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辉明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0)
在“双高”背景下,开展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能够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国家和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当前各高职院校虽然在努力创新“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以深化高职教学改革模式,协同创新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但其在“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过程中依旧存在部分问题和不足,如师资引进机制缺乏创新性,教师培养过程缺乏系统性,资格准入制度缺失等问题都不利于实现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因此,在“双高”背景下,如何做好“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改变传统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产教融合不深入的发展现状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经验,能够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等新型育人机制的优势,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当下社会和企业对应用型、管理型、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政府出台的《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等有关文件明确指出要经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发展,不断打造出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队伍,为“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和完善打下坚实基础,并通过实行产教融合进一步改革完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改变“教师本位”的教育理念,从而建设一批高质量的高职院校,确保学生的就业创业稳定,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共赢[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高质量的技术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人才结构已无法满足新时期高新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等行业的发展需求,而高职院校的立德树人教学工作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尤其是“双高”计划的提出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高职院校只有重视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教学水平等综合素质,支持企业深度参与高职院校的师资建设过程,打造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确保每名教师都能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做好分工协作与相互配合,并建立适当的奖惩机制,不断激发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构建完善的立德树人教育体系,结合新时期的资格认证标准,才能在“双高”背景下打破传统教学资源之间的壁垒,确保各项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保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职业教育的积极发展,并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不断提高社会经济发展质量。
“双高计划”是国家和政府根据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以及用工市场需求而做出的重要举措,在高职院校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是教育的践行者,也是落实教育教学模式的重要参与者。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和企业培养高端人才的重要使命,这就需要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团队建设,但当前“双师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远达不到“高水平”标准,无法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重视“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以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部署,实现“双高”计划,并且这两者之间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建立“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确保“双高”计划得到落实并取得成功的关键。新时期高职院校在创新“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过程中,结合高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改变传统教学理论,聚焦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特色教学风格,能够落实教育教学改革,确保高职院校正确的发展方向,提高高职院校实力,从而推动高职院校的持续发展[2]。
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增长核心已逐步向高附加值、集约型升级转变,而这一切的前提是需要大量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水平强的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据有关社会实践调查发现当前企业用工需求与高素质人才就业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战略与当下企业用工需求的信息不对称就会加大学生的就业困难度,也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积极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将教育工作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相结合,不断完善“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确保教师能够准确掌握和应用新时期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从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重视项目动态评价结构,并将晋升机制与项目建设挂钩,为“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可以使高职教师紧密结合新时期的市场变化需求,合理调整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方案,如通过模块化方式对教学进行改革,既符合时代发展诉求,也能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从而实现校企双方共赢。
我国“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起步较晚,在高职院校教师培育过程尚缺乏成熟的建设经验借鉴,使得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缺乏系统性和完善性,存在建设过程与建设目标相偏离的现象,不利于“双高”计划的落实和实现[3]。高职院校大部分教师自身缺乏实践经验,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不紧密,使得校企合作形式化和结构化,而企业优秀人才到学校任职和讲课时间受到多种条件限制,很难实现提高育人质量的核心目标。
新时期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和具体要求在不断更新变化,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师能够具有敏锐的市场观察意识,时刻保持对先进专业技术的跟踪性,才能满足新时期企业的用工需求。“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过程具有长期性,缺乏必要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和标准,忽视教师培养过程的动态化管理,没有长效机制作为保障,既无法凸显“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水平,也无法满足企业和学校之间的人才流动。
在“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要重视健全“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能够根据高职院校实际发展情况和新时代的行业发展需求,改变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创新管理模式,优化团队结构,才能保证“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健康发展。完善并落实公开招聘、按需设岗等精准化的人才引进机制,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薪资待遇,并制定完善的高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以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加入。针对教师的实际能力形成多层次绩效考核标准,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教师聘用机制,从而保障高质量“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的建设。
高职院校不同教育背景下教师具有的专业技术水平、知识经验等均不同,只有根据相关的行业标准,实现高职教师的精准分层,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高“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的建设成果。充分发挥专家、骨干的带头示范作用,使其接触最新的科研成果和行业发展动态,能够有针对性地根据当前时代发展要求统筹规划并合理制定“双师型”教师的培训计划,鼓励高职青年教师积极参与资格认证培训和考核,以激发青年教师的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从而提高高职教师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确保“双高”计划的有效落实[4]。
校企合作是当前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在“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要重视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双方之间的教学优势,根据现代学徒制等发展建设情况,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创新平台,成立学科制造与学术研究为一体的研发服务中心,动态调整教师的研修制度和奖惩机制,从根本上激发高职教师的积极性,鼓励高职教师主动地参与企业实际的岗位资质培训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地改进自身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有效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实现师资力量的有机组合。
根据新时期产业转型升级变化方向,依托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产业发展的智能化、集成化和国际化趋势,坚持过程和结果考核并重,构建完善的“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如针对高职教师的教龄长短,确定“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并建立包括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技术应用能力以及社会服务能力等各个层面的素质考核观测,以保证高职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不断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到职业教育过程,才能不断建立一流的“双师型”教师培训长效机制[5]。
综上所述,在产业结构不断深化发展的新时期,尤其是在“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只有不断健全“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开展精准分层的教师培养工程,发挥专家、骨干的带头示范作用,增强团队合力和创新能力,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创新平台,并且完善“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聚焦“1+X”证书制度,重视打造高水平的工匠之师,才能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深化高职教育改革需求,满足当今时代对“双师型”教师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