,对各国人民取得的发展成就都点赞,都为他们祝福,都希望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不会犯‘红眼病’,不会抱怨他人从中国发展中得到了巨大机遇和丰厚回报。中国人民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

社会文化领域的可爱中国形象资源。中国是文化大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国际传播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近年来,中国文物、中医文化等领域的国际传播成就斐然,为塑造可爱中国形象作出重要贡献。故宫博物院、敦煌博物院等文物单位将传统文化融进互联网的新潮流中,打造了无数网红产品。这些文化产品结合二次元文化,借助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得到广泛传播,火遍海内外,真正做到了“让文物活起来”。

(二)加强共情传播,塑造可爱中国形象

提升中国形象亲和力,塑造可爱中国形象,离不开各领域、各类型的共情传播。

第一,加强政治传播中的共情传播。近年来,中国的政治传播积极借助可爱元素开展共情传播,迈出扎实步伐。新华社、中新社、《光明日报》等媒体选择“小新”“小明”等极富活泼气息的称谓,积极通过可爱的语气、可爱的方式进行共情传播。新华社曾发布“神曲”《四个全面》,通过流行乐混搭时政话题的风格用诙谐的方式面向外国受众对“四个全面”进行了趣味十足的阐释。党政部门不妨通过动漫、吉祥物、漫画等方式,传播政治理念,普及政策法规,这应该成为共情传播的常见方式。为开展网络公共关系活动,日本共产党设有“扩散部”(“扩散”意为“传播”),成员为几名虚拟动漫人物,定位是“传播正确的政策,扩散快乐的政治”,希望那些觉得政治深奥难懂的家庭主妇、觉得政治无聊的年轻人都能更加关心政治,享受政治的乐趣。日本外务省网站的“KIDS外务省”页面,通过几位动漫形象生动介绍外交知识,借此让少年儿童增进对外交事务的理解,提高全民的外交素养。在宣讲比较复杂的政治理念、政策法规时,中国不妨借助漫画、动漫的力量,把政策法规植入动漫故事中,让各行各业、教育层次不同的各类民众都能看得明白。政府部门可以更大胆地设计制作自己的吉祥物,如旅游部门可以通过吉祥物宣讲文明旅游知识、海外旅游注意事项等;环保部门则可以通过吉祥物普及环保知识和理念,化解人们的误解。

第二,加强区域传播中的共情传播。近年来,中国不少地方党政部门主动开展国际传播,取得积极进展。有的地方积极在海外投放宣传片,开设并运营社交媒体账户,发布区域形象宣传广告等。在塑造可爱中国形象方面,区域传播大有可为。即将召开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将是北京市开展国际共情传播的重要机遇,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应被赋予更立体、活泼的人格并加以持续运营,像日本熊本熊一样,让吉祥物真正“活起来”“火起来”。在敏感的民族地区和民族议题上,不妨探索通过动漫、吉祥物等方式开展共情传播。吉祥物等元素往往有着较强的婴儿特征,容易触发人们的“先天释放机制”:当看到一个有着婴儿特征的生物时,人们会自动消除戒心,激增温柔情感,这是人的一种本能。

第三,加强国际传播中的共情传播。由于历史上经济的落后和在国际上的孤立,中国在国际舞台一度呈现的是板着脸、不放松的形象。落后的国家往往开不得玩笑、玩不起可爱。而今,中国国力快速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改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更加理性、成熟、平和。中国迎来一个新时代,这个时代,全国人民与国家、政府、企业等各类机构都更加自信、放松。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国际传播进行了重大创新。复兴路上工作室推出动漫短片《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其主要内容用英文制作,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视频中以卡通头像出现,生动活泼地向海外受众介绍中国政治体制。其后,复兴路上工作室推出一系列视频作品。如面向外国受众的《十三五之歌》被网友称为“神曲”,网友评价视频“好听、好看、好玩儿,提神、醒脑、涨知识”。中国党和政府、中国品牌和中国企业、中国人民在国际场合正在展现更加自信、亲和的形象。新一代年轻人呈现许多新特征,他们更喜欢个性化、趣味化、感性化的表达,海外短视频平台有大量“可爱的中国人”的各类短视频,大都出自中国年轻人之手,已经成为可爱中国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塑造可爱中国形象的基本原则

塑造可爱中国形象需要在工作原则方面作出积极探索,发挥社会力量打好国际传播人民战争,改进评价机制,尤其注重创意与技术在国际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掌握可爱中国形象塑造主动权的同时,放手让社会力量、国际力量加入。首先,国际传播是重要国家战略,需要全国一盘棋进行战略规划,统筹推进。对于涉及关键问题和核心利益的国际传播,要有政治意识和底线意识。其次,国际传播不能只依靠“国家队”,还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做到“国际传播人人有责”,打好国际传播人民战争。国际传播既要“大而全”,也要“小而美”;既需要“正规军”,也需要“游击队”。在一些国家,民众在接受信息时,对政府发布的“宣传”,存在一定抵触心理。一旦认定其是“官方的宣传”,他们就会打上问号,或在接受时打个折扣。李子柒的作品在海外受欢迎,就是因为她的视频是自然而然、顺其自然的传播,并没有想给观众“灌输”特定观点和认知。最后,要大胆动员国际力量为中国国际传播服务。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通过斯诺等国际记者开展国际传播,当前我们需要更多新时代的斯诺,更加公正地在全球为中国发声。需要创新性开展新闻舆论领域国际组织的工作,积极通过国际传媒集团等平台开展中国国际传播。

第二,加强统筹协调和战略规划,强化创意与技术在可爱中国形象塑造中的应用。首先,建立国际战略传播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美国奥巴马政府曾建立“美国国家战略传播机制”,韩国也成立“国家品牌委员会”,中国应加强统筹协调和战略规划,加强多部门的国际传播协同机制。其次,成立国际传播的设计与创意相关机构和部门,借鉴创意与设计在商业传播中的应用,开展有创意、有创新、有设计的国际传播,提升国际传播的效果。最后,加强国际传播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将计算传播、计算广告、大数据、云计算、智能传播等技术在国际传播领域大胆应用,广泛推广。

第三,改进可爱中国形象塑造的评价机制。要系统研究国际传播的绩效规律,深刻认识国际传播评价机制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破除国际传播评价机制中的“唯数字论”,建立综合评价体系。相关部门在总结国际传播成绩时,往往使用粉丝人数、点击量、转发量、评论量等数字。这些数字很难真正衡量国际传播的效果。应破除“唯数字论”,探索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其次,要破除国际传播评价机制中的“唯成就论”,不回避问题、争议和误会。国际传播的重要使命,是把我国取得的成就传播出去,这无可厚非。同时还应该加大力气回应问题、化解误会、阐释争议,这方面的共情传播显然做得还不够。最后,破除“唯短期效果论”。不同于商业广告和产品营销,国家形象的塑造是一个长期过程,要破除短期主义和功利主义,探索建立覆盖短期、中期、长期的国际传播过程评价体系。

(本文系中国传媒大学国家重大攻关团队培育项目“智能融媒体时代的消费模式构建研究”〔项目编号:CUC19ZD015〕的研究成果。)

注释:

①②⑨ 《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 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人民日报》,2021年6月2日,第1版。

③ 赵新利:《国家叙事与中国形象的故事化传播策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第97页。

④ 参见[日]岸田秀:《ものぐさ精神分析》,青土社1977年版。

⑤ 唐润华:《用共情传播促进民心相通》,《新闻与写作》,2019年第7期,第1页。

⑥ 吴飞:《共情传播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探索》,《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年第5期,第64-71页。

⑦ 李家成、彭祝斌:《论跨文化共情传播——基于国际互助抗疫的探索》,《现代传播》,2021年第5期,第65-69页。

⑧ 刘海明、宋婷:《共情传播的量度: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共振与纠偏》,《新闻界》,2020年第10期,第11-19页。

猜你喜欢
共情
善用“共情”,让你的人际关系更好
共情准确性研究30年:回顾与展望*
共情疲劳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基于德尔菲法的系统性共情教育对实习护生共情能力的影响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你为何总被“共情”搞得心累
双过程视角的共情与亚临床抑郁关系研究
情商高的人懂得将心比心
共情,没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