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版和筝版《陈杏元和番》之比较

2021-11-28 03:12张静琳
黄河之声 2021年8期
关键词:指法乐段乐句

张静琳

一、作品介绍

《陈杏元和番》作为河南板头曲中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代表作之一,这一部分将从板头曲和乐曲故事情节的出处展开对《陈杏元和番》这一作品的介绍。

(一)板头曲

板头曲,它是河南大调曲子的一部分,早前常在牌子套曲或杂牌正式开演之前表演、表演间歇时候的器乐曲,其作用主要是用来吸引人们的注意,提醒人们演出即将开始。板头曲的一些曲调曲牌旋律有的也是来自大调曲子中,例如《高山流水》、《和番》、《落院》等。这些特点都类似于西洋交响乐中的序曲。板头曲中“板头”二字最早出现于乾隆二十七年的《一素子琵琶谱》,“板”指的是节奏强拍,板头曲板式结构严谨,的曲目一般都是由六十八板构成,也就是有六十八个强拍,共有三十四小节,分为慢板、中板和快板,中板还可以细分为一般中板和中板稍快。“板”和“眼”作为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在板头曲的慢板和中板中用到的的板式为一板一眼,快板的板式为有板无眼。不同类别的板头曲表现风格也有所不同,慢板常用来表示一些抒情性强、有歌唱性的旋律,例如本文要讲的《陈杏元和番》,婉转哀怨、如泣如诉;中板常用在一些抒情性、叙事性比较强的作品,例如《狮子滚绣球》、《寒鹊争梅》等,是有很强的画面感的;快板一般用于旋律轻快、活泼欢愉的曲子,例如《小银枪》、《老八板》等,轻快活泼。常用的调式是宫调式和徵调式。

在板头曲中的伴奏乐器没有锣鼓笙管,以弹拨乐三弦、琵琶、古筝为主,另加拉弦乐器二胡、坠胡、软弓京胡和打击乐八角鼓、檀板。弹拨乐里三弦音色宽宏敦厚,既可以做旋律乐器,也可以做伴奏乐器,做旋律乐器时,中鼓三弦可以演奏男声演唱的旋律,大三弦可以演奏女声演唱的旋律,做伴奏乐器时就用来为旋律掌点卡拍子;琵琶音色清脆嘹亮,在板头曲中常用来为旋律加花儿;古筝音域宽广,在板头曲中起到的融合其他器乐音色的作用。拉弦乐器中二胡通过左手的演奏技巧将板头曲的河南味儿拉得十足,为声腔加以润色;坠胡音色浑厚粗犷,表现力极强,不仅仅用于河南板头曲中,在山东琴书的表演中也是经常有的,它主要用来拖腔和润腔;软弓京胡可以用来模仿其它乐器的声音或鸟鸣,为板头曲增添更多的色彩,不过这种乐器由于演奏难度较大,随着王省吾先生的辞世,后继无人,现已失传。打击乐中八角鼓和檀板(又叫“云板”),一个声音敦厚,一个声音清脆,它们就是板头曲中主要的节奏掌控者了。

(二)《陈杏元和番》情节介绍

《陈杏元和番》出自戏曲故事《二度梅》,它讲述的是唐朝肃宗年间,吏部尚书陈日升有一爱女,名唤陈杏元,从小温婉可人,知书达礼。一日,家中本应盛开的梅花悉数凋落,有一小书童被送到她的家中,名叫梅良玉,他聪明伶俐,才貌双全。后来才知道这位小书童是父亲好友托付给父亲的,而他的父亲却因得罪了奸臣卢祁被残忍杀害。陈杏元得知后心中对梅良玉产生了一种难以言状的感情。后来,陈日升对梅良玉可谓是视如己出,悉心栽培,最终梅良玉在科举时中了状元。那时早已成年的二人,男未婚配,女未嫁娶,两人又在同一屋檐下生活那么多年,早已日久生情,正打算说媒定亲之时,北国来犯,唐肃宗决定以和亲之举与外藩结为秦晋之好。于是奸臣卢祁心生一计,他将早已心有所属的陈杏元选作前去和番的公主,逼着陈日升将自己的爱女送去和番。无奈之下,梅良玉到边陲之地送自己心爱之人前去和番,两人在丛台之上互诉衷肠之后,陈杏元泪别梅良玉,一步一回头地踏上前往藩国的和亲之路。

二、筝版《陈杏元和番》

板头曲和河南筝派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河南筝派传人曹东扶先生对古筝这件乐器的改良大大提升了它在板头曲中的使用率,在板头曲古筝曲谱的传承与创新上,曹东扶先生将许多失传已久、残缺不全的板头曲曲目再次以独奏的形式重现在人们眼前,其中就有《陈杏元和番》这首作品,与此同时,曹东扶先生还对古筝的演奏技巧进行了创新,例如“大指摇”、“倒踢正打”、“速滑音”、“游摇”、“大颤”,充分展现出古筝表演艺术的风韵。

筝版《陈杏元和番》属于慢板曲子,四二拍记谱,共六十八小节,可分为三部分。前十六小节属于第一部分,由徵调式开始,八小节为一个乐句,这一部分有两个乐句(a+a’),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再现;到了第十七至四十三小节属于第二部分,从第十七小节开始进入了宫调式,分为四个乐句(b+c+a’’+d),即b乐句有6小节,c乐句有8小节,a’’乐句有5小节,d乐句有8小节,其中d乐句属于一个过渡句;第四十四小节至六十八小节属于第三部分,也是第二部分的再现,仍是宫调式,也分为四个乐句(b’+c’+a’’’+e),即b’乐句有6小节,c’乐句有8小节,a’’’乐句有5小节,e乐句有6小节,其中e乐句是结尾句。

针对于这首作品的情感表达,曹东扶先生通过自己多年的演奏经验,在传统指法的基础上创作出新的指法,使演奏效果更加贴合陈杏元的内心世界,悲戚、哀婉、又充满了愤懑之情。下文将列举《陈杏元和番》中用到的一些特色指法。

1、“重托”——用右手大指向内弹奏相邻的琴弦,可以弹出比较夯实的声音。例如作品的第1-8小节,演奏时“5”通过用这一指法,表现出陈杏元内心的悲愤。

2、“游摇”——这是曹东扶创新的指法,弹出的旋律十分悲哀,具体操作是右手从筝码附近位置从弱到强演奏至岳山附近,与此同时,左手由演奏滑音和颤音放回原位。例如作品的第21-28小节中,有三处需要用到“游摇”这一指法,弹奏出的悲哀的旋律表现了陈杏元无法和情郎终成眷属的悲伤心情。

3、“倒踢正打”——这也是曹东扶先生创新的指法,演奏时由中指向外剔指,声音铿锵有力。例如作品第6-8小节,曹东扶先生在开头和结尾再现处都用了这个指法,意在鲜明表达出这一作品的情感基调。

4、“颤音”——分为“大颤音”和“小颤音”,“大颤音”演奏时颤弦幅度由小变大,适合表达激动的感情,“小颤音”演奏时颤弦幅度小而紧凑,适合表达悲戚的感情。例如作品第35-41小节,这两种指法的交替使用体现出了陈杏元悲伤、控诉命运的复杂心情。

5、“大指摇”——是一种常见于河南筝派的演奏技法,演奏时无名指与“扎桩”配合,由手腕带动,大指持续“托劈”和“摇弹”琴弦,旋律常伴有音头出现。例如作品第42-45小节,这一指法与左手“揉弦”、“颤音”的结合,加上力度上的明显落差,反应出陈杏元内心的痛苦、无奈和绝望。

到这里,通过本章节对于筝版《陈杏元和番》演奏技法的分析,这首作品速度缓慢、曲调哀怨深沉,作品中的一些指法是由曹东扶先生专门设计的,所以我们不难发现乐曲旋律的表达与演奏技法是相辅相成的,演奏技法可以使乐曲的旋律得到更好地诠释,同时,乐曲旋律也可以催生新的指法,以此使得作品完美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三、琵琶版《陈杏元和番》

继曹东扶先生之后,林石城先生将《陈杏元和番》改编成了琵琶版本,曲式结构和筝版相同,全曲有六十八小节,分为三个乐段,调式由徵调式转宫调式,记谱为四二拍,慢板。

曲中的指法,相对于古筝来说,没有创新的指法,但是林先生将一些传统指法在这首曲子中发挥到了极致。琵琶在这首曲子中左手的指法要难于右手,左手大幅度的“吟弦”、“揉弦”,是十分考验左手手指力度的,右手主要是“弹”、“挑”、“分弦”和“轮指”,右手还要注意弹奏位置的变化,向上弹时音色柔和,在中间弹时音色淳厚,向下弹时音色尖亮,乐曲通过这些音色的变化来表现人物内心的变化。下文结合曲式结构来讲这些指法的具体运用。

(一)曲子的1-8小节为一句,第一小节在弹奏时由“3”推到“5”再回来时,要快去慢回,右手从下往上弹,第二小节由“4”作“吟弦”拉到“5”时要尽量一步到位,第三小节从“7”拉到“1”的“揉弦”,右手要求在中间弹,给出音头,第六小节的三十二分音符演奏时由弱到强,第二拍的前半拍作为这一小节的最强音,然后再加以“揉弦”,第七小节“4”由上弹到下,渐强,“5”作“吟弦”拉到“6”,第八小节与第三小节处理相似。第9-16小节是前八小节的再现句,在这八小节中,第15小节的第二拍左手由“2”向上滑到“1”,再由“1”滑到低音“6”,前半拍弹奏时紧一些,后半拍弹奏时稍松散一些。这16小节是第一乐段,以徵调式起头,其中偏音的出现是增强板头曲的风格,这一段奠定了全曲的感情基调,表现的是陈杏元内心的悲哀、愤懑与无奈。

(二)第二乐段有四句,调式转至宫调式,第一乐句是从第17-22小节,这六个小节强弱对比要凸显出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情绪,第二乐句是从第23-30小节,这八个小节出现密集音型,大量的推拉弦、“吟弦”和“揉弦”的结合,是模仿了人哭泣的声音,因为有大幅度的拉弦,所以在弹奏时一定要注意将琴弦拉到位,第三乐句是从第31-35小节是再现第一乐段中的乐句,第四乐句是从第36-43小节是新的音乐材料,旋律下行,三弦和四弦的旋律衬托出人物内心的悲痛,在第38小节处,弹奏的是四个相同的“分弦”,右手注意不要动作太大,以免旋律断开,第42小节的低音“4”保持原音,最好不加任何装饰。所以,这一乐段通过模仿女人哭泣的音型和旋律走向往下等讲述了陈杏元内心的万分悲痛与绝望。

(三)第三乐段是第二乐段的再现,一共有四个乐句,第一乐句是从第44-49小节,第二乐句是第50-57小节,这两句与前面完全相同,弹奏时注意强弱对比和右手触弦位置的变化,第三乐句是第58-62小节,这5小节是第一乐句的再现,但是也结合了第二乐段中的音乐材料,前呼后应,第四乐句是63-68小节,这6小节中“4”多次伴随“吟弦”和“揉弦”出现,在第65小节处的“4”注意不要“拉弦”,以免破坏旋律,67小节和68小节不适合做气口处理,尤其是在68小节两个“1”之间,最后的“1”应顺势完成,不要再起,就如人的叹息般。所以,这一乐段表达出陈杏元面对这无奈、悲痛、愤恨的局面,一声长叹,为《陈杏元落院》埋下伏笔。

综上所述,这首作品经过林石城先生的改编,使传统的琵琶演奏指法完美贴合乐曲旋律,为人们讲述了陈杏元受人迫害,无奈之下怀着悲愤与绝望远离爱人的悲惨故事。

结 语

经过上文对古筝和琵琶两种版本《陈杏元和番》的详细阐释,不难发现两者各有各的长处,古筝的音域相对于琵琶来说更为宽广,曹东扶先生创新的特殊技法使音色表现更加丰富,把这个故事的开端、转折与结尾细细与人诉说,其中的细节表现的十分细致,而琵琶则通过左手的“吟弦”、“揉弦”等技法将陈杏元内心的苦楚与悲愤娓娓道来,将乐曲悲哀愤懑之情表达的更为淋漓尽致。

现在《陈杏元和番》等一些由河南板头曲作品改编成的独奏曲成为琵琶和古筝考级、升学规定的热门曲子后,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学习了这些曲子,引起了他们对河南板头曲的兴趣,板头曲终于因它质朴文雅又洒脱的风格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所以,笔者认为,未来对于河南板头曲的发展,可以多多与各个器乐进行合作(不仅仅局限于民族器乐,与西洋器乐也可以进行大胆尝试),这在推广板头曲的同时也为器乐曲目的发展增添了活力,相信在板头曲未来发展的道路上一定是顺利的。■

猜你喜欢
指法乐段乐句
18世纪键盘音乐的演奏指法选择(下)
《舒伯特小提琴奏鸣曲D.574》钢琴伴奏演绎分析
钢琴演奏指法的合理选择
bB 调大号指法研究
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单簧管演奏中指法的合理运用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视唱练耳与钢琴
二胡曲《新婚别》演奏浅析
板式变奏原型结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