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伏鳟二小说的陌生化叙事语言研究

2021-11-29 02:43史小华
关键词:陌生化方言文学

史小华

(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通,226019)

一、引言

井伏鳟二本名井伏满寿二,明治31年出生于广岛县,日本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1929年发表动物题材的短篇小说《山椒鱼》,并以此步入日本文坛,引起瞩目,此后笔耕不辍,著述甚丰。作品主题丰富,题材广且切中时弊。关于井伏鳟二及其作品的研究,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大方面:(1)以动物为题材的早期作品的研究,叶琳(1993)在《井伏鳟二和他的〈山椒鱼〉》(《当代外国文学》)中对《山椒鱼》的创作背景进行考察,指出作者采用暗喻的艺术手法。(2)战争文学的研究,王述坤(1984)、冯盼盼(2017)分别针对井伏鳟二战争题材的作品进行考察,指出井伏鳟二战争文学旨在深刻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行径。(3)关于井伏鳟二人物评价方面的研究,张蕾(2008)、荣桂艳(2011)分别对井伏鳟二进行多方位的评价,指出井伏鳟二在日本文坛的重要地位。(4)小说叙事学视角的研究,王宁(2015)以作品《今日停诊》为考察对象,深入探讨了人物的塑造法等。(5)庶民文学研究,寺横武夫(1972)、佐藤忠男(2008)分别针对井伏鳟二的作品进行考察,指出井伏鳟二的文学是庶民文学。(6)漂流意识研究,滝口明祥(2012)、杉山欣也(2013)等考察了井伏鳟二漂流文学的世界,强调了漂流记在井伏鳟二文学中的重要性。通过对先行研究进行梳理,不难发现,既有文献中从小说叙事学视角对作品展开研究的文献可谓凤毛麟角,并且尚未有学者从陌生化语言的视角展开研究。因此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及比较研究法,以叙事学原理为参照,基于陌生化语言的视角探析井伏鳟二小说的内在实质,以期改变既有研究的思维定格,不断拓展井伏鳟二小说研究的思路和思维空间。

二、叙事文本修辞格的活用与陌生化效应

修辞格是语言现象中形象思维的外衣,可以对语言进行“塑形”,使语言生动活泼、妙趣横生,营造出陌生化的效果,带给读者新奇感,因而富于审美效应。陌生化亦称“间离效果”,是由苏联文艺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进行概念化的小说术语及批评术语之一。什克洛夫斯基认为人们在熟识的日常生活中会不自觉地产生语言认知上的自动化,对事物缺少感知,伴随时间的推移渐趋日常化,即,无法从日常事物中获取新鲜感。然而,在这一颓落的日常中,艺术却可以为人们找回逝去的感知。这里所谈及的艺术是语言艺术,陌生化的叙事艺术。叙事文本修辞格的活用可以给叙事文本灌注新的生气,改变普通文本单一、刻板的形象,使其产生陌生感,延长人的认知感觉。

日本学者佐藤千登势指出“陌生化的目的也可以说是,并非在于呈现批判精神,而是领略艺术以及领略知觉的过程”。[1]井伏鳟二所凝练的小说创作艺术正是这一理念的最佳诠释,他熟练运用陌生化的艺术手法,使得小说文本肌质获得一种游刃有余的张力,达成一种别具一格的审美效应。其中,隐喻与拟人修辞格的活用所营造出的陌生化效果是井伏鳟二小说创作风格的重要体现。

(一)隐喻的多层指向

建立于叙事联想层面的隐喻修辞格,以叙事文本的垂直关系的探讨为主要任务。文学作品中的隐喻修辞格能够起到烘托时代、实现意象向言语的转变、深化作品主题的作用。井伏鳟二的早期代表作《山椒鱼》通篇充斥着隐喻的表现手法。作品主要讲述了被拟人化的山椒鱼在岩洞中生活了两年,由于头部变大无法从洞口出去,与不慎落洞的青蛙展开口角之争的故事。作品巧妙地将标题中的山椒鱼隐喻为因“知”或“理”而被自然边缘化的现代知识分子的形象。通过山椒鱼与青蛙之间的口角之争营造出夹杂着淡淡哀愁却幽默感十足的韵味,自然而然地俘获读者之心,引起了读者的共鸣。这种韵味在增加作品魅力的同时,也让读者有意识地对人生展开深度思考。而在讲述山椒鱼喜欢把脸贴在岩洞口观赏洞外景色之际,作家写道“从昏暗的地方向明亮的地方望去……”,又将山椒鱼具化为在研究室和大学等(象牙塔),依靠狭隘的见识对社会纸上谈兵的知识分子,将隐喻的指向具化。《遥拜队长》是井伏鳟二战后创作的一部充满幽默、对战争进行辛辣讽刺和批判的长篇小说。隐喻修辞格的运用贯穿文本始终,而这些隐喻往往潜在于风景及物体描写之中,如教科书、池塘、桥等有着不同的语义指向,而恰恰就是这种隐喻的多层指向,促成了陌生化的表达效果。

(二)拟人与情绪的迸发

拟人的修辞格是将人所具有的感情色彩以及行为动机移植至小说中的“非人物”身上,从而获得一种情绪的迸发,营造出独特的美感。拟人修辞格的活用是井伏鳟二小说创作中的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是井伏式小说语言基本架构的要素之一。《山椒鱼》通过描写鱼蛙之争,点明了小说表达的主题,即借以表达了复杂的人类社会的内心世界。作品首句写道“山椒鱼很伤心。”以拟人化的手法将山椒鱼人物化,明确了作品的主人公,赋予山椒鱼情绪、心智,自然妥帖地为作品埋下悬念伏笔,激起读者的好奇与联想。山椒鱼作为作品的主人公首次发话“这是多么失策啊!”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将情绪推进式地迸发出来,更是增加了小说的生动性,在带来陌生的审美效应的同时,有力地揭示了知识分子自我膨胀的弊端。《屋顶上的洒婉》同样是井伏鳟二早期动物题材的代表作之一,拟人的手法运用有别于《山椒鱼》,主要存在于叙述者的独白中,如“洒婉,你该不会逃走吧,你不可能那么薄情啊!”“那天夜里,洒婉比平时叫得更响,几乎是在号叫。”一系列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让洒婉情绪的渐变直至迸发的表现力跃然纸上,既增强了叙事文本陌生化的形式之美,又为读者勾勒出洒婉别样的“神采”,将洒婉试图摆脱枷锁飞向自由王国的决心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方言文本中语境的脱离、置入与陌生化审美张力

方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作为民族语言的补充,在语言变革研究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方言入文,与文学融合有助于表现世态、刻画人情,让读者品味温厚的乡土气息,感受文学的逼真、犀利等长处。反之,作家在创作作品中如若拒绝接纳方言,甚至对方言入文嗤之以鼻,必然会降低作品的感染力,无论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抑或是小说情节的设定方面必然大打折扣。当然所谓的方言入文,并非是将方言流于文学之表,仅仅停留在语言形式的外层,作家应当真正重视语言形式与内容的密切关系,从根本上做到方言入文。日本作家中,善于将方言入文的作家颇多,被誉为日本文坛仙人的井伏鳟二便是其中的代表。然而,从既有的井伏鳟二文献的梳理结果中可知有关井伏鳟二小说叙事文本的考察,研究者容易将视角聚焦其独特的文本主流性,即井伏鳟二小说叙事惯用的拟人、隐喻等文本修辞技法,而忽视相对于这一主流性的方言入文视域的考察。针对位于小说叙事边缘性中的方言进行考察,可以帮助研究者调整井伏鳟二研究的思路,拓宽井伏鳟二研究的视野,促进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众所周知,文学作品中的方言作为文本存在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是作家对文本的一种有意识的选择,目的在于营造特殊的审美效应。方言的活用是井伏鳟二小说叙事的特征之一,他在小说中熟练地驾驭方言,将江户俗文学洒落本的特征展现于小说叙事中,表现出独特的幽默与滑稽。井伏鳟二对东京普通话有着复杂情绪,在这样的情绪之下力图巧妙地使用方言构建一个别样的故事世界。在叙事话语中运用方言有意疏离语法和逻辑,造成读者对文本接受以及理解上的阻碍。作品《二つの話》在方言使用方面着墨较多,既有地域方言的描写,也有社会方言的描写,赋予作品斑斓的地方色彩,让读者在陌生中感受自觉回归的熟悉。「へい、このお邸が、甲府様へ御祗候の新井様のお宅で御座ります。」「話は違うが、おいらは昨日、あのお邸出入りの筆屋から聞いたもんだ。」在对低级阶层人物进行描写时候使用了“へい、おいら”等,这类方言从最初的惯常语义中脱离,置于小说的文本之中,带来文本的间离效应,实现了方言脱离与置换的变化。通过细读文本,不难发现作品中方言的使用富有牧歌情调,这恰恰是井伏鳟二试图寻求与回归故乡的结合点的体现。文本中植入的方言虽具有刻板性,却使得作品蒙上浓郁的乡土性,让读者感受到淳朴的民风和别样的风土人情的同时能够唤起读者对自我充足的“传统”“文化”“继承”“保存”的多样性价值的反思。

井伏鳟二在小说叙事中巧用方言打破标准语统摄文学创作的局面,对主流标准语这一程式化语言疏离,使得文本获得一种鲜活的视觉活力,让读者在不断体验、不断发掘、不断思索中,获得一种张弛有度的审美感知,这正是陌生化的审美张力的表现。正如什克洛夫斯基所述“手法的目的就是要使作品尽可能被感受为艺术作品。”[2]

四、医学术语的植入与小说内涵的丰腴

医学与文学二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关系密切。二者均为人类的创造性活动,均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3]将医学领域的知识及实践与文学进行跨领域融合,使得二者之间的关联从偶然迈向必然,从朦胧趋向明晰,可以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这一医文互动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一些西方国家在医学院的教学中不断导入医学文学,意欲展现文学在医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医文互动中文学对于医学中心任务的解构作用,即理解、解释与评论。在世界文学发展进程中,医学元素以及医学文化视野不断融入文学文本之中,使得文学彰显出新的拓展维度和空间。小说叙事文本中医学术语的植入,可以有效地拉近医学与文学的距离,丰富作品的艺术语言和内涵。作家的语言表现充分反映了作家的文学功底和素养以及对文学的领悟力。井伏鳟二深谙驾驭文字之道,文学语言表现力充沛自如,从诸多文学作品中大量汉语以及晦涩的专业术语的运用便可窥一斑。大石初太郎曾指出“井伏鳟二小说中频繁使用非日常化的汉语和专业术语,并未让人觉得文章晦涩难懂,反倒凸显文章的风趣幽默。”[4]《今日停诊》是一部描写战后市井小民生活的小说,表现了井伏鳟二对社会底层庶民的深切同情和关心。作品中既有医患之间的对谈,亦有叙述者的旁白。在对谈和旁白中皆有医学用语的植入,且以密集式的形式出现,在叙事文本和读者间构建起高墙,延长了二者之间的审美距离。

《今日停诊》中妇产科室这一空间设定为小说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将生活中线性式流动的时空微缩,将人们的思考维度进行定位。作品中巧妙地设定叙述者对于妇产科室情景描述的旁白桥段:“如此一来,定会让人忙得不可开交。首先对自己的手部进行消毒,接着对病人身体的切开部位进行消毒,然后开始进行麻醉剂、静脉、强心剂的一系列注射。完毕之后,迅速破腹,切开腹膜,直入腹腔,等到露出子宫,接连将外膜、肌层、内膜一一切开,放出羊水……。”(笔者译)此处虽着墨不多,短短的文本中却出现数十个医学用语,用语准确且铿锵有力,节奏感鲜明,为读者勾勒出医学世界的科室形象,让读者身临其境,凸显了现场感。毋庸置疑,这些医学用语从日常生活用语中剥离而出,晦涩却阐明小说发生的事实,将读者思考的向度推向现实,延长了读者感知长度、鉴赏流连和审美体验时间,带来了紧张十足的临场感和即时感,对于推进小说情节发展,增强文章趣味性,丰富小说内涵起到了良好的渲染作用。大凡文学佳作的语言系统往往充满喧响、灵动、生机,可见作家对语言细节的选择颇具匠心。井伏鳟二在文学创作中,精准选择语言,巧妙地利用医学用语的非日常性,从本质上把握了方言入文的精髓,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技巧,使得小说的内涵获得无限丰腴,张力充盈,构建起一道别具一格的井伏式的文学世界。

五、结束语

什克洛夫斯基强调在文学艺术的领域,创作应当冲破单一的格局,冲破艺术传统及流派的规范,在他看来陌生化手法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延长读者的知觉,帮助读者实现新知的体内自觉性回归。而读者正是在实现这一自觉性的回归中切实品味到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恰恰是陌生化手法的功效所在。井伏鳟二作为日本现代文学旗手,熟谙日本文学传统,在文学创作中同样擅长运用陌生化的手法,力图随物赋形,突破日本传统文学叙事风格的拘限和重重藩篱,以新锐的视野,从现实生活出发,将所观、所闻、所思巧妙地编织于自我情感的波澜之中,构建起井伏式文学独特的审美艺术。通过对井伏鳟二小说叙事文本中修辞格的活用、方言入文及医学用语的巧妙植入等多重考察,揭示其文学创作的独特手法,即以高超的陌生化的叙事语言技巧表现精湛的文学艺术。井伏鳟二小说语言的陌生化表现手法是对陌生化叙事理论的创新与升华,丰富了陌生化叙事理论的宝库,为读者呈现出饱含韵味、丰富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艺术空间。

猜你喜欢
陌生化方言文学
方严的方言
方言
我们需要文学
“陌生化” 理论在初中现代诗教学中的作用
哪些方言有利于经商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
我与文学三十年
曰常性·传奇性·陌生化——电影《白毛女》的受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