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莹
摘 要: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是学生奠定学科基础的重要阶段。从整体上来看,初中地理学科的内容多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重视对地理学习方法的引导,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总结以及复习状况。思维导图具有信息整合的作用,能够适应于初中地理教学的需求。教师需对思维导图进行充分研究,结合初中地理学习的特点,以及具体地理知识内容,引导学生应用导图完成知识内容的整合与复习。基于此,本文对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思维导图;应用研究
在人教版的初中地理教科书中,课程内容丰富,包括基础的自然地理知识、以及中外人文地理知识。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学生需要完成大量的知识记忆。实际上,地理学科的学科界限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在较长的一段时间中学界对于地理学的科学学科性质都在进行探讨。这说明地理学科同时具有人文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特点,学生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掌握知识的联系与规律。借助于思维导图的方式,学生能够将大量的地理知识进行整合,这种行为有助于学生发现地理知识中存在的规律性联系,强化学生印象,促进记忆与理解的同步进行,奠定良好的地理学科学习基础。
一、思维导图的基本状况与特点
(一)思维导图的基本状况
思维导图是一种常见的思维图形工具,应用的过程较为简单,能够适应于对不同思维内容的整理与呈现。思维导图中需要同时应用图案的信息以及文字信息,根据个人的思维认识区划信息之间的层级,并且展示关键信息与中心信息。如,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将关键信息与中心信息应用醒目的色彩进行标识。思维导图的应用有助于激发起人脑的机能,人的左脑主要从事逻辑思维,右脑则从事形象思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文字信息以及各类的描述性概念都需要左脑的处理,右脑则有可能处于一种暂时停滞的状态。通过应用思维导图,能够促进左右脑思维的平衡性,帮助学生在形象思维以及逻辑思维的双重引导下理解地理知识、记忆知识。
(二)思维导图的特点
思维导图有着鲜明的特点。包括清晰性、美观性以及发散性,能够适应于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
首先,是清晰性。思维导图的内容呈现,是根据学生思维中的认知整合而成的,在思考思维导图绘制并完成绘制的过程,学生就对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了深度的思考,因此内容的呈现层次清晰。其次,思维导图具有美观性,思维导图可以应用不同的图案、线条、色彩等完成绘制。这就是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需求,选择思维导图的图案信息以及色彩搭配方式,从学生个人审美的角度来说,思维导图具有美观性。另外,思维导图还具有发散性的特点。发散性思维实际上也属于一种个性化的思维,学生可以将自己独有的思维方式、认识与经历展示在思维导图当中;教师与学生在观看、理解他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能够获得认识启发,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地理问题[1]。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整合地理知识,强化知识间的联系性
初中地理的学习范围广,学生需要完成记忆的知识量大。通过制作出地理知識思维导图,学生能够整合地理知识,认识到不同地理知识之间存在的联系性,达成对于地理知识的深度理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认识思维导图的整合功能,结合不同的地理知识点以及不同章节的知识结构,进行知识整合的展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思维内部能够形成一个地理知识的网络,建立起知识链接,实现理解性的知识记忆。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绘制图画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在绘制地理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保持高度的思想专注度。同时,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选择自己喜爱的形象、色彩以及线条,导图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应用思维导图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思考中能够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同时在导图整合性功能的帮助下,记忆地理知识的难度也会有所降低[2]。
(三)提升地理教学的综合效率
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面广,在导学阶段、课堂教学阶段以及学生的复习阶段,教师都可以通过地理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讲解,也可以要求学生应用地理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复习。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地理教学的综合效率将会得到有效地提升。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思维导图主要在教师教学引导以及学生知识整合中应用,教师展示的思维导图与学生完成的思维导图可以具有合理差异,这种差异可以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一)在预习的阶段应用思维导图
初中阶段是学生接触地理学科的初期阶段,在较长的一段时间中学生对于地理知识都缺乏系统性的认识,教师需结合学生的状况进行预习引导。首先,在预习阶段教师可以制作微课视频,展示关键知识点、趣味知识点的思维导图,并且要求学生完成学习计划的思维导图。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了解到具体的学习内容,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预习状况、趣味爱好,制订出相应学习计划思维导图。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二章《河流》一课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对于区域中的河流分布状况较为感兴趣,可以结合自我兴趣制定思维导图规划。为了确保学生预习的效果,微课中需要要求学生完成数个思维导图,作为预习作业提交给教师。这就包括重点知识思维导图、趣味知识思维导图以及学习计划思维导图,其中知识性的思维导图可以模仿教师给出的思维导图范例进行绘制,学习计划思维导图则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制定。
在学习内容较为简单或者学生已经掌握一定方法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完成自主预习。同样,在自主预习中也需要借助于思维导图整合学习成果。如,学生在阅读课本之后,需要按照自己的理解以及自我思考,整理出预习思维导图,将课本的条目、重点知识进行展示,并且标注自己的思考认识、联想知识等。例如,在八年级下册的区域地理知识学习中,学生就可以完成自主的预习,结合自己的认识整合区域地理知识。在学习与家乡有关的地理知识时,学生的生活认识将会发挥作用,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预习思维导图,可以了解其联想的内容以及地理知识量,可以根据于此选择教学拓展内容[3]。
(二)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
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同样可以应用思维导图展示知识,并且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整合。
首先,教师需要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初中地理的学习内容较多,学生需要根据教师的板书以及课件等记录笔记。然而,口述教学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课堂中完成的板书通常会存在问题,如结构不完整、内容杂乱等,这对于学生的知识理解会有所影响,笔记的实用性也会受到影响。为此,教师需要结合自己的教学习惯,应用板书或者课件的形式,展示简要的课程内容思维导图,对课程的内容进行层次清晰、主次分明的展示。这种简要的结构信息,不会给学生记录笔记帶来压力,同时也能够保证笔记内容的清晰与合理。在课程思维导图的总结完成之后,教师需要审视其中的问题,确保思维导图的完整性。
其次,在解答地理问题的课堂练习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绘制出答案的思维导图。地理课程的知识点较为杂乱,在教学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教师可引导学生应用课本中的相关知识,整合出一个知识思维导图,结合自己整理的内容回答地理问题。也可以直接根据自我的思考,以问题为核心整理出答案思维导图。为了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的形式,结合自己整理完成的思维导图进行问题的回答。
另外,在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同样可以应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需要认识到,思维导图的应用范围广,不仅能够适用于具体的知识内容分析,也可以适用于答题思路、答题方法的分析,教师需灵活掌握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引导[4]。
(三)在复习中应用思维导图
在学生复习阶段,教师需结合学生的需求要求学生完成自主复习,或者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复习。教师的引导复习与预习相似,仍旧是以微课的形式为主进行引导。
首先,复习中需要应用思维导图整理地理知识点。在课程的阶段性复习中,地理知识点回顾与分析具有重要作用,教师需要标识出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要求学生应用思维导图解读知识点,达成复习的目的。例如,在《中国的自然资源》这一章节的学习中,教师需要要求学生应用思维导图,分别展示“自然资源”“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几个关键的概念。可结合课本中的内容进行构建思维导图,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理解构建思维导图。
其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应用思维导图构建地理知识结构体系。地理知识结构体系的涵盖范围较广,在学期复习中以及总复习中,教师都可以要求学生整理知识体系。需要要求学生应用美术纸等面积较大的纸张,完成结构思维导图。
另外,复习中还需要应用思维导图找出学习问题。例如,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制作的结构思维导图,对具体的概念以及细节性内容进行讲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找出知识掌握中的漏洞,为了确保结构导图具有查漏补缺的功能,需保持结构导图的简洁性[5]。
在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思维导图的应用。思维导图具有整合知识的功能,也能够展示出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同时,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将被动地学习转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能力,而且对学生的思维模式也进行了有效培养,提升了初中地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需结合具体的教学阶段,选择思维导图的应用引导方式。
参考文献:
[1]郑序涯.初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J].华夏教师,2020(11):96.
[2]沈强.论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提高思维导图的应用[J].才智,2020(08):153.
[3]秦玉强.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03):78-79.
[4]孔桂飞.“画”出地理好成绩——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亚太教育,2016(23):125-126.
[5]张婧婧,孙明霞.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复习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地理教学,2015(20):40-4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