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琴改编曲中的模仿性及其艺术价值

2021-11-28 03:12崔家乐
黄河之声 2021年8期
关键词:板胡颤音音程

崔家乐

一、中国钢琴改编曲中模仿性的体现

中国钢琴改编曲中,几乎所有的作品中都用到了“模仿”这一手法,有的模仿唢呐的“花舌”、“滑音”等;有的模仿琵琶的“轮指”、“扫弦”;有的模仿民乐合奏中的笛子和管乐的相互呼应的“对话”、和声的进行等。那么它们具体都是运用钢琴的哪些技法来模仿的,又是怎么去表现作品中的民族风格特点。这都是作品家和改编者们尽心设计好的,接下来就让我们以中国钢琴改编作品中的《百鸟朝凤》、《夕阳箫鼓》和《翻身的日子》为例。

(一)王建中先生的《百鸟朝凤》(民间唢呐曲改编)

《百鸟朝凤》原本是豫剧《抬花轿》中的伴奏音乐,豫剧《抬花轿》这一名段本就是一个北方老百姓们非常熟悉和喜欢的片段,主要表现的是娶亲时热闹欢腾的场面,由唢呐主奏,民族管乐和打击乐伴奏。后又经任同祥先生改编,成为了当下我们听到的《百鸟朝凤》唢呐独奏曲。因这首曲子的版本民间有很多种,在此笔者仅以任同祥先生改编的版本和王自中先生的改编版本作为对比研究的研究对象。

1、双手的音程、和弦颤音模仿唢呐中的快速指颤

钢琴改编版本引子部分,在第一、第三、第七、第八小节都用到了,双手的快速颤音,这里直观上就是在模仿唢呐吹奏时,手指快速换空和按空所产生的颤音,因为唢呐的音量比较洪亮,穿透力强,所以王建中先生在改编时,将双手的颤音加以音程与和弦,避免了单纯的钢琴单音颤音的音量小、音色单薄的问题。

2、短倚音加中高音相同节奏性的对比,模仿唢呐中鸟叫(布谷鸟和斑鸠部分)

在钢琴作品的第二部分中,开始出现很多短倚音,这种演奏技法是人们最能听出模仿各种各样的鸟叫的部分。最经典的是模仿布谷鸟和斑鸠的部分,钢琴左手部分用相同的分解和弦形式,加以减弱并保持ppp力度,营造出寂静空灵的氛围,右手相同的短倚音加四个半分音符的相同节奏型和旋律的重复,表现一群布谷鸟在鸣叫的场面。紧随其后的就是斑鸠的叫声,因为斑鸠叫声音调比较低,所以王建中先生在改编时,将鸟鸣的旋律给了左手。旋律特点为一个短倚音加附点四分音符,然后接着是两个十六分音符的短倚音加八分音符。以上钢琴演奏技法,在唢呐中是通过嘴唇挤压哨片,不同的挤压程度造成了不同的音色,来表现不同的鸟鸣。

3、连续的长颤音加三十二分音符,模仿唢呐中的“花舌”(蝉鸣部分)

在民间唢呐曲中,蝉鸣也是全曲的华彩乐段,用到的唢呐演奏技法是花舌①,在唢呐演奏时,花舌需要注意的是气息的稳定,使得舌尖持续平稳的颤动。王建中先生就是依据这一点才使用了在长颤音之后加短音符,而且是重复使用,持续了两小节,这个长加短的形式精确的把握蝉鸣的特点。王建中先生在每小节的最后一个长颤音上还加上了无限延长的记号,使得前后的蝉鸣疏密有致,更加贴近自然中的真实感。[1]

(二)黎英海先生的《夕阳箫鼓》(古曲改编)

《夕阳箫鼓》至今大家所知道的最早的器乐演奏曲是琵琶演奏的,但其实它最初是一首古曲,因为受技术的限制,先辈们并没有留下有关这首曲子的记载,都是口传心授下来的。最早的记谱是由琵琶大师李芳园编撰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在此书中,该曲子还不叫《夕阳箫鼓》,取名为《浔阳琵琶》[2]。至今版本也有很多种,但最有名的便是由郑觐文的《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丝竹合奏曲。黎英海先生则是总结琵琶、古筝、丝竹和奏乐的特点,综合了各自的特点,钢琴改编曲中既有琵琶的影子,也有模仿古筝的片段,还有模仿民族打击乐的片段。

1、十六分音符的短倚音加四分音符和同音重复,模仿琵琶的轮指和击鼓

在乐曲的引子部分,是散拍子,钢琴改编曲谱中,引子的体现是用,十六分音符的短倚音和相同音的左右手重复交替,还有速度由慢到快再到慢,从而更像是再弹琵琶和击鼓。十六分音符的短倚音加四分音符模仿的是琵琶中的三指轮②,营造出寂静的情景,为后面描写春江水等风景做铺垫。相同的单音左右手交替重复与和弦左右手交替重复,则是模仿的丝竹合奏中中国大鼓的左右交替击打的演奏技法,也模仿了琵琶中的持续轮指的演奏技法,表现的是水波宁静的画面。

2、连续的黑键刮奏,模仿古筝的拨奏

古筝作为民族乐器,使用的是民族五声的结构制作成的,相邻的音线正好构成民族五声调式。而在钢琴改编曲中引子的最后使用了一段很长的黑键刮奏,从小字二组的b刮到小字三组的b,再由小字二组的向下刮奏,刮到大字组的B,然后再向上刮到小字二组的g。在刮奏期间采用左右手大约各八度的交替刮奏法,就是对古筝中左右手交替弹奏的技法,这样的弹奏方式使得民族五声调式音阶更加流畅,更能表现出江水的层层水波。在这一部分,古筝和民族弹拨乐器可以依次波动相邻的琴弦便可以达到连续的民族五声调式音阶。但钢琴作为十二平均律乐器,要想演奏连续的民族五声调式,只有黑键的连续刮奏才是最方便的演奏方式,所以黎英海先生在改编和编创时,就采用了纯黑键的刮奏,弥补了钢琴十二平均律演奏民族五声调式的空缺,也是非常巧妙的地方。

(三)储望华先生的《翻身的日子》(民族管弦乐改编)

《翻身的日子》原本时一部纪录片的插曲,这个记录片对于我们现在的九零后和零零后来说,知道的人肯定少之又少,但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那一辈的人是很熟悉的。纪录片的名字叫做《伟大的土地改革》。原本是一个中西混乐队演奏的,朱践耳先生所作的。后经过彭修文先生的改进,才形成了如今的民族管弦乐曲。储望华先生也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改编的钢琴曲。因为描写的是土地革命后老百姓欢腾的场面,所以先生用了allegro和vivo快板且活跃的。该曲子的管弦乐作品中主奏的乐器有两个,一个是具有河南特色的板胡,一个是声音独特的管子。其中就有两者相互呼应的片段,音乐非常灵动。钢琴版本中有用小二度音程和半音进行模仿板胡的,也有根据音区的不同模仿板胡和管子对答的。

1、小二度音程加半音进行,模仿板胡演奏的滑音和颤音

板胡③由两根弦和弓子构成,与二胡相似,但因琴弦材质比较硬,所以音色较二胡来说更加明亮些。因为是拉弦乐器所以容易演奏出滑音效果,在《翻身的日子》民族管弦乐曲中,第一主题旋律就是由板胡演奏的,而且第一个音用到了板胡的滑音技巧。储望华先生在改编和编创时,运用了小二度的音程,因为小二度音程属于不和谐音程,而且窄距的音程效果非常独特,先生正是抓住这一特点,用小二度音程,接右面的半音旋律进行用来模仿板胡的滑音。该乐句重复一次,引出A乐段的变奏重复。丰富的力度变化中呈现出一片热闹的壮观场面[3]。

2、高低音区的旋律对比,模仿板胡和管子的对答

管子④跟唢呐一样都属于民族吹管乐器,形态上看管子就是比唢呐少了个唢呐碗。实则管子在材质上也有些许的差别,管子的哨片又大又长,因此音色比较宽厚,低沉。储望华先生正是抓住这个特点,对比板胡的音色,将管子的旋律现在了小字组,并用右手跨越的形式去弹奏,将板胡的旋律写在了小字二组和小字三组。这样以来就形成了音区上的明显对比,可以直观的听出两个旋律是由两个不同的乐器演奏的。并且在右手跨越演奏的管子部分,用到了钢琴中的跳音技巧,这是在模仿管子演奏时单吐的技巧,使得音乐形象更加鲜活。板胡部分的连线加跳音则是在模仿板胡弦连奏然后使用顿弓的技巧,这样以来两个不仅仅在音区上产生了对比,而且在演奏方法上也形成了对比,将原民族管弦乐曲中的对奏改编的非常传神。

二、中国钢琴改编曲得艺术价值

中国钢琴改编曲,不仅仅是对原器乐曲的简单模仿,更重要的是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继承和发扬。当我们的民族音乐通过这个来自西方的乐器演奏后,会传达给人们不一样的音乐效果和感受,所以中国钢琴改编曲在中国钢琴艺术史上是非常重要的成就。未来,还需要我们新一辈将我们的民族音乐发扬光大。

(一)民族音乐传承方面

用外国的乐器奏响中国的声音,给人以别致的音乐效果。这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继承。这种继承是批判继承的,不仅仅是完全地将原曲子的谱例按照乐理知识,将其一个音符都不差地翻译下来。在以上作曲家们的改编中,大部分是还原了原曲的音乐旋律,但也有根据自己对曲子的理解而加入的新的主题片段,例如《翻身的日子》中的第一主题接第二主题时的连接乐段,原民族管弦乐中,是只有齐奏的大切分,后紧接着就是管子和板胡的对答的第二主题,因为是管乐队伴奏,所以中间没有板胡时,可以用其他伴奏乐器来补充这一个连接段。但在钢琴改编版本中,储望华先生先是将大切分的小节数减半,然后加入了一段反拍起的是十六分音符加半分音符,重复加向下级进,有点模仿扬琴的特点。这样的继承我们是提倡的。

(二)产生新的美学价值

如果是改编曲只是简单的翻译原谱例用以其他乐器演奏,那么这样的做法确实是没有很大意义的。真正的改编曲是在原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不仅仅可以是配器上的重新编配,也可以是重新创造和添加新的旋律主题,只要跟主题的表达思想一致就是合理的。我国的钢琴改编曲数量还是非常丰富的,尤其是民族音乐改编的。这些民族器乐曲或声乐曲,通过钢琴这个音乐宽广,音色可明亮可低沉的乐器演奏后,新的音乐美就产生了。比如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中,因为引子部分加入了钢琴踏板的使用,增加了音乐的立体感。另外在四个十六音符中加入,时值较短的三四二分音符,用钢琴演奏时虽没有唢呐那样的自如婉转,但是也产生了一种新的音乐效果,快速的颗粒型弹奏,也是在另一方面表达出了热闹欢腾的场面,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结 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对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夕阳箫鼓》和《翻身的日子》这三首曲子在改编时的模仿性有了大概的了解,对中国钢琴改编曲模仿性在曲子中的体现做了简单的论述。最后也从民族音乐传承和产生新的美学价值两个方面,对中国钢琴改编曲的艺术价值简单发表了自己的体会。笔者想通过这个角度,让更多人知道,文化是具有包容性的,不要对改编曲保有蔑视的态度,在音乐角度本来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不同的版本只是不同作曲家对作品的理解,而且也不能全盘否定,所以我们要以辩证的眼光去看待改编曲,音乐是给人以最直观感受的艺术,如果这个音乐有一点一点让你听着觉得好听、有意思,那么就请善待它。■

注释:

① 花舌:唢呐演奏技法,气流推动舌尖,使得舌尖部位在上下牙龈之间颤动,俗称“大舌颤音”。保持这个状态接触哨片,发出的独特的声音效果,就是花舌。

② 轮指:是指琵琶或吉他的一种演奏指法。琵琶的轮指是右手指法中的重要指法,几乎没有一个曲子不用到它,由轮指汇成的指法特别多,如带轮、扫轮、满轮等。

③ 板胡:拉弦乐器的一种,音色高昂、坚实,具有很强的穿透力,是北方戏曲、说唱的主要伴奏乐器,也可用于合奏和独奏。

④ 管子:一种吹管乐器,在中国古代称为“筚篥”或“芦管”。

猜你喜欢
板胡颤音音程
孤岛自鸣:流连与放逐
——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颤音问题研究
视唱练耳教学中音程训练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板胡演奏技术中的艺术表现分析
论钢琴调律的“调律法”等几个基本问题(上)
春天的证词(外二首)
探究板胡在豫剧中的主导作用
一千零一个愿望
音乐游戏玩起来
论大、小调体系中特性音程的调式特征
板胡在戏曲演奏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