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 大连 116034)
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育内容,以背景知识的方式导入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语言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文化认知能力。在文化自信视阈下,如何提高英语教学能力,确保我国文化正确输出十分重要。为进一步了解文化输出与高校英语教学之间关系,教师应认识到文化输出的意义,并积极拓宽文化输出路径,以打破目前英语教学困境,增加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影响,高校英语教学工作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英语知识和技能,促使学生形成学科素养。在传统文化输出中,教师应保持文化自信,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主要内容进行讲解,并认识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通过文化知识渗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文化输出也能够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并改善目前教学质量。在文化自信视阈下,教师应对传统文化的输出路径进行拓展,认识到文化输出对学生造成的积极影响,通过多种方式,如线上、线下一体化模式,丰富并巩固学生文化知识,使得文化自信心明显提升[1]。
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是基础,通过融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学生塑造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对增加文化软实力,丰富学生文化底蕴产生积极影响。文化输出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在高校英语教育中,通过讲解中华文化历史、以古诗词、风俗文化和历史人物事迹等多种方式,能够提高文化影响力,对传播我国优秀历史文化产生促进作用。
高校英语教学面临的主要困境是传统文化缺失,容易造成学生崇洋媚外,丧失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近年来,圣诞节、平安夜、情人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在校园中受到热捧,究其原因是文化输出意识不足,未能将文化输出与实际教学工作结合起来。这一现象长期持续,将会影响学生思想文化观念,不利于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前,文化输出意识不足是高校英语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对其进行调整,提高我国优秀文化影响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新课程标准不仅重视课堂教育与学生自主发展,而且对教师专业教学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提出教师作为帮助者与促进者,应发挥引导作用,对自身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进行提升,并且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目前针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教师的文化素养缺乏,未能在本质上提高自身的学科能力,增加了教学工作难度。部分教师更是缺乏治学精神和敬业态度,未能对教学工作进行改进,阻碍传统文化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进程[2]。
目前,英语学科教育中文化元素发掘能力不足问题较为突出,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目前教学工作有机结合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话题。语言教学与文化元素的渗透在教学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析目前教学工作现状,教师对教材中的文化元素发掘不够的现象较为普遍。文化元素发掘应包括饮食、民俗文化、乡土人情、地域特色、服饰等多方面,然而目前教材中,未能对相关内容进行全覆盖。
针对考核形式而言,在教学考核机制中,结果考核占比较大,未能对学生进行过程考核;分析考核内容,主要是对学科知识理论和方法进行考核,缺乏文化考核内容,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考核能力不足,使得英语教学工作难以真正服务于传统文化输出。高校英语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输出是长期的过程,教师应认识到目前教学评价中,传统文化占比较小,未能对学生传统文化知识进行考核的现状问题。
现阶段,我校英语教材为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来源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教材中,每个单元均确立了一个主题,其中包括课文1 篇,扩展阅读2 篇,其中1篇为英语国家文化;另一篇则为中国文化内容。这一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并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进而感受到我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心。
在大学英语课程文化模块建设中,为学生设计了实践内容。通过实践明确理工科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在课程教学中,为经营类A 级班学生开设了《中国文化英语教程》,其中的教学内容包括中国神话故事、中国名胜古迹、儒家,道家文化、中国茶文化和美食文化等。相关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学生认识和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优势,提高文化自信心产生积极影响。
教师在组织英语教学实践中,可采取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例如,超星学习通平台的应用,学生能够利用平台了解文化内涵,并对自身文化素养进行提升。通过对平台资源的充分发掘,了解了传统文化输出的必要性。研究表明,以实践教学平台的方式,对传统文化教育路径进行开拓,能够提高英语学科实践技能,并增加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有利于塑造良好性格。
目前,我校拥有在校留学生400 余人,留学生资源是开展文化交际活动的基础,也为我校本土学生开展文化交流提供了资源支持。鉴于此,学校方面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了解到留学生资源的优势与价值,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输出,增加文化影响力,践行文化“走出去”理论。留学生资源为传统文化输出提供了资源优势,使得英语教学服务能力获得明显提升。在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应认识到留学生的推动作用,通过主动教授中文、普及我国饮食文化、地域文化和礼节文化,增加交流深度。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人的精神财富,属于中华文明智慧结晶,对其进行传承与发展具有时代意义。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形成文化自信心,并增加认同感。为促使上述目标实现,教师应具备文化输出意识,明确引进来与走出去之间的关系,并积极拓宽传统文化输出路径。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文化输出的必要性,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注重发挥我国文化的输出优势。文化自信心的形成是长期的过程,教师应在文化自信的视阈下,对高校英语教学方法进行改善,在意识层面上改变“文化拿来主义”,以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觉醒。
为提高传统文化输出能力,教师应丰富自身文化底蕴,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深度挖掘,并总结文化精髓,将其融入到英语学科教育活动中,以增加传统文化影响力。本文在研究中,建议教师熟悉传统文化专有名词,了解名词内涵,并使用英文对文化专业名词进行讲述,将传统文化历史和发展情况展示在学生面前。此外,也提出教师应参加培训,拓宽传统文化学习途径,以此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能力。
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自信形成十分关键,教师应深度挖掘教材中传统文化元素,并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致力于打造线上教学平台。通过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深度发掘,能够形成立体化教材体系,使得高校英语的教学深度得到增加。传统文化具有生机与活力,通过多种方式发掘传统文化内涵,能够增加文化传播能力,为日常教学工作提供帮助。
文章研究了提高传统文化影响力和输出能力的策略,目前在高校英语教学工作中,相关的考核方式较为落后,教师未能将优秀文化传播与教学考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为改善这一问题,教师在大学英语期末考试中,应增加中国文化内容,例如,关于中国文化的主题阅读活动、中国文化情境下开展口语交际练习、翻译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短句与段落。通过全面考查的方式,切实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出能力,引导学生全面综合发展。
为提升文化认同感,学校方面应组织多项课外活动,充分利用本校留学生资源,为学生发展构建平台。通过加强中外学生交流合作的方式,发扬并传播中国文化,使得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工作深度融合。教师应坚持文化自信,将我国传统文化作为“优势文化”,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完成输出文化的目的。短期看,文化输出是一种策略,但是在长时间之内,文化输出是对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文化交流与发展的过程,能够开阔人们视野,使得文化迸发出活力,增加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与认同感[4]。
当前教育背景下,教师应结合新课标指导,并充分考虑学生发展要求,为学生设计主题教育活动,使得文化教育和英语学科教育齐头并进。在活动中,应做好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讲解,并做好中西方文化交流和比较工作,使得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加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同时,了解到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通过组织文化主题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得到强化,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加快了文化传承步伐。
本文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研究了传统文化的应用意义,通过增加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能力。在促进文化教育和英语学科教育发展过程中,教师也对文化输出路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强化文化输出意识、提高教师文化底蕴、挖掘文化元素、改进教学考核方式、组织文化主题活动等观点。上述措施应用后,能够增加学生文化自信心,促使学生深刻了解传统文化的形式与内容,并做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工作,使得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得到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