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存喜 赵景发 陈海东
自2015年以来,中国短兵在广州健公书院得到了一定的复兴和发展。至今已进行十几次规则研讨会,举办了规模从几十人到近百人不等的短兵观摩交流比赛若干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样,中国短兵在健公书院形成的初具完备的技术体系就有了一定的借鉴价值。又加之在健公书院进行了一定时间的短兵运动的学习和实践,因而对中国短兵有了初步的认识。此次将中国短兵中的十个基本步法的练习内容和训练方式进行介绍并对其实战用法进行说明,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同时希望更多的短兵爱好者能参与短兵运动中来,共同推动短兵运动的发展。
步法是短兵技术中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短兵技术应用的基础。对于步法的重要性,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在《拳经》曾表述为:“脚法轻固,进退得宜。”同样,李小龙也说过:“搏斗是移动的艺术。”还有大家熟悉的穆罕默德·阿里,他在场上的精湛技艺令人叹服,有人形容他的出拳,像蜜蜂刺人一样地犀利,而他的步法,又像飞舞的蝴蝶一样轻盈、灵活。他也获得了自己唯一的一枚奥运会金牌。而他独创的步法,也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蝴蝶步。之所以说它重要,是因为它在配合攻防动作的同时能对敌我双方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控从而创造有利时间和空间。因此,习练者应该严格按照短兵步法中的规范性、整体性、协调性、灵敏性等的技术要点才能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短兵基础步法。
中国短兵包括上步、退步、左移步、右移步、左交叉步、右交叉步、前垫步、后垫步、盖步和插步这十个基本步法。下面对基本步法的具体练习方法进行介绍。在介绍过程中都是以正架进行说明,这点需要注意。
练习基础步法之前都需要有预备动作。预备式的具体练习要求为:首先,练习者呈立正姿势站立,两脚站在直线的两侧,直线宽度约1到2厘米,随之左手持握贴近短兵护手盘下面的兵身位置,使左拳拳心贴紧左侧腰,兵尖朝地面倾斜45度。其次,以锁握式为例,右手大拇指锁扣食指第一指处,并用虎口贴近护手盘,其余三指紧握兵柄,顺势将短兵从腰间抽出完成一个从腰间到头上方再到胸前的弧线动作。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完成的同时也要保证脚步动作的配合完成。脚法具体要求为前脚向前迈步并使脚尖朝向正前方,后脚脚尖向外斜45度并使后脚跟微微抬起,两脚之间的距离大约两脚长,重心在两脚之间,目视前方,并使得短兵与手腕的夹角为135度,剑尖的高度与鼻尖高度一致,后手自然展开。特别注意预备动作中有两种持握短兵的方式:一种是开握式,一种是锁握式。锁握式已经在上文进行说明。开握式要求右手拇指打开并用指尖顶住护手盘,其余四指并拢紧握兵柄。开握式的优势在于更好地进行刺、挑等技法的应用。
基础步法中上步和退步、前垫步和后垫步与盖步和插步都是前后运动路线的步法,左移步和右移步、左交叉步和右交叉步都为左右运动路线的步法。下面对其进行逐一介绍。
前后运动的基本步法包括上步和退步、前垫步和后垫步与盖步和插步这三组动作,上步的具体做法是在预备式的基础上,前脚向前迈一小步的同时,后脚向前蹬地,最后成预备式的动作,重心保持在两腿之间便于下一个动作的进行。退步的具体做法是在预备式的基础上,后脚向后撤一小步的同时,前脚向后蹬地,最后还原成预备姿势。前垫步是在预备式的基础上,后脚向前蹬地向前垫步,同时前脚向前上步,最后成预备动作。后垫步是在预备式的基础上,前脚向后蹬地向后垫步,同时后脚向后退步,最后成预备动作。盖步是在预备式的基础上,后脚蹬地向前脚前方约一脚的位置上步,随之后脚向前上步,最后成预备动作。插步是在预备式的基础上,前脚蹬地向后脚后方约一脚的位置退步,随之前脚向后退步,最后成预备动作。
左右运动的基本步法包括左移步和右移步、左交叉步和右交叉步这两组动作,下面对其逐一介绍。左移步是在预备式的基础上,后脚向左平移一小步的同时,前脚随之向左,重心保持在两脚之间,最后成预备姿势。右移步是在预备式的基础上,前脚向右平移一小步的同时,后脚随之向右,重心保持在两脚之间,最后成预备姿势。左交叉步是在预备式的基础上,前脚向左交叉的同时,后脚随之向左,重心保持在两脚之间,最后成预备姿势。右交叉步是在预备式的基础上,后脚向右交叉的同时,后脚随之向右,重心保持在两脚之间,最后成预备姿势。
短兵基本步法基本都是一前一后、一左一右的运动路线。这些基本步法的掌握需要通过科学与合理的训练方法来实现。对于短兵基本步法的训练,笔者深受马廉祯教授在讲述通备十二打手训练过程中四个阶段的影响。这四个阶段是规范、效率、节奏、风格。短兵基本步法训练对此可以借鉴。总体来说短兵基本步法训练应该遵循动作的准确规范、到流畅通顺再到最后节奏明晰化。首先,要重视短兵基本步法的规范性。练习者需要按照短兵基本步法的要领进行学习,逐步使动作规范化。其次,要在规范的基础上使动作变得流畅通顺。最后,要形成强烈的节奏感。这种节奏感是通过短兵实战的方式建立起来的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
科学、高效的训练方法对于短兵基本步法的练习是尤为重要的。马贤达老师认为步法技能,尤以两腿、两足和踝腕关系紧密相关,可以通过跳绳、短距离跑、负重半深蹲的训练手段使短兵步法得到提升。通过跳绳可以有效增加两脚和踝腕的力量和灵活性。一般将时间控制到10到20分钟就可以有效提升耐力,一般进行三到四组,每组三分钟200次的跳绳训练可以有效提升两腿、两足和踝腕的速度、力量以及灵活性。短距离跑是提升两腿速度和力量的有效手段,但是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充分热身并选择相对平整和柔软的场地进行,以防膝盖损伤。负重半深蹲的具体练习,要求身体直立,挺胸收腹,颈后或胸上负杠铃做,可做各种角度的下蹲或半蹲起立练习,也可采用各种站距的蹲起练习,共做5至8次。这将更好地提升腿部力量。当然,随着训练技术和水平的不断提升,出现了更为科学高效的方法提升两腿、两足和踝腕的力量、速度及灵活等基本要求。软梯训练是一种更为高效提升腿部速度、耐力、灵活、协调的方法。根据采用软梯训练进行实验,对照组均采用传统灵敏素质和步法移动的训练方法进行实验。实验组步法移动测试结果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对于灵敏素质和步法移动能力较差的青少年儿童,软梯训练和传统的灵敏素质和步法移动训练方法都能起到显著的训练效果。又比如针对基本步法的核心训练,训练的重点肌群力量和本体感受能力,使运动员所具备的环节力量得到有效整合,从而为专项技术动作水平的提高和改进神经肌肉系统的功能提供最大化的支持。先进、科学的方法需要尝试来为短兵基本步法训练服务,这是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
总之,短兵基本步法需要通过合理、高效的训练方式进行巩固和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既要继承先贤留下的实用、高效的训练方式,同时也要吸收现代体育中的科学训练方式。在此过程中,不断借鉴和吸收其他体育项目的训练方式。比如击剑的步法训练、欧洲剑的使用方法等等,最终吸收各家之长,融通兼备,从而更好地推动短兵运动的发展。
一方面,要通过步法来创造适合实战过程中的距离。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安全距离、警戒距离和危险距离三种。当双方兵尖距离大于30厘米就是安全距离,此时可以放松,适当进行休整。双方兵尖距离等于30厘米就是警戒距离,这时可攻可守。当双方兵尖距离小于30厘米就是危险距离,因为危险距离可以选择进攻也可以选择防守,因此应该保持高度紧张的状态。通过把控短兵距离感可以合理分配体能,调控节奏,制造时机,从而使距离在短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向前、向后、向左和向右的步法的移动获得对抗的主动权。在实战中想获得进攻的主动权就需要充分地利用步法的移动。一般可以认为是直接进攻和间接进攻。向前的步法可以用于直接进攻,在实战中抓住时机后往往可以达到后发先制的技击效果,这种效果的实现需要步法的快速、敏捷。关于间接进攻,李小龙先生提出渐进间接进攻,第一个动作(佯攻)要长且深,从而诱使对方闪避。第二个动作要迅速果断,也就是先长后短。这对前进步法的速度和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马明达教授在讲授短兵中强调“闪进”。这在间接进攻中表现为躲闪再进攻,躲闪再进攻是一种主动的反攻方式。进攻方可以通过向左、向右或者向后的躲闪再进行进攻。间接进攻的“闪”是通过不和对方之间发生正面冲突,而是闪身后直接组织进攻。它通过向左或向右的躲闪再往前进攻达到闪惊巧取的效果,也可以通过向后的躲闪达到诱敌深入的效果。
总之,短兵基本步法在实战中的作用主要在于配合攻防动作的同时能对敌我双方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控从而创造有利时间和空间。在充分掌握短兵基本步法后需要通过实战来检验基本步法的应用。在实战的过程中要重视基本步法在控制距离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好步法为自己把握主动权创造时机,从而获得对抗中的优势和乐趣。
中国短兵运动的基本步法是短兵技术中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练习者需要将基本步法作为基础的内容进行反复练习和琢磨,才能逐步深入掌握短兵基本步法的妙用。
首先,短兵中十个基本步法需要经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才能更好地掌握将动作规范、顺畅和高效的技术要点。其中,规范性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它的作用就是整个动作发挥的框架,只有建立起稳固、扎实的框架才能更好地使动作变得顺畅、高效。
其次,要注意短兵步法中对两腿、两足和踝腕的专项训练的重视,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地吸收和学习才能为短兵步法提供更为高效、科学的训练方法。
最后,要通过实战来检验短兵基本动作的作用。通过实战会逐渐体悟到每个基本步法使用的时机和方法,这些经过实战检验的理论将又形成新的理论,如此循环往复,形成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这样一个螺旋式的上升和发展过程。如此,才会更好推动短兵运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