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玉华 王玉鹏 翁丽媛
摘 要: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延续了中华民族最纯正的精神血脉,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和鲜活教材。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核心精神和重要动力,也是新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充分发挥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让红色资源成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和鲜活素材,对于丰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具有超越时空的強大吸引力和感染力。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33-0165-04
Abstract: Red cultural resources contain the most fundamental spiritual gene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continue the purest spiritual blood of the Chinese nation. It is a high-quality educational resource and fresh teaching material for patriotism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atriotism is the core spirit and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and a nation, and it is also the key cont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n the new era. In patriotism education, we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local red cultural resources, and make red resources into vivid teaching materials and fresh materials for the study and education of Party history. These have strong appeal and appeal beyond time and space for enriching the content of patriotism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novating the ways and means of patriotism education, and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patriotism education.
Keywords: red cultural resources; patriotism education; integration path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史学习,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学习党史的重要性,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新时代的历史使命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机遇。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对新时代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作出战略擘画、进行了全面部署[2]。因此,新时代背景下,用好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各类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红色资源,创新党史学习教育的方式方法,增强党史学习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对处在“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群体,给予精心地引导和栽培,对推动大学生继承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青岛红色文化资源概述
红色文化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及其载体总和,包括“人、物、事、魂”等四个方面,以物质化形态和非物质化形态呈现。它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又结合时代要求不断创新发展,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代表,具有资政、兴党、育人、强军等重要的时代价值,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资源。
青岛昔称胶澳,位于山东半岛西南部的胶州湾畔,前傍黄海,后依崂山,上顾京津,下趋淞沪,是中国北方的重要门户。青岛背山面海,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怀抱于青岛的胶州湾港阔水深,常年不冻,是个天然良港,在军事、经济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而青岛的历史也恰如大海般波涛汹涌、跌宕起伏,有被侵占之屈辱、有回归之振奋、有斗争之艰苦卓绝。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青岛地区的革命活动也进入了新的阶段。1923年8月,青岛第一个党的组织——中共青岛组成立,一批批共产党人在青岛这片热土上,为了人民的利益与民族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在青岛传播革命火种、宣传马克思主义,使革命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一)分布广泛、类型丰富的红色物质文化资源
红色物质文化资源是指以物质形态呈现的红色文化。青岛是全国最早建党的地区之一,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和传统,拥有分布广泛、类型丰富的红色物质文化资源,包括革命遗址、遗迹、旧址、故居、纪念馆、博物馆及烈士园林等等。据统计,目前,青岛市爱国主义教育、党史教育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共有68处,包括国家级基地1处,省级基地14处,市级基地32处,县区级基地21处。其中,坐落于青岛市市北区的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记载了1923年8月青岛第一个党组织成立以来艰苦卓绝的革命历史和辉煌历程,是山东省、青岛市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员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位于市南区的青岛革命烈士纪念馆,收录了17120位烈士的英名,展示了王尽美、邓恩铭、杨明斋等143位烈士的事迹图片及113件珍贵遗物,是山东省、青岛市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位于青岛市莱阳路的青岛海军博物馆,是全国唯一的一座全面反映中国海军发展的军事博物馆,全国首批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一级博物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这些遗址遗迹构成了覆盖全市的四级教育基地网络布局,是革命先烈忠贞的爱国热情和坚定的革命信念的原始写照,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崇高理想和道德追求,为驻青高校开展大学生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优质的资源。
(二)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
红色非物质文化资源包括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通常是指以红色文学、红色艺术、红色歌曲等形式呈现出的精神财富,包括政治信仰、理论知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等精神形态资源,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女排精神等等。青岛市委组织部、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摄制党史文献片《王尽美》《邓恩铭》《李慰农》等,利用重要历史文献、档案、历史当事人的回忆,通过记实的手法,讲述了他们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山东党组织的早期组织者、领导者,青岛党团组织的创建者、领导者、先驱者,在青岛播撒革命火种,领导工人运动,为青岛早期革命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光辉形象;《1979-邓小平在青岛》文献片及图片展,用200多幅历史照片、十余万文字,集中再现了历史瞬间和伟人风采。大型现代吕剧《刘谦初》,用艺术手法完美再现刘谦初的崇高信仰和人格魅力。这些红色文艺精品,重现了革命战争的场景,塑造了一大批典型红色形象,让红色人物、红色事件、红色文物等红色经典穿越时空再现荧屏,具有超强的感染力、冲击力和震撼力,使大学生更直观、形象、生动地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和熏陶,成为激励大学生追求理想和信仰的动力与源泉。
综上,青岛的红色文化资源,无论在时间跨度还是空间维度上、数量还是质量上、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具有独特优势,在山东省红色资源宝库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我们弥足珍贵的巨大精神财富。以青岛红色文化资源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青岛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驻青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分析
高校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也是红色文化资源走进大学生思想认知的起点。为深入调研青岛红色文化资源在驻青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充分发挥青岛红色文化资源思政育人的作用,本次调查选取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五所高校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涵盖工科、理科、文科、医学、农学、艺术类本科生和研究生,采取网络调查问卷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抽样调查,共回收1700份网络问卷,有效问卷1686份,有效率为99.18%。调查对象学科、专业、年级、地域涉及面广,调研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驻青高校大学生对青岛红色文化资源的认知
度不够
在驻青高校大学生“对青岛红色文化资源的了解程度”的相关调查中,38.65%的大学生表示“比较了解”,46.94%的大学生表示“不太了解”,还有3.00%的大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当被问及“您对青岛红色文化景点的分布区域了解吗?”时,33.29%的大学生表示“比较了解”,48.65%的大学生表示“不太了解”,还有4.65%的大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可见,驻青高校大学生对青岛红色文化资源的了解程度并不是很高,参与度、融入度尚需加强。
(二)驻青高校大学生对青岛红色文化资源的认同
度较高
驻青高校大学生对青岛红色文化资源的认同程度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青岛红色文化资源与爱国主义教育的融合应用效果。在关于“对青岛红色文化资源是否感兴趣”的调查中,63.53%的大学生表示“很感兴趣”,只有2.41%的大学生表示“不感兴趣”,一定程度上说明绝大多数同学是期待了解青岛红色文化资源的,这也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有利的主观条件。在大学生对青岛红色文化资源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关系统计中,95.18%的大学生认为“两者统一,不可分割”,有85.41%的大学生认可青岛红色文化资源对于爱国主义教育有积极作用,并表示会主动将其作为加强自身爱国主义教育的选择。由此可知,驻青高校大学生对青岛红色文化资源的认同度是较高的,也表达出期望学校开展红色文化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意愿和诉求。
(三)驻青高校对青岛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度不足
高校对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视度、利用度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对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认知度、认可度,进而影响到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通过对驻青高校课堂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情况的调研了解到,26.35%思政教师“经常会”、69.00%的思政教师“有时会”结合青岛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教学,但有4.65%的思政教师“从未结合”青岛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教学。在学校红色文化教育氛围的调查中,分别有36.18%、44.06%、17.35%的大学生反映红色文化氛围“非常浓厚”“比较浓厚”“氛围一般”,甚至有2.41%的大学生反映“基本没有”红色文化氛围。关于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形式,驻青高校多采取举办红歌比赛、红色讲座、红色征文活动、红色电影展播、红色故事宣讲、红色遗址参观等,但开设红色网站的比例较少,仅为17.47%。对于高校组织红色文化实践活动的调查中,24.06%和57.47%的大学生分别选择学校“经常组织参观”和“有时组织参观”红色景点,另有18.47%的大学生表示学校“从未组织参观”红色景点。可见,青岛红色文化资源与相关教学活动融入度不高、校园红色文化教育氛围不浓、红色文化教育途径和方式比较传统,网络和实践阵地的教育价值有待深入开发。
三、青岛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驻青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研究
(一)强化教育引导,发挥课堂育人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课堂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调研中,8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了解红色文化资源最有效的途径是开设红色文化相关课程。因此,利用本土红色文化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是助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第一,高校应积极挖掘、提炼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增设与红色文化相关的线上线下课程,构建红色文化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选修课三位一体的网状教学体系,扩大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第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深入挖掘青岛地区的革命遗址、革命先烈、英雄人物等紅色文化资源,找准结合点,将其有针对性、选择性地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改变“填鸭式”“说教式”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互动式教学、研讨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效果,推动红色文化资源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第三,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特色,合理嵌入红色文化育人要素,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工匠精神等内容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坚持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有机融合,实现各类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同频共振、同向同行,推动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二)搭建实践平台,发挥实践育人作用
课堂教学是小课堂,实践活动是大课堂。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做好小课堂的理论讲授,守好主阵地,更需要组织开展好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发挥实践育人作用。因此,高校在运用青岛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拓展校外实践基地。驻青高校要依托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青岛革命烈士纪念馆、青岛海军博物馆等本土红色资源,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学实习基地等,将其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组织开展好寒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使大学生通过参观学习、亲身体验去感知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精神魅力,将红色精神、红色基因内化为行为习惯,厚植家国情怀,外化为爱国之行,达到知行合一,将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设立校内教育基地。驻青高校可以在校内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场所,以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图片展、革命英雄红色事迹宣传展等形式,组织开展常态化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从而将爱国主义教育落到细处。
(三)打造红色校园,发挥环境育人作用
营造优质的校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熏陶,对改善高校育人环境,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应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青岛红色文化资源为素材,挖掘革命文化的育人内涵,积极探索其与校园文化的结合点,将其融入到高校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之中,构建以红色精神为主题的红色校园文化,润物细无声地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在校园中建设“名人长廊”,塑立革命历史人物、先进人物、历史伟人等人物雕像,宣传他们的英雄事迹,引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新风尚;同时,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的红色校园文化活动,例如,发挥高校共青团的组织作用,利用中华民族传统节庆日、重大历史事件、国家公祭仪式等,开展“红色艺术进校园”“红歌大赛”“红色电影展播”等愛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增强对伟大祖国的情感认同。
(四)挖掘先进典型,发挥榜样引领作用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宣传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宣传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涌现出的英雄烈士和模范人物,宣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和身边好人,宣传具有爱国情怀的地方先贤、知名人物,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鼓舞人。因此,驻青高校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伟大实践为基础素材,同时突出时代性,要充分挖掘本土英雄人物、先进典型事迹,将其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通过邀请当地老红军、老战士、革命烈属、抗“疫”先进人物代表等,开展“红色故事汇”宣讲会、报告会,用榜样的思想力量和人格魅力感召人、鼓舞人、塑造人,引导大学生以英模和先进人物为榜样,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自觉将爱国之情转化为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3]。
(五)占领网络阵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青年。因此,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教育对象在哪里、工作阵地就延伸到哪里”的思路,与时代同步,与学生同行,拓宽思政教育渠道,推动“线上线下”互通互享,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网络思政格局,建立爱国主义教育类“红色网站”,筑牢网络育人阵地。一是要进行内容上的创新,结合社会时政要事,挖掘青岛当地涌现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作为爱国主义育人素材,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叙事性和说理性,触发学生的情感认同和思想共鸣;二是要进行形式上的创新,结合网络“碎片化时代”大学生群体行为偏好,采取图、文、影、音相结合的形式,打造寓教于乐、寓教于“微”的教育模式,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亲和力和吸引力,让爱国主义教育充盈网络空间。同时,加强网络阵地监控与管理,设立网络舆情监控中心,增强学生主体性、参与性,及时制止虚假信息传播,积极传递网络正能量,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4]。红色文化是青岛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不断继承、创新、弘扬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加强对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挖掘与运用,充分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探索实践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融合路径,教育引导大学生不断从红色文化资源中汲取营养,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勇担时代重任,把爱国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扎实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N].人民日报,2014-12-16(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12):8-13.
[3]王易.《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理论创新与路径优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7):57-63.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治(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