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铝
(贵州省赫章县德卓镇初级中学,贵州 毕节 553200)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课堂的执行者,同时也是德育教育的实施者。因此,要想顺利地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就应充分的了解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在教学时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长来对他们制定学习任务,并加以扩大。如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然后在他们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及时给予他们帮助与关爱,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及时的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分析,以尽可能的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所存在的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还能提供教师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一起锻炼身体,让他们在玩耍的过程中学习本节课所需完成的任务。在此期间,教师要仔细的去观察每一名的学习状态,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让他们能够在初中课堂中放松自己的身心,积极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榜样,进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里的榜样并不是指表面动作,而是平时行为习惯的自然流露。因此,要想让每一位体育教师都能成为道德的模范是有困难的,这对体育教师的要求较高,他们不能做出与社会或他人相敌视的言论或行为,要时刻的注重自己的个人修养。这样才能从各个方面去正确的引导学生,为学生做出正确的榜样,进而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与行为习惯。
例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们进行体育锻炼,更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上比较繁重,能放松的时间不多,相对于语数英等科目来说,体育是他们放松身心,提高身体素质的最佳课时。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以便学生能在学习体育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个人素养。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学生因为某些事情而发生冲突,那么这时体育老师应该马上出面制止并进行调解,教师要耐心的去询问他们发生冲突的原因,跟他们讲道理,而不是一味的去指责某一方,这样不仅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会阻碍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主要特点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教学,以将德育教育更好的渗透到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期的他们自尊心很强,个性非常独特。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难以进行自我解决,容易受到打击,从此一蹶不振。对此,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时就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状态来设计相关的体育教学内容,以正确的引导他们,进而通过适当的体育运动来缓解或者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心态。与此同时,初中体育教师还要结合体育这一学科的自身特点,掌握好德育教育与体育技能之间的关系与结合点,有效的确保教学开展的有序性与成功性。
例如,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长跑运动训练,以提高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磨练学生的意志。如教师可以开展接力跑比赛,进而在此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学生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集体荣誉感。在此需要注意的是,体育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注重结合体育课程自身的特点,将学生作为教学工作中的主体,而体育教师则承担起教学过程中引导者的重要作用,教师要根据各个时期学生的不同需求来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任务,不断的深挖教材中所包含的德育理念,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流程,渐渐的将德育理念渗透到体育教学之中。
总而言之,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之中,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是再好不过的选择。而要想更好将德育这一理念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那么初中体育教师就应解放自身是思想,转变教学观念,进而寻找适合的教学方式进行德育的渗透。如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体育课堂自身的独特优势,大胆的进行创新与发展,有的放矢的进行德育教育工作,并将德育理念渗透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之中。在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保证学生的身体与道德的全面均衡发展,就必须引导体育教师做出改变,不仅把体育成绩当作判定老师的重要标准,同时也将德育教育看作教师授课的重要指标。只要我们用心去做,通过不断的改进教学方式,用无形的方法和浓浓的爱心化作为师生之间真挚的情感,使学生在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又能够树立好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