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脾胃法治疗尿失禁临床探索

2021-11-28 04:58周冰莹庞然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小便脾虚益气

周冰莹,庞然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

尿失禁通常是指尿液不自主渗漏,根据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可分为压力性、急迫性和混合性。长期不愈的尿失禁除导致迁延难愈的皮炎,增加皮肤癌风险外,还会引发抑郁状态,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1-2]。现代医学虽能通过药物及手术治疗改善患者症状,但治疗的有创性及相关的不良反应限制其临床应用范围。中医治疗具有显著优势,不仅具有无创、安全特点,还可通过辨证论治实现个体化治疗,最大限度缓解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笔者基于徐凌云教授“治脾以安五脏”思想[3],运用调理脾胃法治疗多种类型尿失禁,取得满意疗效,兹结合案例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有关“尿失禁”中医记载,《素问·咳论篇》有“膀胱咳状,咳而遗溺”,故后世将之归为“遗溺”范畴。尽管其病位在膀胱,但与脾、肾、肺、肝及三焦等脏腑有关,尤与中焦脾胃关系最为密切。人体新陈代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胃受纳和脾转运,《素问·经脉别论篇》所谓“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如果脾胃功能失调,就会导致水和液体代谢障碍。脾胃乃后天之本,孤脏以溉四旁;一旦脾胃出现病变,必然影响他脏,引起津液输布、排泄异常,诱发本病。

虽然尿失禁病机包括虚实两端,但以虚证为主,实证亦多属本虚标实,《灵枢·本输》有“实则闭癃,虚则遗溺”。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且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有“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可见本病患者多存在正气亏虚的情况。从疾病易感因素看,分娩是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重要危险因素,分娩次数与尿失禁发生率显著相关[4]。由于分娩本身是耗伤气血,《胎产心法》谓“产后气血虚脱,沟渎决裂,潴蓄不固,水泉不止,故数而遗而不禁耳”,故气血两虚是女性尿失禁常见发病机制。对于男性而言,尿失禁最常出现在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或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由于术中出血会导致气随血脱,因此,气血不足也是男性尿失禁主要原因。

2 调理脾胃法治疗尿失禁源流

《灵枢·口问》“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即指出二便异常当从脾胃论治,《素问·痿论篇》有“治痿者独取阳明”之说。在现代医学中,盆底肌肉松弛,尿道周围结构缺陷通常被认为是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主要原因。据此,本病可归属中医学“痿证”范畴,治应从脾胃论治。《伤寒杂病论·杂病例》(桂林古本)“下焦承中焦之气,中气未和,谷气不行,故下焦竭者,必遗溺失便”,强调尿失禁治疗当寻之中焦脾胃。《脾胃论》提出“内伤脾胃,元气不足,百病由生”,并制方补中益气汤医治包括二便失禁在内诸般虚损之症。后世医家加以发挥,如薛己提出“膀胱不约为遗溺,小便不禁……若小便频数,或劳而益甚,属脾气虚”,强调尿失禁治当健脾益气为法。此外,由于本病属慢性病,病程大多较长,结合周慎斋“诸病不愈,必寻到脾胃之中,方无一失……治病不愈,寻到脾胃而愈者颇多”,因此调理脾胃当为本病治疗大法。

3 临床运用

3.1 益气升阳法

本法用于脾虚气陷证,临床表现为小便失禁,面色少华,乏力,头晕,大便稀,舌淡或有齿痕,苔薄,脉细弱。治法:健脾升阳、益气举陷。方以补中益气汤加减。

案例1:患者,女,56 岁,2017 年10 月17 日就诊。8 年前,患者感冒后咳嗽或喷嚏时小便失禁,近1 年来发作频繁,伴头昏乏力,食少纳呆,大便溏泄、日行三四次,眠可,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淡,苔白,脉细弱。辨证:脾虚湿阻,清阳不升。治法:健脾益气、化湿升阳。方以补中益气汤加减:炙黄芪30 g,党参20 g,苍术15 g,白术15 g,陈皮12 g,当归10 g,柴胡6 g,升麻6 g,藿香梗10 g,紫苏梗10 g,砂仁3 g,炒谷芽10 g,炒麦芽10 g,炙甘草6 g。14 剂,每日1 剂,水煎服。

2017 年10 月31 日二诊:小便失禁发作频率减少,体力、精神、食欲有所改善,大便溏泄改善、每日2次,舌淡苔白、有齿痕,脉细弱。药证相符,守方改党参为30 g,加桂枝9 g。继服14 剂。

2017 年11 月17 日三诊:小便失禁基本消失,体力增加,食欲明显改善。守方继服14 剂后,改隔日1剂,继服1 个月,患者病情稳定。

按:本案患者呈现一派脾虚之象。中焦脾和胃,一升一降,互为表里,如脾失健运,致脾胃失衡,形成湿浊阻滞气机,则胃纳呆滞,食欲减退。故治以补中益气汤扶正同时,加入开胃除湿之品,以达扶正祛邪并进之功。二诊时,患者症状有所改善,在党参加量增强扶正之力同时,加桂枝促进膀胱气化以显效,此后守方巩固疗效。

3.2 健脾益肾法

本法用于脾肾阳虚证,临床表现为小便频数失禁,颜面㿠白,疲劳乏力,四肢冰冷,畏寒,腰膝酸软,五更泻或下利清谷,舌淡胖或黯,苔薄,脉沉迟。治法:健脾补肾、温阳益气。方以异功散合缩泉丸加减。

案例2:患者,男,67 岁,2016 年8 月26 日初诊。患者半年前因排尿困难于外院行经尿道前列腺激光切除术,术后患者变换体位或运动时小便失禁,伴尿频、尿急,夜尿3~4 次,自觉腰酸乏力,腰部及下肢发凉,纳少,眠可,便溏、日行二三次,舌淡黯、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尺脉尤甚。辨证:脾肾亏虚,兼血瘀。治法:补脾益肾、温阳活血。以异功散合缩泉丸加减:党参30 g,茯苓10 g,白术15 g,陈皮12 g,乌药10 g,益智仁15 g,桑螵蛸10 g,菟丝子30 g,淫羊藿15 g,补骨脂15 g,黄芪15 g,当归15 g,川芎10 g,炙甘草6 g。14 剂,每日1 剂,水煎服。

2016 年9 月8 日二诊:患者变换体位时漏尿减少,运动时仍小便失禁,感腰骶部及下肢发凉,舌淡黯、有齿痕,苔薄,尺脉沉、右尺为甚。守方加黑顺片(先煎)10 g、肉桂6 g。继服14 剂。

2016 年9 月22 日三诊:漏尿量显著减少,仍尿频、尿急,午后为甚,夜尿2~3 次,下肢发凉有所减轻。守方改黑顺片(先煎)15 g、益智仁30 g,加覆盆子15 g、金樱子15 g、芡实10 g。继服21 剂。

2016 年10 月13 日四诊:诸症减轻,小便失禁基本消失。守方继服2 个月善后。

按:本案患者年老体衰,肾气不足,复因手术耗伤气血,故见诸多虚损征象。脾胃为后天之本,故以缩泉丸加味温肾益气同时加异功散健脾胃以利气血生化之源;另术后局部气滞血瘀,故佐以活血药化瘀生新。二诊时,患者症状虽有改善,但呈阳虚生内寒之象,故加黑顺片、肉桂以加强温阳之力。三诊时患者症状进一步减轻,调整温阳药剂量,并加固涩药善后。

3.3 疏肝健脾法

本法用于脾虚肝郁证,临床表现为小便频数失禁,精神抑郁,胸胁胀满,不欲饮食,失眠多梦,大便或溏或干,舌红,苔薄,脉弦。治法:疏肝理脾。方以逍遥散加减。

案例3:患者,女,58 岁,2019 年2 月26 日初诊。患者6 年前无明显诱因小便失禁,伴尿频、尿急,近半年来加重,先后服补中益气丸、缩泉丸,以及健脾益肾方约90 剂未效。询问病情发现患者属焦虑状态,心烦多梦,口干口苦,大便偏干、两日一行,纳少,舌边尖红、微有齿痕,苔薄,左脉弦、右脉细。辨证:脾虚肝郁化火。治法:疏肝清热理脾。方以丹栀逍遥散加减:柴胡20 g,当归10 g,白芍30 g,茯苓10 g,白术15 g,干姜10 g,郁金20 g,牡丹皮10 g,焦栀子10 g,虎杖15 g,黄连6 g,肉桂1 g,覆盆子15 g,太子参15 g,知母15 g,远志10 g,首乌藤30 g。14 剂,每日1 剂,水煎服。

2019 年3 月12 日二诊:小便失禁明显好转,尿频、尿急有所减轻。守方加陈皮10 g、炙甘草6 g,继服14 剂善后。

按:本案患者病程日久,反复服药未效,肝郁不舒,致脾胃升降功能失司,影响机体水液代谢而遗溺。又肝郁日久,郁而化火,灼伤胃阴,则进一步影响中焦运化。方用丹栀逍遥散清肝理脾,辅以太子参、知母健脾气、养胃阴,终使气机条达,尿液调控有方。

猜你喜欢
小便脾虚益气
为什么人紧张的时候就想小便呢?等
大便便和小便便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找棵树
益气温阳通便方治疗老年性便秘31例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
益气温阳法治疗心力衰竭30例
脾虚证的辨证要点与临床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