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礼仪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索

2021-11-27 10:33李桂容
家园·建筑与设计 2021年14期
关键词:融合路径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

李桂容

摘要: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作为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应根据新时代教育理念注重学生思想引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思政课程中,提高思政教育有效性,传承传统文化。在长期教育事业发展中,学生学习积极性逐渐丧失,导致高等教育德育教育效果不理想,将传统教育融入思政教育课程中,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可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内在学习主动性,提升高校思政课程软实力。

关键词:传统礼仪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课程思政

引言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的重任。因此,高校要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中的渗透价值

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合渗透并非简单化复古传递与盲目排外,应结合现代化社会发展形势及思政教育课程目标实现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传统文化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环境,推陈出新,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正能量元素,摒弃负面思想,以此促进思政教育课程趋向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中具有以下渗透价值:(1)可借助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三观”,学生在长期学习生活中不断学习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中可加强教育衔接性,使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具有较强契合点,文化教育内容多样,更易于引导学生塑造正确“三观”,帮助大学生坚定信仰。(2)相较于傳统思政理论知识,传统文化教育更为生动,可调动学生对思政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运用丰富文化传递正确思想情怀。(3)传统文化强调知行合一,与高等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学生提升自身思政认知与文化意识,可满足后续职业成长需求,同时可结合文化教育理念开设思政实践课程,理论融合实践,实现传统文化的全方位渗透,突出传统文化知行合一教育优势。

二、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强化的时代,也是人才培育多元化的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肩负着重任。当前,大部分学生都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他们重视自身的个性化发展,将自由、创新与活跃等作为成长路上的推动力,但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却缺乏感知力与认知力。而且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接触的传统文化内容相对有限,对其理解仅停留在表层,很难进行深层次感知与体会,这就使得思政教师和辅导员等无从入手。针对上述问题,很多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引入新理念,努力跟上时代潮流,以网络直播、短视频、公众号等诸多形式积极贴近学生,占领网络思政教育高地。但是,部分辅导员缺乏对热点话题的整合与把控能力,使得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特别是面对个性化突出、思维活跃的“00后”学生,辅导员的工作压力非常大,自然德育效果也不够理想。

三、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的路径分析

(一)统筹课程思政建设关键要素

课程思政建设包括诸多要素,但关键要素为教师队伍、学生群体、学校部门,要想统筹各要素使之发挥应有作用,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目标,需要发挥传统礼仪的“和”之内涵。一是提升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理念与水平,将价值引领置于与技能传授同等高度。“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只有教师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导向,在育人过程中以德为先,扭转重技能知识传授、轻价值观培育的倾向,才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育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二是加强教师与学生交流,及时调整课程思政实践。高校学生普遍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时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单纯从教育者角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往往会失去教育的实效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使教育者的教育、引导、组织和受教育者能动的认识、体验、践行相结合,使之成为内在统一的过程”。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感等诸多方面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传统礼仪文化内在精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引领学生积极向善、促使学生主动追求真理,并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营造师生共商、共建、共享的氛围,才能实现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

(二)教学方法的一体多元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课的应用可以采用“一体多元化”的方法。即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依据学情、教材重难点,灵活地运用理论讲授、情景教学、议题式教学等多元方法。而做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是运用“一体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根本。1.“以生为本,因材施教”首先是指根据学生情况选择教学方法。高校思政课是面对所有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不同专业、层次、能力的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会存在一定的差别性,思政课教师要根椐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2.“以生为本,因材施教”还要依据教学重点难点选择教学方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课的应用”的命题表明了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融合性、独特性,思政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地位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经验表明:“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高校思政课运用“一体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教学重点难点,遵循“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学科教学规律,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于“一格”或“一态”,灵活运用经典研读、主题探究、任务驱动、情景体验、专题讲授、社会调查等方法。

(三)以课堂为主加强思政教育与文化的交互性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至思政教育中的重要路径。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转变以往讲授式、说理式、灌输式教学方法,以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并结合思政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对该思想进行解释。以“子贡赎人”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子贡赎人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但并不直接揭示结果。然后请学生评判子贡不接受奖励这一行为是否正确。学生普遍表示子贡赎人后不接受奖励是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自己如果捡到了别人的钱包或者帮助了他人,也会拒绝物质感谢。随后,教师出示孔子对子贡的教诲,请学生联系实际思考孔子之教诲的深意,学生便会以辩证思维看待子贡赎人这一行为,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也能使学生通过回顾历史事件、联系实际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教育目标下,传统文化具有较强渗透价值,但在新时代背景下,受到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冲击,导致传统文化在融入思政课程过程中面临新变化、新挑战,需明确课程教育方向,加强学生价值观念引导,并注重课程实践与地域特色文化传承,使学生通过思政课程认识到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正能量元素,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高校思政教育对策研究[J].黑河学刊,2019(01).

[2]徐锋.中国传统武德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19(12).

[3]王晓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与实现——以中国茶文化为例[J].普洱学院学报,2019(04).

[4]黄岩,朱杨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01).

[5]怀艳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理论课融合的浅思考[J].文教资料,2019(03).

猜你喜欢
融合路径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传统商贸与互联网时代供应链模式比较及融合路径研究
高校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融合的路径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性与相通性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