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锦星,朱 武,张 鑫(通讯作者)
(1广州新华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20)
(2陆河县人民医院影像科 广东 汕尾 516799)
颈椎间盘突出症又称为颈突症,颈椎是该病的发生部位,属于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发病人群多为青壮年男性[1]。当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后,此时,颈椎间盘遭受到外界足够的力作用后,其中的纤维环和后纵韧带就容易破裂,随即造成髓核部分脱出原本的位置,导致颈髓或者神经根被压迫,就易患颈椎间盘突出症,此外,如果颈椎突然遭受重创,比如发生车祸、运动损伤等意外事故,引起头部快速运动,则很有可能会直接使颈部受伤,引发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2-4]。临床上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方法是影像学技术,近年来,针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治疗和诊断已经成为医学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CT、MRI是较为常用的诊断方法,但是,国内对于两种影像学诊断的相关对比研究资料较少。因此,为了对比研究MRI与CT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准确性及影像特征,笔者对此进行了如下调查。
对陆河县人民医院2020年12月—2021年6月收治的125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有70例,女性患者有55例;年龄在29~67岁,平均年龄为(48.63±11.23)岁;有77例患者属于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30例患者属于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18例患者属于膨出型颈椎间盘突出。纳入标准:①确诊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②患者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③没有严重并发症,无严重心、肝、肾疾病者;④患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自身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②有其他癌症病史者;③有精神障碍病史者;④不愿意与本研究合作的病人。
采用双盲分析法,两组患者均进行CT检查和MRI检查,检查过后的图像由3名影像学医师共同分析,之后对CT和MRI检查出的颈椎间盘突出症特征进行比较,整理最终结果。
(1)观察不同类型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CT、MRI表现;(2)比较CT和MRI对颈椎间盘突出症分型的准确率;(3)比较CT和MRI对颈椎间盘突出症典型征象诊断的准确率。
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125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有77例患者属于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30例患者属于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18例患者属于膨出型颈椎间盘突出。CT检查中,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表现为椎间盘软组织影突出,其硬膜的前缘凹陷;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表现为突出的椎间盘将椎间孔占据,硬膜囊、脊髓受压;膨出型颈椎间盘突出表现为突出的椎间盘呈现为圆盘状,硬膜囊、脊髓受压且变形。MRI检查中,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表现为伞型的椎间盘突出,且超过椎体后缘,神经根受压;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表现为单侧神经根或者脊髓轻度受压;膨出型颈椎间盘突出表现为不明显的脊髓受压,存在脑脊液信号。
CT检查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总检出率以及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检出率显著低于MRI检查(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以及膨出型颈椎间盘突出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CT检查对脊髓变形的检出率为55.20%(69/125),对硬膜囊受压的检出率为93.60%(117/125),对神经根受压的检出率为83.20%(104/125);MRI检查对脊髓变形的检出率为45.60%(57/125),对硬膜囊受压的检出率为100%(125/125),对神经根受压的检出率为93.60%(117/125)。CT检查对硬膜囊受压以及神经根受压的检出率显著低于MRI检查(χ2=8.265、6.592,P<0.05);两者对脊髓变形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04,P>0.05)。
CT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在检查颅脑损伤、实质性器官病变、肺部创伤、骨钙化等方面的效果较好,主要是一种对X线束扫描人体产生的光电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又由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之后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最终转化为数字化图像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也可作为辅助诊断的技术。MRI检查即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的原理与原子核带有正电的性质有关,主要利用的是人体中的氢原子,在检查的过程中,利用医疗设备对患者施加一种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刺激氢原子,进而发生磁共振现象,然后,通过这种磁共振过程中散发的电磁波,还有跟电磁波相关的质子密度、弛豫时间、流动效应等参数,接收转换的空间编码技术,再经过计算机的处理,最终变成图像的医学影像检查及诊断技术。①从检查的时间上进行比较,CT的检查比较方便且非常迅速,而MRI的检查时间相对较长,且其检查的空间比较封闭,有些特殊患者或者年龄较小的患者在接受MRI检查时的配合度不高,依从性较差[5]。②从检查的安全性上进行比较,两种方法的安全性都比较高,但是MRI对人体没有电离辐射损伤,CT则会产生电离辐射,具有一定的损伤,不能短时间内频繁进行CT检查。③从辨别成像上比较,CT检查只能做人体横断面的扫描成像,而MRI能够做横断、矢状、冠状以及任意切面的成像;CT检查只能识别密度较差的组织,对软组织的分辨力比较逊色,不如MRI成像清晰;相比于CT检查,MRI检查没有骨性伪影,成像质量和对病变的诊断优于CT;但是MRI的空间分辨率不如CT,且对患者具有选择性,体内具有心脏起搏器或者金属异物的患者不能进行MRI检查。④从组织对比度方面进行比较,MRI具有较好的组织对比度,这主要是由于MRI至少有4个组织参数,包括T1、T2、N(H)、流速F(V)等,还与脉冲序列和参数有关,而CT只有一个成像参数,获取的诊断信息较少,并且MRI可以不用造影剂就能直接成像显示,多角度进行成像,这也解释了MRI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准确性高于CT的原因,无非就是跟MRI和CT的成像原理息息相关。⑤从检查费用上相比,MRI检查的费用明显高于CT检查,这也导致了使用MRI检查的局限性。⑥从检查疾病方面进行比较,CT的优势体现在检查或者诊断骨折及脱位等急性创伤、跗骨联合体、胸锁关节炎、关节内骨软骨游离体等方面,MRI的优势体现在检查或者诊断颈椎疾病、无血管性坏死、软组织肿瘤、滑膜炎、骨髓炎等方面。此外,MRI检查在钙化灶或者骨病灶的相关病变以及定性诊断中的效果不如CT检查,一般会在MRI最终的成像中表现为低信号,不能与纤维组织、韧带等其他表现为低信号的组织进行区分,而CT就能够比较清晰地表现出钙化灶或者骨病灶的部位、范围以及形态。
综上所述,CT检查和MRI检查在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在对不同类型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的诊断准确性略有差异,MRI检查和CT检查在诊断方面的差异性主要源于两者成像原理的不同,临床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以使用,也可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总之,要选择最适合的诊断方法,确保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