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宪政问题的主张

2021-11-28 23:23
关键词:联合政府宪政国民党

张 炜 琪

抗日战争时期的宪政运动,是同孙中山先生的建国主张联系在一起的。1924年,孙中山先生把国民党的建国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军政、训政以及宪政时期。军政时期是用军事力量取得全国政权;训政时期是由国民党的代表大会代行国民大会的职权,即“党治”,同时通过训练使国民具备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宪政时期是通过召开民主选举大会制定宪法,通过民主选举大会选举政府组成成员,政府依据宪法进行执政,最终完成建国大业。国民政府训政时期,即孙中山逝世三周年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将孙中山的民主选举国民政府的训政方针变更为国民党一党专政,蒋介石个人独裁的专治统治。抗战爆发后,民主党派及相关人事共同发起了拥护宪政的运动。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推动和领导宪政运动,并根据形势的发展提出了在宪政问题上的主张。中国共产党关于宪政问题的主张,不但促进了这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而且对后来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和新中国的成立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第一次提出在宪政问题上的主张:宪政应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由民主党派及相关人事共同发起宪政运动后,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宪政运动,提出了在宪政问题上的主张,并阐明了宪政应该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一)宪政运动的缘起和中国共产党关于宪政运动的指示

在全国抗战开始前,中国共产党就多次指出中国只有对内实行民主,才能实现对外抗战的胜利。全国各族人民群众以及各界人士进行抗战运动的同时也在争取着民主。1937年7月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党于1938年3月决定设立由各党派、各界人士参加的国民参政会,作为政府的咨询机关。1939年9月,第一届四次国民参政大会在重庆召开,会上确定成立国民参政会宪政期成会,同时还通过了“召集国民大会、制定宪法、实行宪政”等议案,两个月后,国民党第五届六中全会决定在下一年召开“国民大会”。

1938年9月,国民参政大会后迎来了首次宪政运动。1938年10月1日,民主党派、无党派参政员共计13人在重庆发起了宪政座谈会,有百余位社会各界人士到会,中共参政员董必武也是其中一员。第二天,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支持宪政运动的相关指示,要求各级党部“积极参加国民参政会期成会的各种宪政运动”,“站在拥护参政会进步决议的立场上批评一切坏现象、坏事、坏人”,以实现“召集真正民选的全权的国民大会,实施宪政”。(1)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180页。在中共中央南方局(主管党在国统区的工作,周恩来为书记)的积极推动下,宪政运动在国统区很快发展起来。宪政运动的参与者不仅包括各级民主党派人士、无党派人士、中共党员、国民党民主党派人士,还包括社会各界其他支持宪政运动的爱国人士。他们除定期召开宪政座谈会外,还到各处作宪政问题的讲演,在报刊上发表宣传宪政的文章。1938年11月30日,重庆各界宪政促进会正式成立。此后,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宪政促进会也相继成立,促宪运动正式拉开了历史大幕。

1939年12月,中共中央再次针对宪政运动作出相关指示,要求各地党部都要积极地参与到宪政运动中。同时,指出我党宪政运动的根本主张:第一,立刻实现人民的各项自由权利,包括言论、集会、出版、结社以及信仰等权利;第二,要求国民政府立刻废止或彻底修改抗战前所颁布的选举法,同时必须对已经选举出的代表进行改选,使其真正是各界直接选举出的代表;第三,要求赋予国民大会选举、改组政府、决定政府的基本政策等权利,国民大会通过设立常驻机关监督政府对宪法及政策的实施情况;第四,要求按照民主、民权等要求彻底修改国民政府所提出的宪法草案。这个指示指出:这些根本主张“国民党不会允许全部实行”,至多只能实行某些“对抗战有利的临时折中办法”,但“只要这种办法带有进步性,我们仍本团结抗战的立场声明参加宪政运动”,(2)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200-202页。还要求在各抗日根据地成立宪政促进会的群众团体。中央的这个指示发出后,延安和敌后各主要根据地相继成立了宪政促进会,开展促进宪政的运动。这样,宪政运动便从国统区发展到根据地(解放区)。

(二)毛泽东论宪政应该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由于国民党当局表示要实行宪政以及宪政运动的广泛开展,许多人便以为宪政很快就会实现,其中也包括党内一些同志。1940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关于宪政问题的演说,这一演说使人们看到了目前宪政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重申了共产党在宪政上的相关主张。

毛泽东指出,宪政,“就是民主的政治”。这种民主政治不同于欧美的资产阶级专政的民主政治,也不同于苏联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政治。这种民主政治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对派的民主专政”。所以,这才是我们要实行的宪政,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3)《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32-733页。

他还指出,现在有些谈宪政的人,其实是反对宪政的,他们之所以谈宪政,是“被抗日的人民逼得没有办法”,是想“挂宪政的羊头,卖一党专政的狗肉”,即在宪政的招牌下推行其一党专政。我们不能仅仅看到政府发布了命令、召开了大会、颁布了宪法,就放松了警惕。我们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坚持,新民主主义的宪政才“是有希望的,而且大有希望”。(4)《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35-737页。

毛泽东的这个演说把政体问题同国体联系起来,深刻说明了当时中国的国家政权应有的组织形式和阶级性质,即宪政的形式和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性质。也就是说,所谓宪政,应该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三)中国共产党提出新民主主义宪政主张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参加和领导宪政运动,提出在宪政问题上的主张,并指出宪政应该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其原因主要是:

第一,推动全国的抗日民主运动。全国抗战以来,国民党当局虽然实际上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设立了一个咨询机关即国民参政会,但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民主举措。当时毛泽东同志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目前既缺少独立,也缺少民主。没有民主就无法抗日,不能抗日就无法实现民族独立。中国共产党领导支持、参加宪政运动的最终目的是想使这项运动变成“实现民主政治的有力的群众运动”。(5)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200页。

第二,揭露国民党的骗局。1939年11月,国民党表面上在第五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召开国民大会的相关议案,但此前国民党当局制定的反共反民主的文件并未废止,反共反民主的行为有增无减,“言论不自由,党禁未开放,一切犹是反宪政之行为”。(6)《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22页。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之后不到一个月,国民党当局就发动了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这表明国民党当局“不但继续他们的一党专政,而且要扩大他们的一党专政”。(7)《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18页。因此,毛泽东同志才指出:“他们口里的宪政,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8)《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36页。

第三,为宪政运动指明正确的方向。在宪政运动中,人们往往注重宪政的形式即国民大会和宪法,而忽略了或没有认识到宪政的本质。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当时连这种民主形式都没有。如果只注重宪政的形式,即使有了所谓国民大会和宪法,也改变不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本质。毛泽东强调宪政应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正是为了使宪政运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由于国民党当局没有实行宪政的诚意,因此,在宪政问题上没有采取任何初步措施。蒋介石在国民参政会一届五次会议上指令将与宪政问题有关的意见交给国民政府处理。1940年9月,国民政府又借口交通不便取消了国民大会。这样,开展了一年的宪政运动便被压制下去,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43年9月。

二、第二次提出在宪政问题上的主张:宪政实现的三个先决条件

1943年9月,沉寂了3年之久的宪政运动重新兴起。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的形势提出了实现宪政的三个先决条件,即指明了实现宪政的必要前提。

(一)宪政运动的重新兴起

国民党的五届十一中全会的一个决议案中攻击共产党“破坏抗战,危害国家”,同时蒋介石也说中共问题“为一个政治问题,应用政治方法解决”。(9)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第840-841页。会议还提出要在抗日战争结束后的一年时间之内,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和颁布宪法。(10)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第844页。在这次参政会上,由于一些国民党参政员的把持和操纵,在一个决议案中竟然说共产党和八路军“违背国家之法令”“危害抗战之进行”。(11)重庆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国民参政会纪实》(下),重庆: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16年,第743页。蒋介石在国民参政会三届二次会议上重申了国民党五届十一中全会上关于召集国民大会的相关规定,表示“政府自当依此方针,悉力以赴”。(12)重庆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国民参政会纪实》(下),重庆: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16年,第724页。这次参政会决定设立宪政实施筹备会,“切实推进宪政筹备”。(13)重庆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国民参政会纪实》(下),重庆: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16年,第742页。随后,国民党政府又把宪政实施筹备会改为宪政实施协进会,由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共54人组成,孙科、黄炎培、王世杰为召集人。

此次会议的召开再一次推动了宪政运动的兴起。会议召开的当天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主席张澜针对宪政运动发表了《中国需要真正的民主政治》一文。接着,在报刊上相继出现了一大批重新讨论宪政问题的文章。这些文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国民党的一党专政,要求国民党当局立即结束党治,从速准备实行各党派平等合法的民主宪政。1944年1月,黄炎培等人创办的《宪政月刊》出版,不但是每月出版一期讨论宪政的大型刊物,而且每月举行一次宪政座谈会。同年2月,成都创立了民主宪政促进会,延安各界人士也举办了宪政座谈会,周恩来等人出席大会。在这次座谈会上,恢复了延安各界宪政促进会。国统区各大中城市的宪政组织和活动,也开始恢复和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对宪政运动重新兴起的态度

1943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了由毛泽东同志撰写的《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的社论。这篇文章在驳斥所谓“破坏抗战,危害国家”的同时,历数此前国民党当局所制造的反共反民主事件,指出“他们并无真正‘政治解决’和‘实行宪政’的诚意,至少现时他们绝无此种诚意”。(14)《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918页。文章中说:从国民党多年的一贯行为来看,所谓“政治解决”中共问题,所谓“实行宪政”,只不过是“一堆骗人的空话”。国民党方面从来没有放弃反共的军事行动,迄今为止在宪政问题上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举措,这实际上是为进行反共的内战“争取其所必要的时间”。这篇文章还指出,如果国民党真有“政治解决”和“实行宪政”的诚意,就应该立即公平合理地解决国共关系问题,真正实行民主的宪政,并在抗战期间而不是在抗战结束后召开“真正民意选举的国民大会”。(15)《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921页。毛泽东的这篇文章是在揭露国民党当局的假宪政,是反对一些国民党参政员对这次参政会的操纵,并不是反对宪政运动。

1944年3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宪政问题的指示》,《指示》指出:国民党为了稳固统治地位表示在抗战胜利后实行宪政讨论宪政,根本目的是欺骗广大人民群众,继续实行一党专政,但是只要允许人民讨论宪政,就有机会打破国民党的专政,“使民主运动推进一步”。这个《指示》还指出,中央之所以决定我们党参加宪政运动,是为了吸引一切民主分子,使他们团结在“真正民主主义的目标之下”,团结在我们党的周围,以“战胜日寇与建立民主国家”。(16)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4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第178页。这个《指示》再一次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推行宪政问题上的巨大决心以及坚定立场。

(三)周恩来提出实行宪政的三个先决条件

1942年3月12日,在延安各界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十九周年大会上,周恩来同志发表《关于宪政与团结问题》的演说,提出了实行宪政的三个先决条件。

周恩来指出,实行宪政必须以下面三个条件作为基础:一是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人民应该拥有政治上的自由权;二是开放党禁,即承认一切抗日党派的合法地位和应有权利;三是实行地方自治,这是孙中山先生早就提出的主张。“真正的地方自治实现了,全国的民主宪政自然会水到渠成”。(17)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4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第182-183页。

周恩来还指出:原有的国民大会选举法应当彻底修正,原来的所谓国大代表应当重选,因为原有的选举法不符合“普遍、直接、平等和不记名投票的选举原则”,不符合“抗战时期已经变更了的情况”;原有的国大代表“不能代表广大的工农平民”,并且“其中有大批人已叛变投敌”。因此,“应该以重新修改的选举法重新选举代表”,这样“才有可能多少代表民意,多少实行民主宪政,否则,还是党治,不是民治”。(18)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4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第184-185页。

周恩来的这个演说,阐明了实现宪政的先决条件。也就是说,具备了这些条件,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宪政,否则就还是国民党的一党专政。

(四)中国共产党提出三个先决条件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继续参加和领导宪政运动,并提出实现宪政的先决条件,其原因主要是:

第一,进一步争取、团结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第一次宪政运动被国民党当局压制下去,引起了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不满,国民党制造的一系列反共事件也引起了他们作为“异党”的不安。他们认识到,联合起来才有利于自保,才能进一步发挥争取民主的作用。1941年3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正式成立,它主要由支持民主的全国各民主党派以及一部分无党派民主人士共同组成。民盟的成立和宪政运动的重新兴起,不但表明了民主党派力量的发展,也表现了民主党派政治上的提高。但他们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态度是容易动摇的”,并且“顽固派也正在极力争取中间派”,(19)《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47页。国民参政会三届二次会议能够通过一个指责中共的决议就表明了这一点。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通过宪政运动进一步争取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把他们团结在共产党周围,把抗日民主运动继续向前推进。

第二,为重新兴起的宪政运动指明当时的任务。宪政运动当时的任务就是周恩来所说的实现宪政的三个先决条件。如果人民没有民主自由权,就不能选举自己的代表,就不会有真正的国民大会和体现人民意志的宪法。各党派是各阶级、阶层的代表,如果不开放党禁,那就只能是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即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专政,而不是民主的宪政。如果没有地方自治,国民大会就不能召开,因为孙中山在《建国大纲》中说过,“全国有过半数省份”完成自治,才能“开国民大会,决定宪法而颁布之”。(20)《孙中山全集》第9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127-129页。也就是说,这三个先决条件如果不具备,真正的民主宪政就不能实现。

第三,当时争取某种程度的民主可以说是有其一定可能性的。国民党当局把第一次宪政运动压制下去之后,在1940年10月至1943年7月这一段时间内又发动了第二次、第三次反共高潮,这两次反共高潮与第一次反共高潮一样,均被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力量所打退。毛泽东在第二次反共高潮被打退之后就指出:这是“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发生某种变化的关键”。(21)《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78页。蒋介石在1941年3月曾表示“以后亦决无‘剿共’的军事”,(22)重庆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国民参政会纪实》(下),重庆: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16年,第526页。这时又表示对中共问题“用政治方法解决”。而用政治方法解决中共问题,就有可能采取某种程度的民主举措。毛泽东在为《解放日报》写的那篇社论中,就指出了这种可能,并指出这种可能“需要各党各派的爱国分子和全国人民进行各方面的努力,才能争取到”。(23)《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921-922页。这种可能性,也是中国共产党继续参加和领导宪政运动,并指出三个先决条件的一个原因。

三、第三次提出在宪政问题上的主张:首先成立各种抗日力量的联合政府

1944年9月,针对宪政问题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必须尽快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局面,必须成立由各种抗日力量组成的民主联合政府。

(一)中国共产党的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

国民参政会三届二次会议之后,国民党当局为“政治解决”中共问题,于1944年1月提出与中共进行谈判。4个月后,以林伯渠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与以张治中为代表的国民政府举行了正式的谈判。这次谈判围绕着实行民主政治、中共军队与根据地政权等问题进行了多次争论,但一直没有取得共识。

1944年9月4日,国民参政会三届三次会议召开的前一天,中共中央指示中共参政员实施宪政的时机已经到来,中国共产党应该抓紧一切机会要求国民政府召集各级民主人士及代表召开国事会议,依据民主选举的结果改组国民政府,彻底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统治,进而由新政府组织、制定宪法并将其付诸实施。(24)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4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第323页。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三届三次会议上,代表中国共产党作《关于国共谈判的报告》并指出:我们认为“必须对政府的机构人事政策迅速来一个改弦更张”,“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开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事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25)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4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第334页。这样,中国共产党便正式提出了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也就是先建立联合政府,然后由联合政府来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宪政。

上述中国共产党关于成立联合政府的这一主张得到了各民主党派以及爱国人士的一致赞同。但蒋介石在1944年9月16日所作的《一年来军事外交及政治经济等情形》的报告中闭口不谈联合政府问题,反而强调“军令统一,政令统一”。(26)重庆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国民参政会纪实》(下),重庆: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16年,第820页。在国民党参政员的操纵下,这次会议以决议的形式肯定了蒋介石的报告,拒绝了联合政府的主张。

(二)周恩来对联合政府主张的解释

1944年10月10日,在延安召开的中华民国成立三十三周年纪念会上,周恩来发表了题为《如何解决》的讲演。周恩来在这个讲演中,指出成立联合政府应该采取下列步骤:首先,由社会各民主党派以及社会各方力量按照其所代表的力量的实际比例构成国事会议的代表,这些社会各民主党派以及社会各方力量主要包括:国共两党以及两党中的抗日部队、支持抗日的各级政府以及各界人民团体、其他的民主力量等。其次,必须抓紧机遇尽快召开国事会议。再次,国事会议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施政纲领,旨在从根本上改变国民政府现行的错误性政策。第四,国事会议上通过民主选举成立由上述力量组成的民主联合政府,取消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统治。第五,成立由各方力量共同组成的联合统帅部,由联合政府统一改组、制定及管理。最后,由联合政府筹备、召开国民大会,组织制定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宪政。周恩来指出:“只有这样的国事会议和联合政府,才是全国民主的真正起点”。“如果仍欲以一党包办,伪造民意,即使由国民党再来一次决议,提前到抗战期中召集所谓国民大会与制定宪法,那仍然是党治而不是民治,仍然是伪宪政,不是真宪政。”(27)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4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第364-365页。这一演说重点阐述了我党在建立联合政府上的明确主张。

上述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得到了各党派人士、无党派人士以及社会各界力量的大力支持,他们分别以集会、演说等各种形式要求国民党立刻结束一党专政的统治,重新将宪政运动推向历史的高潮,为建立联合政府奠定了基础。国民党高层人士宋庆龄、冯玉祥、覃振、邵力子等也以不同形式参加了宪政运动。但是,1945年1月1日蒋介石却宣布:“国民大会的召集,不必再待之战争结束以后”,“一俟我们军事形势稳定,反攻基础确立,最后胜利更有把握的时候,就要及时召开国民大会,颁布宪法”。(28)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五),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306页。这就是用其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来抵制国事会议和联合政府。同年3月,蒋介石在宪政实施协进会上指出:“在国民大会召开以前,政府不能……将政治上的责任和最后决定权,移交与各党各派”。(29)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五),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387页。这一演讲明确地表示了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的态度。

(三)毛泽东对联合政府问题的论述

1945年4月24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同志在会上作了题为《论联合政府》的重要政治报告。为了凸显联合政府对于全党乃至全国人民的重要性,他将“论联合政府”作为此次报告的标题,重点强调。

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所谓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实际上是国民党内反人民集团的专政,它是中国民族团结的破坏者,是国民党战场抗日失败的负责者,是动员和统一中国人民抗日力量的根本障碍物”。“这个反人民的专政,又是内战的祸胎,如不立即废止,内战惨祸又将降临”。(30)《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66-1067页。毛泽东的这些论断,深刻说明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反动本质,深刻说明了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各党派联合政府的重要性。

毛泽东还指出:要想结束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可以采取如下方法:“第一个步骤,目前时期,经过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的协议,成立临时的联合政府;第二个步骤,将来时期,经过自由的无拘束的选举,召开国民大会,成立正式的联合政府”。(31)《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68-1069页。另外,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前,他就指出了联合政府的三种可能性,“一种是坏的我们不希望的可能性,即要我们交出军队去做官”;“第二种可能性,也是以蒋介石为首,形式是民主,承认解放区,实质仍是蒋介石的独裁政府”;“第三种可能性,是以我们为中心”,这要求我们的力量更强大,对蒋介石“无联合可能时,就要如此做”。(32)《毛泽东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77页。换句话说,当与国民党建立联合政府的可能性很小时,我党就应该联合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以及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建立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新民主主义的联合政府。

毛泽东对联合政府问题的论述,不但为当时的宪政运动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也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联合政府、实行新民主主义的宪政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在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同时,国民党也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在此次会议上重点攻击中国共产党,指出中国共产党所谓的成立联合政府是“企图颠覆政府,危害国家”,因此要“整军肃政,加强力量,使本党政治解决之方针得以贯彻”,(33)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第921页。这样,国民党统治集团就以全国代表大会的形式否定了中共的联合政府主张,并且重申了反共的方针。由于国民党继续实行反共的方针,建立各党派联合政府的主张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

(四)中国共产党提出联合政府主张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针对宪政问题从多方面、多角度深思熟虑后提出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为宪政运动指明前提性的斗争目标。中国共产党自第一次宪政运动以来,先后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四项根本主张和三个先决条件都是在宪政问题上对国民党政府的要求。但事实证明,国民党政府不肯实行这样的要求,哪怕是其中任何一项。这样,改组这个一党专政的政府,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就成了实行宪政的前提性目标。

第二,建立联合政府有了某种程度的可能性。美国为使中国更有力地牵制日本,希望中国在蒋介石的领导下成立一个包括其他党派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政府。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3年11月开罗会议期间曾向蒋介石提议建立一个这样的政府,1944年7月美国方面曾向孙科、宋子文、蒋介石表达了这样的看法。(34)杨奎松:《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578-579页。8月,应毛泽东同志的要求,周恩来同民盟负责人张澜、青年党负责人左舜生共同商讨建立“各党派联合政府”(35)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华文出版社,2017年,第117页。等有关问题。9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联合政府的主张。同月,美国总统的代表赫尔利到达重庆,在同蒋介石会谈后,于11月7日到达延安同毛泽东等会谈。3天后,《中国国民政府、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协定》形成。这个协定共5条,基本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联合政府问题上的主张,毛泽东和赫尔利当天就在这个协定上签字,但随后蒋介石却拒绝在这个协定上签字。尽管如此,美国的态度毕竟是建立某种形式的联合政府的一个有利因素。

第三,建立联合政府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政治主张。早在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就通过《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提出各抗日力量应该联合起来“共同成立国防政府”。(36)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523页。1936年8月,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致中国国民党书》中,要求国民党同各抗日党派共同成立“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37)《毛泽东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30页。1937年9月,毛泽东同志又在《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一文中明确提出应把“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府”改造成为“民族民主的统一战线的政府”。(38)《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70页。后来,毛泽东也曾几次提到过这个问题。这些主张中,虽然没有使用“联合政府”的字样,但实际上就是主张建立一个抗日的联合政府。既然中国共产党多次提出这样的主张,那么,在1944年9月根据当时的形势正式提出联合政府主张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四、中国共产党的宪政主张对中国革命的深刻影响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宪政问题的主张,不但在抗日民主运动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后来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和新中国的成立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推动了国民党统治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

抗战期间我党在宪政问题上充分发挥了领导作用,有力地组织了抗日民主运动,推动了国民党占领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和壮大。抗日民主运动,可以分为根据地的抗日民主运动和国民党统治区即国统区的抗日民主运动两个方面。根据地的抗日民主运动,主要是民主参政运动。国统区的抗日民主运动,主要是民主宪政运动。尽管在抗战期间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各界人士并未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宪政运动中的领导地位,但是他们依然是此次运动的主要参与者。按照毛泽东的相关论述,党的领导就是根据形势发展提出党的主张,使同盟者接受党的主张,并带领同盟者共同行动。(39)《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62-263页。在宪政运动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先后提出了四项根本主张、三个先决条件和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并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工作以及必要的解释工作。中国共产党关于宪政问题的主张为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和各界的广大人士所接受,促进了宪政运动的健康发展。特别是联合政府主张集中体现了国统区抗日民主力量的要求,使宪政运动出现了高潮。这个高潮,并没有因为国民党当局的压制而低落下去,而是一直持续到抗战胜利。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宪政运动中发挥了领导作用,才使宪政运动没有停留在对宪政形式的追求上,而是围绕着解决宪政的实质性、前提性问题不断发展。

(二)孤立了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顽固派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宪政问题的主张以及宪政运动的发展,孤立了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反共反民主顽固派,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自1935年12月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正式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时起,就认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将会有三种势力。1940年的第一次宪政运动时,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40)《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51页。的方针。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广大各界人士基本上属于中间势力,而蒋介石集团则是顽固势力的代表。这个集团及其所代表的势力,一方面尚能联共抗日,另一方面又顽固地坚持反共反民主活动。所谓孤立顽固势力,就是使其反共反民主的活动受到孤立,这样才能使他们的反动活动有所顾忌、有所收敛,从而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共产党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党派和人士,组成联合体,共同要求国民党政府实行民主和自由,要求党派平等,要求团结抗战,要求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反对国民党当局的一党专政和反共反民主的政策,从而孤立了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顽固势力。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成功击退了国民党政府的第一、二次反共高潮,使国民党政府的第三次反共高潮没有发展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究其原因都同国统区各种民主力量对共产党的同情、对国民党当局的谴责相关,同共产党的民主宪政主张得到了国统区各种民主力量的拥护相关,同顽固势力受到孤立相关。

(三)促进了后来的人民民主运动和新中国的成立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宪政问题的主张以及宪政运动的发展,对后来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对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都有着深刻的影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十天之后,中共中央发表《对目前时局宣言》中提出:“立即召开各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物的会议,……成立举国一致的民主的联合政府,并筹备自由无拘束的普选的国民大会”。(41)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5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249页。从8月28日开始,中共代表毛泽东等与国民党政府代表蒋介石等在重庆举行谈判。10月10日,双方共同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此协定同意未来双方应避免内战,本着长期合作的基本原则和平建国。1946年1月,由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以及社会各界力量等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等五项决议。周恩来指出:“照政协的决议改组的政府,就是联合政府”。(42)《周恩来选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56页。但随后,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便被国民党当局所推翻。在国民党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相继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并适时地转入战略反攻。此时,国统区人民反内战的情绪不断高涨,他们对民主的迫切性也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947年10月,随着国民政府解散民盟、取缔各民主党派行动的展开,民盟于1948年1月在香港召开了第一届三中全会,以恢复活动等实际行动展现了对国民政府的反抗。4月底,中国共产党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43)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7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第146页。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纷纷以实际行动表达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新政协的拥护,对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主张的支持。1948年4月23日,中国共产党解放南京,彻底结束了国民党长达22年的反动独裁统治。之后,中国共产党在北平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上选举毛泽东同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临时宪法,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正式拉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民主主义联合政府的序幕。1954年9月,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正式颁布实施,新民主主义宪政得以完全实现。

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宪政问题的主张和相关历史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民主宪政运动的推动者和领导者。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民主宪政在中国才得以实现,也使孙中山先生的宪政主张成为现实。民主宪政运动的历史也表明,中国共产党不但继承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而且发展了孙中山先生的建国主张。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辛亥革命发动一百一十周年之际,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宪政问题的主张及其对中国革命的深刻影响,可以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

猜你喜欢
联合政府宪政国民党
快过关了
中共在国统区掀起的两次宪政运动高潮
国民党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
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
尼泊尔毛派退出联合政府
国民党只有革新才能赢回民意
宪政思潮
尼泊尔22政党要建联合政府
流亡时期梁启超的宪政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