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军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超声科 江苏 宿迁 223800)
乳腺癌患者常见的症状有泌乳障碍、乳房肿块、远处转移、骨痛、胸痛、水肿、乳头内陷、乳头破碎以及乳头溢液等[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以及生活节奏飞速变化,使得生存压力过大,导致乳腺癌的发病率升高。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的诊疗水平、切实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方法以及常规超声检查方法在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总计62个病灶),年龄33~76岁,平均(53.49±5.26)岁;病程1个月~11年,平均(5.41±1.27)年;体质量37~80 kg,平均(61.28±7.31)kg;病灶直径0.6~10.3 cm,平均(4.27±1.16)cm。
首先对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实施常规超声检查,仪器为Philips EPIQ7,扫查患者的乳腺和腋窝部位,观察有没有出现肿大的淋巴结。再切换为弹性成像模式,平缓移动探头,不施加压力,寻找到准确的靶目标后,嘱患者屏气,探头静置保持3 s,等图像稳定之后进行定帧以及储存。
比较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以及常规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
采用SPSS 23.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对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方法共检查出56例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常规超声检查方法共检查出45例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为93.33%(56/60),高于常规超声检查的75.00%(4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66,P=0.006<0.05)。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相关研究发现[2],乳腺癌患者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人数的递增率高达3.1%,截至2010年,全球范围内的乳腺癌患者达到了164.3万例。乳腺癌是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的一种极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在我国女性所患的所有癌症中,乳腺癌居第一位,患病率呈不断升高的趋势[3]。乳腺癌的高危因素比较多,主要包括情绪抑郁、乳腺癌前病变史、过度肥胖、初潮早绝经晚、有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长时间大量使用外源性的雌激素、有乳腺癌的家族史以及人工流产次数过多等。目前仍然以手术疗法为主,且配合采取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4]。组织病理学认为,因为受到多种致癌因子的影响,机体内乳腺上皮细胞出现基因突变,进而产生无限增殖的恶性癌细胞,恶性癌细胞可以不断无规则地拥挤在一起,对乳腺周围正常的组织造成侵蚀和挤压,最终严重地破坏女性乳房正常的组织结构[5-6]。目前,在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筛查方法和诊断方法中,虽然有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和X线钼靶检查等多种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是由于X线钼靶和超声具有简便、经济和快捷等多种的特点,因此被认为是筛查和诊断乳腺癌患者的基本方法[7]。
超声检查属于正确诊断乳腺癌早期的一个重要手段,超声检查的声像图主要包括肿块型、特殊病变以及钙化,其中典型的超声表现是肿块型[8]。但是,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部分的乳腺病变并不以肿块的形式来表现,而表现为非肿块型病变,其在超声图像上并不会有明确的边界,非肿块型病变在两个不相同的扫查方向上并不会出现空间占位效应。因而,鉴别诊断非肿块型乳腺病变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难题[9-10]。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方法属于一种新兴的弹性成像方法,其不需要施压,主要是利用超高速成像技术对横向的剪切波进行探测,以1 mm/s的精确度,对患者机体组织的硬度进行定性评估,而且采取定量分析系统对患者病灶的杨氏模量值进行实时测量,其中,红色表明患者的组织质地比较硬,蓝色表明患者的组织质地比较软,杨氏模量值越低,表明硬度越小[11-15]。近些年来,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方法已经开始应用于甲状腺、乳腺、肝脏、前列腺、肾脏、肌肉以及宫颈等疾病的诊断,效果较佳[16-19]。本研究发现,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方法共检查出56例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常规超声检查方法共检查出45例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为93.33%(56/60),高于常规超声检查的75.00%(4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非肿块型乳腺癌具有比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方法在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的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