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医独立自主话语体系的路径

2021-11-29 03:15周亚东
关键词:逻辑话语学术

周亚东

(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2)

中医学是中国拥有独立自主产权的原创医学,应该拥有一套独立自主的完整的成熟的话语体系来阐释和表达自己,因为“只有当一个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掌握了一门科学的时候,我们才能说这门科学属于这个民族”[1]。因此,只有构建了中医自己的话语体系,才能讲好中医故事、传播中医声音、展示中医形象、阐释中医理念、传递中医主张,才能让世界了解中医、信任中医、使用中医。构建中医话语体系路径,从时间角度看,可以有历史路径、现实路径和未来路径。从空间角度看,可以走套用洋人话语的西化路径,也可以走保持中医本色的本土化路径。对此,我们必须擦亮自己的眼睛,选择正确的路径,避免走弯路、走错路。

1 历史路径:理清中医源流与本质

中医学是一种独特的历史运动,既有独特的历史起点,也有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医学植根于中国土壤,贯穿于中华民族同疾病作斗争的历史运动过程,具有独特的历史演进痕迹和文化印记。构建中医话语体系,必须保持高度的历史自觉,走历史路径,直面中医历史,展现中医真实的历史记忆,要回答“中医是谁”“中医从哪里来”“中医是怎样走过来的”“中医到哪里去”等历史源流问题。

1.1 必须具有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回答“中医是谁”“中医从哪里来”的问题

构建中医话语体系,回答“中医从哪里来”的问题,必须回归中医初衷,反映中医初心,从中医独特的历史起点出发,通过对浩瀚的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弄清楚中医最初生成的基本历史事实,重现中医最初生成的历史真相,理清中医的文化根脉和思想源流。构建中医话语体系,回答“中医是谁”的问题,一是必须回归中医特定的历史语境,将中医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进行考察,还原中医产生发展的历史原样,做到“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通过透视中医历史事实,认清隐藏在背后的真相和本质,框定中医的本质属性、科学内涵和特色优势,揭示中医的内在奥秘、生成机理和独特的文化基因。二是必须讲透中医元典精髓,解读中医元典的概念体系、术语体系、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时,应克服“坏的主观性”[2],要与古人处在同一历史语境,要设身处地地理解古人创造这些概念、术语、理论和方法时的历史境遇,将它们置于中国原始农耕文明时代这一特定的时空坐标系中加以观察。三是必须保持一份对中国文化传统的高度敬畏和自觉,准确定位中医在传统文化发展中的历史方位,紧密联系中医与当时具体的传统文化的上下文关系,讲清楚中医世界观、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语言表述等对传统文化的强烈依赖性。四是必须尊重中医传统语言习惯、思维方式和叙事方法,尊重中医基于中华民族和疾病作斗争的历史而创立的概念、术语、理论和方法的原创精神,要跨越时代,压缩时空距离,“零时空距离”地理解其科学内涵和思想精髓,揭示其内在结构和逻辑关系,讲清楚它们的特色和优势。

1.2 必须具有严密的历史逻辑,回答“中医是怎样走过来”的问题

恩格斯曾指出:“逻辑的方式是唯一适用的方式。但是,实际上这种方式无非是历史的方式。”[3]中医具有独特而悠久的发展历史,历史逻辑是中医生成逻辑之一,也是中医话语体系必须具备的逻辑之一。构建中医话语体系,必须从中医的历史逻辑起点——维护人的健康出发,中医“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3]。中医历史逻辑从维护人的健康开始,言说和表征中医的话语也应该从这里开始。中医历史是中医在时间中的经历和延续,是一个流动的、跳跃的、连续的发展过程,中医的概念术语、理论、核心价值和方法也在时间中演化,也是一个流动的、跳跃的、连续的发展过程。历史不仅是历史本身的延续,更多的是思想的延续,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医历史与描述中医历史的话语逻辑也是统一的,但是,不是让中医历史服从话语逻辑,而是让话语逻辑服从中医历史。叙述中医,必须尊重中医历史发展的真实过程,准确反映中医历史矛盾运动的实际,详尽分析中医历史发展过程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描述中医基本概念、术语、理论和方法的历史演变过程,不能把它们“从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剥离出来,使其离开了具体的上下文关系”[4],要把它们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阐释它们与传统哲学、天文、历法、文学、艺术等学科的互动关系,解释清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尤其要打通中医基本概念、术语、方法之间的意义关系以及经典理论之间的逻辑联系,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理解它们的生成逻辑,真实展示其历史演化过程。要系统梳理中医发展的历史脉络,描绘中医历史发展变化的轨迹,描述中医历史发展全景,还原中医伟大发展历程。要把中医历史作为历时性和共时性相统一的整体加以把握,防止碎片化、断裂化理解,要从总体上考察中医历史每一时段的关联性,“要透过一切迷乱现象探索这一过程的逐步发展的阶段,并且透过一切表面的偶然性揭示这一过程的内在规律性”[5]。要善于在中医历史之“变”中探寻和把握中医历史之“常”,抓住中医发展历史主题、主线、主流,认清中医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未来趋势。

1.3 必须具有深远的历史眼光,回答“中医到哪里去”的问题

历史的大逻辑之中蕴含大道和大势,我们必须读懂历史的大逻辑,历史大逻辑的基本范畴是过去、现在和未来,三者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我们可以“从过去推论现在,从过去和现在推论未来”[6]。构建中医话语体系,要解读好中医历史的大逻辑,既要叙述好中医历史往事,也要根据中医过去历史发展的自然进程,思考中医的现在,预见中医未来发展的真趋势,揭示中医发展的必然性规律。中医是中国原创的未来科学体系,是以永恒的自然变化规律为基础的自然整体医学,以人类健康为主要研究方向。中医的理论方法代表了21世纪的医学发展方向,正如钱学森所说,中医是地地道道的尖端科学,是21世纪医学的发展方向。21世纪,中医学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成为人类医学发展新的生长点。构建中医话语体系,必须面向未来,用前瞻性的眼光,引导人们判断和把握中医的未来医学属性,预测中医未来发展的新趋势与新动向,推动中医在更高层次上可持续性发展。

2 现实路径:回应和引领中医实践问题

构建中医话语体系的历史路径和现实路径不是决然分开的,而是连续的,李大钊说:“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过去’‘未来’的中间全仗有‘现在’以成其连续,以成其永远,以成其无始无终的大实在。”[7]这说明,在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个范畴中,“现在”处于核心地位。解读中医历史逻辑的最终目的是整理和规划中医现在的实践。

2.1 立足中医实践,确立中医话语体系生成的基础和来源

中医话语体系不是空洞的言说,而是人们对于中医客观事物及其实践的主观表达,属于意识范畴,而意识“从一开始就很倒霉,受到物质的‘纠缠’”[8]。这里的“物质”特指中医客观存在及其实践。中医话语体系是对中医客观实践的主观凝结与提炼,中医生动丰富的实践为构建中医话语体系提供鲜活的素材和资源,是中医话语体系生成的基础和来源,因此,构建中医话语体系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中医实践的需要是推动中医话语体系形成和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医实践的变动和发展也会推动中医话语体系变革和发展。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中医实践成功,临床疗效好,中医话语体系传播力、影响力则强;中医实践失败,临床疗效差,中医话语体系传播力、影响力则弱。构建中医话语体系必须立足中医实践,以现实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来源于中医实践、经过中医实践检验、在与中医实践互动中生成的话语体系才能保持持久的鲜活性、合理性和亲民性,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2 凝结与提炼中医实践,提高中医话语体系的现实解释力

中医话语体系是认识和解释中医现实世界的一套话语规范,是从中医实践活动中独立和抽象出来的衍生物,其核心竞争力是其对中医实践活动现状的解释能力以及对民众需求的满足能力。构建中医话语体系,需要关注和照进中医现实,反映和表现中医丰富多彩的实践,解释中医实践的特殊性,展现中医实践的创造性;需要实事求是面对成绩,准确地概括和总结好中医现实发展成就和具有独创意义的成功经验,把中医丰富的实践经验提炼成中医鲜活的概念术语和思想观念,把中医实践者的智慧转化为中医理论话语;需要扎根中医实践沃土,把握我国新时代新特征,反映医学进步对中医的新要求和民众对中医实践的新期待,阐释和回应中医现实中遇到的诸多矛盾问题,回应人们对中医的各种质疑,消解人们对中医的各种误解与偏见;需要反映中医实践的整体运动状态和时代性变革,讲清楚中医实践的连续性叙事,揭示中医演进的内在规律,预测和判断中医未来发展新趋势;需要讲清楚中医临床实践模式,概括和解释中医与西医两种临床实践模式的关联和区别,讲清楚两种临床实践模式各自的优势和缺点;需要阐明中医临床实践,讲好中医临床故事、中医方案和中医智慧,发出中医声音,还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医,让世界看懂中医、理解中医、认同中医,引领中医实践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

2.3 聚焦中医重大现实问题,增强中医话语体系的有效性

中医发展就是由无数矛盾和问题叠加而成,每一个矛盾和问题的解决都会推动中医向前发展。福柯认为:“话语产生于矛盾,话语正是为了表现和解决矛盾才开始讲话的;话语正是当矛盾不断地通过它再生出来,为了逃避矛盾才继续下去并无限地重新开始。”[9]关注和反映中医现实问题,并积极有效地阐释和回应这些现实问题,是中医话语的内在规定与现实要求。中医话语的生命线索和中医话语体系建设的“源头活水”就是中医现实问题,反映和回答中医特定时代和具体历史阶段展现的矛盾和面临的挑战,应该成为中医话语主题的核心要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强烈的问题意识是中医话语体系的鲜明品格。构建中医话语体系,需要坚持以中医现实问题为导向,聚焦中医实践发展中涌现出来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尤其要聚焦中医在满足民众健康需求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要有实事求是和自省的态度,不仅要给出令人信服的、经得住质疑和批评的科学阐释,讲清楚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形成的过程以及具有的阶段性特征和规律性特点,而且还能够开出科学解决这些问题的“良方”,讲清楚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需要正视和关注民众对中医的各种思想困惑、价值疑虑问题,正面回应人们对中医的质疑、歪曲、误解和恶意攻击,揭示这些质疑、歪曲、误解和恶意攻击背后的真相和实质,提供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和论证,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化解思想困惑,增强人们对中医的鉴别力,帮助人们学会运用中医理论分析和解决中医现实问题,让广大群众懂中医、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发挥中医话语体系的价值认同和舆论引领的作用。只有既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又能积极回应各种问题,还能提出解决各种问题方案的话语体系,才能激发民众积极探讨的兴趣,才能被社会广泛地接受和认同,才是最具有说服力的话语体系。

2.4 回应中医实践创新,推动中医话语体系创新

实践创新是话语创新的源泉和基础,话语创新是实践创新的概括和升华。实践创新永无止境,话语创新也永不停止。中医话语体系是对中医实践的描述和表达,随着中医实践变化发展,中医话语体系必然不断创新发展,这是话语体系创新发展的基本规律。构建中医话语体系,必须遵循实践创新带动话语创新这一基本规律,走“实践发展-话语创新”的基本路径。新时代,现代医学和高科技日新月异,中医实践也不断创新发展,不断产生新认识、新观点和新方法,中医话语必须保持动态性和开放性,保持与时俱进的基本品性,始终与中医实践保持高度一致,将中医实践发生的新变化和中外中医研究的新成果及时反映到话语建设中来。根据中医实践发展的需要进行自主创造,不断推出中医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不断融入鲜活的时代元素,适时更新和生成新的中医话语,让新的中医话语阐释和引领新时代的中医实践发展;推进中医话语创新,中医经典话语要讲, 时代话语也要讲。经过长期发展,中医形成了一些带有鲜明标识性的表述和范畴, 如“阴阳”“五行”“气”等,这些表述和范畴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发生变化, 需要根据现实状况对其作出时代性的解读,要重新加以阐发, 对原有话语的内涵外延重新界定,提升这些话语表述与时代境遇的契合度。中医概念、术语、理论和方法只有适应中医临床实践时代变化的需要不断创新,才能保持中医话语体系的时代性、先进性和科学性,也只有创新的话语体系才能更有说服力和解释力,才能说服群众、掌握群众。推进中医话语体系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善于发现中医实践问题,将中医实践问题作为话语创新的起点,用新的范畴、命题和理论对中医实践发展中的独特问题作出新的概括、提炼和回答,并及时将它们转变成中医话语的原创性范畴、命题和理论,为全球医学话语格局变革贡献中医智慧。

3 本土化路径:构建中医独立自主的话语体系

中医学既是中国“土生”的医学,也是中国“土长”的医学,既有独特的生长环境,也有独特的发展实践,民族特色鲜明。构建中医话语体系应该走本土化路径,本土化特征应该成为构建中医话语体系的首要意义和第一原则。走套用洋人话语的西化路径,将无法解释中医已经发生、正在发生乃至即将发生的故事,更无法破译中医背后的奥秘,不是建构中医话语体系的正道。走独立自主的本土化路径才是建构中医话语体系的正道。

3.1 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言说中医,展现中医的精气神

中医是中国医学,是一直为中国人健康服务的医学,解决中医问题首先应该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解决言说中医的话语体系问题,必须主要依靠中国人的力量。要以中国人为主体,按照中国话语规则来言说中医,要以有利于中医健康发展为导向,以满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为统摄性要求。在这一统摄性要求之下,具体要求和指向是:坚持中医主位,凸显中医语境,立足中医防病治病实践,以中医防病治病实践为素材,总结好中医防病治病实践的经验。解释好中医发展的内在逻辑,探求中医防病治病的独特智慧,传递中医声音,讲好中医故事,充分展现当代中医的“精气神”,体现话语体系原创性和自主性,提高话语体系的现实解释力和影响力。

3.2 使用中医“自己的眼睛”观察中医,形成中医自己独特的视域

中医可以言说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方方面面,既有问题,也有成绩;既有经验,也有教训;既有优势,也有劣势。面对这些多彩的内容,要用中医“自己的眼睛”观察,不能用戴着有色眼镜的外来西医“眼睛”观察。也就是说,要坚持用中医自己独有的视角和眼光发现、分析和解决中医问题,形成中医自己独特的问题和论域。中西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一个是“形上性”科学体系,一个是 “形下性”科学体系,两者拥有不同的理论体系和概念范畴体系。而“任何一种理论及其内置的核心概念、范畴、观点都内设着一种看问题的视角”[10],西医的概念、范畴、观点和理论内设的看问题的视角对于中医来说是“他者”眼光,其内置的研究范式、价值立场、基本预设、思考逻辑、思维方式等都和中医不同,观察同样的事物和问题,和中医相比,西医关注到的问题视域不同,捕获和挖掘到的信息有很大差异。阐释和言说中医,必须使用中医的本土化概念、范畴、观点和理论,强化中医内部视角,坚持从中国看中医、说中医,发掘整理本土学术资源和优秀文化基因、元素,彰显本民族的精神气质,穿上坚实的中医话语铠甲,还原真实的中医形象。构建中医话语体系,要扭转言必称西方的话语风气,打破“洋教条”和“外来和尚会念经”的偏见,不能用西医的概念、范畴、观点和理论来解读或改造中医。西医话语和中医话语是两种截然不同话语体系,西医话语无法解释具有中华民族特殊性、内生性的中医学,如果强行用西医话语描绘被西医视为“异类”的中医,以纯分析的形式逻辑概念定义作为标准去检验中医,其结果只能是中医形象被任意裁剪,变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中医话语变得失真与褊狭,最终中医将被以非“科学”的名义加以抛弃或改造。

3.3 创造中医自己的学术“火把”照亮中医,引领中医话语体系建设之路

任何学科建设“既是构建学术体系,也是构建话语体系,同时包含了这两方面的工作”[11]。“一个学科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是不可分割的。学术体系是揭示本学科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成体系的理论和知识;话语体系是理论和知识的语词表达,是学术体系的表现形式和语言载体。”[11]可见,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是有机的统一,学术体系是话语体系的根基,构建话语体系,必须有坚实的学术研究做支撑。构建中医话语体系也不例外,必须有坚实的原创性的独立自主的中医学术研究做支撑。然而,新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在科学技术文化背景下,无论是中医学术研究,还是中医话语创新研究,都应避免学术自主性不彰、自我意识淡化、依附性强化等现象,不能被“他者”所俘获,“臣服”于西医理论言说,被现代科学理论逻辑牵着鼻子走,跟随着“西方火把”前行。“如果学术研究无数发展的可能性隐藏在黑暗当中,则概念、理论与典范框架就是一支火把,它引导我们去关注某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但是如果我们全体都只靠一支火把引路,而不自备火把,就永远只能跟着它的光走,永远只看到从它的角度所看出去的景色,以及它所能照到的范围。即便我们自己的样貌,也得依赖拿着火把的人描述给我们听。不但如此,用这支火把找路的人还可能会走错路、迷失方向,或在原点打转,那么跟随在后面的人又如何?”[12]构建中医话语体系,首先必须筑牢中医话语体系的根基——中医学术体系,中医学术研究必须改变对“他者”学术依附性的局面,不仅要有学术自觉,更要有学术自主,必须要有自己的学术定力,学会“用我们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13]中医独特的问题和论域,形成具有自我授权的学术主张和知识体系。新时代开启中医学术创新的新进程,重新审视学术创新的参照系,重新定位学术立场和学术判断,坚定中医文化自信,按照中医的研究范式,将中医原创理念和思维转化为具有学理化内涵的创新性学术成果。而“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14],新的中医学术观点、理论呼唤新的术语来表达,从而推动中医概念、范畴、理论和范式等话语创新和术语革命,提炼和创造一些立足中医经验的标识性话语,打造一些被现代人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实现以中医学术体系创新推动中医话语体系创新。新时代提炼与创生中医话语体系,必须“创造属于自己的学术火把,照亮并引领自己的道路”[10]。

猜你喜欢
逻辑话语学术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画与理
逻辑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中国实践的学术在场
父母的神逻辑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雷人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