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光
对于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来说,他们的身体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如果能够充分的抓住这些运动员的生理特征,科学的对其开展体能训练,则是能够有效的实现对其专项技术能力的提升。从而使得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在身体的素质方面表现出“蓄能”的状态,为其今后的速度滑冰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体能训练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以及逻辑分析法。首先探讨了青少年滑冰运动员开展体能训练的重要意义,随后从速度能力、力量能力、爆发力以及身体协调能力四个方面出发,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开展体能训练的途径,以期为提升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体能提供一些看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的体能训练途径,本文的调查对象是牡丹江体校中的4名青少年速度滑冰教练员。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改善运动员身体机能结构
对于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而言,体能训练主要是由速度、力量、耐力以及灵敏度构成的,能够充分帮助他们协调肢体关节的运转能力,为速度滑冰运动奠定坚实的体能基础。但是总地来说,速度滑冰本身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要求较高。导致了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在实际的赛事过程中需要结合爆发力与耐力为一体,才能够保持赛事的胜利。而不仅如此,由于速度滑冰赛道的特殊性,更是要使得滑冰运动员能够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才能够适应弯道的滑行。也正是由于这一系列的外界因素影响,使得开展对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也存在了较高的要求。其间,特别是在弯道滑行时,更是要求速度滑冰运动员保持良好的稳定性,以克服离心力。这也就是意味着,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要掌握坚实的体能训练基础。从而使得个人的体能素质,能够为实际赛事中专项能力的发挥奠定基础。而通过对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日常的体能训练开展,则是能够使得在速度滑冰运动中这些实际需求的素质都能够表现出优秀的状态。在主观上帮助其身体各项机能结构实现调配,适应于专项技术的发挥。
2.2 延长运动员的运动生涯
科学的训练方法,往往会使得日常的训练表现出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任何体育项目来说,开展科学的训练都是其踏入成功之路的必经门槛。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很多情况下,运动员在日常训练过程中都会由于体能训练而产损伤,抑或者是为损伤埋下伏笔。所以,在针对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开展日常体能训练时,尤其要注重对其训练内容科学化的调配。比如说适当的借用一些器械开展体能训练,抑或者是有针对性的依据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个人身体素质的差异进行训练内容的调整。长此以往,实现对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科学性。这样的状态下,不仅仅能够提升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对体能训练的有效性,更是能够有效的防范一些损伤的风险。从而在加强其专项素质能力的同时,最终实现运动生涯的延长。
2.3 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2.3.1 力量训练法
在速度滑冰运动中,十分讲究对速度的运用。而构成速度的基本体能要素,来自于力量与频率。总地来说,在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中,如果能够有效地对其开展力量训练,则是能够保障他们在实际滑冰运动中所表现出的踏冰动作更加稳定。与此同时,通过这种力量的训练,还能够帮助青少年滑冰运动员在比赛枪响的第一时间突出身体的爆发力。使得最佳速度能够在比赛的一开始便显现出来,掌握着取胜的关键之处。而深入去分析这种力量训练法,大致来源于负重蹲起和跳台阶两个方面。
首先,从负重蹲起训练来看,主要训练目的在于对运动员下肢力量的培养。但是在实际针对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展开蹲起负重训练时,一定要注重負重与青少年成长发育特点之间的协调,避免过重而导致损伤情况的发生。此外,还要注重使用训练的频率。其次,从跳台阶训练来看,也是对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腿部力量的训练。这一训练方法既简单又实用,唯一需要注重的就是对运动员一气呵成状态的要求。与此同时,在跳台阶训练过程中也要注意台阶的数量不应当过多,以此来达到对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疲劳的环节以及力量素质的训练。
2.3.2 耐力训练法
速度滑冰不仅仅只考验运动员速度素质,并且对于运动员速度素质能力的稳定性要求也较高,也就是耐力的需求。所以想要展开对青少年滑冰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有效性展开,对耐力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在一些较长距离的滑冰比赛中,更是需要运动员能够保持良好的耐力,以使得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能够协调并适应于赛事的发展。通常情况下,在耐力的训练中会采用一些中长跑、负重跑的训练方法。长此以往,不断实现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耐力素质表现。
3 结论
开展对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的体能素质训练,能够帮助运动员实现身体机能的改善,为其今后奠定运动的基础,并且延长运动的职业生涯。开展对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主要包括速度、力量、耐力以及协调力的强化。
(作者单位:牡丹江市冬季运动项目训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