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2021-11-28 11:55杜谋涛江凤香贺微笑
山西青年 2021年13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辅导员防控

杜谋涛 江凤香 唐 璠 王 娟 贺微笑

(西安培华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5)

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各大高校居家开展线上教育,随之也带来学生管理问题,如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能及时洞察课堂状态、不能面对面交流谈心等。对教育者和管理者而言,了解当前学生群体状况、直面矛盾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奉献、拼搏和牺牲精神,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民办高校的学生有其个性特征和行为表现,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更加需要注重策略应用,民办高校需要加强学生管理体制创新,以增强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实效性。

一、疫情防控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受到的影响

疫情防控,民办高校学生受到很大的影响,线下学习效果无法保证,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凸显,网课疲劳带来心理变化,封闭隔离生活方式单调等,加大了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难度。

(一)线下学习效果无法保证

疫情防控期间,多数大学推迟开学,所有线下课程均在线上进行,民办高校学生自我约束力普遍较差,学习积极性和刻苦精神不足,对专业性较强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出现“空挂”现象,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返校后,集中大课基本取消,图书馆只能查资料却不能集中上自习,且长时间封闭管理,各种制度“只严不松”,对低年级学生学习效果影响较为明显。毕业论文、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也不能正常进行,致使民办高校毕业学生就业质量和效果低下。

(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凸显

疫情防控,各类线下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活动一律暂停,绝大多数大学生只能通过网络、电话、邮件等方式联系工作单位。有的毕业生虽有就业意向,但无法参加面试导致劳动合同或协议迟迟不能签订,加之民办高校学生生源质量问题,中小微企业遭遇生存危机、专升本和考研面试推迟、其他各类资格证考试延迟等因素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危机随之而来。

(三)网课疲劳带来心理变化

应激是抑郁症状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大学生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更容易导致抑郁,抑郁有损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长时间盯着电子设备容易使大学生产生不良的情绪反应,导致精神处于焦虑状态,集中表现为暴躁、紧张、忧虑和神经质等。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参差不齐、性格内向、家庭困难学生较多及应激状态下身体产生明显不适等情况,加之长时间的网课,极易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四)封闭隔离生活方式单调

不管是居家隔离还是在校封闭管理,大学生都不能自由出入。当前形势下文娱活动被取消同学之间人际交往受到较大影响。返校后大学生不得离校,寝室不能相互串门,出入校门也有严格限制,学校的各种活动、集训被停,大学生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只能待在寝室和教室,这对于经济条件好、依赖性强、抗挫折能力比较差的民办高校大学生而言难以接受。

二、疫情防控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旧的管理方式不适应学生管理新变化

以往的管理方式多是面对面、点对点管理,已不适合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民办高校管理方法可能死板,忽视学生学习状态,缺乏有效的监管。辅导员与代课老师缺乏沟通,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时间”成为自由时间,管理缺乏韧性和弹性。复课后,过度严格的封闭管理与当前民办高校学生的“消费者”心理发生冲突,又压制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发展需要,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和消极行为[1]。

(二)空中管理给学生管理体制提出了挑战

民办高校现行的管理体系中,学生管理的主要主体——辅导员,事务性工作过多可能使其不能对线上学习方式转变、心理问题、就业指导、职业规划、谈心谈话等问题全程跟踪引导[2]。疫情防控形势下民办高校“消防式”管理体制矛盾凸显,抓不住学生关注点、引导线上学习方法欠缺、线上主题班会不突出、管理方式方法单一等问题随之而来,甚至对部分学生提出的尖锐问题、退学申请等无法有效应对。

(三)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缺乏应变能力

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人员思想不稳定、没有归属感、把辅导员岗位作为跳板,致使一线管理队伍在数量和素质上都无法得到保证。很多在职的学生管理工作者管理理念落后,对于学生管理缺乏应变能力与创新能力,只是简单上传下达学校文件、照本宣科召开班会、一以贯之线上查课,对于学生思想动态、价值观塑造、网课疲劳、心理变化等问题缺乏有效措施。对于线上云课中学生学习兴趣、好奇心、探索欲、判断力、心理问题、创新等综合素质提升缺乏深入研究。

三、疫情防控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线上管理创新的维度

在疫情防控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的线上管理要加强创新,本文认为主要从学生管理理念、学生管理载体、学生管理手段、学生管理方法、学生管理体制机制等维度进行创新。

(一)推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理念创新

疫情防控形势下长时间封闭难免造成心理变化。针对管理中心改变,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以自我管理为主,辅以正面引导、侧面提醒和反面教育,着重培养自律、自省、自立和自治意识,加强学生之间交流沟通,推动班团一体化建设和团结协作精神塑造,使其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学习观、人生观,正确对待线上各种活动[2]。

(二)深化民办高校学生管理载体创新

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搭建各种不同管理平台。充分利用各种线上授课软件的信息管理作用,及时了解掌握学生课堂学习状态;充分利用线上主题班会、PU活动和其他第二课堂载体,随时关注学生八小时以外动向;充分利用班级群和校方活动管理平台,观察分析学生心理变化、学习状况等,凝聚社会、学校、家庭力量,不断完善线上学习载体、信息交流载体、管理平台载体、宣讲活动载体等载体建设。

(三)加强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手段创新

在疫情防控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管理要充分利用互联网,通过腾讯课堂、腾讯会议、钉钉软件、智慧树等软件和平台。丰富线上管理手段,教育引导学生增强法制和纪律意识。帮助学生切实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意识,把法律红线作为一种管理手段的终结点,学生自觉隔离观察、不出门、不聚集、配合体温检测、出门戴好口罩,牢固树立法律管理至上的思想,提升学生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教育引导学生遵守学校制定的各种管理规定,时刻提醒纪律底线不可破。

(四)拓展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方法创新

建立“党委书记—辅导员—学生干部”三层联防联控层级制度。坚持党委书记参与线上管理原则,捋顺党委和行政关系、辅导员管理与学生管理关系,切实搭建好“管理平台”。发挥好辅导员“传、帮、带”作用,以身作则,多措并举,真正把学生干部管住、管活、管好。健全各类班级组织,实施分类管理,让学生干部担当起班级管理的组织者、指导者、执行者和促进者,实现自我管理最大价值[3]。

(五)注重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体制机制创新

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体制是影响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效能发挥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疫情防控形势下,民办高校需要探索创新的学生管理体制,建设学生线上自治组织,建立学生线上管理的各项制度规范,优化学生线上管理流程,树立线上的学生榜样力量。

四、疫情防控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体制创新对策

在新形势下,民办高校要从组织、制度、人员、文化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加强学生管理体制创新。

(一)加强公共卫生安全知识宣传和道德法制建设

充分利用网络、广播、校报、校刊等多种形式,主动、及时、准确地向师生发布有关信息,让师生及时了解上级精神、学校工作措施、取得进展等,做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工作,通过以案释法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法律条文含义,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

(二)制定严格应对新形势的学生管理制度

在疫情防控形势下,学生管理关键靠制度。各民办高校都要结合实际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制度和规定,如返校期间管理制度、病愈复课管理规定、公寓防疫管理制度、疫情防控形势下晨检午检管理规定、因病确定登记追踪管理方案、健康信息上报制度等,切实增强制度管理的规范性与有效性。

(三)大力增强高校辅导员管理职能

新形势下对辅导员进行线上有关培训,增强其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力度和弹性,使学校的各项措施能落到实处,对于防范疏漏、保障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转起着决定性作用。为此,民办高校要制定各种奖惩措施,层层负责、层层落实,环环相扣,形成一个严密的防范体系。

(四)最大限度发挥学生骨干作用

民办高校学生管理需要充分利用学生会、团委和班级学生干部在学生中的积极影响。学生组织的骨干大多政治合格、素质过硬、亲和力强且和其他学生关系密切,没有管理者与学生间的沟通障碍和壁垒。同时学生之间天然的亲和力也使其更容易被其他学生所接受,以此带动学生管理。

(五)充分发挥线上校园文化优势

封闭管理给线上校园文化传播提供了天然优势,通过线上载体,发扬校园文化的互动性、渗透性和传承性,把校情校史思政教育引入网课,渗透进教师、学生、员工的观念、言行、举止中,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以此推动整个学校管理从刚性走向柔性,从传承走向创新,最大程度减轻封闭管理对学生心理情绪的影响。

总而言之,在疫情防控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挑战和新压力,民办高校需要深入进行学生管理工作调研,创新学生管理体制,注重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有效发挥学生管理功能,民办高校要加强学生管理工作主体建设,注重他们的线上学生管理能力与素质,提高学生管理工作主体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探索创新工作方法开展线上的学风建设、心理辅导、班风建设、理论学习(围绕社会热点话题)、主题班会、线上文化节、线上主题团日活动等,丰富民办高校大学生新形势下的线上生活,更好地实现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目标。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辅导员防控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民办高校图书馆电子书资源建设研究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