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趣味游戏在幼儿园户外活动中的运用与创新的研究

2021-11-28 08:08:47刘茜
魅力中国 2021年35期
关键词:沙包民间动作

刘茜

(保定市清苑区第一幼儿园,河北 保定 07100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体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自主参与能力”。民间体育游戏内容丰富易学,寓游戏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民间体育游戏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培养孩子生活、交往、竞争、合作、创新的能力,具有健身、健心、健智等功能。我们的童年是在屋前阳光充足的空地上度过的。丢手绢、跳山羊、跳皮筋、丢沙包、老鹰抓小鸡……各种各样的民间游戏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了不少美好的回忆。可以这样说,民间体育游戏带给我们快乐的童年,我们不仅学会了动手动脑,更学会了分享、包容、合作及思考。

一、搜集幼儿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因为高科技玩具和游戏的出现,已经出现了衰退之势。同时家长对民间游戏带有某些偏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热心于对幼儿进行特长培养,要求幼儿参加各种特长兴趣班学习。也有家长从幼儿的安全考虑,购置了各种高档玩具,干脆将幼儿“圈”在家里自己玩。民间游戏濒临失传与离散。然而,幼儿对民间游戏的需求,以及民间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价值仍然是毋庸置疑的。

二、筛选幼儿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因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风俗习俗的演变,而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时代和地方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对收集到的第一手民间游戏资料,应进行精心筛选和整理在筛选时,要充分注意到游戏的科学性、思想性和教育性,选择一些积极健康的、寓教于乐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民间游戏。每个年龄段的幼儿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所适宜的体育游戏也会各不相同。如:小班幼儿的身体发展还不是很完善,动作协调性相对较差;中班的孩子肌肉和骨骼发展比小班幼儿好一些,动作的灵活性有所提高;大班的孩子动作协调性大大增强,下肢的发育较快,肌肉的力量和工作能力有较大的提高。我们在选择游戏内容的时候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征,灵活地进行引导。在小班我们选择比较简单的“赶小猪、“老狼老狼几点了、“丢手绢”、“切西瓜”活动设计情节性更强的游戏;中班选择“跳皮筋”、“老鹰捉小鸡”、“舞龙灯”等相对有些难度的游戏活动;大班可以开展、“踩高跷、“掷沙包”、“玩轮胎”等动作难度更高、合作性更强的游戏。

三、进行适宜的改编与创新民间游戏

为了使民间游戏的内容与形式更为丰富和灵活,并充分满足各年龄阶段的幼儿需要,我们应在保持其特有的游戏风格的基础上,从以下两个维度对民间游戏进行改编与创新:

(一)从民间游戏的内容上进行适宜的改编与创新

在此,可运用组合法、拓展法、发散引导法三种方法。组合法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游戏或动作技巧,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如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把“石头、剪子、布”“抛球”“跳房子”这三个游戏组合在一起,并由幼儿和教师共同制定新的游戏规则。拓展法是根据具体游戏的具体内容,在保持原有游戏结构完整的基础上,对其游戏的整个内容进行适宜的拓展。如“木头人”游戏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但由于其游戏的童谣内容虽有情趣却不太符合当代幼儿游戏的精神,就需要将童谣进行改编并将整个游戏的内容作相应的拓展。发散引导法是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状况,引发其根据一个游戏项目想像出不同的游戏内容。如幼儿在“滚铁环”的游戏中,教师就可以积极鼓励和引导幼儿,发明出铁环的不同玩法。这些方法的运用,使幼儿民间游戏的内容更为丰富和灵活,更受孩子们的喜欢。

(二)从民间游戏的形式上进行适宜的改编与创新

在此,可以着重从游戏的组织形式、游戏人员参与的形式等方面进行改编与创新。在游戏的组织上,可以采取把一些不同类型的游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方法。如把“小老鼠上灯台”这个童谣说唱游戏,改编成体育游戏。首先把其童谣做改编,把最后一句“咕噜咕噜滚下来!”改编为“咕咚咕咚跳下来!”。然后,在游戏中幼儿先念儿歌“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等念到“咕咚咕咚跳下来!”时,教师引导幼儿练习从高处往下跳的动作,然后再加上前滚翻的动作(教师在游戏之前要做好安全工作),在游戏中幼儿不仅得到了游戏性的体验,其跳、滚动作也在游戏中得到了自然的发展。在游戏人员的参与形式上,有些游戏可以采取混龄游戏的方式进行,如在开展“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时,在小班幼儿扮演小鸡的情况下,可以让小班幼儿去请中大班的幼儿分别扮演老鹰和鸡妈妈。

(三)从民间游戏的器具使用上进行适宜的创改编与创新

民间传统游戏中如踢毽子、玩沙包、跳房子、拍皮球等需要一些器械的游戏,教师可以让幼儿在进行活动时利用同一器具玩不同的游戏,比如除了用沙包看谁踢得远之外,还可以用沙包当作击鼓传花的工具,传到谁手上停止就由谁表演节目,或者用沙包当作接力运动的工具,幼儿通过一系列不同的动作传递沙包,每一名幼儿都不能做同样的动作,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性。

在户外活动中开展民间游戏,可以选择一些运动量大、发展儿童大肌肉动作的民间游戏,并且一般是采用集体与分散相结合的活动方式,集体活动时一般以玩运动器械、小型体育玩具和小游戏为主。如“跳竹竿”“跳绳”“滚铁环”等。分散活动是让儿童根据意愿自由寻找游戏伙伴,自选玩具、自选玩法或自己商量制定游戏规则、改变玩法。如“滚轮胎”“踩高跷”“跳房子”等游戏。这些游戏不但促进了儿童机体健康和谐的发展,增强他们的体质,而且培养了他们和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

四、民间游戏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孩子主动参与民间体育游戏,必须激发他们对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我们了解到,家长们对自己小时候玩过的民间游戏记忆深刻,如“丢手绢”“老鹰抓小鸡”“捉迷藏”等。究其根源,不外乎是这些儿歌与口令诙谐有趣,游戏规则简单易学,使游戏者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之中,充分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和趣味。于是,我们从民间游戏的趣味性入手,创设良好的游戏情境,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民间游戏中来。如大班民间游戏“跳房子”,我们用纸箱和呼啦圈做成若干个“房子格”,整个活动场地布置成一大片草地的场景,游戏开始,小朋友扮演小兔子,听着欢快的音乐自由活动,从每个房子中跳过,一会儿吃吃草,累了就躺在草地体息一下。真实的游戏情境增添了游戏的趣味性,孩子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都把自己当成是真的兔子,完全融入到游戏之中。

五、民间游戏促进家园联系

幼儿的教育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幼儿园开展的活动,增强家长对幼儿的关爱和呵护,拉近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家长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幼儿在校的成长环境和发展状况。民间游戏唤起了家长陪孩子玩的兴致。以往,当孩子们在家里要求爸爸妈妈和他们一起做游戏时,家长们会说:“爸爸妈妈怎么会做游戏,不是有玩具吗,自己去玩吧。”孩子们只能默默地独自玩耍。而当孩子们在幼儿园学会了玩民间游戏,并在家中游戏时,唤起了父母对儿时的回忆,他们兴奋地告诉孩子:“这个游戏爸爸妈妈也会玩。”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也自然而然地融入在游戏中。在这个过程中既拉近了父母与幼儿的情感联系,又锻炼了他们之间的默契和合作能力。接下来继续邀请家长来园进行民间体育游戏的展示和亲子活动,在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提高民间体育游戏开展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六、结论

开展民间游戏,扩大了幼儿园的游戏范围,丰富了幼儿的生活内容,为幼儿提供了自我教育的机会。幼儿从民间游戏中学会了遵守纪律、平等待人、团结合作,能克服自身任性、好强、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足,从而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质,促进了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民间传统游戏不仅可以让幼儿感受到传统时代气息,也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对游戏进行创新应用可以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中幼儿的心理和身体发展需求,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兴趣,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沙包民间动作
沙包大战
丢沙包
动作描写要具体
画动作
动作描写不可少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自抛击掌
高人隐藏在民间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