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华工赴巴拿马筑路开河初探

2021-11-29 06:30王元林
八桂侨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华工中华书局巴拿马

庄 妍 王元林

(广州大学历史系,广东 广州 51006)

中国同巴拿马自清朝晚期已有接触,早在巴拿马铁路、运河修筑时期,上万的华工被招募至巴拿马工地上劳作,做出了卓越贡献和巨大牺牲,完工后华工留驻于巴拿马从事工商业等贸易活动,繁衍生息,随岁月更迭彻底融入巴拿马社会之中。截至目前,针对巴拿马华侨的研究较少,与之相关的拉丁美洲华侨的综合研究则相对较多,如李春辉的《拉丁美洲史稿》①李春辉:《拉丁美洲史稿》,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年版。、任继愈的《美洲华侨史话》②任继愈:《美洲华侨史话》,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年版。、张秋生的《拉丁美洲华商:历史、现状与展望》③张秋生:《拉丁美洲华商:历史、现状与展望》,《八桂侨刊》2019 年第4 期。等著作都结合美洲华侨生存背景略谈及巴拿马华工、华商情况。专于巴拿马的研究起步较晚,存在较大的拓展空间,其中谭坚的《巴拿马华侨150 年移民史》④[巴拿马]JuanTam(谭坚)著:《巴拿马华侨150 年移民史》,徐光普译,台北: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 年版。、杨发金的《走近巴拿马华人》⑤杨发金:《走近巴拿马华人(上)》,《侨务工作研究》2006 年第6 期;《走近巴拿马华人(中)》,《侨务工作研究》2007 年第1期;《走近巴拿马华人(下)》,《侨务工作研究》2007 年第2 期。及《华人移民巴拿马150 年》⑥佚名:《华人移民巴拿马150 年》,《八桂侨史》1998 年第2 期。等著作论述了巴拿马华人的移民、发展历程。学界关于巴拿马铁路与巴拿马运河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多数重点集中在帝国列强关于承筑权的博弈,少以华工为代表作以阐述。本文试作探求,不足之处还望方家正之。

一、巴拿马筑路开河与华工招募

美洲大陆狭长,横跨南北大陆,从西欧或美洲东海岸抵达美洲西海岸,传统水路交通需绕行南美洲最南部合恩角,航行时间大幅延长,与之增加的资源消耗繁多,十九世纪以降中美洲巴拿马开凿运河的必要性逐渐成为欧美国家的共识。当时巴拿马所属的哥伦比亚共和国苦于政权初定、技术落后,无法独立完成大型运输工程,借助外部力量成为当时有限条件下最合适的选择。列强亦深知巴拿马运河背后蕴藏的丰厚经济利益和多层政治利益,纷纷角逐铁路、运河的修筑权。

铁路是保障运河开凿的必要设施。1848 年,以美国铁路家族领袖樊德比尔特为首的集团成立巴拿马铁路公司,承筑巴拿马铁路①陈翰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六辑)》,北京:中华书局,1984 年版,第271 页。。1850 年至1855 年期间在巴拿马地峡成功修建了连接两大洋的巴拿马铁路。

而有关最核心的巴拿马运河开凿权,几番周折后哥伦比亚政府最终选定与法国合作。1879 年以苏伊士运河设计者雷赛布为领导的法国洋际运河工程公司成立,1883 年巴拿马运河正式动工。期间由于照搬苏伊士运河方法的失误、公司内部管理腐败等系列冲击,法国洋际运河公司最终破产,运河工作于1894 年被迫停止。美国则伺机而动,于1903 年怂恿和帮助巴拿马从哥伦比亚共和国独立,并以邀功姿态在1904 年以4 000 万美元接手了运河剩下修建工作的开发权并于同年重新动工②[苏]冈尼昂斯基著:《美国侵占巴拿马运河史》,薛钟柔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4 年版,第159 页。,1914 年8 月15 日巴拿马运河正式竣工通航。

巴拿马运河使美洲东西海岸间得以最大程度缩短航行距离,对比绕行合恩角缩短了一万四千八百公里。为世界经济造福的背后,巴拿马筑路开河却存在着不为人知的磨难与悲怆。

西方诸国原在美洲地区使用黑人奴隶从事基层体力工作,但自拉丁美洲各国独立后相继宣布取消黑奴制度,承募公司为满足铁路、运河需求,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来源。同时期中国东南各省在太平天国运动与西方列国侵略战争破坏下,广大农民、手工业者、渔民纷纷破产,被迫前往海外寻找新出路,结合历朝“闽广人稠地狭,田园不足于耕,望海谋生者,十居五六”③(清)蓝鼎元:《鹿洲全集(上)》,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 年版,第55 页。的背景,都促使人口贩子把目光投向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大批华工由此被招募、诱拐甚至掠夺出海,其中大多来自广东的香山(今中山)、花县(今花都)、鹤山、清远及宝安(今深圳)等市县④陈碧笙:《世界华侨华人简史》,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 年版,第392 页。。

巴拿马铁路修筑前期,因自然环境恶劣致使劳工易于患疾、工程进展缓慢,加之美洲地区所募劳动力有限,巴拿马铁路公司遂派招工代表康姆斯托克前往中国澳门、香港、广州等沿海城市,就近招募破产农民、渔民,并诱使其出海,前往巴拿马务工⑤李春辉,杨生茂主编:《美洲华侨华人史》,北京:东方出版社,1990 年版,第493 页。。据《巴拿马明星报》记载,最早的契约华工抵达巴拿马是咸丰四年(1854 年),第一批705 名华工搭乘“海巫”号帆船从汕头港口出海,历经两个月于3 月30 日登陆巴拿马⑥[巴拿马]JuanTam(谭坚)著:《巴拿马华侨150 年移民史》,徐光普译,台北: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 年版,第35 页。。实际早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起巴拿马铁路公司就在中国招募劳工,并陆续运送抵巴。1851 年至1856 年间,为了加快铁路和周边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承募公司先后招募大量华工,曾记载“粤人两万余执其役”⑦(清)志刚:《初使泰西记》,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第19 页。,并集中分配至地形复杂、任务艰巨的西端铁路参与建设。本时期估计抵巴华工总数在两万人左右,其中多广东籍贯。

巴拿马运河开凿时期,法国洋际运河工程公司于1883 年投资开凿贯通两大洋的巴拿马运河工程动工,为填补劳工空缺,运河公司无视清政府禁令,施展各种手段从中国沿海口岸、澳门、香港等地区募集大批广东华工前往运河工地。光绪十四年(1888 年),出使美、西、秘大臣张荫桓即上奏“广东客民赴役者二千人。”⑧陈翰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一辑第3 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 年版,第1295 页。后续记载中出使美、秘、古、墨大臣梁诚亦提及八十至九十年代,法国承募公司“陆续运去几千名华工开凿巴拿马运河。”①清廷《外务部档》,《光绪三十二年九月二十九日出使美、墨、秘、古国大臣梁诚致农工商部函》。法国承筑运河时期抵巴华工人数估计约在五千人左右。

1904 年美国取代法国获得运河开凿权时,同样面临着劳工紧缺的问题,参照以往雇募劳工的经验,发现“遍试各处工人,皆不合用,惟有华工可以胜此艰巨”,在利害取舍下,最终“始尽变其平日之政策,招用嫉恶之华工。”②陈翰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一辑第3 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 年版,第1310 页,第1311 页,第1299页,第1295 页。同时逐渐建立完备的招募体系,设立中美招工公司等机构,且制定《美国巴拿马开河局招投承雇华人章程》。如光绪三十年(1904 年)记载,美国人克尔利“自称为香港中国公司代表人,禀请美国开河公局,准其包雇华人前往承工。”③陈翰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一辑第3 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 年版,第1310 页,第1311 页,第1299页,第1295 页。美国公司除自中国合法招募,或暗中通过“猪仔馆”(拐卖点)掠卖华工出海外,还从东南亚等地雇募早年越洋谋生于此的华工。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查悉(美国运河公司)在南洋文厘拿埠招集二千五百名华工。”④陈翰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一辑第3 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 年版,第1310 页,第1311 页,第1299页,第1295 页。在美国开凿运河期间,赴巴华工预计五千人左右。

因晚清政局混乱,政府控制力被削弱,加之非法出境的劳工少有登记记录,地方政府难以准确统计赴巴华民的出境情况,关于清末旅巴华工的数量始终没有确数。在招募劳工的过程中,为有效达到目的,法美公司或直接使用欺诈、强制手段拐带华工,美国驻华公使伯驾也自认“苦力贸易原来同奴隶贸易是一模一样的”⑤陈翰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三辑)》,北京:中华书局,1985 年版,第23 页。。承募公司不择手段地招募华工,注定使华工在巴拿马的发展史,也将是一部辛酸的苦难史。

相较于传统文学,网络文学是文学形式的一种全新载体,盛大文学鼎盛时期曾垄断了整个网络文学市场。自“橄榄树”原创文学网站打响第一枪后,随后兴起的“榕树下”网站,让无数网络文学爱好者追捧。而网络文学的赢利模式可谓一波三折,并不如网站兴起那般顺利,“榕树下”之后有大量的文学网站产生,他们尝试各种赢利路线,比如付费阅读、实体出版等,都一一“扑街”,直到起点中文网站另辟蹊径,最先开启微支付商业模式,成功让读者买单。

二、筑路开河华工的生存状况

旅巴华工多是国内贫民,生活穷困,社会地位较低。又有部分因被欺诈或拐卖而前往巴国,人身自由几近丧失。遥远的异国他乡无祖国、乡社、宗族为依靠,欺凌、剥削、虐待侨胞事件屡屡发生。华工自离开故土起,生存艰难,步履维艰。

华工前往巴拿马主要从汕头、黄埔、澳门、香港等广东及周边沿岸城镇登轮起运,穿越台湾海峡、巴林塘海峡、菲律宾、耶普岛,横渡太平洋,才能到达巴拿马,期间历时需三个月,漫漫长途中充满了众多不稳定的危险因素。当时乘坐运输船需华工自负路费,各国航运商为谋取暴利,常采取多载人而不减价的方法,丝毫不顾及船只航行安全与船内华工生存。空间狭隘,人口严重超载,出海华工只能“日则并肩叠膝而坐,夜则交股架足而眠”⑥陈翰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四辑)》,北京:中华书局,1985 年版,第201 页。。咸丰三年(1853 年),巴拿马铁路公司招工代理用一条只能装450 人的船装进700 名华工⑦[美]马士著:《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2 卷)》,张汇文等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年版,第178 页。,类似状况比比皆是,运输环境恶劣程度可想而知。苦役船内大部分饮食匮乏,医疗保障有限,卫生条件简陋、通风环境恶劣,加之沿途气候酷热,船舱拥堵导致疫情蔓延。华工忍饥挨饿,饱受颠簸,极易患疾而亡,更有船主肆意虐待甚至枪杀劳工,华工不堪忍受,反抗自杀事件频频发生。多种因素下,仅在海上途中就有大批华工丧生,被弃尸深海,故苦力运送船又被称为“浮动地狱”。

华工熬过漫长船行,抵岸后往往身心疲惫,水土不服,同时巴拿马地峡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环境潮湿闷热,原始丛林密布,毒虫遍布,是瘟疫、疟疾、肺病、黄热病等流行病传播的“温床”。劳碌奔波的华工下船后免疫力极低,大规模聚集生活,更易罹患和传播各类疾病。同治七年(1868 年),清政府官员志刚途经巴拿马记载“闻昔修铁路时,因其地水土恶劣,天气炎熇,西班牙国用所贩‘猪仔’、粤人……疾困死者殆尽,狠哉!”⑧(清)志刚:《初使泰西记》,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第19 页。以及有“赴役者二千人,不逾年而瘴殁几尽”⑨陈翰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一辑第3 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 年版,第1310 页,第1311 页,第1299页,第1295 页。的惨状。光绪十三年(1887 年)记有“(巴拿马)已往者五百六十一人,瘴殁逾半”⑩(清)张荫桓:《三洲日记(上)》,长沙:岳麓书社,2016 年版,第289 页。,相关记载颇多,华工处境实在惨不忍言。何况不单传染病骇人,连雨林的湿气也会是致命原因,“巴拿马瘴气之害,脚肿为最,不善治则不救”①(清)张荫桓:《三洲日记(下)》,长沙:岳麓书社,2016 年版,第332 页,第386 页。,同时招工合同规定的屋门常开,进出随便,使小心医治等规定形同具文②陈翰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一辑第3 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 年版,第1295 页,第1299页,第1297 页,第1300 页,第1308 页,第1310 页,第1296 页,第1296 页。,一旦患上重大疾病,华工基本无生还可能。

华工在巴拿马筑路开河,工程任务艰巨,工作异常艰辛,且巴拿马地峡交通闭塞,施工路段地形复杂,基础设施落后,工地条件极为恶劣。开河华工须“于炎天烈日之中,操畚锹以从事”③陈翰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一辑第3 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 年版,第1295 页,第1299,日夜辛劳,透支身体,却连基本应得的酬劳都无法得到满足。如光绪三十年(1904 年)美国运河公司提出华工每日工薪为“美洋六角,凡住屋、医药、饮食一切均包在内”④陈翰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一辑第3 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 年版,第1295 页,第1299页,第1297 页,第1300 页,第1308 页,第1310 页,第1296 页,第1296 页。,甚至有公司每小时仅付开河华工薪酬美金一角,且“盖此工资一角,并非全为工人所得,而承雇公司一切薪工费用、招募费用、载运来往船价、衣服食用、意外赔恤,种种规费,均在此内,并有代理人,工头种种剥扣”⑤陈翰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一辑第3 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 年版,第1295 页,第1299页,第1297 页,第1300 页,第1308 页,第1310 页,第1296 页,第1296 页。,到手时未足三分之一。华工工薪微薄,难以维持生计,常因缺衣少食而面容憔悴,却依旧能埋头苦干、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连蔑华的西方诸国也不得不认可华工的坚毅与可靠。1992 年巴拿马政府在运河工程最艰难的库莱布拉山工段设立一座华工纪念碑,借此感谢及悼念中国劳工的巨大贡献与牺牲。

近代欧美国家大力鼓吹排华运动,巴拿马工程亦由西方统治者主导建设,致使华工在巴拿马饱受严重的种族歧视,工头侮蔑地称呼华工为“中国佬”或“苦力”,工作时遭雇主肆意凌虐、折磨。承募公司自华工抵达工地后“听其穴居野处,餐生饮冷”⑥(清)志刚:《初使泰西记》,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第19 页。,不提供基本的生存条件。连生活中也有诸多限制,例如禁止自由出行,“除赴工之外,日为苛禁于宿舍,蛙步不能自由”⑦陈翰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一辑第3 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 年版,第1295 页,第1299页,第1297 页,第1300 页,第1308 页,第1310 页,第1296 页,第1296 页。“不得往来自便,监守拘囚有如罪犯”⑧陈翰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一辑第3 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 年版,第1295 页,第1299页,第1297 页,第1300 页,第1308 页,第1310 页,第1296 页,第1296 页。,旅巴华侨身心备受禁锢,苦不堪言。光绪十六年(1885 年),当地土著公然成立“反华协会”,肆意发表排华言论。而巴拿马政府自从在美国支持下建立政权,亦“效尤美国禁例华人”⑨陈翰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一辑第3 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 年版,第1295 页,第1299页,第1297 页,第1300 页,第1308 页,第1310 页,第1296 页,第1296 页。,要求所有华侨向政府登记信息,且不时勒令遵规守法的合法华民限时离境。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巴拿马宣布禁止“蒙古人种”(实指中国人)移民巴拿马,以主观排斥的心理拒绝与华侨的接触与交流。恶劣的生存条件、危险的工作环境曾直接导致了众多华工患疾殒命,可日常生活随处遭受的限制、偏见,更是在心理上严重打击侨胞,华人由此极易厌世轻生,甚至曾发生多起华工集体自杀事件。

铁路、运河建设工程完成后,仅剩不多的华工大都希望事业有成后衣锦还乡,因此多选择留在巴拿马继续打拼。出国华工无钱无势,早期只能从事无门槛的简单体力工作,略有储蓄后便开设诸如食品店、杂货店等小型店铺,并向人口聚集区移动。陆续前往巴拿马的自由华侨亦选择相似,早期打工,后期逐渐向农业、渔业、商业等领域发展,并主要聚居在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和经济中心科隆市等重要城市。由于华工勤劳精明,部分华商在巴崭露头角,“仰望龙旗招展,则华人酒楼也。车经开河之地,春锤未辍,华人沿路列肆,卖食物,不一而足”⑩(清)张荫桓:《三洲日记(下)》,长沙:岳麓书社,2016 年版,第332 页,第386 页。,华商的经营能力可见一斑。据载宣统元年(1909 年),巴拿马华侨“商多工少,营业颇称发达”甚至“投资千万,几握其全国商务权之半。”11○王彦威,王亮辑编:《清季外交史料》,李育民等点校整理,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年版,第4237 页。○

选择经商的华侨能力较强,收入可观,遭到巴拿马当地人的嫉妒与排挤,片面认为华人挤占了本地人的就业机会与销售市场。光绪十一年(1885 年),华商聚集地科隆突然失火,部分当地居民不但袖手旁观,甚至有人趁火打劫,导致华侨损失惨重。光绪三十年(1904 年)巴拿马官方公布禁止华人入境条例,首次明令禁止中国人移民巴拿马12○陈翰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一辑第3 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 年版,第1295 页,第1299页,第1297 页,第1300 页,第1308 页,第1310 页,第1296 页,第1296 页。○,旨在抵制华人以维护本国人的经商空间。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巴政府实施新经济管理条例,借口华商存在偷税漏税问题,强行驱逐华人13○《巴拿马华侨电请转求美使设法保护之可怜》,《中国日报》1907 年12 月12 日。○。宣统二年(1910 年),驻巴总领事欧阳庚致函外务部,巴拿马“自独立之后,禁我华民入境甚严,无论工商各界概不得入境,一经查获,立即拘留拨发回华。”①清廷《外务部档》,《宣统二年四月十八日试署驻巴拿马总领事官欧阳庚为抵达巴拿马外大概情形事信函》,档号:18-3667-006。上述种种,皆可窥见巴拿马对华商的忌惮与不满,巴国政府的排华主张班班可考,致使侨胞人口和事业长期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

总之,由于近代西方列强大都采取排华政策,在官方资料中并不承认中国劳工的功绩,华工悲叹“修路补桥无尸骸”,又试图在巴拿马作工经商中谋求生计,事业有成反招致巴民妒忌。华工若是没有强有力的国家作为依仗,无论贫寒或富有,都将任人宰割,进退维谷。

三、清政府对旅巴华侨的保护

十九世纪中叶后,清政府外交活动日益频繁,拉丁美洲的外交问题因距离遥远、小国众多,长期难以顾全。当巴拿马地区拐卖、欺压、虐待华工情形日益严峻时,清政府亦从国内至国外,从温和至软硬兼施,采取了多重外交手段以维护旅巴华侨华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与基本权益。

清政府最初对于巴拿马铁路、运河公司招工情况了解不深。光绪十三年(1887 年)使英大臣刘瑞芬上奏,法国运河公司“因该处荒远,作工人少,未能刻期竣事,欲招华民前往作工。”②陈翰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一辑第3 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 年版,第1289 页,第1293 页,第1294 页,第1295 页,第1307 页,第1295 页,第1295 页。清政府对于本次招工请求态度友善,认为“如该公司以后能拟定章程,妥订合同,于华民有益无损,原不必拒绝太甚”,同意招工请求,只是规定“惟华民或不愿应雇出洋,则断不能强之使从。”③陈翰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一辑第3 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 年版,第1289 页,第1293 页,第1294 页,第1295 页,第1307 页,第1295 页,第1295 页。

随着美洲大量虐华事件爆发,清政府亦知晓巴拿马当地环境恶劣,雇主苛待严重,便通过对外禁止招工、对内严抓非法拐卖的方式以期保护国内百姓。光绪十四年(1888 年),张荫桓陈奏巴拿马情形,“其地四时皆热,郁为烟瘴,生聚甚难”④陈翰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一辑第3 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 年版,第1289 页,第1293 页,第1294 页,第1295 页,第1307 页,第1295 页,第1295 页。,且以此为根据,提出了反对招工的意见,“(法国运河公司)前年又赴香港招诱华工五千,已有成议,臣据金山领事官禀报,当咨会粤中禁阻。”⑤陈翰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一辑第3 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 年版,第1289 页,第1293 页,第1294 页,第1295 页,第1307 页,第1295 页,第1295 页。其他清臣也有相同主张,光绪十五年(1889 年)盛宣怀与巴拿马议订招工章程时,曾密函粤督张之洞,张之洞认为招工章程“数节皆紧要关键,望筹虑周妥,有实济无后患方可准办,否则不如中止。”“巴拿马招工一事,法领事亦称该处瘴疠极恶,死亡过多。既乏两全之策,应作罢论。……严行稽查,以杜诱拐。”⑥赵德馨主编;吴剑杰,冯天瑜副主编;吴剑杰,周秀鸾等点校:《张之洞全集(八电牍)》,武汉:武汉出版社,2008 年版,第2 页。另有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载,“接据纽约华商电称,奸商接招华工往巴拿马,害民极深,乞严禁。”⑦陈翰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一辑第3 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 年版,第1289 页,第1293 页,第1294 页,第1295 页,第1307 页,第1295 页,第1295 页。对于诸国的募工请求,清使节和政府已是明确的拒绝态度,多次强调抵制非法招工行为。清政府亦数次颁布了严禁贩卖华工,违者处以极刑的告示。在该背景下,张之洞以千金作为悬赏,“将为首贩鬻匪犯周三桂拿获”⑧陈翰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一辑第3 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 年版,第1289 页,第1293 页,第1294 页,第1295 页,第1307 页,第1295 页,第1295 页。,表明其严厉打击内地拐卖行为的态度。

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外交建设刚刚起步,与中、南美洲等国家由于接触较少,大都未建立外交关系,常采用“相托外交”的折衷办法,即委托第三国使领代为保护异国侨胞。光绪十一年(1885 年),驻美、西、秘公使郑藻如向美国外交部请示,“转托美领事官代为照料”,美国应允,同时“高林卑亚国(哥伦比亚)亦无异词。”⑨陈翰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一辑第3 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 年版,第1289 页,第1293 页,第1294 页,第1295 页,第1307 页,第1295 页,第1295 页。该做法虽为应急,也有其价值和成效。光绪十五年(1889 年),巴拿马宣布“不准华人小铺零卖,货物均归街市法沽,否则重罚虐流,哥琅(科隆)华店须关闭者数百家。”⑩(清)张荫桓:《三洲日记(下)》,长沙:岳麓书社,2016 年版,第482 页。来年敌华的巴拿马人更是游行示威,要求“议禁华人,不准在该埠开设店铺,并不准佣工”11○(清)崔国因:《出使美日秘国日记》,长沙:岳麓书社,2016 年版,第163 页,第164 页。○,驻美、西、秘公使崔国因即委托美驻巴拿马领事阿丹信协调处理相关事件。经阿丹信交涉,巴拿马总督“将土人所立苛例驳除不行”12○(清)崔国因:《出使美日秘国日记》,长沙:岳麓书社,2016 年版,第163 页,第164 页。○,并压制非法的反华游行集会,避免了事态恶化、侨胞受损。

相托外交的利弊,驻美大臣伍廷芳曾一语中的,“虽稍资得力,然假手他人,终虞隔膜。”①清廷《外务部档》,《宣统元年八月初四日驻美大臣伍廷芳为旋美日期并查巴拿马商业情形事奏折(宣统元年十一月十五日奉朱批)》,档号:18-3671-009。清政府亦尝试任命旅巴华人自理华民事宜,光绪十四年(1888 年),驻美、西、秘公使张荫桓提出“华人群居错处,自理之事甚繁,臣亦不愿他国官员代决,因酌照檀香山办法,就地选派诚实董事曹兆宾、曾桂鹏为之领袖”②陈翰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一辑第3 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 年,第1296 页。,后经准奏实施,但因商董并无官方领事身份,作用大都局限于管理华民内部事宜,外交方面难以有所作为。

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巴拿马政府申请在中国香港设立总领事署,清政府批准,但并未对应设立驻巴总领事。直到巴拿马虐华形势越发严峻,清政府最终决定“参考各国情形,必须照约于各国就地设立领事等官,方能保护华工。”③王彦威,王亮辑编,李育民等点校:《清季外交史料》,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年版,第64 页,第4238 页。宣统元年十二月六日(1910 年1 月16 日),清政府外务部正式奏准设立驻巴拿马总领事署,总领事为清原驻加拿大温哥华领事欧阳庚,“所有一切开办常年经费、俸薪章程,均照坎拿大(加拿大)、斐利滨(菲律宾)新设总领事办法。”④王彦威,王亮辑编,李育民等点校:《清季外交史料》,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年版,第64 页,第4238 页。宣统二年(1910 年)四月一日,欧阳庚等人就任,并“即日正式开办总领事馆,启用官防任事”。⑤清廷《外务部档》,《宣统二年四月十五日试署驻巴拿马总领事官欧阳庚为报已到巴拿马开办总领事馆及启用关防日期事申文》,档号:18-3667-003。

领事馆驻扎在华商聚集的巴拿马城,欧阳庚对于驻巴领事一职,“自顾菲材,渥荷委任,责无旁贷”,就任后立即调查巴拿马侨民生活具体情形,提出“现在亟宜妥筹保护之法,挽救之方,择其尤苛之例与之交涉删除,始足以慰侨情而维商务。”关于最棘手的旅巴华侨产业置办合法性问题,提出合理解决方案,“如巴国准我侨民置业,则我国亦可照办”⑥清廷《外务部档》,《宣统二年四月十八日试署驻巴拿马总领事官欧阳庚为抵达巴拿马外大概情形事信函》,档号:18-3667-006。,后虽因外务部回复“并无两国人民得以互相置产之例”,⑦清廷《外务部档》,《宣统二年七月十四日外务部为答复华侨在巴拿马置产事致把巴拿马总领事信函稿》,档案:18-3672-009。短暂搁置,但经欧阳庚坚持,与巴政府反复交涉、商谈,几番波折后最终得到允许,华侨置业问题得以妥善解决。

欧阳庚等领事馆职员常出访“唐人街”等华侨密集处,切身体会侨民生活,积极联络民情,调解矛盾纠纷;引导侨胞入乡随俗,了解巴拿马本地文化背景,改变当地人与华侨由于观念分歧,误解丛生的状况;教导侨民读书识字,戒除陋习,学习、遵守并运用当地法律法规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对于巴政府针对华侨的不公正待遇,伴随着旅巴华人的不懈斗争与坚定支持,领事馆始终竭尽所能与巴拿马政府磋商、谈判,依托国际惯例力求保障华民的基本权益。

由于晚清时期清政府势单力薄,国内尚遭帝国列强欺凌,无力妥善保护远在海外的华侨,清外交使臣梁诚亦提出“设法劝止华人勿往承工”为上策、“俟该开河公司招雇华工时妥订章程,完工之后,任其居住来往自由”为中策⑧陈翰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一辑第3 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 年版,第1297 页。,以尽力维护华人安全。清外交部门与外交使臣们虽因国力衰微而身轻言微,但在多方努力下,旅巴华侨的处境和地位已逐渐得到改善。

四、余论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起,为了修建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地处美洲咽喉的巴拿马铁路、运河,数万华工被招募、掠夺贩卖至巴拿马工地劳作。华工进退无所,备受欺凌,却始终顽强生存,最终于巴拿马生根壮大。正如巴拿马华裔历史学家谭坚先生所言:“先侨的坚毅韧性与智慧为巴拿马这块土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第一条连接两洋的巴拿马铁路,到贯通两洋航运的世纪性大工程巴拿马运河,华人可谓‘无役不与’,永远伴随着巴国成长的轨迹而前进。”①[巴拿马]JuanTam(谭坚)著:《巴拿马华侨150 年移民史》,徐光普译,台北: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 年版。华侨华人群体经百余年发展规模日增,曾任巴拿马总统的吉列尔莫表示巴拿马华侨华人占人口总数近30%②杨发金:《走近巴拿马华人(上)》,《侨务工作研究》2006 年第6 期。。2004 年巴拿马政府立法将每年3 月30 日定为“全国华人节”,华侨华人已成为巴拿马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猜你喜欢
华工中华书局巴拿马
蒲谷香:从吕梁山走到巴拿马
大连中华工学会旧址纪念馆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
一战时期的法国华文报刊和华工教育
Tracks Across TIME
潜心磨砺 精益求精
陆费逵的出版生活史述论
巴拿马与中国开展自贸谈判
浅谈中华书局企业文化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巴拿马在北京开设大使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