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汶励
(江苏省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无锡 214145)
当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无论是哪个行业都需要人才,因此中等职业教育显得越来愈重要,需要加大在中等职业教育上的投入,培养出大批中等职业教育人才。中等职业技术型人才在某一领域具有专业特长,但是很多人才只是具有技术,综合素质并不高,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因此就业率并不高,稳定性也不好,这并不利于人才发展和公司发展。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提高职业学生综合素质,加大职业教育改革力度。
现代企业更注重的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核心竞争力中,员工的责任心、道德水平作为最重要的因素往往受到企业领导的另眼相看,根据相关机构的调查研究,现代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排在选人标准的前三位是工作态度、团结精神和敬业精神,而专业素养及技能则排在后面,从这就可以看出,学生的德育水平关系到其能否在就业中拔得头筹,而越是知名的大企业,越看中学生的道德修养,所以,德育课教学作为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一环,是高职生德育的培养的唯一途径,尤其是随着现代诚信社会建设,任何一个人的社会信用都将在其未来发展道路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职生在未来的就业中,面对形形色色的大企业,其德育水平定会在就业竞争中凸显,因而高职德育教学势必要在未来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每一个人都承受着多元文化的冲击,但高职生由于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初期,因而容易受到外来不良因素的影响,守不住道德底线,对于这部分高职生,如果加强对其进行德育教育,完全可以将其挽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对于高职生而言,这个过程需要高职德育课教学的支撑,让高职德育课教学充分发挥其作用,培养高职生良好的道德品行,提升其道德素养,让其充满社会责任感,对自己的认知更加准确,也能更透彻的了解社会。
作为高职教育,招收的生源一般是初中毕业的学生,年龄偏低,教育程度也较低,因而综合素质较差,尤其是上高职教育的学生,多数是在初中时就排名比较靠后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初中时期就处于被排斥的边缘,道德水平受到外界干扰,时常变成社会闲散人员,有一部分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因而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加强德育教育,能够将其拉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变成国家建设的后备军。
在当今社会,人的综合素养更加全面,社会需要的也是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德育培养在培养综合型人才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十分积极的意义,有助于全面提升高职生的德、智、体等多个方面,尤其是由于德育课内容涉及面比较广泛,涉及到工作、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且由于德育课传递的更多是精神和理念,学生在学习德育课的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的不断前进,不断提升自我,最终变成合格的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
(一)高职生在初中时就是学习较差的学生,更谈不上学习习惯,甚至有些学生具有十分强烈的社会气息和不良习气,在课堂上很难集中注意力,缺少纪律意识,尤其是其内心,由于成绩较差,经常感觉低人一等,存在自卑情绪,对学习充满了疑惑,更认识不到学习能改变自己未来的现实。有些高职生在学习方面没有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率较低、学习成绩不高,容易造成挫败感。而还有些高职生在校上学基本上是得过且过,本着混日子的心里,生活和学习态度消极,缺乏持之以恒的韧劲,生理上更是处于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对社会的不良现象缺少正确的判断,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教学难度十分巨大。
(二)德育课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其教学效果相对不太理想,尤其是德育课往往是主科课程的辅助课程,学生的重视程度也较差。有些德育课老师本身对德育课教学也有一定的厌烦情绪,缺少德育课教学的兴趣,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能力和水平都满足不了德育课教学的需求。同时德育课程也作为一种理论课程,虽然在上课的时候会引入一些实例,但是一旦涉及到理论知识学生听着便要昏昏欲睡,没有在思想上重视起来。
(三)在高职学校,往往没有专职的德育课教师,有些德育课教学有班主任兼职担任,教师精力不得不放在主要课程上,对德育课投入的精力不足,尤其是对于德育课教学培训的不重视,导致德育课教学水平停滞不前,学生吸收德育精神效果较差。
(四)现在高职学校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等家人会尽其力为其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学生接受了更好的物质教育,但是因为父母工作繁忙等原因,对其精神教育较少,同时缺乏生活的磨难和独自解决困难的勇气,当遇到困难时不知所措,最终只能逃避。在应试教育的今天,家长过分关注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德育教育,这些对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
(一)赏识学生,表扬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本身学习成绩较差,在学校很少受到老师的表扬,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期望得到肯定,得到鼓励,但是在初中时由于老师们把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放在了成绩优异的学生身上,导致高职生渐渐沦为边缘人,但是在高职学校,大家水平相当,如果这时多关注高职学生,鼓励其每一点滴的进步,对于高职生的信心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提升,可以在高职生成绩进步时,进行相当的语言鼓励,可以在学生做了一件好事时,给予其奖状激励,这些看到学生点滴进步并予以肯定的小行为,都会极大的提升高职生的德育素养,当然,高职生也会经常犯错,在学生犯错时,也应该分情况看待,不要一味的指责批评,已鼓励改正为主要的德育教学方式,让学生内心产生学习德育课的好感,积极地融入到德育课堂上来。
(二)积极面对每一名学生和每一堂课
学生的素质不高是客观事实,如果我们消极面对学生,他们的表现只能更差,我们的德育课教学也会困难重重。所以,积极面对每一位学生,许多问题会在无形中化解。而且学生深受教师影响,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的积极就会带动学生的积极,教师对学生积极,学生就会对教师积极。然而在教学工作中,有些德育课教师对教学缺乏热情,教学过程不吸引人,学生不喜欢上课,教师的消极状态必然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他们会变得更加消极。因此,教师要调整好自身状态,积极面对每一名学生和每一堂课,用心对待教学工作,应该始终坚信积极的行动必然会有积极的结果。
(三)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内容的实效性
在高职教育中开展德育教育,由于高职生普遍学习和理解能力较差,因而单纯的在课堂上讲解德育教学内容,学生接受的信息有限,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尤其是在当今网络信息媒体飞速发展,学生们收到多方面的信息,其中不乏不良信息,让德育课的理论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而,在德语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该结合当今实际,联系热点新闻,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可性,另一方面教师在教授德育课的过程中,应该以案例为主,案例可以多以视频信息的形式展示,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感受到德育教学的乐趣,让学生感受德育教学在现实生活中对真实情况的效果,提升德育教学的实用性。
(四)学校和教师同时注重德育教学
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德育教学工作,通过一系列政策鼓励教师学习德育理论,可以安排一些讲座、线上学习的活动增加教师之间关于德育的交流,并将这些理论带入到课堂教学中去,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时加强教师对德育的重视,提高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驱动力,让教师主动关注学生,不管是任课老师还是班主任,能够主动了解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困惑,及时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教师也要带领学生共同学习新的理论,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和动力。
要改革高职德育课教学的现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需要德育课教师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调整。既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又要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师素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高职德育课教学策略。由于本次研究的涉及面太广,笔者自身能力和水平有限,所以对一些问题的研究不够透彻,不够深入,有些地方值得商榷,这些有待于在今后教学和研究中继续探索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