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会萍
(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河南 南阳 473000)
幼儿园是对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要推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为了实现这样的教育目标,在中职学校教育过程中,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保育人才进行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其中课程上要具有丰富性和灵活性,积极探索创新模式,使学前教育专业保育人员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更加突出,促使幼儿保育人才的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不断地提高,培养优秀的幼儿保育人才队伍。
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化特征,中职学校的办学目标就是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使成长为优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来说,幼儿保育人才的培养目标,就应该始终面向广大托幼园所,结合当前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备丰富的现代幼儿保健知识和保教工作技能的,具有良好组织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能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1]。同时,要注意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包括:正确看待“保”与“教”的关系,应该承担保育儿童和教育儿童的双方面功能,要体现保教融合,学生既要掌握保育方面的知识技能,还要学习教育方面的内容;注重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关系,保育员的人生价值观、教育观等方面都会对幼儿产生深刻地影响,因此要重点培养学生这方面的素质,比如责任心、爱心、吃苦精神、协作意识等;另外,还要关注就业导向与全面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学生近期和长期发展的关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促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其实现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保育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更加科学合理地设置,应该创新设计思路,构建完善的幼儿保育课程体系。具体上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基础课程设置要体现保教结合。中职幼保与中职幼师是两个不同的专业,培养不同方面的岗位人才,但同样属于幼儿教育工作者,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就要注重体现保教结合的原则,除了保育专业方面内容,还要加入儿童心理学、教育学、卫生学等课程内容,才能对幼儿进行更好地保育服务和教育指导[2]。2.专业技能课程要基于具体工作情况。在对幼儿保育员进行职业资格认定的过程中,要明确基本的职业技能,要基于实际保育工作过程进行研究,提高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契合度,避免出现脱节问题,比如清洁消毒、生活管理、疾病预防等方面都是核心的技能,掌握这些更有助于迅速地适应工作岗位。3.通过专业拓展课程促进个性化发展。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为了促使幼儿实现个性化发展,在中职幼保教育的过程中,还注重专业拓展课程的设置,具体可以分为0-3岁保育、3-6岁保育、专业拓展这三个模块,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模块,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拓展视野,提高保育能力[3]。中职学校要从实际出发,整合丰富的教学资源,研究开发校本课程,比如可以开设幼儿营养卫生与烹饪、家园合作教育指导等方面的课程模块,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培养具备多方面能力素质的幼儿保教人才。
在传统上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保育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落后,学生的参与学习兴趣不高,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没有良好的掌握,在毕业之后很难满足幼儿保育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所以就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革新,坚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要加强校企合作开展,这样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会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中职学校毕业生来说,就是应该毕业后就能力上岗工作的,这就需要熟练掌握专业操作技能,传统上的教学模式存在“重理论,轻技能”的问题,所以在对幼儿保教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绝对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要突出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对保教技能训练进行完善和强化。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求掌握技能的基本标准,幼儿保育员要遵守日常操作规范,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让学生明白要执行这些标准,深刻认识违反规范所产生的危害;第二,创建模拟化的操作训练环境,尽量提供与幼儿园完全一致的设备和环境,增强现场感受,这样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也会更高,也缩短了未来从事工作岗位的适应期;第三,感知、模拟、反馈相结合[4]。
在传统上的一言堂灌输教学模式下,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感受,学生始终被动地学习,导致他们感觉学习是枯燥乏味的,无法产生学习兴趣,一味地强调知识技能,忽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等素质的培养,这样学生就会难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严重影响了家教学的有效性。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为了培养合格的幼儿保教人才,教师就需要革新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索构建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具体上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兴趣爱好等方面,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师生之前充分的互动交流,营造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充满兴趣的参与学习,真正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效课堂[5]。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境模拟表演,演示中午幼儿就餐的场景,鼓励学生探索如何指导幼儿正确的就餐,包括排队、正确使用餐勺筷子、不要浪费粮食等等,学生们集思广益,共同完成了这一研究课题,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这对于自身学习和工作都是很有益处的。
在对幼儿保育人员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中职学校还要注重组织实习活动,这是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保育技能的有效方式,有助于锻炼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增强职业情感,为以后正式投入到工作中做好准备。以往总是开展“2+1”形式的实习,先在校学习2年,之后实习1年,这样的实训效果并不好,可以采取工学结合的方式,运用点状式交替与集中型交替的方法,定期组织学生到幼托机构实习,加强学校与幼儿园、托儿园的合作联系,促使学生真正做到理论结合实践,迅速提升职业能力。
总之,在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这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所以职学校需要对相关的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研究,具体上可以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入手,促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良好的培养和发展,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未来适应工作岗位需要的幼儿保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