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2021-11-28 02:21
时代人物 2021年32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道德德育

马 琪

(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省大连市 116021)

新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不断实行扩招,但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环境、方式、评价机制并没有随之而改变以适应数量庞大、水平不齐的大学生群体。新闻曝出翟天临博士论文学术造假事件,仝卓在直播平台爆出自己曾经利用父亲的职务之便,将往届生的身份改为了应届生,才考取了心仪的学校。这些道德败坏的事件屡次出现且呈上升趋势,这些反映大学生道德教育问题的案例都有一些普遍性的特征。

功利思想严重,漠视长远利益。出生于和平的21世纪,从衣食到交通、医疗等各领域,我们所能享受的物质条件与父辈时期相比已经优渥了许多。但是有些大学生却不满足于吃饱穿暖,而是在满足温饱的基础上盲目地去追求大牌奢侈品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们把自己的很大一部分生活费都花在了不必要的奢侈品消费上,更有甚者为了满足自己的购物欲选择刷信用卡、网贷,最后利滚利导致利息涨成天价账单,一般家庭都无法承担这份账单。他们在没有收入来源的情况下,提前迈入了月光族、大负翁的队伍行列。习近平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观念。”“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这些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都体现了奋斗拼搏的重要性。尤其是大学生,他们作为欣欣向荣的一代,更不应该贪图享乐,而要努力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拥有美好生活。

崇尚个人主义,淡化集体主义。现在有不少大学生崇尚利己主义,有些班干部竞选时就是为了评奖学金、入党。任职班干部动机不纯,这就导致他们为班级做事的时候敷衍了事、草草应付,为自己谋利的时候费尽心思、处心积虑。有些学生会的同学在办事时人前人后两种态度,根本没有为同学服务的思想,在校园里早早就学会了高高在上的官僚做派。大学生不应该用“实现个人的价值和解放”的幌子来做极端个人主义的事情。高校要防止这种利己思想的不断蔓延,如果任由这种利己主义不断地发展,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公德意识淡薄,缺乏道德素质。在教室里自习时,总是能在桌子抽屉里、地上看到某些大学生随手乱扔的垃圾,在桌子上乱写乱画,不爱护教室里的公共物品。在图书馆里学习时,经常看到有些大学生人没到图书馆却用书本来占座的现象。有些大学生在图书馆里不戴耳机,电子设备声音外放。有些大学生在宿舍里,休息时间不关灯,不停地发出声音,打扰别的室友休息,不爱护宿舍卫生环境,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很多大学生平时上课不好好听课,期末考试时却耍小聪明、交头接耳、携带手机或夹带小抄,这些舞弊行为经常发生。

新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新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仍存在很多问题,针对新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宏观层面的社会、中观层面的高校、微观层面的家庭、个人层面导致问题存在的原因。从社会整体到大学生个体分析原因,从而更好的解决新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社会原因。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各国的思想文化也不断地交流、碰撞。西方的普世价值观逐渐渗透于大学生群体,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成效并不显著。大学生过分追求个人的思想解放,崇尚个人主义,导致他们过多关注个人利益,忽视集体利益。大学生判断事物的标准从以传统的思维观念为尺度转向以自己的价值尺度来衡量,而这一价值尺度往往与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不可分割。

互联网的普及在便捷人们学习、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碎片化信息。在面对庞大的信息库的时,大学生很难把握接收信息的尺度,导致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产生信息异化。很多大学生一旦离开互联网就会感到焦虑,生怕错过什么有用的信息。网络世界的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过分沉迷于网络就会导致逻辑混乱,在价值选择时也会产生偏差。

高校原因。在高校中依然把期末考试的绩点作为评选奖学金、入党评优最重要的依据,英语四六级、计算机资格证等资格证书的通过率也是评估高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应试教育机制本身就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在这种功利性的指挥棒下教师与学生都很难转变思维去重视道德教育。这种以应试机制为导向的道德教育,通常会使教师误以为只要道德教育的知识内容掌握了就意味着学生接受了道德教育,但试卷分数的高低并不能与学生德行的好坏划等号。

在整个社会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高校的德育课堂中教师总是填鸭式地把知识都灌输给学生,这就造成了大学生对高校德育环境的反感。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大学生只要一听到老师讲授道德理论相关知识就会产生抵触情绪。长此以往,大学生会产生对道德理论相关知识的厌学情绪,同时大学生也会对道德实践行为不屑一顾,打击了学生主动接受道德教育的积极性。

家庭原因。由于计划生育改变了以往中国子女数量众多的家庭结构,大部分双职工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这就导致父母对子女的过分溺爱。过分溺爱会使子女把一切宠爱都当作理所应当的事情,觉得父母就应该这样为子女付出一切,把啃老当作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的长期付出。同时,离婚率年年飙升,家庭不睦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单亲家庭、丧偶式育儿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受损。

个人原因。社会开放程度、高等教育应试机制、家庭不睦都加速着大学生道德素质缺失。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学校要求、迎合家长心理,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只要学习好,其他的事情对自己都没什么影响的心理。很多大学生都把考证、考研当作是自己的目标,忽略了自身道德修养。他们不在乎整个社会的道德素质是否高尚,对于他人做出的不文明行为,只要不涉及自己的切身利益,也不会去指出或制止。大城市竞争激烈,在大城市学习、生活已经使他们筋疲力尽,一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

加强新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对策

加强新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首先要改善社会道德教育环境,其次要改进高校道德教育工作,再次要重视家庭道德教育的作用,最后提高大学生自我道德修养。营造良好的社会、学校、家庭道德环境,共同推进新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

改善社会道德教育环境

首先,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今世界是一个价值观多元碰撞的整体,不同的价值观之争实质上是国家意识形态之争。意识形态主阵地如果不被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所占领,那么它就会被别的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所占领,这是及其严肃的思想问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引导全体人民自觉践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舵手,指引前进方向的启明星。

其次,积极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利用微信、微博等软件宣传积极道德模范正面人物、舍己为人的先进事迹、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等。在网络道德教育中坚持“底线思维”,不可突破道德的最低防线,避免各种不良信息充斥在网络环境中。在网络中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让大学生在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中增加更多道德教育获得感。

改进高校道德教育工作

首先,高校应加强教师师德建设。高校教师要严格要求自我,以渊博的学识、独特的个人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而不是以老师的权威来压制学生。在讲课过程中要注重转变教学方法,不能再以传统的灌输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在向学生输出德育知识时不能照本宣科,不能课本写什么就只讲什么。要做到及时复习、应时拓展、延时回顾,这样才能讲好德育“好课”。

其次,高校应定期评选感动校园人物,开展道德教育主题专项讲座。大学生在与同辈群体交流的过程中没有严格的界限感,在交流过程中不受身份的拘束,大学生在同辈群体的帮助下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反思。高校不光要加强理论方面的德育教育,更要重视德育行为的培养,知信行合一才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高校要多举办一些义务劳动,三下乡活动、支教等德育活动,让学生在德育活动中提升道德修养。

重视家庭道德教育作用

首先,家长要重视家庭德育。父母要利用周末等节假日和大学生多沟通,时刻关心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父母不要以自己的身份来压制子女,让子女顺从自己的意愿,而要以平等的方式与子女进行交流。一旦发现大学生心理出现问题时,及时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并且与老师取得联系,把极端的个人情绪扼杀在思想萌芽中,不要让错误情绪发酵酿成大祸。

其次,家长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时不止要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道德修养,而且要使大学生拥有长远的国家战略高度的视野。“家庭本身是国家的缩影。”一个国家的主流价值观可以通过家庭教育来传递给每一个人,家庭教育具有其他教育方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家庭教育是以家庭为单位,以爱为纽带,逐渐引导全体公民树立一种天下大公的奉献意识的教育方式。这种代代相传的家国情怀必然要通过家庭教育才能使爱家、爱国在每个大学生中入脑入心。

提高大学生自我道德修养

首先,大学生应主动学习道德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推动传统美德的时代化,促进外来文化美德的本土化,从优秀的德育精神中汲取大学生道德成长所需要的养分,把正确的道德标准、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大学生要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在自省的过程中明大德,懂得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其次,“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紧结合起来。”大学生要做到知行合一,树立正确的三观,把正确的道德标准、道德规范外化于行。道德理论只有通过实践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让社会上的其他人感受到道德理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传递巨大的能量。同时,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不断萃取出道德理论的优秀品质,赋予传统的优秀道德品质以新的时代特征。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道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