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研究

2021-11-28 08:28张莲
教育界·上旬 2021年10期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教学教学策略

张莲

【摘要】音乐是一门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种体现和象征。在现代社会,音乐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对音乐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新课程改革下的音乐教学要求教师尊重不同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最终目标,将具有时代感和特色的音乐元素融入教学中。本文研究了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教学;教学策略

课程教学是基础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主要体现。为了保障教育质量,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分析自己的教学模式是否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否让学生获得体验和感悟。初中音乐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教师应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传统音乐教学进行改革和优化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客观需要,也是不断改进教学体系的迫切要求,更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基础和前提。

一、教学有效性的核心理念

(一)核心内涵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符合时代发展和个体价值建构的要求下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其核心理念的研究工作一直稳定开展,且在当今时代下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判定依据,即教学效益是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判定依据的,而不是单纯地以学习成绩进行评估。从音乐学科的要求来看,学生如果能够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感悟到音乐文化的意境与深刻内涵,并从中获得情感满足,引发共鸣,就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循序渐进地掌握音乐知识。

(二)评估标准

在对教学有效性进行评价的环节中,我们应将教学重点放在质量规划层面,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否抓住教学重点,学生能否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这样一来,学生也可以主次分明地掌握相关知识,并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合理拓展,深刻记忆需要学习的知识。

(三)关注点

教学有效性主要关注的是教学目标和教学意图,按照教学活动的规划将教学划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估阶段。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工作方式进行了考核和评估,将教师的反思意识正式纳入了考核标准中,即教师需要不断地总结、反思,如此才可以在教学环节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用更加精简的语言突出教学内容,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二、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要求

(一)重视学生在生活中的审美情感培养

音乐教育是美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实现初中音乐教学目标,教师就要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音乐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好的曲子总会融入很多生活元素,并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无论传统音乐还是现代音乐,音乐的本质内涵不会发生改变。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意识是音乐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具体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音乐学习与生活中的音乐现象结合起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并让音乐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艺术化体验。例如,音乐教学可以融入音乐历史、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等,让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了解不同地区的不同音乐风格,逐渐感悟身边的音乐,主动探索并发现身边的音樂气息,培养艺术鉴赏能力。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音乐感悟能力

现代音乐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在教学某些著名曲目时,教师并不需要直接将其播放给学生欣赏,可以让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自主思考,在脑海中形成对意境的分析。然后,教师再通过对作者、曲目资料的分析,融合音乐与文字,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音乐感悟能力,使其对作品形成全方位的认知[1]。教师还可以在音乐教学后,让学生围绕作品谈一谈自己的“感悟”,这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也是很有利的。

(三)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音乐课程教学应注重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提升,将各方面的知识融入其中。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欧美览胜”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在拓展介绍相关文化内容,并把握基础训练和拓展训练的比例,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其对音乐形成正确感悟。对于初中生来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让他们掌握实际技巧更重要。如何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四)让学生具有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指的是学生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项任务,是个人能力和自信心在活动中的体现。相关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和教学有效性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学生会通过目标设置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估,当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某些事情时,就会给自己设置一个更高层次的挑战性目标。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这样的目标,将达到某个阶段或某个层次作为基本要求,以让学生在音乐课上积极表现自我,对教师的教学给予良好回应,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方法

(一)注重教学设计的创新与优化

虽然教学设计与常规意义上的备课有些类似,但两者在内容选择与规划上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教学设计是对教学实施的整体性思考,尤其是音乐课堂教学活动要能够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在这方面,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创新显然成了关键。初中音乐教学内容一般来源于教材和其他途径,包括教科书和一些课外音像资料。《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强调了“情感”与“价值观”的重要性,将其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音乐课程的核心在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并贴近学生的生活[2]。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作品如果能够打动听者的心灵,就能让听者真正感受到音乐的美感。

例如,初中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和九年级下册《拉德茨基进行曲》都是军乐进行曲,但分别表现了中国和奥地利的文化风格。教师引导学生对此类同题材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既能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拓展和延伸,又可以增强学生对作品本身的感悟,加深学生对作品蕴含的音乐文化的了解。现阶段的音乐教材中并没有过多地涉及流行歌曲和相关的文化元素,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需求合理丰富教学内容,以提升学生的音乐兴趣、音乐感知能力、音乐鉴赏能力、音乐创造能力等[3]。

(二)教学实施环节的综合规划

教学实施环节的首要工作就是做好内容的引导和介绍。有效的教学导入环节可以让学生快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状态,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音乐,并体会音乐背后的文化。初中生对音乐作品的了解程度并不高,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介绍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感情变化等,建立音乐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感悟音乐的同时感悟生活。例如,在“欧美览胜”中,除对音乐文化元素的分析,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和外国民谣进行比较,使其从中感悟到不同地区的音乐文化特色及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实现音乐和生活之间的有机结合。教师也可以提问学生,让学生谈谈对音乐文化的理解,进而对学习内容有更加深刻的印象[4]。

(三)注重音乐教学评价

音乐教师应对学生个体差异有正确认识。例如,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的乐感非常好,有些学生对乐理知识掌握得熟练,有些学生则具有较强的创作能力。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点评估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鼓励式评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鼓励和关心。无论简单的肢体动作还是语言表情,都能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教师应将自评、他评和互评三种方式进行结合,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评价。此外,教师应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悟到成功的喜悦。

初中音乐教师应深入分析音乐教学现状,了解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结合音乐教学实践,探索并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熊飞.“四性合一”原则在乡镇初中音乐教学的应用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22):89-90.

张雅琼.热爱 体验 鉴赏:浅议初中音乐教学的创新[J].考试周刊, 2016(A3):173.

周亮.基于“人文底蕴”的初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实施[J].新课程(中学版),2019(04):199.

张本秀.“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教学策略:以初中音乐为例[J].教育艺术,2016(06):59.

猜你喜欢
初中音乐音乐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