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三维逻辑研究*

2021-11-29 04:32刘富胜柏沁雪
关键词:现代化特色建设

刘富胜,柏沁雪

(重庆工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6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意味着建党一百年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意味着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目标有了新的历史起点。如何理解“两个一百年”的历史必然性是近年来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我们认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辩证统一,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具有重要意义。

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理论逻辑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也符合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

“两个一百年”是内在性目标。这里的内在性是指这一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与使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1。中国共产党无论是在顺境,还是在逆境,无论是在革命中,还是在建设和改革中,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后,凭借其强大的经济优势和军事优势,加紧对外掠夺和抢占殖民地;而中华民族依然在封建制度和闭关锁国中迷惘和徘徊。鸦片战争以来,我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数仁人志士开始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试图通过对外技术学习和制度模仿走上民族复兴道路,但“先生为什么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2]1470。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炸开了帝国主义的薄弱链条,也让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以俄为师”就意味着组建起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带领全民族通过革命走向超越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道路。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始终回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初心与使命,避免在前行中受到干扰而迷失方向。《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始终代表着这个运动的利益”[3]40。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始终把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作为自己的使命,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就明确提出“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志”[4]38。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前夕,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毛泽东向全党发出号召“我们不应当骄傲,从将来建设新中国来说,道路还很长,而革命战争的胜利仅是很短的历程,还只是事情的开始”[5]26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为“人民造福,为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积极贡献”[6]151。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论逻辑就是要在新时代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把党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基础上开启了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并进入了新时代。“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要让人民更加幸福、国家更加富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7]

(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与自信

“两个一百年”是超越性目标。这里的超越是指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需要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努力与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够完成的;越是接近我们梦想的时候,越是需要保持谦虚谨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是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是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在国民经济得以恢复的基础上进行了三大改造,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但与多数刚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一样,对社会主义的理解还停留在抽象层面,对社会主义的实践还停留在模仿层面,被一些抽象教条所束缚,导致国民经济走到了快要崩溃的边缘。“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8]63中国共产党意识到,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不能照搬他国模式,必须要结合本国国情。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相伴而行、相得益彰,无论是发展才是硬道理,还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无论是“三个有利于”的提出,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设,都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从而使人们能够跨越温饱阶段迈向基本小康,再从基本小康到全面小康。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离不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的小康社会形成不了。”[8]6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而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我们要建成的是全面小康,是所有人都能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小康,而不是贫富差距悬殊、部分人独享社会成果的小康。“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反映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超越时代的先进性、科学性、民主性和创造性,要求加大力度进行改革,全力推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遵循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实践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着力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完善过程中又反作用于推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进程。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立足中国实际,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我们依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就在于我们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三)“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反映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两个一百年”是趋势性目标,这里趋势是指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主体选择相结合形成的显著特征。马克思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9]2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就是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着社会的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整个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辩证分析了资本主义,一方面资本主义超越了封建主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并把人从土地关系、特权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从而使人类社会相互学习和借鉴、交流与融合准备了条件。但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属于私有制社会,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无法克服,资产阶级的逐利本性加剧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对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人类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全面超越资本主义。

在《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不是对资本主义的简单否定。马克思批判了“粗陋的共产主义”,即仅仅追求生产关系上的公有制和平均分配,没有促进生产力的不断进步。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10]44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处在这个“转变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坚持了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抽象的社会主义,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持把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国情相结合。“中国特色”立足于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确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始终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前进。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同时,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要让人民群众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从“实际活动的人”[6]525出发,而不是从抽象的人出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思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不让一个人掉队,创造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逻辑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逐渐形成的,经历了从抽象到具体、从模糊到清晰、从理念到现实的过程,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演进的历史趋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11]。

(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革命中酝酿

我们这里讲的革命,既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也包括社会主义革命。近代以来,帝国主义用船坚炮利让我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毛泽东指出,明白中国社会的性质,亦即中国的特殊的国情,是“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12]633。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提出要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一个人民民主的共和国”“建立人民民主主义制度”[7]56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始终把“革命”与“建设”、“解放”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革命就是要推翻“三座大山”,革命要取得成功就要建设根据地;根据地既是革命的任务,也是革命的依托,要建设好根据地,党不仅要带领人民群众取得革命斗争的胜利,而且要带领人民群众开展土地权益的斗争,让人民群众参与到革命中来。革命不仅要解放群众,而且还要服务群众的发展。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非常注重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重视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教育。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开幕词中明确提出,我们党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5]345。在会议通过的宣言中,提出“建设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富强的新中国”[5]348。新中国成立初,中国共产党就把解放和经济建设作为双重任务。一方面彻底推翻“三座大山”,消灭敌对势力的残余力量;另一方面要加快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1951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13]143,将国家建设任务进一步具体化。“三年准备”就是1949年到1952年做准备工作,从1953年开始国家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准备用“二十年时间完成中国的工业化”[13]207。随后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通过“一化三改造”,完成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建设中提出

“三大改造”的完成,意味着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以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都明确提出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认为我们建设与革命一样,都不能照搬他国经验,对其他国家的经验要进行创造性转化。经济建设就要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但是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要注意重工业与轻工业、工业与农业之间的辩证关系。既要实现国家经济发展,也要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由于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会使它的发展基础更稳固”[14]25。这个时期的探索不仅坚持辩证思维,也坚持了历史思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指出,辛亥革命后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经过四十五年,也就是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贡献”[14]156-157。

“现代化”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内涵。应该说,资本主义开启了现代化的先河,但现代化并不同等于资本主义。哈贝马斯认为,现代化是一项“未竟的事业”,就说明“现代化”不是抽象的原则,而是具体的实践。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从联系上讲,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追求工业发展和科技创新;从区别上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资本主义现代化则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坚持把资本放在首位。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恩来首次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目标。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1975年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恩来进一步提出到20世纪末,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使我国的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既积累了宝贵经验,也经历了严重曲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不能把改革开放前的探索与改革开放后的实践对立起来。应该看到,没有前三十年探索中奠定的基础,就不能顺利推进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社会主义事业就存在被葬送的风险。

(三)“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改革中完善

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讲话中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革命。”[6]152这就说明实现“四个现代化”需要坚持实事求是,而要做到实事求是就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从中国实际出发,我国的最大实际就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邓小平认为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6]149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大平正芳的时候把“四个现代化”与“小康”有机结合起来,指出我们的现代化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不同,我们在20世纪末即便达到了某种目标,层次和水平都是比较低的“小康状态”。

党的十三大报告正式确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是自1981年起,用十年将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是在完成第一步的基础上,用十年将其再翻一番,继而达到小康,这里实际上就包含由社会上升到国家层面的小康建设具体目标;第三步是计划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使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满足了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标准。

党的十五大直接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三步走”已经完成了第一步,而且第二步,即20世纪末实现小康也一定能够完成。因此我们党的目标就是要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世纪初翻一番,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时候,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时候,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六大指出我国已经基本总体小康,未来的目标是要全面建设小康。党的十七大则提出了到建党一百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新时代成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理想信念建设和制度建设,指出要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与追求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有机结合起来,要把个人梦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赋予“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新内涵,并要求在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基础上,分“两个十五年”“两个阶段”“两步走”,第一个十五年要求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十五年要求在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目标的要求更加细化,以求实现中国逐步“强起来”的美好愿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代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辩证分析新时代“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一方面指出中华民族从未如此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另一方面强调“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接近目标的时候越要做好艰苦奋斗的准备。无论是“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还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方向、赋予了崭新内涵;无论是提出“五大发展理念”,还是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都让“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更加清晰具体、更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现实逻辑

“两个一百年”承载着近代以来所有仁人志士的理想和追求,熔铸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成为现实。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制度优势转变为制度效能,并通过制度效能进一步彰显制度优势。

(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党和国家的前进方向

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改造所有制、改变贫穷落后的状态为社会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发展生产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为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普遍改善,我们的前进方向在哪里?部分人忘记了来时的路,迷失了前进方向;部分人盯着别人的路,找错了方向。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近期方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要在建党一百年完成的目标。坚持这一目标导向,既要看到我们为实现这一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要看到我们距离这一目标还有差距。我们在21世纪初建成的基本小康是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不同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差距都很大;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式比较粗犷,对资源的消耗很大,对低廉劳动力的依存度较高,这种发展方式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具有合理性,但很难适应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从近期目标来讲,就是把“脱贫攻坚”放在重要位置,做到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建设高品质生活,实现高质量发展。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长期方向。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是我们要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完成的目标,无论是“强国”还是“复兴”都具有动态性和对比性。我们追求的“强”是一个综合性概念,而非单一性指称;“复兴”既要有历史参照,同时也要有现实对比。这就要求我们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时,既要有辩证思维、历史视野和全局观念,要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全面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又要顺应时代潮流,通过竞争与合作提升国际地位。

(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汇聚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力量

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既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也需要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群众取得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就在于能够把社会历史规律与人民群众主体选择有机结合起来,从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出发,提出有针对性的奋斗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先后解决了温饱问题和基本小康问题,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同时也积累了不少问题,如贫富差距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精神懈怠问题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总会通过各种方式反映到思想观念中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党是答卷人,人民群众是阅卷人。我们要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就要把人民群众在时代中的期待整理提炼出来,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期盼。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期盼国家强大和民族复兴。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要解决当前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和群众路线教育,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释放社会经济发展活力;通过脱贫攻坚,将共享理念落到实处。

(三)“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坚定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两个一百年”的提出过程和实现过程充分说明我们选择了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同时也立足于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就是在经济上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政治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文化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要让人民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人民为中心是内在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好和维护好自己的根本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历史和实践中被证明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起点是“一穷二白”,这就决定了我们始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有机统一。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只能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开解决,任何后退都没有出路。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时也坚定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共产主义作为社会制度,意味着对资本主义的全面超越;共产主义作为一个过程,体现在革命和建设的方方面面;共产主义作为精神追求,就是要把个体从功利主义、个体主义和享乐主义中解放出来。共产主义体现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坚持“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要把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有机统一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共产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

总的来讲,“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有机结合。坚持“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猜你喜欢
现代化特色建设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特色种植促增收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