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丽娟
现代体育教学中,“交互主体性”成为现代体育课堂关注的焦点,体育教学是“树人”而不是单纯的“造器”,以“学生”为主体,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促成了学生“学习观”的改变,同时也给教师的授课内容和技巧提出了新的挑战,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往往容易被我们忽视,因材施教才是有效的教学方式,因此如何用好体育教学的分组这个“指挥棒”,对于提高教学成果,激发教学兴趣,促进学生和教师学与教的效率,以及对于“双边”互动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本文结合所执教的跳绳教学实际,分析了当前体育课堂中主要的分组形式和实际案例,从而为课改后的体育教学手段的运用与评估提供参考。
1 分组在体育跳绳教学中的意义
1.1 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小学体育跳绳教学中,学生会因为自身的素质不同、认知程度的高低、心理状态不一而导致成绩出现一定程度的差异。根据传统的教学理念,体育教师不仅要着眼于学生的各项素质,还要兼顾课业的进度即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因此教师们经常会采用“折中”的教学方法,将注意力等分在两件事情上,但是效果往往是平淡中难以出彩,教学质量甚微。究其缘由,教师将素质教育和课业目标划分过度了,没有考虑到二者其实是可以同时进行。
1.2 分组教学体育跳绳教学中的优势
分组教学形式的出现,不仅可以根据每一个学生的身心素质进行教学内容的“量身定制”,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还可以使体育教学过程上变得多元化,甚至可以划分和制定出每一个目标等级的达成效果,从而实现个性与共性的结合与统一,精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体育教学发展。在体育跳绳的教学中,分组教学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师生之间产生互动,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并让学生们产生同伴意识,从而减轻对于体育教学的抗拒心理。
2 分组的形式及具体评析
2.1 对于学生角色的分组
(1)随机分组。按照某种特定的方法或标志将学生进行分组,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但对于每组数量、质量没有特定的要求。随机分组具有一定的公平性,也不会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于学生来说,随机分组具有更高的公平性,也更容易让学生们接受。随机条件也必须完全随机,可以是随机抽签、随机序号等形式。例如在执教《跳绳》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跳绳手柄颜色的不同作为随机条件,对学生进行随机分组。随机条件不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十分公平,这样的分组简便,快捷,学生也能快速找到自己的同组人员,和同学们打成一片。这种随机分组方式在借班上课的情况下效果相当明显,能够使学生之间快速建立联系并熟络起来,但是在可实际运用的领域中,只局限于体育课堂活动的起始环节,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2)同质化和异质化的分组。按照技能和体能上的异同处将课堂里同一小组内的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条件注重组员是否有相似性,比如在体育教学中,擅长跑步的同学分为一组,擅长跳远的同学分为一组等等。例如在执教《跳绳》一课中,将跳“双飞”的学生和只能跳“单次”的学生可以分成两组,有针对性的根据学生的异同处实施因材施教,这种分组方式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压力和动力。同质化分组在分层教学和达标制的教学中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同时教师也应该看到具有差异化的学生,在同质化的分组下,可能会加剧体育技能的分化,容易造成学生的自卑感,稍有不慎导致两极分化严重,在开展团队合作竞赛的时候会出现一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的现象。
(3)合作型分组。通过在体育授课中有机的组合,让学生们进行协同合作,从而共同完成体育学习任务的分组形式称为合作型分组,具有很强的目的性,通常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体育活动中出现。在所执教的《跳绳的进阶——绳中绳》一课中,通过双人手摇长绳和一人其中跳短绳的融合,使得学生们在进行“绳中绳”活动中,对于进入的时机选择、跳跃高度、跑动速度等有一定的把握,并進行锻炼不断提升自我。“绳中绳”活动尤其考查学生之间的配合默契,在这种团队式教学活动中,合作型分组不仅能够发挥学生们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的交际能力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合作型分组方式适用于年龄较大,体育技能掌握较好的部分学生,也有可能成为一些形式主义和表演主义的练习方式。
(4)帮扶性分组。组织部分学生根据体育技能的学习掌握情况不同进行帮扶性分组,利用优生的“带动作用”带领同学齐头并进,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帮扶性分组主要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为改善这些学生的教学效率,加快教学进度,可让优秀的学生对其提供帮助,分享交流学习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跳绳》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脚跳跃错误,资质困难、学习节奏慢的学生先采取简单的方式——双脚并跳,再让资质优秀的学生站在中间带动学生一起跳,其他学生在四周可以观察、模仿跟跳,理解脚跳跃的错误点,并积极与资质优秀的学生沟通,将错误改正过来。帮扶性分组采取一带一、一带多这种少数帮扶多数的形式分组,不仅可以大大提高体育“后进”生中的学习效率和进度,提高班级整体的体育教学质量,在复习类的课堂和巩固类的课堂中,学生也可以随时交流分享经验,实现共同进步。
2.2 对于教学目标的分组
作为教师,应该找到每一位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闪光点,而这个前提必须是以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依据,从而对每个学生所能达到的教学目标进行分组,以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并在技术上有所提升。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在达成目标时的满足感和自豪感是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良药和动力。
在《跳绳》教学过程中,应对不同组别学生的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掌握基础知识,即要求学生掌握跳绳的基本动作和要领,能够做到独立而完整的使用和调整,从而实现身体对跳绳的基本控制。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水平,对分层群体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例如能力稍差的学生需要重点关注跳绳过程中的手脚协同能力,在保证跳绳正确的姿势下,尽量加强手脑结合的能力;能力中等的学生则是可以在基础要领下强化跳绳的频率和次数,加强自身的身体素质,保证在跳绳时能够不间断、呼吸均匀,实现长时间跳绳;能力较好的学生则可以在长时间跳绳不间断的基础上,增加跳绳的花样,对自身发起挑战,尝试有难度的跳绳技巧,让简单的跳绳变成花样跳绳。
第二层次,熟练掌握跳绳的规定动作,并在过程中兼顾身体的协调性和熟练度。学生在完成规定的一次跳跃的基础之上,根据增加跳跃的高度和提高双手摇绳的速度,逐步体验“双飞”的愉悦。首先教师可以将目标分成三组:第一,找准身体在跳跃至空中的重心,并理解快速摇绳的力量会使身体重心是否发生改变。学生在尝试前一定要理解“双飞”的本质,这对于后面的练习大有帮助;第二,增加跳跃高度,加强手臂力量。这一目标需要学生一定的身体素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要求学生掌握对身体的控制。第三,增加协调性,做出“双飞”跳绳动作。经过不断的练习,将前面两点结合起来,让学生掌握身体的协调性,从而实现“双飞”。通过循序渐进的三层次目标教学,能够有效降低整体教学难度,将大目标分层为一个个小目标也能够让教师对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掌握得更加精准。
第三层次,熟练掌握跳绳的技巧和花样,并且动作流畅。配合音乐跳,正反双向跳,双人配合跳等,在勇敢地挑战自己的同时一起探索新的跳绳方式,让学生主动地解决跳绳中遇到的问题。在这一层次中,教学自由度较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跳绳的翻新花样,在基础动作中加上自己的花样,也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跳绳技巧。在学生交流和互相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的吸收新的知识,得到新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促进自身的素质发展。
2.3 对于评价方式的分组
传统意义上的分组往往重点关注在学生和教学目标,但是还有一个领域的分组也至关重要,那就是教师的评价方式,过去的评价方式是单一的,是限定在数据标准及等级评价上的,这样的评价,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身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实行分组教学后,作为教师需要多关注学生的进阶表现和心智发展,充分了解学生的进步空间,并通过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自评等方式,了解分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现状,进而做出合理的调整,以便提高学生的跳绳技术,提升其综合素养。
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多以鼓励的方式,不能一味地批评、责骂学生。学生能从评价中得到真实的反馈,从而建立起自信心,身为教师我们应当保护这种自信心,让学生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完成体育课业,在一定的压力和动力下感受体育课堂的丰富多彩,在团队合作中体会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心态。
教师评价可以在课中进行,主要针对班级整体学习情况来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在班级和班级的比较中,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看待问题,以大局视角来看待自己班级学习上的特点,从而提高班级凝聚力。
小组评价可以是教师对每个小组分别进行评价,也可以是小组之间互相评价。一般出现在某项教学活动中,或者需要团队完成的教学任务上。小组评价比较常见于体育课堂上,比如在跳绳比赛中,每个小组得到评价后会产生竞争心理,从而促进动力的生成,提高学生小组在体育课堂上的积极性和表现力。
自评可以是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有利于学生掌握自身的实际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不足之处,加强自身的优势。学生也能从自评中更加了解自己,从而促进自身的各项能力发展和素质提升。
3 结语
分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还能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充分地展现自我,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發展,但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身心发展特点和能力进行前瞻性的评估,对学生角色、教学目标、评价方式等进行合理分组和分层,让分组教学模式发挥更大的作用,不断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同时也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发展轨迹,并以此改进学习的方式,做到因材施教。
(作者单位:苏州高新区狮山实验小学校)