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下高校社会工作教学模式改革探究——以西藏民族大学为例

2021-11-28 01:20王佳欣
山西青年 2021年19期
关键词:多元智能实务西藏

王佳欣 来 帅

(西藏民族大学,陕西 咸阳 712082)

一、多元智能理论下的社会工作教学

社会工作是一门具有实务性、操作性的应用型专业。[1]但是,目前国内社会工作专业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务”的矛盾。[2]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在教学时,围绕理论进行大量教学,开设各种专业课程。却忽略了社会工作的实操性,在进行实践教学环节中面临诸多问题。这就使得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学与实践脱轨,不能满足专业对学生的要求。以此为出发点,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将多元智能理论引入教学过程,构建社会工作教学的新模式。

社会工作是一门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实践教学是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由于受制主客观因素,实践教学的开展面临重重困境,实践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通过此次教学改革,在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以期在现有的基础下,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课程设计。

二、社会工作教育现状

(一)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

1.社会工作专业认同度低

本专业学生对该专业的专业认同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着专业的发展,也对学生自身的未来有着很大的影响。社会工作专业发展举步维艰,现如今,只有在一些发达地区的社会工作专业发展速度快,普及广,但在大部分欠发达地区,普通民众对社会工作的认识度很低,不利于对人才的培养。

2.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与机构对接不完善

目前社会工作实践主要集中在两个部分,一是课程实践,二是毕业实习实践。课程实践主要是学生在学校内进行的一些实践活动,以当期学习的课程为主,针对性强,应用性差。毕业实习实践是进行校外实践,但社会工作实习机构少,以及高校尚未与实习基地建立沟通交流的常态化机制。这就使得学生在进行毕业实习实践时没有合适的实习地点,不能保证学生实习的效果。

3.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督导机制欠佳

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督导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社会工作学生专业的价值观和职业素养,引导和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开展社会工作实践,解决社会工作实践困惑和伦理矛盾。目前,在社会工作专业实践过程中只重视考核评估,却忽略了其过程,在学生进行专业实践的过程中,在校老师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对其进行全程督导。

(二)西藏民族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基础与现状

西藏民族大学是西藏自治区唯一一所开办社会工作专业的学校,该专业自2005年设立以来,坚持将社会工作专业建设规律同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密结合的专业本土化发展道路,坚持将提高学生实务工作能力作为专业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建设导向,积极构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社会工作实践实务和社会治理与服务研究“三位一体,互为支撑,同步发展”的专业建设模式。

西藏民族大学社工专业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综合素质。通过检验专业理论、知识、方法和技巧,增强专业认同,内化专业价值,提升专业技能,为学生走上社会成为合格的社会工作者、实现高质量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现阶段西藏民族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与国内其他高校相似,西藏民族大学作为一所区内院校,在办学条件以及所拥有的资源环境等略差。因此,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同样面临实习基地少以及督导机制欠佳等问题。除此之外,在办学前期还存在一些其他方面的不足。

1.实验室建设缺乏必要的专业软件支持

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一定的场地与专业软件支持。当前,西藏民族大学已建成社会工作个案实验室、小组实验室,配备了相应的硬件设施。能基本满足实践教学中对教学场地的要求,但缺乏必要的专业软件支持,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反馈等。

2.实践教学形式单一

西藏民族大学作为一所普通高校,在授课形式上比较传统,多为教师演示或讲解,学生按照实践要求进行模拟和演练。这种教学与实践形式忽视了实际需要,没有将所学与校外实践相结合,不能满足学生以后直接进入工作的需求。

3.实践教学中学生主动性不高

学生对实践教学兴趣不高,多是为了完成任务,被动参与其中,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没有将在学校的实践与今后实际工作相联系;二是实践教学课程内容陈旧,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三是实践教学形式单一。

三、多元智能理论在西藏民族大学社会工作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教学形式单一、学生主动性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强有力的措施,基于此,结合西藏民族大学实际,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多元智能,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通过对教学行动的总结,梳理出多元智能理论在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中的运用框架,在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上进行创新,开发一套以学生为中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促成知识应用、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课程设计。

(一)教学教材的选取

除课本外,西藏民族大学任课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以电子书的形式和同学生们分享大量相关书籍。既可以拓宽学生们的视野,也有利于学生从中获取学习的兴趣,提高同学们对专业的认同。最后,在开展教学过程中,配合教学内容辅以视频资料,感官刺激有利于更加生动地展示课堂内容。

(二)课程实践教学创新

1.个案工作课程教学创新

在个案工作课程中加入情景剧演练的方式,模拟个案工作的跟进过程,从中灵活地运用个案工作课程中所讲到的技巧、知识等。进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以及对专业价值的认同。

2.小组工作课程教学创新

在小组工作课程教学中,主要采用课前小组活动以及新生成长训练营来帮助同学掌握知识。在课前小组活动中,每位同学自己策划活动并完成,这不仅考验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也在活动过程中加深对社会工作伦理的理解,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对活动的成效以及时间等方面的把握。

3.社区工作课程教学创新

西藏民族大学第四学期开始社区工作课程学习。为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将教学方式定为社区探访。为增加社区工作课程的实践性,将学生进行分组,安排布置社区工作课程中社区分析技巧和社区关系建立与问题介入内容,让学生带着任务进入学校周边社区探访,通过探访分析总结所得资料,形成探访报告并在班级内进行分享。在此过程中将社区工作的方法与技巧进行内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得到有机整合。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方面的,智力的不同组合表现了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每个人的特长兴趣、爱好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同的,其发展潜能也不同,从“潜能”和“素质”相互关联出发,遵从个体发展的规律。因此衍生出以下的教学模式。

1.教学与项目相融合

为了使学生更加熟悉教学内容与实际的联系,西藏民族大学在教学中会鼓励学生参与教学项目。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不仅可以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更是可以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应变能力。此外,在农村地区开展项目,不仅锻炼学生的能力,还可以提高民众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同。

2.学生自我授课

为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专业技能,在教学实践中,通过组织学生自我授课,一方面保证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深度,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文书能力等。

3.外出参访的实践教学

为加深学生对社会工作理论知识的理解,了解社会工作实务部门实际工作,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根据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实践教学课时安排,将在每一学年联系社会工作实务部门,带领学生进入实务部门进行探访,让学生对社会工作实务有个整体的理解。[3]

4.寓学于乐

每年秋季开学之后,教研室都会组织新生成长训练营,将小组工作的方法运用到促进民族高校大学新生适应能力提升方面,将有共同适应性需求或共同问题的学生组成小群体,针对性解决学生的适应性问题。在小组的带领中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际操作,老师从中进行督导。同时也让西藏民族大学大一新生通过参与到小组群体中,尽快适应新的生活。

(四)师生共同成长

通过同学们的反馈以及教研室老师们的讨论,不断优化教学方式。通过读书交流会,师生共同阅读文献,不同思想的交流更加促进思考;通过不同的主题讲座,一起学习西藏自治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识,扩充知识体系,为更好地服务西藏自治区做好准备;在外出参访过程中,不仅同学们做到了多看、多问、多记,老师们为了更实时有效对学生进行督导,更是会与实务部门领导同事进行深入交流,大大提升教师的实务能力。

四、结语

西藏民族大学将多元智能理论引入社会工作教学,逐步改革教学模式,将学生纳为教育的主体,在实践教学中师生共同成长,这不仅顺应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同时,又兼顾了同学们个人的兴趣及自身特点,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成长。多元智能理论下的教学模式改革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强化学习成果,还使得同学们在寓学于乐的环境中得到成长,帮助学生们提高实务以及自我学习的能力,从而实现“教、学、研、用”融会贯通为一体的目标。因此,为了社会工作专业在未来更好地发展,有必要将此模式进一步推广,这不仅是专业的发展,更是可以达到“助人自助”“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目的。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实务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汽车销售实务课程改革
关于《民法典》中不动产登记实务要求的新变化新思考
信托公司在破产重整实务中的机会
基于SQDIP的配送中心仓储绩效管理实务
幼儿园绘本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
中学英语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